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致死性侏儒是一种先天性致死性骨骼发育障碍性疾病,常导致胎儿或新生儿呼吸窘迫死亡.此病虽较常见,但由于缺乏对该病认识,易与软骨发育不良、成骨发育不全相混淆,现将我院收治的4例胎儿致死性侏儒报告如下。
【机 构】
:
830000,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830000,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830000,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致死性侏儒是一种先天性致死性骨骼发育障碍性疾病,常导致胎儿或新生儿呼吸窘迫死亡.此病虽较常见,但由于缺乏对该病认识,易与软骨发育不良、成骨发育不全相混淆,现将我院收治的4例胎儿致死性侏儒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近10年来,心肌超声造影(MCE) 技术发展迅速,随着性能稳定的新型超声造影剂的出现,各种超声显像方式的应用以及造影剂从有创的冠状动脉(冠脉)直接注射发展到无创的由外周静脉注射,MCE已成为很有前途的无创检测技术[1,2].目前,MCE从定性到定量研究,从体外到体内研究,从实验到临床研究,并逐渐从诊断方面扩展到治疗方面。
孕妇,28岁.停经8+月,阴道流水3 h,急诊入院.在外院孕期产科常规查体及超声检查5次,均未见异常,最后一次检查时间为7 d前.入院查体:宫高30 cm,腹围90 cm,胎心140次/min.超声检查:双顶径 8.6 cm,股骨 6.3 cm,脊柱(-),胎心140次/min,胎位枕左前,胎盘位于前壁,成熟度Ⅰ期,羊水最大深度 7.0 cm.胎儿左上腹及中腹部见3个无回声区(图1),大小分别为
目的 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对显性预激旁道定位的准确性、方法学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0例经体表心电图诊断为典型预激综合征致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在心内电生理检查(EP)和经导管心内射频消融(RFCA)前后用DTI定位房室旁道.首先用加速度模式在二维切面上寻找与心电图预激波(δ波)或QRS波起始部同步出现的室壁亮色加速区,确定位置后转用频谱模式记录相应室壁节段的室壁收缩速度.结
孕妇,25岁,孕 30 周.即往健康.1年前孕16周早产一次.本次怀孕早孕反应轻,孕16周感胎动,孕期无传染病史、无服药史、无放射性物质和化学毒物接触史。
患儿女,11个月.发热4 d,以上呼吸道感染入院.入院后第4 d出现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 d,进行性加重.查体:神志不清,体温38.9℃,脉搏120次/min,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胀、腹部膨隆,肝脾触诊不清.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2×109/L,血小板58×109/L,血沉45 mm/h,C反应蛋白增高.肝功能正常。
患者男,48岁.4年前行肾移植,受体髂内动脉与供体肾动脉端-端吻合.体检发现右下腹搏动性肿块,肾功能正常.超声检查:右下腹移植肾内侧测及8.6 cm×6.5 cm无回声区,壁较厚(图1),无回声区内充满彩色血流信号(图2),无回声区外侧边缘见血管连接该无回声区与移植肾,在血管与无回声区相通处测及收缩-舒张期双向血流(图3).超声诊断:右髂内动脉来源假性动脉瘤伴血栓。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自20世纪80年代后临床广泛应用并不断发展.CDFI被认为继实时灰阶超声后又一新的里程碑。
患者女,11岁.因发现心脏杂音来院就诊.查体:口唇无发绀,发育正常,血压16/11 kPa,心率98次/min.超声检查:右心房、右心室略增大,于三尖瓣隔瓣见一囊状回声,大小约 2.9 cm×1.5 cm,边缘规整,囊壁回声略增强,内部透声好(图1).彩色多普勒示:右房内收缩期可见蓝色五彩血流束.超声诊断:三尖瓣隔瓣囊肿,三尖瓣轻度反流。
本研究对21例经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并经T3、T4、促甲状腺激素(TSH)确诊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评估二维超声及CDFI对甲减诊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