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这说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同时也为以后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那么什么是文化软实力、为什么要提高文化软实力和如何切实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就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
一、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一)“软实力”概念的提出
1990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教授约瑟夫?奈在《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一书及《对外政策》杂志上发表的题为《软实力》一文中,最早明确提出并阐述了“软实力”概念。“软实力”随即成为冷战后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专有名词。
(二)软实力与硬实力
约瑟夫·奈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分为硬实力与软实力。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如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软实力是指精神力量,它不是靠强迫别人去怎么样,而是它影响别人,让别人自愿地认同它的东西,包括政治力、文化力、外交力等软要素。硬实力是软实力的有形载体、物化,而软实力是硬实力的无形延伸。
1.硬实力为软实力的提升创造条件。文化、价值观等的传播需要以物质为载体。在现代社会,文化一般主要以文化产业为其物质载体。文化与文化产业之间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文化软实力的强大与发达的文化产业是密不可分的。文化产业既是一种硬实力资源,又是一国文化软实力的物质基础。
2.软实力的提升对硬实力发展起推动作用。一国文化的吸引力提升会增加国外对本国文化产品的需求,从而拉动本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对相关产业产生辐射带动作用,最终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三)软实力、国家软实力、文化软实力
在我们的理论体系中间,出现过软实力、国家软实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样几种提法。软实力是一个最大的一般的概念,不仅仅是指国家了,它包含的范围更广泛一点。国家软实力是特定的,既包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也包括那些不能算作文化软实力的软实力,比如说一个国家的领导集团的这种执政能力等。而国家文化软实力主要包括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民族精神,它的核心价值观,它的政治制度,它的发展模式和很重要的狭义的文化创造。这些要素对内体现为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发展力,对外体现为国家的影响力、感召力、号召力。
二、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重要性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1.增强民族凝聚力。小到一个家庭、一个单位,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凝聚力,势必分崩离析,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饱经磨难而不衰,历尽坎坷而弥坚,靠的就是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今天,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要妥善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战胜这些困难和风险,更离不开民族凝聚力。凝聚力来自哪里?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它具有凝聚人心、增进共识、鼓舞斗志、振奋精神的强大力量,始终是维系民族成员的精神纽带。我们只有大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才能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聚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残运会,2011年上海世界游泳锦标赛和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这些盛大的历史时刻,我们全国各族人民为之欢呼,为之呐喊,显示出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2008年汶川地震,2010玉树地震和周曲特大泥石流,2011年“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在我们人民遭受灾难之际,很多素不相识的人自发的放下手中的工作,不远千里、万里来到受灾人民的身边,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而这些都是文化软实力在起作用。
2.增强综合国力。文化不仅是精神意义上的财富,而且对物质财富的创造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当今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文化含量日益决定着其競争力。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是为什么呢?说到底是适宜的政策和制度创新为经济实力迅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这些制度和政策就是文化软实力。
(二)紧迫性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1.文化产业比重很低。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为11052亿元,仅占GDP的2.75%,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总产值预计超过3.9万亿元,占GDP比重将首次超过3%,文化产业的增加值虽然势头强劲,但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距离很大。
2.受到外来文化的入侵。文化市场是一定的,我们的文化产业市场占有率不高,世界上其他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就回来占领我们的市场,占领我们的精神家园。像世界上文化强国美国、日本、韩国,就对我们国家从各个方面形成了包围之势。
三、切实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 (一)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不断增强人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二)传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以其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世界各种文明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脊梁骨,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是我国“软实力”的主要资源,是我们的比较优势。像我们的国粹京剧、汉赋、元曲、唐诗、宋词、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大力弘扬、壮大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出版、传播的投入。以此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内在动力。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冲破妨碍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束缚文化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影响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为文化的繁荣发展开辟广阔空间、提供强大动力。可以说,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新局面,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大发展。我们要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使之成为面向市场、自主经营的文化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动力,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是一味的复制,而是必须进行创新。通过改革为文化创造条件后,我们要真正振兴我们的民族文化,就必须创新,不断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活力。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发展文化产业。例如在发展和传承京剧、二胡、中医、饮食等传统文化时,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利用现代的高科技、新思想去包装它们,去诠释他们,让它们的魅力在21世纪也能光芒四射!
(四)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提高文化传播力,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赢得更加广泛的认同,进一步增强中国的影响力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还要积极主动地走出国门,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2007年中国公布了一项大规模的翻译及出版项目“大中华文库”,这是首次完整地把中国几千年的文献全集翻译成英文,然后再翻译成其他语言,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截止到2011年我们已经在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50多所孔子学院。这些孔子学院已经成为传播我国文化的重要基地。它们不仅教授汉语,而且还翻译推介中国小说、电影和电视剧,举办各种有关中国医药、饮食、戏曲等系列讲座,受到当地老百姓的热情欢迎。
(五)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正像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中讲的那样,要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潜能,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拥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
要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发扬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風格流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营造宽松和谐的文化发展环境,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使各类文化人才的才华有展示舞台、创造有实现空间、贡献得到社会尊重。
要采取有效措施、创造有利条件,动员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文化建设。
相信在党的领导,全国人民积极参与,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创作,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积极支持下,必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的文化软实力也将迎来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阎学通.中国软实力有待提高[J].中国与世界观察,2008(4).
[2]韩振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十大举措[J].理论导报,2008(4).
[3]童世骏.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涵、背景和任务[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4).
