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因“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所以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来临,到了最冷的时光。让很多人感到不适,稍不注意就可能得病。
大寒时节防五寒
防肺寒:
喝热粥散寒。流鼻涕、咳嗽、头痛……风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见的毛病。呼吸科的医生指出,症状较轻的,可以选用一些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清代《惠直堂经验方》中的神仙粥就不错。有歌云:“一把糯米煮成汤,七根葱白七片姜,熬熟兑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温服后上床盖被,微热而出小汗。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2天。
防腰寒:
双手搓腰暖肾阳。中医院针灸科的医生介绍,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腰部为“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具体的做法是: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长强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防颈寒:
戴围巾穿立领装。冬天是颈椎病高发的季节。医院骨伤科的专家介绍,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充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比如大椎穴、风池穴,以及延伸到肩部的肩井穴。穿立领装是个好办法,不但能挡住寒风,给脖子保暖,还能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高血压病、心血管病、失眠等都有一定的好处。另外,一条得体的围巾、丝巾或者披肩,也能帮助保暖。
防鼻寒:
晨起冷水搓鼻。天冷后 “凉燥”更明显,鼻炎成了许多人的大麻烦。此时不妨以寒制寒!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错办法。用冷水洗鼻子时,顺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助缓解鼻塞、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
防脚寒:
常做足浴。足浴跟热水洗脚不一样。推拿科的医生介绍,足浴要注意三点。第一是温度,水温最好40℃左右,水淹没踝关节处。第二是时间,每次浸泡20-30分钟,不时添加热水保持水温,泡后皮肤呈微红色为好。第三是按摩,泡足后擦干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3分钟。最后要注意的是,以上三点做完之后最好在半小时内就寝,保证足浴效果。另外,足浴不宜在饭后立即进行,糖尿病人浸泡水温不宜太高。凡烧伤、脓疱疮、水痘、麻疹、足部皮肤皲裂者及足部外伤者均不宜足浴。足浴后立即擦干双脚,注意足部保暖。足浴过程中如出现神志模糊、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并及时就诊。
大寒节气养生四注意
调神
冬季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改变情绪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动,如慢跑、滑冰、跳舞、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烦闷,保养精神的良药。
早睡
冬季阳气肃杀,夜间尤甚,要“早卧迟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
及时通风
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应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为宜。
粥养人
冬季饮食忌粘硬生冷。营养专家提倡,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羊肉粥、八宝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适宜。
大寒节气以补阳为主
专家介绍说,大寒是冰层最厚,冻土最深的一个节气,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疾病的多发节气。古人云此时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大寒的进补要阴阳双补,以补阳为主。人们在生活中可以早上喝人参、黄芪酒,借助早上自然界生发的阳气,带动人身阳气的生发,晚上服用滋阴补肾的杞菊地黄丸,有利于身体阴液的滋补。
饮食调养应以固肾补脾、温中散寒为原则。另外,此时仍是感冒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应适当多吃些辛温解表、健脾养肺的食物,例如一些红色的蔬菜水果,如红辣椒、大枣、红萝卜、樱桃、红色苹果等,能帮助人体增加热能,升高体温。
大寒经络养生要看准时间
随着大家对养生的重视,经络养生越来越得到认可和重视。专家介绍说,大寒的前中后三天,以酉时(17-19时)为练习的最佳时间:可用温热的水泡脚6-12分钟,然后用拇指或食指点按涌泉穴(肾经的原穴)、太白穴(脾经的原穴)、太渊穴(肺经的原穴),各36次,可调补肾、脾、肺三经的阴阳、气血平衡。
