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常见问题及一些具体措施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fl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给排水系统是当前建筑重要的功能系统,是水资源使用和污水排出的重要体系,在现今的生产和生活中更需要水资源的有效提供,因此,在建筑中给排水工程就占据着主要的部分,是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子工程。本文根据建筑给排水系统施工经验,说明了给排水管道堵塞、给排水管道渗漏、给排水管道噪音以及供水二次污染问题的现象,同时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供了建筑給排水对常见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管道堵塞;管道渗漏;管道噪音;二次污染
  中图分类号: S276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建筑给排水系统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功能和独特的作用,在人们生活和生产中,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完备直接关系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如果在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施工中出现技术应用的问题,则会导致管道堵塞、渗漏、噪音和二次污染等问题,不但给人们对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应用带来各种麻烦,而且影响到建筑给排水施工企业的声誉和长远发展,所以,应该立足于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施工,展开对建筑给排水系统常见问题的分析,探寻出常见建筑给排水系统问题的施工预防策略,在保障建筑给排水施工质量的同时,建设出更适于人们生活生产需要的给排水系统。
  1、建筑给排水施工的常见问题
  1.1建筑给排水管道的堵塞
  建筑给排水管道的堵塞以卫生间排水管口堵塞、地漏堵塞为主,同时建筑其他安装工程施工中也会产生堵塞,建筑给排水管道堵塞轻则会产生对建筑给排水管道施工工期上的影响,严重者会导致返工,而且造成建筑给排水管道功能上的缺失。常见建筑给排水管道堵塞的原因有:水泥砂浆对建筑给排水管道的堵塞,建筑给排水管道掉入碎石、木条等。
  1.2建筑给排水管道的渗漏
  建筑给排水管道渗漏出现在管网的各个位置,表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处理起来也较为棘手和耗时。材料导致建筑给排水管道渗漏的问题主要包括建筑给排水管道质量不高,进而对于建筑给排水管道的管材和管件出现强度和规格上的不合格,对于铸铁管网还会因沙眼而产生渗漏。建筑给排水管道的人为损坏,特别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因其他工程的进行而引起建筑给排水管道的破坏,这是产生渗漏的重要外部因素。
  1.3建筑给排水管道的噪音
  当前建筑给排水管道的发展趋势是UPVC管材取代铸铁管道,但是塑料管材容易产生更大的落水噪音,如果排水管道的设计靠近卧室,将会出现排水、落水噪音过大的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1.4建筑给排水管道的二次污染
  当前建筑给水管道一般需要经过二次供水水箱来增加压力、消除不稳定、提高供水质量,由于供水设备存在二次污染的隐患,这会严重影响人们对水资源的有效应用,是建筑给排水管道施工的重要问题。
  1.5建筑给排水施工中施工人员的素质不够高
  在建筑给排水施工中,施工人员是施工主体,施工人员素质的高低对工程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目前许多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出现的工程问题,大多数由施工人员不规范的操作所引起。关键因素是建筑施工人员的素质不够高、责任意识不够强以及相关的技术水平过低,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没有对相关的图纸进行仔细、认真的分析,使得在施工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另外,某些施工单位由于过分的关注设施的外观效果,忽略了设施的安全、可靠性;有少部分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强,致使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存在安全隐患。
  2、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对常见问题的预防
  2.1建筑给排水管道堵塞的施工预防
  建筑给排水管道安装前,除应认真疏通管腔,清除杂物,合理按规范规定正确使用排水配件;安装管道时,应保证坡度,符合设计要求与规范规定及排水管口采用水泥砂浆封口等措施外,还必须采取如下多种技术措施以防止管道堵塞:由于建筑结构需要原因,当立管上设有乙字管时,应根据规范要求,在乙字管的上部设检查口以便于检修;当设计无要求时,应按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在连接2个及2个以上大便器或3个及3个以上卫生器具的污水横管设置清扫口,在转角小于135度的污水横管上,设置检查口或清扫口;排水管道安装时,埋地排出管与立管暂不
  连接,在立管检查口管插端用托板或其他方法支牢,并及时补好立管穿二层的楼板洞,待确认立管固定可靠后,拆除临时支撑物,此管口应尽量避免土建施工时作为临时污水排出口。在土建装修基本结束后,给水明敷支管安装前,对底层及二层以上管道作灌水试验检查,证实各管段畅通,然后用直通套(管)筒将检查口管与底层排出管连接。
  2.2建筑给排水管道渗漏的施工控制
  建筑给排水施工进行非直埋管道敷设时,应考虑解决管道热胀冷缩变形的技术措施。应尽量利用管道折角自由臂补偿管道的伸缩;当管道不能利用折角作自然补偿时,应采用其他类型补偿措施。水平干管与水平支管连接、水平干管与立管连接、立管和每层支管连接,应有管道伸缩时相互不受影响的补偿措施。
  2.3建筑给排水管道降噪的控制
  建筑给排水管口可以设置可曲挠橡胶接头,低层部分设置减压装置(减压阀、减压孔板、节流塞等)。减低噪音的综合防治措施还有适当加大管径、采用曲挠橡胶接头、支架与管道接触处加橡胶垫以及加装减压阀等。但注意减压阀本身也有噪音,要经反复调试,使噪音减至最小。