(作者简介:董红霞(1981.5-),女,中共武汉市黄陂区委党校中级讲师。)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这说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同时也为以后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那么什么是文化软实力、为什么要提高文化软实力和如何切实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就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
一、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一)“软实力”概念的提出
1990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教授约瑟夫?奈在《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一书及《对外政策》杂志上发表的题为《软实力》一文中,最早明确提出并阐述了“软实力”概念。“软实力”随即成为冷战后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专有名词。
(二)软实力与硬实力
约瑟夫·奈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分为硬实力与软实力。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如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软实力是指精神力量,它不是靠强迫别人去怎么样,而是它影响别人,让别人自愿地认同它的东西,包括政治力、文化力、外交力等软要素。硬实力是软实力的有形载体、物化,而软实力是硬实力的无形延伸。
1.硬实力为软实力的提升创造条件。文化、价值观等的传播需要以物质为载体。在现代社会,文化一般主要以文化产业为其物质载体。文化与文化产业之间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文化软实力的强大与发达的文化产业是密不可分的。文化产业既是一种硬实力资源,又是一国文化软实力的物质基础。
2.软实力的提升对硬实力发展起推动作用。一国文化的吸引力提升会增加国外对本国文化产品的需求,从而拉动本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对相关产业产生辐射带动作用,最终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三)软实力、国家软实力、文化软实力
在我们的理论体系中间,出现过软实力、国家软实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样几种提法。软实力是一个最大的一般的概念,不仅仅是指国家了,它包含的范围更广泛一点。国家软实力是特定的,既包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也包括那些不能算作文化软实力的软实力,比如说一个国家的领导集团的这种执政能力等。而国家文化软实力主要包括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民族精神,它的核心价值观,它的政治制度,它的发展模式和很重要的狭义的文化创造。这些要素对内体现为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发展力,对外体现为国家的影响力、感召力、号召力。
二、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重要性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1.增强民族凝聚力。小到一个家庭、一个单位,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凝聚力,势必分崩离析,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饱经磨难而不衰,历尽坎坷而弥坚,靠的就是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今天,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要妥善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战胜这些困难和风险,更离不开民族凝聚力。凝聚力来自哪里?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它具有凝聚人心、增进共识、鼓舞斗志、振奋精神的强大力量,始终是维系民族成员的精神纽带。我们只有大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才能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聚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残运会,2011年上海世界游泳锦标赛和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这些盛大的历史时刻,我们全国各族人民为之欢呼,为之呐喊,显示出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2008年汶川地震,2010玉树地震和周曲特大泥石流,2011年“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在我们人民遭受灾难之际,很多素不相识的人自发的放下手中的工作,不远千里、万里来到受灾人民的身边,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而这些都是文化软实力在起作用。
2.增强综合国力。文化不仅是精神意义上的财富,而且对物质财富的创造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当今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文化含量日益决定着其競争力。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是为什么呢?说到底是适宜的政策和制度创新为经济实力迅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这些制度和政策就是文化软实力。
(二)紧迫性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1.文化产业比重很低。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为11052亿元,仅占GDP的2.75%,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总产值预计超过3.9万亿元,占GDP比重将首次超过3%,文化产业的增加值虽然势头强劲,但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距离很大。
2.受到外来文化的入侵。文化市场是一定的,我们的文化产业市场占有率不高,世界上其他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就回来占领我们的市场,占领我们的精神家园。像世界上文化强国美国、日本、韩国,就对我们国家从各个方面形成了包围之势。
三、切实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 (一)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不断增强人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二)传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以其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世界各种文明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脊梁骨,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是我国“软实力”的主要资源,是我们的比较优势。像我们的国粹京剧、汉赋、元曲、唐诗、宋词、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大力弘扬、壮大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出版、传播的投入。以此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内在动力。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冲破妨碍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束缚文化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影响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为文化的繁荣发展开辟广阔空间、提供强大动力。可以说,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新局面,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大发展。我们要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使之成为面向市场、自主经营的文化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动力,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是一味的复制,而是必须进行创新。通过改革为文化创造条件后,我们要真正振兴我们的民族文化,就必须创新,不断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活力。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发展文化产业。例如在发展和传承京剧、二胡、中医、饮食等传统文化时,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利用现代的高科技、新思想去包装它们,去诠释他们,让它们的魅力在21世纪也能光芒四射!
(四)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提高文化传播力,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赢得更加广泛的认同,进一步增强中国的影响力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还要积极主动地走出国门,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2007年中国公布了一项大规模的翻译及出版项目“大中华文库”,这是首次完整地把中国几千年的文献全集翻译成英文,然后再翻译成其他语言,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截止到2011年我们已经在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50多所孔子学院。这些孔子学院已经成为传播我国文化的重要基地。它们不仅教授汉语,而且还翻译推介中国小说、电影和电视剧,举办各种有关中国医药、饮食、戏曲等系列讲座,受到当地老百姓的热情欢迎。
(五)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正像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中讲的那样,要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潜能,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拥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
要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发扬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風格流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营造宽松和谐的文化发展环境,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使各类文化人才的才华有展示舞台、创造有实现空间、贡献得到社会尊重。
要采取有效措施、创造有利条件,动员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文化建设。
相信在党的领导,全国人民积极参与,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创作,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积极支持下,必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的文化软实力也将迎来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阎学通.中国软实力有待提高[J].中国与世界观察,2008(4).
[2]韩振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十大举措[J].理论导报,2008(4).
[3]童世骏.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涵、背景和任务[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4).
(作者简介:董红霞(1981.5-),女,中共武汉市黄陂区委党校中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