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体育教学中后进生是客观存在的。但在体育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对大多数学生的教育与培养,而忽视对个别后进生的帮助,从而加大了他们之间的距离。本文通过分析后进生出现的原因,找出培养后进生的部分方法,从而整体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身体健康;学习兴趣;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2-0-02
一、后进生出现的原因
青少年正是长身体、学知识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是从不成熟到成熟、不定形到定形的关键阶段。他们思想活跃,情绪偏激,要求进步,但组织纪律性差,自控能力也较差;有创新意识,接受新生事物快,善于交往,但不能持之以恒,缺少艰苦奋斗精神;体育后进生除了具有同年龄青少年一般的因素外,还具有以下因素。
(一)生理因素
体育后进生中,大多数在身体形态及身体发育方面有缺陷,表现为:身体矮小、体型较胖、力量较差、体弱多病或脊柱弯曲、扁平足先天不足等导致体育成绩较低。
(二)心理因素
1、由于体型较胖、力量较差、身材较小等生理原因,导致体育成绩较低,体验不到体育活动带来的愉快感受。从而使这些学生学习主动性降低,体育成绩提高较慢。
2、受体育“填鸭式”教学的影响,学生的体育学习动力不足,使他们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目的意义认识不清,对体育的兴趣仅停留在对结果的需求上,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有些学生的意志品质比较薄弱,缺乏毅力怕苦怕累,对持续时间较长、单调的项目(如:耐力跑)难以坚持。性格内向,集体活动中适应性较差,有时举足失措,不能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和勇气,往往知难而退,久而久之就形成落后的局面,此时又产生怕失败,怕别人讽刺、嘲笑的心态,从而逃避练习。
4、虽然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已经开始实施,但毕竟还是实验阶段,每位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不近相同,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有些教师还停留在以往的“竞技式”教学方法上,对学生的态度依然没有改变,再加上教学内容的过易或过难,教学目地的不明确,违背了学生的意向,造成了师生关系不融洽,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都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社会因素
由于我国的经济条件有限,体育运动的开展还不够普及,学生在中、小学受场地、器材、风俗、环境和社会、学校的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与限制,缺少锻炼的机会造成身体素质差,活动适应能力差,不利于完成体育新课程标准的水平内容。
二、对后进生的培养和教育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其核心内容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健康为目的;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一)了解学生、耐心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在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特殊情况,找出形成落后的原因所在,获得第一手资料,才能在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中应成为差生的知心朋友,以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和对立情绪。教师应该时刻记住,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他们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我们要针对他们不同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身体素质等特点,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宣传体育锻炼对人的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其端正学习态度,克服自身不利因素的困扰,提高自觉练习的积极性,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要多鼓励表扬,从肯定成绩入手,引导其克服困难;在学习上:学习技术动作时往往会出现许多错误,有的是由于技术概念不清楚,有的是由于身体素质差,有的是受外界环境影响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在练习中的不同表现,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症结之所在及产生的原因,细致耐心地进行指导。比如;有些同学在学习快速跑的技术时总是跑得慢,教师就要仔细地观察,是步频过慢还是步幅过小或是二者兼而有之。问题一旦找准,即刻提出纠正办法,使其尽快掌握技术要领。
(二)激发学习兴趣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否提高,运动能力是否增强,健康状况是否得到改善等方面。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课程目标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1、应创造师生平等的良好课堂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后进生往往不被教师注重,而且经常会受到批评,这就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紧张,使后进生越来越不喜欢上课。新课改要求我们每位教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摆正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改变课堂教学态度,就能真正成为学习主体的助手,成为教学活动中的指导者和服务者,只有真正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才有可能建立起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
2、应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课程标准》强调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中创设一些学生喜欢参与且符合他(她)们自己的年龄、性别特点的游戏活动和体育活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增加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由于后进生的活动能力较差,所以不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但是要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必须想方设法增加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要让学生广泛地体验、尝试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让学生在参与中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三)关心爱护、表扬激励
