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和调查研究等综合的研究方法,对部分参加第八届CUBA联赛西南赛区选拔赛的教练员进行访谈调查,分析了CUBA篮球联赛队伍的招生、管理和发展状况。提出CUBA联赛在招生、后备人才培养、资金投入、运动员思想道德教育等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可持续性发展;球队管理;CUBA联赛;影响
【中图分类号】 G8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18-0106-02
自1998年到2006年,CUBA篮球联赛已经经过风雨的磨砺走到了第八个年头。这项中国体育历史上第一个采取社会化、产业化运作模式的大学生篮球联赛,以其赛季跨度长、地域分布广、文化素质高、观众人数多等诸多优势,引起了媒体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并且呈良好上升势头。
伴随着CUBA的发展过程,在球队管理和后备人才的培养上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与隐患,为此,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文章对CUBA球员就业形势、招生办法和渠道、球员的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因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与建议以供参考。
一、历史发展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体育事业是由政府统一管理的,政府出多少钱,体育办多少事,运动员吃、喝、住、穿、就业等统统由政府包揽,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满足了运动员的需要。但随着国内改革的深化与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经济有了相当的发展,同时有部分人富起来,人们的消费开始膨胀,需求欲望明显增强,原有的举国体制已明显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不能满足运动员的需要。体委系统逐步在经济上表现出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同时一些省市受“奥运金牌战略”和“全运会金牌战略”的影响,相继砍掉部分投资大,效益差的集体性项目,把重点集中在投资少,效益明显的个人优势项目上,因此篮球在部分省内难逃厄运。近几年来充分暴露出中国篮球后备人才不足的的问题:1997年中国男篮在亚锦赛上不敌韩国、日本,痛失1998年参加在雅典举行的第13届世界男篮锦标赛的资格,这是中国1975年恢复参加亚锦赛以来的第一次,可谓20多年来中国男篮的最低潮。无论国内CBA和WCBA炒作如何热闹,仍掩饰不了篮球后继无人的残酷现实。正当中国篮球大厦摇摇欲坠、四面楚歌之际,CUBA肩负着时代的责任,历史的使命走来了,且充满活力、朝气蓬勃,正可谓历史的契机,历史的选择,为中国篮球大厦增添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撑点。本文试图以CUBA球员的就业形势、招生办法和渠道、球员的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为切入点,对人才培养对CUBA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
二、现状分析以及存在问题
(一) CUBA联赛发展的现状
篮球在中国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中国大约有500万在校大学生,8000万中学生。CUBA置身于这样一个浓烈的文化氛围中,显示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且CUBA有自己的会标、会歌、会徽以及吉祥物,赛场内悬挂着所有参赛队的队旗,激励着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大学生运动员,鼓舞着朝气蓬勃的大学生篮球爱好者,使校园文化与竞技体育融为一体,显现出高校篮球运动的无限生机和积极健康的发展前景。
中国篮球将从CUBA中找到新的血液和新的气息,通过CUBA将培养出技术过硬、身体、心理素质良好、文化层次更高的篮球人才。科教兴国战略、民族复兴计划、全民健身纲要、跨世纪人才的培养、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都要求中国大学生——未来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要全面发展,不仅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聪明的头脑,同时要具有强健的体魄。CUBA为上述目标创造了条件,并且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二)CUBA篮球联赛球队管理现状
1.重训轻读现象对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就业的影响。CUBA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都具有“亦训亦读”的特点,以期使运动员身心得到均衡的发展。事实上运动员在学校的学习,大多数对其文化课成绩没有明确的要求。高校篮球运动员的学籍管理已打破原来的单一学年制,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但是,运动员学习与训练的矛盾仍很突出。参赛运动员由于训练比赛任务和压力的日益增加,高校在运动员文化教育管理方面采用单独编班,单独授课,减免学分或者以赛带学的方法,使得文化教育质量不高,极大地制约了运动员在未来社会生活中的发展空间。成为影响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为能够进入专业队或职业俱乐部的人是少数。
访问中,很多处在西部经济较落后地区的高校采取每天训练两个小时,平时不用出早操的训练办法,而很多成绩较好的高校,长年累月都保持大运动量的训练,并且球队吃住在一起,每天需要出早操,所以参赛运动员多数感觉学习比较吃力,普遍认为训练对学习的影响比较大,在训练中大部分学生疲劳比较严重。但是,大多数教练员认为,尽管平时训练比赛很辛苦,运动员知识水平普遍比普通大学生差很多,但是就业形势依然很好,并没有很大的担忧。并且很多高校,为了挽留优秀运动员为学校争夺更多的荣誉,无偿保送其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但学历高并不代表运动员就有和学历等同的文化知识,大多数人的高学历只是徒有虚名。就业形势好并不代表CUBA球员步入工作岗位后,有足够的能力胜任工作,要让好的就业形势持续发展,就必须提高CUBA球员自身的文化素质,因为就业形势的持续发展与CUBA联赛的持续发展是成正比的。
