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创新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目前中学生问题意识薄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影响政治课教学实效。在分析了目前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成因的基础上,指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问题意识 现状 策略
  
  何谓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认识活动中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产生探究的心理状态,并进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品质。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潜能,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一、目前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成因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多年的调查和统计发现,当前课堂教学中,课堂问题绝大多数是教师提出来的,只有极少部分问题是由学生提出或发现的。这说明课堂问题缺少主体意识,也就是说目前中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
  这类学生虽然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没有表现出来。由于心理胆怯或自卑,不敢向老师或同学提出问题,害怕受到嘲弄,便把问题埋在心底。这类学生对我们教育者来说,需要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使其由潜在的问题意识转化为动态的问题意识。
  2.学生不能或不会提出问题。
  这类学生因教与学的因素,不善思考,不能提出问题或不善于提出问题,问题意识差。这类学生对我们教育者来说,要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使问题意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3.学生不想提出问题
  这类学生由于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不求上进,学习态度不端正,对政治学科成绩的好坏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同时由于学习任务紧张,课内没有学生提问的时间和空间,课外缺乏提问的环境和气氛,自然而然造成学生想提出问题。这类学生对我们教育者来说,要注意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意识情景。
  当然,学生问题意识淡薄固然与学生自身有关,还与当前我国的教育模式、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素质有着密切联系。长期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只重视对知识结论或结果的传授,忽视对知识产生发展过程的展示和探索,这种教育模式、教学观念,使学生总是被动地去接受现成的知识,掌握这些知识,而不能自我发现、自我创新。中学政治课教学的目的,不是把有问题的学生教育成没有问题,而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此外,我们有些教师放不下“师道尊严”的权威架子,不但不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反而去责备、讽刺学生,有些教师对学生那些奇异、独特、创新的想法进行批评和挑剔,更有些教师因害怕回答不了或回答不好学生的问题,以免使自己“出洋相”,而不让学生提出问题。所有这些,都禁锢着学生,久而久之,使学生就会变得有“问”不问、无“问”可问,使得他们的问题意识淡薄。
  二、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第一.转变教学观念,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敢问
  1.要尊重学生的提问。在学生提出问题或观点时,教师要尽量做到表情专注、态度和蔼,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对待、耐心解答。要鼓励学生勇于创新,要乐于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那怕所提问题幼稚或浮浅,甚至是错误的,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防止伤害他们的自尊。
  2.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产生良好学习情绪的触发器,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率的基础。教师一定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权威架子,多与学生交朋友,谈感情,缩短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讨论。
  3.要改变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组织性和有序性的模式。教师要允许学生有一定的自由度,允许学生自由发挥、自由讨论,但教师要控制度,不能偏离“主题”。
  第二、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兴趣,让学生想问
  1.模拟现实生活情景。在讲到“义务教育”内容时,我播放录象:小红正在读初二,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他的父亲为了挣钱,要求小红去某企业打工,如果你是小红,你会用哪些法律知识解决这个问题。由于创设的问题情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大家展开了讨论,也提出了许多的问题。
  2.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配合教材内容讲解。在复习法律第十四课内容时,联系我国全国人大刚刚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我要求学生先了解这部法律的内容,然后根据电视、报纸等媒体对这部法律的评论,结合教材内容提出自己观点展开讨论,这样一来,既激活了学生思维,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3.利用学生学习过程认知的疑惑、认知的空缺,让学生有回答问题的欲望。当学生处于用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但又迫切希望解决新问题的疑惑状态时,问题意识就产生了。如在讲解初三政治中“一国两制”内容时我指出: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那么为什么又要承诺决不放弃使用武力呢?认知的疑惑、认知的空缺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也就想问问题了。
  第三、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授人以渔”,让学生会问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可问,其实是他们不知道该怎样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由于教学中重视学习结果,不重学习过程,忽视学习的方法、思考的方法,导致学生不会独立思考,更不会提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帮助学生培养问题意识:
  1.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去感受知识、理解知识、处理知识、运用知识,从而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围绕教材的框题、标题等内容进行提问,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帮助学生加强、加深对教材知识的把握和理解。
  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善于联系社会现实生活理解所学知识,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实问题,思考人生发展道路,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四、教师要改变教法,做到精心设问
  当前政治课教学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乏积极性和自觉性。在被动与服从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有较强的问题意识,也就不可能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改变教学教法,做到精心设问,来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首先,教师要用丰富、合乎学生实际的事例提出富有思考价值的设问。其次,教师要注意设问形式的多样化,采用不同类型的设问,发挥不同作用。最后,教师设问要注意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设问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通过这样设问既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又能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方法。
  第五、教师要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面对学生准确答问
  当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后,总是希望获得及时、满意的答案,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因此教师在平时应该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要搞好政治教学,教师应该通晓各科知识,完善自身知识结构;要认真学习教育教学新理论,理解教材,掌握专业知识,研究考试大纲;要及时关心、了解社会上发生的事情,注意运用教材知识与社会现实相对照;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信息交流,共同探讨,不断充实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面对学生提问时做到从容不迫,胸有成竹,让学生获得满意的答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经常思考政治问题,提高学生提问质量,培养问题能力。
其他文献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就可以作为横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可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长久以来,许多教师对如何上好习作课深感困惑,很多学生也不时发出“作文、作文,听见头疼”的感叹。在教学中我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总结以前的教学经验,造成以上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的习作教学不顾学生是的客观实际,人为地提高要求
期刊
摘要:作为基础教育之一的中学语文教学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历经数次教材教法的重大改革,正逐步趋于成熟。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自觉的在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真正使语文教学面向未来,为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小康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如何将语文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每一位中学语文都是所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素质
期刊
摘 要: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而成为了一名向导和顾问。他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进,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本文就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认识。  
期刊
摘要: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创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21世纪是一个知识创新的世纪,新世纪正在召唤大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人的创造力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两个方面,而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创造力    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创新
期刊
摘要: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的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乐于接触它,并能兴致勃勃地全身心投入学习和探索之中,变“苦学”为“乐学”。  关键词:英语 体会 思维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科技、制度、管理、理论、观念全面创新的新时代,为适应当前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已当之无愧的成为我国教育的总趋势,人的创新能力是人的全面素质的综合表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
期刊
21世纪需要的是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高度责任意识的一代新人,这一点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也明确指出。根据数学学科的这一总体目标,21世纪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教师,更是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放在了首要位置,在课堂教学时,大胆实践,合理使用教材。以下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几点尝试: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
期刊
摘要: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没有创造发明,科技就不能发展,人类就不能进步。在数学发展中,从人们对数的认识,到一系列的数学分支的建立、发展,无时不伴随着创造。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数学老师,我们要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  关键词: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 创新兴趣   
期刊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小学生阅读思维存在很多缺陷:不善于全面看问题,以偏盖全;不善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浅尝辄止;不善于联系地看问题,孤立思考;不善于创造性地分析问题,生搬硬套。  关键词:阅读 教学 全面性 深刻性 联系性    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阅读的心理过程看,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是相互依存,相互存在,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阅读教学的实质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体,它具有全面性、深刻
期刊
摘 要:我们开展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亲身体验问题, 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促进学生学习数学、掌握和运用一种现代数学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数学 研究性学习 方式    数学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