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校本培训的困惑与思考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12345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9-0-01
  所谓校本培训是指:“源于学校的发展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的,旨在满足学校与教师发展需要主要是在校本进行的学习与培训活动。”校本培训强调在校内的培训,突显出“学习”的主动性、连续性与情境性。它使教师培训经常化和深入化,使培训者由被动变为主动。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发挥学校教师的集体智慧,实现教师与教师的合作,教学与研究、教学与培训、研究与培训的真正结合,使教师经常地、潜移默化地融于培训之中,学校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学习型组织。
  一、树立校本培训理念,奠定教师专业化发展基础。
  我们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是新课程的解释者,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实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及其效果,于是,校本培训应运而生,但是农村初中的校本培训“主体参与意识薄、教研机制少策划、研究内容泛而空、具体实施无特色、专业引领少而虚”。这是农村初中学校校本教研的真实写照。校本培训强调教师业务进修的基地在学校,教师通过校本培训,真正地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准,需要的不仅是树立新的培训理念,确立明确的培训目标,更要能够自主开发培训内容和建立健全的培训管理体系,从而使校本培训得到健康长足的发展。“校本教研不是学校用来装点节日的鲜花,而应象空气一样每时每刻都飘荡在校园里每一个角落,呼吸在每一个师生的胸膛里”。
  二、分析校本培训困惑,更新教师专业化成长思想。
  (1)主体参与意识薄。近几年来,各种各样的教师培训日渐增多,然而,作为被培训者的教师并不买账,除了抱怨,还以各种形式抵制培训,除了晋升职称不得不参加的计算机培训、其它都是能推脱就推脱,应付了事。就在教育行政部门认为教师素质还需再提高,需要加大培训力度的时候,教师却呼吁培训太多,疲于应付。也不能否认教师对待学习的认识存在问题,态度消极。不断高涨的培训费用也影响教师的培训参与度。
  (2)教研机制策划少。校本教研强调“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而农村初中往往缺乏研修的合理计划和目标。学科教研组活动本身只是校本教研的一个载体,或者说一个部分,并不是全部,校本教研并不是每两周一次学科教研组活动所能涵盖的,但是这也不能保证,更不必谈什么教师个体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不少学校也制订了较为详细的校本培训实施计划,但是一到具体情境之中,难免出现纸上谈兵的现象。再加上多数地方还处于摸索阶段,缺少典型的成功范式可供参照与借鉴,使得培训走过场现象比较严重。除了制度,活动的组织策划方式与水平明显影响着校本教研的质量和效益。我们已经意识到,专家引领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看了许多学校的教师培训计划,几乎都有专家讲座,一学期2到3次。讲座是精彩的,对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确实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教师们听了也很激动,但回去却一点也不动,教学水平依然是来回走动。校长们组织活动的出发点是:人家学校有的活动,我要有;人家请的专家,我也请。有的并没有从学校的需要、教师的需要出发安排活动,活动效果也就差强人意。
  (3)研究内容泛而空。我们农村初中校本教研内容比较随意。研究的问题有的不是来源于教学实践,没有现实针对性,而是“跟风走”,人云亦云。这样的校本教研很难取得实际效果。教研过程粗放。研讨时泛泛而谈,缺少观点的交锋、思维的碰撞,即使偶尔有交锋也往往因为活动时间有限而草草收场。研究不能做到循序渐进,好像什么都在研,实际上什么都没能研细、研深、研透,停留在就课说课,研一课算一课,不能“举一隅而以三隅返”。
  三、落实校本培训计划,改变教师专业化成长行为
  (1)加强师德培训,让教师主动地参与培训。传统的教师培训过于强调为学校发展服务,或多或少地忽略了教师心灵的需要。事实上,教师工作的动力既来源于教育责任感,又来源于完善自我、愉悦心灵的生命需要,甚至可以说后者的作用更直接、更持久、更符合人的本性。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教师对校本教研缺乏正确的认识。校本培训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目前农村初中要走出一条立足学校、促进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只能依托校本教研。树立“教师第一”的思想,改革评价标准,建设学习校园,开创学习之风,倡导团队合作,关注教师精神世界,鼓励教师成长进步,立足于教师素质提高的学校发展才具有持久性。