2.大学生运动员缺乏思想道德教育。通过访问,许多参赛队员在进入大学后,并未同其他大学生一起学习、生活,与其他大学生缺乏沟通渠道。学校忽视了CUBA参赛运动员作为普通大学生的一般属性,不利于CUBA参赛运动员健康(下转第100页)(上接第106页)人格塑造的可持续发展。大部分时间其他大学生见不到运动员,缺乏学习公开化和透明度,不利于校园篮球运动气氛和人文环境的建设。现代体育运动呼唤高文化层次的体育人才,高校运动队的建设体制再也不允许出现缺少文化的运动员。教练员更多是关心运动员的训练、比赛、物质生活状况,对于17~22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较少。由于文化课的学习时间较少,没有考试压力,使很多运动员沉溺在网游、泡吧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中,无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其养成了“一招先,吃遍天”的错误思想,认为自己有打球的一技之长,就可以不用学习其他生存技能,而离开篮球、离开CUBA赛场就没有其他的用武之地。影响其今后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技能学习的全面发展。
三、改进的意见
1.参赛机会少、比赛经验不足、运动员自身条件不足、运动技术起点低,学训矛盾、经费不足等球队管理中出现的客观因素,制约、影响了CUBA的可持续性发展。
2.中学培养篮球人才受到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无法输出高素质后备力量,造成大学篮球根基薄弱。大学生篮球协会应在中小学中尽早发现人才,经过早期培训,为高校篮球队输送更多的真正可造之材。
3.高校球队经费供给不足,自我“造血”能力差,造成学生运动员受伤后无法及时治疗;训练的硬件设施差,阻碍球队水平的提高。应使用激励机制、制定相应规律、利用联赛的新闻炒作、宣传成绩优秀的学校、提高学校的社会效益。激励高校篮球队的训练比赛的热情,发挥高校整体优势,多发面筹措资金,改善场地设施条件,增加训练补助,促进竞技运动水平提高。
4.由于就业形势的暂时良好,让各高校忽视对学生运动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的强化学习。对具有运动员和学生双重身份的运动员,加强文化课知识的学习和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真正成为具有文化知识与优秀球技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钧等.我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的困惑与对策[J].首都体院学报,2005,(2).
[2]刘莲等.高校作为我国篮球后备力量培养基地的可行性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4).
[3]高建磊等.我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1).
[4]邱世亮等.CUBA障碍因素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4,(4).
作者简介:李娟(1986-)女,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学;李丽丹(1938-)女,广西南宁人,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学。
【关键词】可持续性发展;球队管理;CUBA联赛;影响
【中图分类号】 G8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18-0106-02
自1998年到2006年,CUBA篮球联赛已经经过风雨的磨砺走到了第八个年头。这项中国体育历史上第一个采取社会化、产业化运作模式的大学生篮球联赛,以其赛季跨度长、地域分布广、文化素质高、观众人数多等诸多优势,引起了媒体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并且呈良好上升势头。
伴随着CUBA的发展过程,在球队管理和后备人才的培养上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与隐患,为此,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文章对CUBA球员就业形势、招生办法和渠道、球员的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因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与建议以供参考。
一、历史发展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体育事业是由政府统一管理的,政府出多少钱,体育办多少事,运动员吃、喝、住、穿、就业等统统由政府包揽,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满足了运动员的需要。但随着国内改革的深化与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经济有了相当的发展,同时有部分人富起来,人们的消费开始膨胀,需求欲望明显增强,原有的举国体制已明显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不能满足运动员的需要。体委系统逐步在经济上表现出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同时一些省市受“奥运金牌战略”和“全运会金牌战略”的影响,相继砍掉部分投资大,效益差的集体性项目,把重点集中在投资少,效益明显的个人优势项目上,因此篮球在部分省内难逃厄运。近几年来充分暴露出中国篮球后备人才不足的的问题:1997年中国男篮在亚锦赛上不敌韩国、日本,痛失1998年参加在雅典举行的第13届世界男篮锦标赛的资格,这是中国1975年恢复参加亚锦赛以来的第一次,可谓20多年来中国男篮的最低潮。无论国内CBA和WCBA炒作如何热闹,仍掩饰不了篮球后继无人的残酷现实。正当中国篮球大厦摇摇欲坠、四面楚歌之际,CUBA肩负着时代的责任,历史的使命走来了,且充满活力、朝气蓬勃,正可谓历史的契机,历史的选择,为中国篮球大厦增添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撑点。本文试图以CUBA球员的就业形势、招生办法和渠道、球员的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为切入点,对人才培养对CUBA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
二、现状分析以及存在问题
(一) CUBA联赛发展的现状
