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是一种真实的存在,艺术工作者只有沉淀下来,激发出内心的爱,才会让作品产生生命。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宜兴市美陶缘陶艺有限公司董事长顾美群平和、恬淡的气质,正是技臻高绝、艺臻至美的自然表现,是作品与人品融为一体的真实写照。
紧靠太湖的宜兴市丁蜀镇洋渚村,房舍清明,白墙黛瓦,草茂树繁,顾美群就出生在这里。顾美群做壶受母亲启蒙。作为家中唯一的女孩,童年时,母亲做壶时总是把她带在身边。每天看着母亲熟练地把一团团泥做成一把把漂亮精致的小壶,顾美群感到很新奇。她会时不时在母亲的指导下捏些壶把、壶嘴,虽然捏得不太像,但这是她童年最大的乐趣。那时候,她渴望像母亲一样捏出漂亮的紫砂壶。
中学毕业后,顾美群跟随母亲从打泥片做起,不断重复着做壶的每一个步骤,兢兢业业,不敢越雷池半步。后来,顾美群进入村办的紫砂壶制作培训班,开始为紫砂工艺厂做乡坯。做乡坯没有固定工资,按记件制完成制壶任务,多劳多得,大量模制,无需个性,只求工序完整,甚至底款的印章也都是統一的“宜兴紫砂”款。有时做了一把满意的壶,却不能打自己的印章,顾美群心里有说不出的惆怅。
每月月底,顾美群都会跟随母亲送壶坯到7公里外的紫砂工艺厂验收入库,那时的交通很不方便,要么步行,要么搭乘村里菜农去镇上卖菜的便船去。
顾美群特别害怕冬天送壶坯,为了搭上便船,她凌晨2点就得起床。在刺骨的寒风中,她和母亲只能依偎着坐在没有任何遮挡物的船头。
有一次,她们未能乘到便船,不得不挑着满满两大筐壶坯步行。中途翻越蜀山时,顾美群不小心滑倒,辛辛苦苦做了一个月的壶坯全摔碎了。那次坐在路旁伤心痛哭的场景,顾美群到现在也忘不了。“不过,每次验收完毕,拿到工资后,母亲都会去百货公司给我买件衣服,带我到馄饨店美美地吃一碗小馄饨,然后再看一场电影,那一刻我又觉得特别幸福。”这样做壶、送壶的日子,她和母亲共度了7年,现在回想,幸福已经冲淡了那时的艰辛。
22岁那年,顾美群进入村办的紫砂工艺五厂,她除了按时完成订单任务,还得出样(不断临摹书上别人的茶壶)。那时候紫砂在台湾已很风靡,订单很多,于是厂里又招了一批刚毕业的年轻人,让顾美群担任制壶培训班的老师。顾美群发现,除了每天教他们一些基础的传统技法外,面对好学的学生,自己竟然没有太多的东西可以教,这让她感到了莫大的压力。
这么多年来,一直跟在别人后面依葫芦画瓢,虽然做了无数壶,却没有一个是自己的,顾美群开始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
那段时间,顾美群特别厌倦做壶,她发现自己做出来的壶有许多问题,比如选择的材料、所做的造型等。她决定停一段时间,关起门来,从书上,从老师傅传授的经验里,以及其他门类艺术品的造型和理念上,提升对紫砂壶文化的认知,丰富自己的学养,再将自身感悟融入创作中。
顾美群说:“壶艺创作中,那些极致的部分,不全是靠技巧来推动的,传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正视紫砂壶艺的特点和性质,真善美才能自然地在壶中呈现。”一直以来,紫砂界以竹为题材的名壶数不胜数,每次去竹林,一片竹叶、一节竹枝都会让顾美群感到亲切。
刚开始做以竹子为题材的紫砂壶时,顾美群心里没底,只想把竹子做得逼真一些,结果总感觉缺点什么。后来,她更加注重诠释竹子的精神气质,仅以一根竹枝、两片竹叶构成一把壶,一节竹枝自然向下弯曲,竹枝上的两片竹叶舒缓地合拢成叶状的壶身,叶梢处稍微张开成为小巧的壶嘴,连接的竹枝恰巧成为壶把,壶盖上是一只正在憩歇的卧蝉。在顾美群手下,那只卧蝉变得很安静,像一个智者在思考。取材于自然界中一静一动的两个物体,润雅清心中寄寓“知足常乐”的哲思,“它跟我珍视的内心之声恰好合拍,我花一年多时间完成了这把壶的设计制作,并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一片清心’。”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需要慢下来体会生活的本质,让浮躁的心静下来。这样才能使人生变得醇厚。“一片清心”有别于传统的紫砂壶,带着顾美群的新意和精巧的手工艺,在全国陶瓷设计创新评比中获奖了。它的底款上工工整整打着顾美群的名字,她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把壶。