在大寒的前中后三天,在酉时至亥时(17—23时),把手搓热,温煦督脉命门穴。可温补一身之元阳,增加生命动力。
在大寒至立春期间,每日寅时至卯时(3-7时)和亥时(21-23时)为练习的最佳时间:两手按臂侧,屈左腿以左足垫臀下(右腿仍自然伸直);稍停后,伸左腿、屈右腿。如此左右交替各做3-5次,然后叩齿、鼓漱、咽津、深呼吸各2-3次,可预防经络滞气、舌根强痛、身体不能动摇或强直、股膝内肿、臀部、小腿疼痛,以及腹胀肠鸣、泄泻、消化不良、足肿等。
另外,大寒要重视精神养生,要掌握“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的要诀,就是说,心神旺盛,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在大寒时节,可通过适宜的活动、娱乐来保持心情舒畅,使体内的气血和顺。
大寒保暖误区
戴口罩可以抵挡住寒气
事实上,口罩的取暖效果不仅不好,还可能使人体的免疫力降低。这是因为,人的鼻黏膜内有着丰富的血管和海绵状血管网络,血液循环非常活跃,对吸入的冷空气有天然的加温作用,而且人的鼻腔管道十分曲折,大大增加了鼻黏膜的面积,使得加温作用进一步增强。
这样一来,人体吸入的冷空气经过鼻腔管道进入肺部时,由于加温作用,已经接近于人的体温。然而,当人戴上口罩后,从体内呼出的空气会在口罩上遇冷变成水,一方面会让面部觉得更冷,另一方面潮湿而相对不卫生的环境也不利于人的口鼻部位的健康。
此外,人体的抗寒能力也应该通过逐步的锻炼来提高。假如整天戴着口罩,鼻腔以及整个呼吸道由于接触不到冷空气,都得不到锻炼,免疫力会慢慢下降,反而更容易患上感冒。
对于抵抗力差的女性,外出为防寒保暖可以戴围巾、手套,穿暖和一些的鞋子或垫个厚点的鞋垫,这些都比戴口罩挡寒更健康和实用。
用热水洗脸更温暖一些
女性一般比较怕冷,习惯于冬季用热水洗脸,但热胀冷缩的原理你一定学过,人体的皮肤也遵循着这个原理。冬天,人的面部在冷空气刺激下,汗腺和毛细血管都呈收缩状态,当遇上热水时会迅速扩张,但热量散发后,又恢复低温时的状态。
毛细血管这样一张一缩,容易使人感觉面部皮肤紧绷干燥,还会使皮肤容易产生你最怕看到的皱纹。因此,正确的方法是最好能用冷热水交替洗脸,这可以逐渐加快皮肤的血液循环,还能起到如同按摩的作用。
进门马上烤暖气或烤火取暖
从寒冷的室外回来,手脚冻得冰凉,很多人习惯马上把手脚放到暖气上或在火炉边取暖,其实这样会造成更严重的冻伤。这是因为手脚在长时间受凉后,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此时,如果马上近距离取暖,会使血管麻痹、失去收缩力,出现动脉瘀血、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强,局部瘀血,更容易形成冻疮。正确的做法是冰冷的手脚只能轻轻揉搓,使它们慢慢恢复正常温度。
穿双厚靴子脚暖和就行,衣服穿薄点无所谓
老话说“脚暖和了身上就暖和了”,因此有些爱美的女性在三九天还常穿裙子,再配双高靴,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身体受冷时,其实首先感到的是心脏,仿佛被冻得收缩成了一小团,然后才是身体局部的冷感。所以,在寒冬要做好全身保暖,保护好心脏。
大寒时节防五寒
防肺寒:
喝热粥散寒。流鼻涕、咳嗽、头痛……风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见的毛病。呼吸科的医生指出,症状较轻的,可以选用一些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清代《惠直堂经验方》中的神仙粥就不错。有歌云:“一把糯米煮成汤,七根葱白七片姜,熬熟兑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温服后上床盖被,微热而出小汗。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2天。
防腰寒:
双手搓腰暖肾阳。中医院针灸科的医生介绍,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腰部为“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具体的做法是: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长强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防颈寒:
戴围巾穿立领装。冬天是颈椎病高发的季节。医院骨伤科的专家介绍,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充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比如大椎穴、风池穴,以及延伸到肩部的肩井穴。穿立领装是个好办法,不但能挡住寒风,给脖子保暖,还能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高血压病、心血管病、失眠等都有一定的好处。另外,一条得体的围巾、丝巾或者披肩,也能帮助保暖。
防鼻寒:
晨起冷水搓鼻。天冷后 “凉燥”更明显,鼻炎成了许多人的大麻烦。此时不妨以寒制寒!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错办法。用冷水洗鼻子时,顺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助缓解鼻塞、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
防脚寒:
常做足浴。足浴跟热水洗脚不一样。推拿科的医生介绍,足浴要注意三点。第一是温度,水温最好40℃左右,水淹没踝关节处。第二是时间,每次浸泡20-30分钟,不时添加热水保持水温,泡后皮肤呈微红色为好。第三是按摩,泡足后擦干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3分钟。最后要注意的是,以上三点做完之后最好在半小时内就寝,保证足浴效果。另外,足浴不宜在饭后立即进行,糖尿病人浸泡水温不宜太高。凡烧伤、脓疱疮、水痘、麻疹、足部皮肤皲裂者及足部外伤者均不宜足浴。足浴后立即擦干双脚,注意足部保暖。足浴过程中如出现神志模糊、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并及时就诊。