后进生在学习掌握动作技术时,往往付出了极大努力而收效甚微,本身就存在着一种失落感。此时教师应以仁(下转第216页)(上接第214页)爱之心去理解、关心他们,要分清情况,不要随意批评、指责,从而损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而应对他们倍加关心和爱护,与他们交朋友,经常鼓励引导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
要善于发现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以肯定和恰当的表扬,使他们及时了解自己锻炼的结果和进步的情况,从而增强信心,唤起获得成功的愿望,促进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技术。发挥他们某一方面的兴趣、特长,善于抓住转化的时机,及时进行鼓励,激发他们要求进步的热情;并且要在表扬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要求,在达到要求的基础上再进行表扬,如此循环往复使其不断地进步。
(四)课堂上要区别对待,降低标准
在体育教学中,制定学习进度和教学方法应根据优、后进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区别对待,降低标准。教师应事先周密考虑,提出合理的练习的重量、高度、远度以及完成动作的标准。在学习同一技术动作或课堂练习时,适当降低难度,减轻重量或放慢速度要求,使后进生感到课有所练,练有所获;在分组教学时应尽量把他们分在一起,这样有利于他们克服自卑,增强完成动作的信心,不至于由于学生练习失败而造成畏惧、怕别人嘲笑的心理,从而逃避练习;在针对后进生的教学时,教师应给予差生多一点的辅导,增加其练习次数,及时地把进步较快,成绩提高明显的后进生,作为说服教育其他后进生的依据,并令其帮助其他人练习。在此情况下,能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我也能完成”的信心,比教师的讲解、示范、指导更具有说服力。
(五)个别指导、发挥骨干作用
教师针对后进生在素质上存在的差异,进行个别指导、课后辅导或布置课外任务,有针对性帮助他们提高。在指导他们练习时,态度要亲切,指导要耐心,手段要多样,课上课下结合,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教师的苦心,从而放下包袱,提高练习效果。另外、还可以指定体育骨干或技术较好的学生帮助后进生,同学之间形成教与学、帮与带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消除他们在教师面前的羞怯与自卑,便于解放思想,投入练习。
(六)团结协作、自主学习
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结协作意识是新课程理念的深刻内涵。在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中要让每位学生承认集体中的每个同学都是重要的,都有自己的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才能使后进生真正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学会自主学习,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这就为学生的“终身健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后进生的培养,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們在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健康协调发展;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多鼓励他们,多给他们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健康型的人才。
关键词:身体健康;学习兴趣;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2-0-02
一、后进生出现的原因
青少年正是长身体、学知识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是从不成熟到成熟、不定形到定形的关键阶段。他们思想活跃,情绪偏激,要求进步,但组织纪律性差,自控能力也较差;有创新意识,接受新生事物快,善于交往,但不能持之以恒,缺少艰苦奋斗精神;体育后进生除了具有同年龄青少年一般的因素外,还具有以下因素。
(一)生理因素
体育后进生中,大多数在身体形态及身体发育方面有缺陷,表现为:身体矮小、体型较胖、力量较差、体弱多病或脊柱弯曲、扁平足先天不足等导致体育成绩较低。
(二)心理因素
1、由于体型较胖、力量较差、身材较小等生理原因,导致体育成绩较低,体验不到体育活动带来的愉快感受。从而使这些学生学习主动性降低,体育成绩提高较慢。
2、受体育“填鸭式”教学的影响,学生的体育学习动力不足,使他们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目的意义认识不清,对体育的兴趣仅停留在对结果的需求上,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有些学生的意志品质比较薄弱,缺乏毅力怕苦怕累,对持续时间较长、单调的项目(如:耐力跑)难以坚持。性格内向,集体活动中适应性较差,有时举足失措,不能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和勇气,往往知难而退,久而久之就形成落后的局面,此时又产生怕失败,怕别人讽刺、嘲笑的心态,从而逃避练习。
4、虽然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已经开始实施,但毕竟还是实验阶段,每位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不近相同,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有些教师还停留在以往的“竞技式”教学方法上,对学生的态度依然没有改变,再加上教学内容的过易或过难,教学目地的不明确,违背了学生的意向,造成了师生关系不融洽,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都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社会因素
由于我国的经济条件有限,体育运动的开展还不够普及,学生在中、小学受场地、器材、风俗、环境和社会、学校的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与限制,缺少锻炼的机会造成身体素质差,活动适应能力差,不利于完成体育新课程标准的水平内容。