  2.4控制二次供水的水质
  二次供水的水池和水箱底层设置大容量不锈钢水箱,采用双路供水的方式,工程底层应该设置小容量不锈钢水箱贮存2小时生活用水量,由恒压变频供水设备分区减压水。若建筑物要求稳定的水压,则在屋顶设置小容量水箱(1~2小时用水量)进行稳压,由于水滞留时间短,可以不设消毒设备。这样大大降低了水质污染的几率,运行效果良好。新近发展起来的无负压供水技术得到了大力宣传和使用,该技术是在变频供水设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技术充分利用原自来水市政管网中的原有压力,不通过传统的二次供水水箱,直接与自来水管网串接,通过负压消除器和稳压平衡器保护装置等技术,直接将自来水市政管网中的水传输供应到最终用户用水点,避免供水的二次污染。
  2.5在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应该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以及安全意识
  在建筑给排水施工之前,相关的施工单位对施工地的地形或者地势做相应的了解,尽可能的排除安全隐患,保障建筑给排水施工安全、顺利以及有序的进行。另外,在选用施工人员时,要关注施工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或者是职业技术水平是否合格,同时对施工人员加强培训,以便提升职业道德以及职业技术水平,进而提升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
  3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给排水出现渗漏、堵塞、噪音和二次污染无疑会对建筑的功能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从实际的建筑给排水施工出发,通过规范的程序、标准的操作达到控制建筑给排水工程质量的目的。进行建筑给排水施工中,要加强技术和体系的应用,要通过不断总结和积累提高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和技巧,进而确保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质量,实现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功能,进而达成建筑总体的任务和目标。
  参考文献:
  [1]叔亚和.浅谈如何提高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2):66~68.
  [2]李惠忠.探索如何提高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7):78~80.
  [3]高宝辉对如何提高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的建议[J].中国科技纵横,2012(5):56~58.
  [4]李明科.浅谈如何提高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6):127~129.
其他文献
摘要:路基是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铁路能否安全运行的基础。如果对铁路路基维修工作不重视、跟不上,或质量无法达标,就容易造成各种行车安全事故。因此,在当前铁路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要更加重视铁路路基维修工作,要从制度、技术、人员等方面大力推进铁路路基维修工作。本文从路基维修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提出了铁路路基维修的方法与对策。  关键词:铁路路基维修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U216.62文献标识码:A
【摘要】建筑安装的施工质量对于建筑的整体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建筑安装工程,包括建筑电气、采暖、给排水、消防、通风等系统,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它不是工程的主体专业,但同样要求从事建筑安装的人员,除了应具备必要的相关专业技术、技能和一定的建筑安装施工管理的实践经验外,还应熟悉国家和本地区建设管理的法规、文件,掌握建筑安装工程的技术标准,并通过现场管理实践进
摘要:绿色建筑在我国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它的衍生是基于当今人类面临全球生态恶化、环境破坏、资源危机、人口膨胀、物种灭绝等威胁人类存续的处部环境灾难带来的严重挑战。绿色建筑正逐步成为一种当代人类社会应对生态环境危机挑战、反省自身行为结果的重要修正和选择。推进绿色建筑是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具体实践,对于中国建筑设计业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关键词:绿色建筑;原则;问题;策略;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
摘要:裂缝作为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裂缝的出现不但使得混凝土的结构承载能力、防水能力以及耐久性上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也影响了建筑物的整个外观,因此,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水工混凝土出现的裂缝问题,并且我们应该努力去避免和预防裂缝的出现和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水工混凝土;裂缝成因;预防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 A  1.水工混凝土的施工特点  水工混凝土一般用于水利水电工
摘要:本文是《大型商业建筑人员安全疏散指标研究》【1】的序篇,文献【1】通过现行国标规范以及近年来各个地方根据市场发展需要,纷纷出台的地方性的商业建筑防火规范、技术规定、技术指南等之间的比较,并结合笔者设计的工程实例。提取地方性规范的较为先进且符合实际的条文,分析论证了在大型商场建筑营业厅人员密度与疏散宽度指标、疏散距离指标的合理性取值,应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业态、不同功能、不同楼层而加以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