大寒节气养生四注意
调神
冬季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改变情绪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动,如慢跑、滑冰、跳舞、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烦闷,保养精神的良药。
早睡
冬季阳气肃杀,夜间尤甚,要“早卧迟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
及时通风
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应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为宜。
粥养人
冬季饮食忌粘硬生冷。营养专家提倡,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羊肉粥、八宝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适宜。
大寒节气以补阳为主
专家介绍说,大寒是冰层最厚,冻土最深的一个节气,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疾病的多发节气。古人云此时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大寒的进补要阴阳双补,以补阳为主。人们在生活中可以早上喝人参、黄芪酒,借助早上自然界生发的阳气,带动人身阳气的生发,晚上服用滋阴补肾的杞菊地黄丸,有利于身体阴液的滋补。
饮食调养应以固肾补脾、温中散寒为原则。另外,此时仍是感冒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应适当多吃些辛温解表、健脾养肺的食物,例如一些红色的蔬菜水果,如红辣椒、大枣、红萝卜、樱桃、红色苹果等,能帮助人体增加热能,升高体温。
大寒经络养生要看准时间
随着大家对养生的重视,经络养生越来越得到认可和重视。专家介绍说,大寒的前中后三天,以酉时(17-19时)为练习的最佳时间:可用温热的水泡脚6-12分钟,然后用拇指或食指点按涌泉穴(肾经的原穴)、太白穴(脾经的原穴)、太渊穴(肺经的原穴),各36次,可调补肾、脾、肺三经的阴阳、气血平衡。
在大寒的前中后三天,在酉时至亥时(17—23时),把手搓热,温煦督脉命门穴。可温补一身之元阳,增加生命动力。
在大寒至立春期间,每日寅时至卯时(3-7时)和亥时(21-23时)为练习的最佳时间:两手按臂侧,屈左腿以左足垫臀下(右腿仍自然伸直);稍停后,伸左腿、屈右腿。如此左右交替各做3-5次,然后叩齿、鼓漱、咽津、深呼吸各2-3次,可预防经络滞气、舌根强痛、身体不能动摇或强直、股膝内肿、臀部、小腿疼痛,以及腹胀肠鸣、泄泻、消化不良、足肿等。
另外,大寒要重视精神养生,要掌握“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的要诀,就是说,心神旺盛,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在大寒时节,可通过适宜的活动、娱乐来保持心情舒畅,使体内的气血和顺。
大寒保暖误区
戴口罩可以抵挡住寒气
事实上,口罩的取暖效果不仅不好,还可能使人体的免疫力降低。这是因为,人的鼻黏膜内有着丰富的血管和海绵状血管网络,血液循环非常活跃,对吸入的冷空气有天然的加温作用,而且人的鼻腔管道十分曲折,大大增加了鼻黏膜的面积,使得加温作用进一步增强。
这样一来,人体吸入的冷空气经过鼻腔管道进入肺部时,由于加温作用,已经接近于人的体温。然而,当人戴上口罩后,从体内呼出的空气会在口罩上遇冷变成水,一方面会让面部觉得更冷,另一方面潮湿而相对不卫生的环境也不利于人的口鼻部位的健康。
此外,人体的抗寒能力也应该通过逐步的锻炼来提高。假如整天戴着口罩,鼻腔以及整个呼吸道由于接触不到冷空气,都得不到锻炼,免疫力会慢慢下降,反而更容易患上感冒。
对于抵抗力差的女性,外出为防寒保暖可以戴围巾、手套,穿暖和一些的鞋子或垫个厚点的鞋垫,这些都比戴口罩挡寒更健康和实用。
用热水洗脸更温暖一些
女性一般比较怕冷,习惯于冬季用热水洗脸,但热胀冷缩的原理你一定学过,人体的皮肤也遵循着这个原理。冬天,人的面部在冷空气刺激下,汗腺和毛细血管都呈收缩状态,当遇上热水时会迅速扩张,但热量散发后,又恢复低温时的状态。
毛细血管这样一张一缩,容易使人感觉面部皮肤紧绷干燥,还会使皮肤容易产生你最怕看到的皱纹。因此,正确的方法是最好能用冷热水交替洗脸,这可以逐渐加快皮肤的血液循环,还能起到如同按摩的作用。
进门马上烤暖气或烤火取暖
从寒冷的室外回来,手脚冻得冰凉,很多人习惯马上把手脚放到暖气上或在火炉边取暖,其实这样会造成更严重的冻伤。这是因为手脚在长时间受凉后,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此时,如果马上近距离取暖,会使血管麻痹、失去收缩力,出现动脉瘀血、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强,局部瘀血,更容易形成冻疮。正确的做法是冰冷的手脚只能轻轻揉搓,使它们慢慢恢复正常温度。
穿双厚靴子脚暖和就行,衣服穿薄点无所谓
老话说“脚暖和了身上就暖和了”,因此有些爱美的女性在三九天还常穿裙子,再配双高靴,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身体受冷时,其实首先感到的是心脏,仿佛被冻得收缩成了一小团,然后才是身体局部的冷感。所以,在寒冬要做好全身保暖,保护好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