二、对后进生的培养和教育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其核心内容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健康为目的;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一)了解学生、耐心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在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特殊情况,找出形成落后的原因所在,获得第一手资料,才能在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中应成为差生的知心朋友,以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和对立情绪。教师应该时刻记住,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他们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我们要针对他们不同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身体素质等特点,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宣传体育锻炼对人的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其端正学习态度,克服自身不利因素的困扰,提高自觉练习的积极性,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要多鼓励表扬,从肯定成绩入手,引导其克服困难;在学习上:学习技术动作时往往会出现许多错误,有的是由于技术概念不清楚,有的是由于身体素质差,有的是受外界环境影响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在练习中的不同表现,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症结之所在及产生的原因,细致耐心地进行指导。比如;有些同学在学习快速跑的技术时总是跑得慢,教师就要仔细地观察,是步频过慢还是步幅过小或是二者兼而有之。问题一旦找准,即刻提出纠正办法,使其尽快掌握技术要领。
(二)激发学习兴趣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否提高,运动能力是否增强,健康状况是否得到改善等方面。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课程目标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1、应创造师生平等的良好课堂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后进生往往不被教师注重,而且经常会受到批评,这就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紧张,使后进生越来越不喜欢上课。新课改要求我们每位教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摆正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改变课堂教学态度,就能真正成为学习主体的助手,成为教学活动中的指导者和服务者,只有真正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才有可能建立起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
2、应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课程标准》强调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中创设一些学生喜欢参与且符合他(她)们自己的年龄、性别特点的游戏活动和体育活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增加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由于后进生的活动能力较差,所以不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但是要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必须想方设法增加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要让学生广泛地体验、尝试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让学生在参与中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三)关心爱护、表扬激励
后进生在学习掌握动作技术时,往往付出了极大努力而收效甚微,本身就存在着一种失落感。此时教师应以仁(下转第216页)(上接第214页)爱之心去理解、关心他们,要分清情况,不要随意批评、指责,从而损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而应对他们倍加关心和爱护,与他们交朋友,经常鼓励引导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
要善于发现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以肯定和恰当的表扬,使他们及时了解自己锻炼的结果和进步的情况,从而增强信心,唤起获得成功的愿望,促进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技术。发挥他们某一方面的兴趣、特长,善于抓住转化的时机,及时进行鼓励,激发他们要求进步的热情;并且要在表扬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要求,在达到要求的基础上再进行表扬,如此循环往复使其不断地进步。
(四)课堂上要区别对待,降低标准
在体育教学中,制定学习进度和教学方法应根据优、后进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区别对待,降低标准。教师应事先周密考虑,提出合理的练习的重量、高度、远度以及完成动作的标准。在学习同一技术动作或课堂练习时,适当降低难度,减轻重量或放慢速度要求,使后进生感到课有所练,练有所获;在分组教学时应尽量把他们分在一起,这样有利于他们克服自卑,增强完成动作的信心,不至于由于学生练习失败而造成畏惧、怕别人嘲笑的心理,从而逃避练习;在针对后进生的教学时,教师应给予差生多一点的辅导,增加其练习次数,及时地把进步较快,成绩提高明显的后进生,作为说服教育其他后进生的依据,并令其帮助其他人练习。在此情况下,能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我也能完成”的信心,比教师的讲解、示范、指导更具有说服力。
(五)个别指导、发挥骨干作用
教师针对后进生在素质上存在的差异,进行个别指导、课后辅导或布置课外任务,有针对性帮助他们提高。在指导他们练习时,态度要亲切,指导要耐心,手段要多样,课上课下结合,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教师的苦心,从而放下包袱,提高练习效果。另外、还可以指定体育骨干或技术较好的学生帮助后进生,同学之间形成教与学、帮与带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消除他们在教师面前的羞怯与自卑,便于解放思想,投入练习。
(六)团结协作、自主学习
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结协作意识是新课程理念的深刻内涵。在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中要让每位学生承认集体中的每个同学都是重要的,都有自己的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才能使后进生真正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学会自主学习,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这就为学生的“终身健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后进生的培养,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們在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健康协调发展;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多鼓励他们,多给他们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健康型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