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浅析围术期加速康复护理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和脊柱后凸成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8例,各34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围术期加速康复护理,就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对。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降低,且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和脊柱后凸成形术的患者开展围术期加速康复护理,能有效降低疼痛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脊柱后凸成形术;围术期加速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1.276
一般而言,机体骨组织会出现钙化的状况,骨质内基质通常与钙盐维持在平衡状态,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骨质吸收状况也随之上升,为此骨组织含量也随之降低,从而出现骨质疏松症[1]。该类患者极易出现骨折,也是影响老年人群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经皮椎体成形术和脊柱后凸成形术属于微创技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中取得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2]。虽该术式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术后仍需长时间开展康复措施,强化护理措施。为此,本文就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和脊柱后凸成形术患者开展围术期加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8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57~72岁,平均(67.41±2.41)岁。实验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55~72岁,平均(67.28±2.37)岁。患者基线资料组间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开展经皮椎体成形术和脊柱后凸成形术。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即待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宣教,术后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指标等。实验组开展围术期加速康复护理,内容如下:
1.2.1术前护理:(1)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建立有效的沟通,结合患者的认知程度、性格特点等,耐心讲解手术方式、流程、注意事项等,从而缓解其负性情绪。同时向患者家属进行宣教,使其参与其中,提升康复期间的配合程度;(2)手术体位训练:患者通常年龄较大,且合并多种慢性经,为保障手术的顺利开展,术前需指导患者进行俯卧位耐受训练,注意循序渐进;(3)术前核对患者信息:主动与患者沟通,使用鼓励性语言,给予心理支持。对患者机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掌握患者机体状态,做好术前准备。
1.2.2术后护理:(1)加强观察:术后叮嘱患者绝对卧床6h。结合患者自身状况给予检测生命指标变化,并供氧6h。同时注意观察切口是否存在渗血、疼痛等症状,及时更换干燥、清洁的敷料;(2)并发症护理:术后24h内严密观察患者双下肢运动及感觉状况,若出现异常及时处理;严密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变化等;为避患者出现低血糖,术后患者饥饿即可进食,减低并发症风险;(3)康复指导:根据患者恢复状况制定康复计划,通常于术后6h即可开展床上被动运动锻炼。待患者可耐受床上运动后,可指导其正确佩戴腰围后进行离床运动,注意避免腰部负重。术后1d开展直腿抬高锻炼,1周后开展腰背肌锻炼,15~30min/次,3次/d,注意循序渐进;(4)饮食干预:术后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且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障大便畅通。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患者疼痛状况与生活质量,并进行组间比对。①疼痛状况使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3],使用刻有0~10的游动标尺,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由患者自评。②生活质量使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4]进行评估,采取百分制,分值与质量呈正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降低,且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詳见表1:
3 讨论
骨质疏松属于全身性骨代谢疾病,其主要表现为骨组织微结构损伤、低骨量,导致骨脆性增加,极易出现骨折症状。目前,临床针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主要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和脊柱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其能有效避免术后长时间卧床,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稳定性较佳[4]。但该病好发于老年患者,其往往合并多种慢性疾病,需强化宣教工作,缓解患者顾虑,强化遵医行为。为此,给予患者全面、系统的护理措施极为重要。
本文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疼痛评分显著降低,且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护理是一种围绕患者术前、术后给予不同护理措施的护理模式,术前护理能保障患者顺利度过手术过程,术后护理措施能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治疗效果。本研究术前给予患者心理干预,缓解其负性情绪,降低术后应激风险。并对手术体位进行训练,提升患者耐受程度,保障手术的顺利开展;术后加强观察,有助于及时发现异常状况,并给予相应的处理,降低并发症风险。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加速康复进程,并给予饮食指导,加强机体免疫力。
总而言之,对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和脊柱后凸成形术的患者开展围术期加速康复护理,能有效降低疼痛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芬芳,钱继红,陈巧儿, 等.加速康复外科用于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围术期护理的可行性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4,13(6):523-525,528.