篮球在中国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中国大约有500万在校大学生,8000万中学生。CUBA置身于这样一个浓烈的文化氛围中,显示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且CUBA有自己的会标、会歌、会徽以及吉祥物,赛场内悬挂着所有参赛队的队旗,激励着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大学生运动员,鼓舞着朝气蓬勃的大学生篮球爱好者,使校园文化与竞技体育融为一体,显现出高校篮球运动的无限生机和积极健康的发展前景。
中国篮球将从CUBA中找到新的血液和新的气息,通过CUBA将培养出技术过硬、身体、心理素质良好、文化层次更高的篮球人才。科教兴国战略、民族复兴计划、全民健身纲要、跨世纪人才的培养、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都要求中国大学生——未来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要全面发展,不仅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聪明的头脑,同时要具有强健的体魄。CUBA为上述目标创造了条件,并且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二)CUBA篮球联赛球队管理现状
1.重训轻读现象对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就业的影响。CUBA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都具有“亦训亦读”的特点,以期使运动员身心得到均衡的发展。事实上运动员在学校的学习,大多数对其文化课成绩没有明确的要求。高校篮球运动员的学籍管理已打破原来的单一学年制,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但是,运动员学习与训练的矛盾仍很突出。参赛运动员由于训练比赛任务和压力的日益增加,高校在运动员文化教育管理方面采用单独编班,单独授课,减免学分或者以赛带学的方法,使得文化教育质量不高,极大地制约了运动员在未来社会生活中的发展空间。成为影响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为能够进入专业队或职业俱乐部的人是少数。
访问中,很多处在西部经济较落后地区的高校采取每天训练两个小时,平时不用出早操的训练办法,而很多成绩较好的高校,长年累月都保持大运动量的训练,并且球队吃住在一起,每天需要出早操,所以参赛运动员多数感觉学习比较吃力,普遍认为训练对学习的影响比较大,在训练中大部分学生疲劳比较严重。但是,大多数教练员认为,尽管平时训练比赛很辛苦,运动员知识水平普遍比普通大学生差很多,但是就业形势依然很好,并没有很大的担忧。并且很多高校,为了挽留优秀运动员为学校争夺更多的荣誉,无偿保送其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但学历高并不代表运动员就有和学历等同的文化知识,大多数人的高学历只是徒有虚名。就业形势好并不代表CUBA球员步入工作岗位后,有足够的能力胜任工作,要让好的就业形势持续发展,就必须提高CUBA球员自身的文化素质,因为就业形势的持续发展与CUBA联赛的持续发展是成正比的。
2.大学生运动员缺乏思想道德教育。通过访问,许多参赛队员在进入大学后,并未同其他大学生一起学习、生活,与其他大学生缺乏沟通渠道。学校忽视了CUBA参赛运动员作为普通大学生的一般属性,不利于CUBA参赛运动员健康(下转第100页)(上接第106页)人格塑造的可持续发展。大部分时间其他大学生见不到运动员,缺乏学习公开化和透明度,不利于校园篮球运动气氛和人文环境的建设。现代体育运动呼唤高文化层次的体育人才,高校运动队的建设体制再也不允许出现缺少文化的运动员。教练员更多是关心运动员的训练、比赛、物质生活状况,对于17~22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较少。由于文化课的学习时间较少,没有考试压力,使很多运动员沉溺在网游、泡吧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中,无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其养成了“一招先,吃遍天”的错误思想,认为自己有打球的一技之长,就可以不用学习其他生存技能,而离开篮球、离开CUBA赛场就没有其他的用武之地。影响其今后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技能学习的全面发展。
三、改进的意见
1.参赛机会少、比赛经验不足、运动员自身条件不足、运动技术起点低,学训矛盾、经费不足等球队管理中出现的客观因素,制约、影响了CUBA的可持续性发展。
2.中学培养篮球人才受到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无法输出高素质后备力量,造成大学篮球根基薄弱。大学生篮球协会应在中小学中尽早发现人才,经过早期培训,为高校篮球队输送更多的真正可造之材。
3.高校球队经费供给不足,自我“造血”能力差,造成学生运动员受伤后无法及时治疗;训练的硬件设施差,阻碍球队水平的提高。应使用激励机制、制定相应规律、利用联赛的新闻炒作、宣传成绩优秀的学校、提高学校的社会效益。激励高校篮球队的训练比赛的热情,发挥高校整体优势,多发面筹措资金,改善场地设施条件,增加训练补助,促进竞技运动水平提高。
4.由于就业形势的暂时良好,让各高校忽视对学生运动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的强化学习。对具有运动员和学生双重身份的运动员,加强文化课知识的学习和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真正成为具有文化知识与优秀球技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钧等.我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的困惑与对策[J].首都体院学报,2005,(2).
[2]刘莲等.高校作为我国篮球后备力量培养基地的可行性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4).
[3]高建磊等.我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1).
[4]邱世亮等.CUBA障碍因素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4,(4).
作者简介:李娟(1986-)女,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学;李丽丹(1938-)女,广西南宁人,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