顾美群的“美陶缘”工作室不大,但很有名,接待过美国夏威夷大学、韩国弘益大学、韩国檀国大学等院校的教授和学生前来研习陶艺。正如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所说:“在美群的精心撮合下,每年总会有几批欧美陶艺家甚至国际陶艺学会会员光顾洋渚村,使这个太湖边上的小镇蓬荜生辉。”
基于传统特征与现代意识相融合的理念,加之细腻平和的为人风格,顾美群的努力获得了回报。为了汲取更多的艺术养分,她积极参加成人高考、南师大函授、清华美院培训等一系列高密度、高质量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底蕴,提升了对紫砂艺术的理性认知。为了开阔视野,她不断走出国门进行国际陶艺交流,做展览,做示范教学,做讲座,被誉为“国际陶艺交流使者”,影响甚广。
顾美群心境静,爱用脑,有想法;她为人随和,外柔内刚,个性很强;她有韧劲,认准的事不放弃;她善于借鉴,善于吸收。顾美群的作品除了传达出宜兴紫砂特有的民间意味和特点外,还传达了女性特有的细致和温婉,如贵妃酒壶,丰满袅袅的身姿加上弯弯的发髻,有醉后贵妃的特别韵味。
史俊棠说:“顾美群是个有志向的紫砂艺人,她十分注重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正确处理紫砂艺术品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因此,她的作品很少。她不因为自己出名了,就不择手段去捞钱。她有一份艺术良心,守住了一个紫砂艺术家的底线,这点在当今市场经济潮流中是难能可贵的。她在不断积累自己的人文精神,并且融入作品之中,让人们追寻她陶迹的同时,看到了人文精神的传递。我想,紫砂人都应该具备这样的人文精神。”
图片由本文主人公提供
童年的启蒙
紧靠太湖的宜兴市丁蜀镇洋渚村,房舍清明,白墙黛瓦,草茂树繁,顾美群就出生在这里。顾美群做壶受母亲启蒙。作为家中唯一的女孩,童年时,母亲做壶时总是把她带在身边。每天看着母亲熟练地把一团团泥做成一把把漂亮精致的小壶,顾美群感到很新奇。她会时不时在母亲的指导下捏些壶把、壶嘴,虽然捏得不太像,但这是她童年最大的乐趣。那时候,她渴望像母亲一样捏出漂亮的紫砂壶。
中学毕业后,顾美群跟随母亲从打泥片做起,不断重复着做壶的每一个步骤,兢兢业业,不敢越雷池半步。后来,顾美群进入村办的紫砂壶制作培训班,开始为紫砂工艺厂做乡坯。做乡坯没有固定工资,按记件制完成制壶任务,多劳多得,大量模制,无需个性,只求工序完整,甚至底款的印章也都是統一的“宜兴紫砂”款。有时做了一把满意的壶,却不能打自己的印章,顾美群心里有说不出的惆怅。
每月月底,顾美群都会跟随母亲送壶坯到7公里外的紫砂工艺厂验收入库,那时的交通很不方便,要么步行,要么搭乘村里菜农去镇上卖菜的便船去。
顾美群特别害怕冬天送壶坯,为了搭上便船,她凌晨2点就得起床。在刺骨的寒风中,她和母亲只能依偎着坐在没有任何遮挡物的船头。
有一次,她们未能乘到便船,不得不挑着满满两大筐壶坯步行。中途翻越蜀山时,顾美群不小心滑倒,辛辛苦苦做了一个月的壶坯全摔碎了。那次坐在路旁伤心痛哭的场景,顾美群到现在也忘不了。“不过,每次验收完毕,拿到工资后,母亲都会去百货公司给我买件衣服,带我到馄饨店美美地吃一碗小馄饨,然后再看一场电影,那一刻我又觉得特别幸福。”这样做壶、送壶的日子,她和母亲共度了7年,现在回想,幸福已经冲淡了那时的艰辛。
自己的第一把壶
22岁那年,顾美群进入村办的紫砂工艺五厂,她除了按时完成订单任务,还得出样(不断临摹书上别人的茶壶)。那时候紫砂在台湾已很风靡,订单很多,于是厂里又招了一批刚毕业的年轻人,让顾美群担任制壶培训班的老师。顾美群发现,除了每天教他们一些基础的传统技法外,面对好学的学生,自己竟然没有太多的东西可以教,这让她感到了莫大的压力。