  (2)建立科学可行的管理机制,使校本培训落到实处。多数地方校本教研还处于摸索阶段,缺少典型的成功范式可供参照与借鉴,使得培训走过场现象比较严重。因此校本教研在管理上应该建立科学可行的管理机制,要制订必要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再不断修正。同时校本培训不要热衷于种种“方法”的翻新,而忘记了校本教研的基本精神原本是为了解决学校,尤其是教师的“问题”,殊不知任何“方法”只是解决“问题”的工具。“问题”被忘记了,“方法”便常常成为无用武之地的多余。所以应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和教师成长规律,把握校本教研的方向,播下具有学校特点的校本教研种子。
  (3)请进走出,培养名师引领。农村学校需要尊重和激励,需要专业到位的实实在在地真实地指导和服务,需要个性化的帮助和助推,希望专家把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农村学校、深入到课堂,更多地进行具体指导、创造条件、提供资讯,最大限度地引领基层学校在不同的起点上获得自主、和谐、持续的发展。我们教师希望听到专家“应该怎样”的建议,考虑教师的已有经验和困惑,符合听讲者已有的认知基础和工作实际,为教师实践带来新的启迪。而不是“你不应该怎样”,以免无所适从、穷于敷衍。
  除了走出去、请进来,学校还应该向内挖掘潜力,尽量培养自己的專家名师。学校诞生一名“名教师”,不仅意味着一名教师成为品牌,还意味着学校人才资源的综合实力。在校内,名师对他的同事的辐射和引领作用巨大,而且,许多家长和学生就是冲着“名师”而来的。为此,学校应有经营教师品牌的意识和措施,要为教师搭建起展示自身才华的舞台,要帮助教师突破原有学科的框框,使他不但在本专业学科上占有优势,最好还要有跨学科教学的经历,要能提供比别人更好的教学和服务。
  校本教研是一种意识、一种理念、一种机制、一种文化,是教学研究机制的新亮点,是教学研究走向更加成功的契机。校本教研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只有每位教师都参与到校本教研中,都成为真正的研究者时,只有当学校和教师都真切地感受到校本教研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的发展带来的好处,努力创生新的教师职业生活方式时,我们就已经走出了校本教研的误区,校本教研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真正地走进了校本教研,农村中学的教育事业也将走出困局,走向辉煌。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报》2007年2月26日《是什么阻碍了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
  2. 《中国教育报》2007年7月13日《还需要仔细审视校本教研》
  3. 《中国教育报》2007年7月20日《别让专业引领迷了眼》
其他文献
1前言当今,我们随手拿起一份报纸或杂志,除了文字外,映入眼帘的还有各式各样的图片。无论是新闻图片,还是商业广告、艺术摄影,图片已经成为当今平面媒体不可获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因具备来源多样性、资源丰富、可储存性、可再生性等特点,既可满足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又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是国家能源安全和
手法治疗外伤性肘关节滑膜内血肿56例曹钒外伤性肘关节滑膜内血肿,是指因外伤导致鹰嘴皮下囊、腱下囊及肘关节囊内血肿,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若早期处理不当,往往症状消退慢,功能恢
胆囊息肉样病变及其手术指征(附82例报告)孙国安,施敏,胡洁胆囊息肉样病变(PLG)是胆囊粘膜局限性隆起病变的统称,包括多种良性的和早期的恶性的病变。本文就我院手术治疗的PLG病例,探讨PLG的临床
“南针净心如榕荫,漕达飞扬书踔厉”,这是乡村学校——江苏省宜兴市南漕小学的学校意境和教育信心。早在20世纪80年代,南漕小学就开始关注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研究,在“十·五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O7-0120-02  摘要:情绪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一种非智力因素,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个人发展及心理健康。只有明确教育的定位,尊重生命个体,以人为本,采取适合孩子成长的特
科技的创新为现代教育提供了无限可能,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以日新月异的智能时代为背景,试探索现代教育转型时期,教师应如何完善发展,才能培养出有思想、会思考、懂人文
贯彻语文教学大纲精神,提高中职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不仅是提高中职生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能力的需要,也是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更是时代呼唤语文教学的需要。笔者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