[2]贺赛美,包玲君,陈巧儿, 等.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3):32-33.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脊柱后凸成形术;围术期加速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1.276
一般而言,机体骨组织会出现钙化的状况,骨质内基质通常与钙盐维持在平衡状态,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骨质吸收状况也随之上升,为此骨组织含量也随之降低,从而出现骨质疏松症[1]。该类患者极易出现骨折,也是影响老年人群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经皮椎体成形术和脊柱后凸成形术属于微创技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中取得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2]。虽该术式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术后仍需长时间开展康复措施,强化护理措施。为此,本文就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和脊柱后凸成形术患者开展围术期加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8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57~72岁,平均(67.41±2.41)岁。实验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55~72岁,平均(67.28±2.37)岁。患者基线资料组间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开展经皮椎体成形术和脊柱后凸成形术。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即待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宣教,术后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指标等。实验组开展围术期加速康复护理,内容如下:
1.2.1术前护理:(1)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建立有效的沟通,结合患者的认知程度、性格特点等,耐心讲解手术方式、流程、注意事项等,从而缓解其负性情绪。同时向患者家属进行宣教,使其参与其中,提升康复期间的配合程度;(2)手术体位训练:患者通常年龄较大,且合并多种慢性经,为保障手术的顺利开展,术前需指导患者进行俯卧位耐受训练,注意循序渐进;(3)术前核对患者信息:主动与患者沟通,使用鼓励性语言,给予心理支持。对患者机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掌握患者机体状态,做好术前准备。
1.2.2术后护理:(1)加强观察:术后叮嘱患者绝对卧床6h。结合患者自身状况给予检测生命指标变化,并供氧6h。同时注意观察切口是否存在渗血、疼痛等症状,及时更换干燥、清洁的敷料;(2)并发症护理:术后24h内严密观察患者双下肢运动及感觉状况,若出现异常及时处理;严密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变化等;为避患者出现低血糖,术后患者饥饿即可进食,减低并发症风险;(3)康复指导:根据患者恢复状况制定康复计划,通常于术后6h即可开展床上被动运动锻炼。待患者可耐受床上运动后,可指导其正确佩戴腰围后进行离床运动,注意避免腰部负重。术后1d开展直腿抬高锻炼,1周后开展腰背肌锻炼,15~30min/次,3次/d,注意循序渐进;(4)饮食干预:术后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且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障大便畅通。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患者疼痛状况与生活质量,并进行组间比对。①疼痛状况使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3],使用刻有0~10的游动标尺,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由患者自评。②生活质量使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4]进行评估,采取百分制,分值与质量呈正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降低,且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詳见表1:
3 讨论
骨质疏松属于全身性骨代谢疾病,其主要表现为骨组织微结构损伤、低骨量,导致骨脆性增加,极易出现骨折症状。目前,临床针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主要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和脊柱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其能有效避免术后长时间卧床,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稳定性较佳[4]。但该病好发于老年患者,其往往合并多种慢性疾病,需强化宣教工作,缓解患者顾虑,强化遵医行为。为此,给予患者全面、系统的护理措施极为重要。
本文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疼痛评分显著降低,且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护理是一种围绕患者术前、术后给予不同护理措施的护理模式,术前护理能保障患者顺利度过手术过程,术后护理措施能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治疗效果。本研究术前给予患者心理干预,缓解其负性情绪,降低术后应激风险。并对手术体位进行训练,提升患者耐受程度,保障手术的顺利开展;术后加强观察,有助于及时发现异常状况,并给予相应的处理,降低并发症风险。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加速康复进程,并给予饮食指导,加强机体免疫力。
总而言之,对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和脊柱后凸成形术的患者开展围术期加速康复护理,能有效降低疼痛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芬芳,钱继红,陈巧儿, 等.加速康复外科用于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围术期护理的可行性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4,13(6):523-525,528.
[2]贺赛美,包玲君,陈巧儿, 等.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