这么多年来,一直跟在别人后面依葫芦画瓢,虽然做了无数壶,却没有一个是自己的,顾美群开始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
那段时间,顾美群特别厌倦做壶,她发现自己做出来的壶有许多问题,比如选择的材料、所做的造型等。她决定停一段时间,关起门来,从书上,从老师傅传授的经验里,以及其他门类艺术品的造型和理念上,提升对紫砂壶文化的认知,丰富自己的学养,再将自身感悟融入创作中。
顾美群说:“壶艺创作中,那些极致的部分,不全是靠技巧来推动的,传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正视紫砂壶艺的特点和性质,真善美才能自然地在壶中呈现。”一直以来,紫砂界以竹为题材的名壶数不胜数,每次去竹林,一片竹叶、一节竹枝都会让顾美群感到亲切。
刚开始做以竹子为题材的紫砂壶时,顾美群心里没底,只想把竹子做得逼真一些,结果总感觉缺点什么。后来,她更加注重诠释竹子的精神气质,仅以一根竹枝、两片竹叶构成一把壶,一节竹枝自然向下弯曲,竹枝上的两片竹叶舒缓地合拢成叶状的壶身,叶梢处稍微张开成为小巧的壶嘴,连接的竹枝恰巧成为壶把,壶盖上是一只正在憩歇的卧蝉。在顾美群手下,那只卧蝉变得很安静,像一个智者在思考。取材于自然界中一静一动的两个物体,润雅清心中寄寓“知足常乐”的哲思,“它跟我珍视的内心之声恰好合拍,我花一年多时间完成了这把壶的设计制作,并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一片清心’。”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需要慢下来体会生活的本质,让浮躁的心静下来。这样才能使人生变得醇厚。“一片清心”有别于传统的紫砂壶,带着顾美群的新意和精巧的手工艺,在全国陶瓷设计创新评比中获奖了。它的底款上工工整整打着顾美群的名字,她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把壶。
陶艺交流使者
顾美群的“美陶缘”工作室不大,但很有名,接待过美国夏威夷大学、韩国弘益大学、韩国檀国大学等院校的教授和学生前来研习陶艺。正如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所说:“在美群的精心撮合下,每年总会有几批欧美陶艺家甚至国际陶艺学会会员光顾洋渚村,使这个太湖边上的小镇蓬荜生辉。”
基于传统特征与现代意识相融合的理念,加之细腻平和的为人风格,顾美群的努力获得了回报。为了汲取更多的艺术养分,她积极参加成人高考、南师大函授、清华美院培训等一系列高密度、高质量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底蕴,提升了对紫砂艺术的理性认知。为了开阔视野,她不断走出国门进行国际陶艺交流,做展览,做示范教学,做讲座,被誉为“国际陶艺交流使者”,影响甚广。
顾美群心境静,爱用脑,有想法;她为人随和,外柔内刚,个性很强;她有韧劲,认准的事不放弃;她善于借鉴,善于吸收。顾美群的作品除了传达出宜兴紫砂特有的民间意味和特点外,还传达了女性特有的细致和温婉,如贵妃酒壶,丰满袅袅的身姿加上弯弯的发髻,有醉后贵妃的特别韵味。
史俊棠说:“顾美群是个有志向的紫砂艺人,她十分注重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正确处理紫砂艺术品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因此,她的作品很少。她不因为自己出名了,就不择手段去捞钱。她有一份艺术良心,守住了一个紫砂艺术家的底线,这点在当今市场经济潮流中是难能可贵的。她在不断积累自己的人文精神,并且融入作品之中,让人们追寻她陶迹的同时,看到了人文精神的传递。我想,紫砂人都应该具备这样的人文精神。”
图片由本文主人公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