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党建思想对“三型”政党建设的启示

来源 :共产党员·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ston_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在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漫长岁月里,始终把党的建设置于重要位置,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为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付出艰苦的努力,作出卓越的贡献。现仅就毛泽东的党建思想对当前正在推进的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以此纪念这位伟人120周年诞辰。
  一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学习,涉猎的领域极为广泛。这一特点不仅影响他的成长,而且深刻地影响到他所领导的政党建设思想。
  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把学习看作是加强党的建设重要途径。1939年,他在延安干部教育大会上发表讲话时说:“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那么,要提高本领,“我们的干部非学习不可。学习是我们注重的工作,特别是干部同志,学习的需要更加迫切,如果不学习,就不能领导工作,不能改善工作与建设大党。这领导工作、改善工作与建设大党,便是我们学习运动的直接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他又向全党指出:“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我们面前的工作是很艰苦的,我们的经验是很不够的。因此,必须善于学习。”
  那么,学什么呢?毛泽东根据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对全党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多次讲到,“在全党中提高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水平是完全必要的,因为只有这种理论,才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指南针。”第二,学习业务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和其他知识与本领。毛泽东认为,“政治和业务是对立统一的,政治是主要的,是第一位的,一定要反对不问政治的倾向;但是,专搞政治,不懂技术,不懂业务,也不行。”因而,“共产党员还要虚心学习文化,学习业务,学习政治,学习理论……”他还特别强调,理论学习应与业务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和其他知识与本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又红又专。
  为提高学习效果并使学习常态化,毛泽东十分重视党内学习方法的改进和学习制度建设。在谈到学习方法时,他提出几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毛泽东一贯倡导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他认为,“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则是一个党性坚强的党员的起码态度”。二是从实践中学习。毛泽东认为,实践出真知,必须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学习、锻炼和提高。三是向人民群众学习。毛泽东经常教导党员干部,“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拜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此外,毛泽东还在学习实践中探索和创立了一套党内学习教育领导机构、管理体制以及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基地,并建立了相应的学习制度。通过有序的学习制度,中国共产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党员干部,为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重温毛泽东关于加强党内学习的系列思想观点,对于当前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具有重要的启示:学习是提升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途径;思想理论教育是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要环节;学习的内容必须随着外部形势的变化而相应调整;马克思主义政党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而且要向实践和群众学习;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在学习中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执政党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学习制度。
  二
  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一生信奉历史唯物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对他及其领导下的共产党的唯物史观的最好诠释。
  1939年2月,在给张闻天的信中,毛泽东最早提出“为人民服务”的概念。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在讲话中再次提到这个概念。1944年,在悼念张思德的讲话中,他第一次把“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对全党全军同志的普遍要求:“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同年12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上作了题为《一九四五年的任务》的演说,提出:“我们的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阶级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随后,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全面地论述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说:“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应该使每个同志明白,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那么,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怎样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呢?毛泽东认为,首先的是关心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强调要关心群众的痛痒,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生产和一切实际生活问题。为了支援革命战争,改善人民生活,毛泽东十分重视发展经济,指出:“我们要使人民经济一天一天发展起来,大大改良群众生活,大大增加我们的财政收入,把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确切地建立起来。”其次是密切联系群众。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在总结党成立24年来的经验时说,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因而,要倾听群众的呼声,善于同群众商量办事,和群众打成一片。再次是树立向人民负责的精神。毛泽东经常告诫全党:“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他形象地比喻说,向人民负责,就要经常地检讨工作,批评自己的缺点,“好像我们为了清洁,为了去掉灰尘,天天要洗脸、扫地一样。”此外,他还一贯要求共产党员在政府工作中,应该成为十分廉洁、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报酬的模范。
  90多年的实践证明,毛泽东关于服务人民群众的一系列思想不仅是完全正确的,而且对于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有着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概括起来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生命;群众欢迎不欢迎、满意不满意,是衡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根本标准;向人民负责,作群众的表率,是共产党人区别于任何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
  从毛泽东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他矢志不渝奋斗的一生中,人们不难发现其中闪烁着一种强烈的开拓与创新精神。这种精神为全党树立起光辉典范。
  中国革命和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艰难而伟大的事业,没有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精神是难以想象的。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没有固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本本,而是从中国国情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套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思想和理论。譬如,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冲破把苏联经验神圣化的禁锢,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式的革命新道路。这一时期,他还创立了从思想上建党的理论和原则,从而有效地抵制了随着大批的农民、小资产阶级革命分子入党而带来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对党和红军的消极影响。在夺取全国胜利前夕,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权建设思想,创造性地系统地提出了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富有远见卓识地提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以及党在政治、经济、外交上的基本政策与策略。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没有照抄照搬苏联模式,而是创造性地开辟了适合中国特点的过渡道路,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一化三改造”的总路线,平稳地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尤其是独创性地实现了马克思、列宁曾经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的构想,开了“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完成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先河。可以说,在毛泽东的一生中,类似的创新可谓不胜枚举。
  那么,有人可能会问,毛泽东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其实,最根本的就在于他“实事求是”的精神。具体来说就是两条:一是注重调查研究。毛泽东曾指出:“使党员们注重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使同志们知道离开了实际,就要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在著名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毛泽东尖锐地批评“本本主义”,只靠共产国际决议来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教条主义错误。他还再三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二是不搞盲目崇拜、不照搬外国经验。毛泽东经常告诫全党:共产党员对任何事物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经过自己头脑的周密思考,想一想它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具有道理,绝对不应盲从,绝对不应提倡奴隶主义。”在对待外国经验上,毛泽东主张采取科学的态度。他说:“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和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文学、艺术的一切好东西都要学。”但是,他反对盲目地学习和照搬外国的经验。
  毛泽东独辟蹊径的创新精神和真知灼见的创新思想,成功地解决了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遇到的各种重大问题,为党的日益壮大以及中国革命、建设事业的发展,立下了丰功伟绩。重温这些思想和创新历程,深感其对于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具有深刻的历史启迪。简单地说,这些启迪主要包括:理论创新是推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根本前提;创新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防止简单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人民群众的实践和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创新活动的源泉。
  总之,毛泽东思想是党的精神宝库。它不仅对于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而且对于党的一切工作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
  (本文作者系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
其他文献
全会报告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继“四个现代化”后我们党提出的又一个“现代化”战略目标,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题中应有之义,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提出这个重要观点是全会的一个新的亮点、新的突破,内涵十分丰富。  首先要了解总目标中讲到的三个重要概念。
期刊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标志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表明了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必须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
期刊
党的十八大实现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力棒交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手里。我们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一个新的征程,更是一场新的大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的改革,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愿望,是全社会最关心的问题,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
期刊
这次全会作出的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重大决策就是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这是因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某一个或某几个部门往往力不从心,这就需要建立更高层面的领导机制。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改革顺利推进和各项改革任务落实。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确保改革正确方向的根
期刊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思想的具体体现,需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
期刊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遵循科学的方法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调研时指出:“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这是对改革经验的宝贵总结,对改革方法的科学概括。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就是我们党运用科学方法,把握改革规律的重大成果。  一是“上”与“下”互动。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
期刊
《决定》提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综观历史发展的轨迹,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中国社会所经历的急剧而深刻的历史性嬗变,都未能绕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
期刊
2009年7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辽宁调研时强调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图为7月7日,习近平在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与工人们亲切握手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出发,吹响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进军号角。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典型代表,备受国内外关注。10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带领4300万辽宁
期刊
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历来是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改革开放以来,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十八届三中全会总结了我们党推进改革开放最重要的历史经验,这就是“四个坚持”。  第一,关于“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
期刊
实践  营口市站前区辖7个街道、39个社区、4个行政村,有居民14万户、31.7万人,共有基层党组织546个、党员9733名,其中社区党员7725名,社区党员中有责任区的党员4711名。2011年,区委书记亲自批示,在6个社区进行“星级管理”试点,并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全面推开“星级管理”认证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是“两个指标”同评定。站前区委印发了《“星级管理”认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