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是整体

来源 :新生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ce_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卢卡奇代表作《历史与阶级意识》被视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圣经,在书中,“历史”是重要的范畴,“阶级意识”是理论的重要内容,作者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物化”历程和“历史”的理论分析,论证历史总体性辩证法与无产阶级意识的一致性,这种特性将促使无产阶级阶级意识自觉,进而恢复人的历史进程中的主体地位,最终克服“物化”。
  【关键词】: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 历史与无产阶级意识
  第一篇:整体的真理,永恒的追求
  初读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对我一个阅读量尚浅的学生来说确实困难重重,于是我尝试先了解卢卡奇的生平,想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找到切入点,以期更好的理解和摸索大师的思维方向。1919以前,卢卡奇与齐美尔、韦伯、布洛赫的交流是其理论生涯的准备或者积淀的时期,而1919-1924是卢卡奇开创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开创时期,正逢十月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春风,卢卡奇也投入无产阶级革命,但随着匈牙利无产阶级革命的失败,他流浪到维亚纳,而我认为维也纳的流浪经历恰恰是卢卡奇创作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卢卡奇也强调“流亡维也纳是一个学习时期的开始”。无产阶级革命的失败让他明白马克思主义仅仅是一种方法,而不是一把“万能钥匙”,“无产阶级的正确路线不能根据一套陈旧的理论来预见”。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历史与阶级意识》是一部多层次的政治哲学著作,卢卡奇对《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命名绝不是毫无理由的,“历史”是卢卡奇思想的重要范畴,而“阶级意识”是他理论的重要内容。
  事实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认为卢卡奇最值得我们学习和仿效的是他追求真理的态度。虽然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但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的理解一直都是历史的、动态的、辩证的,他在1967年新版序言就说“关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的和持久的内容和永久性的方法还极不确定………这些著作不仅仅说明我个人的思想发展阶段;它们同时也表明一般精神发展的道路………只要以批评的眼光加以对待,它们对于了解今天的情况和以此为基础的继续前进是不会没有意义的”,这让我想起了日本的一个传统——禅院僧侣辩论。数个世纪以来,在日本的任何禅院,如果流浪的和尚要请求到某个禅院住宿,必须与禅院的和尚进行佛教辩论,赢了方可留宿一夜,第二天继续流浪。其实,我认为这与卢卡奇对于真理的追求(卢卡奇可能更多的是对于马克思主义本质的探索)有异曲同工之妙。流浪和尚通过逻辑、推理、辩论赢得了一个晚上的留宿,但要注意的是,留宿也仅仅是一个晚上。一场佛学的逻辑推理辩论你不可能达到目的(认识真理),你只能得到一个晚上的住宿,而现实中的人往往不能认识到这一点,他们主观的认为借助“逻辑工具”就能达到目的(认识真理),在这一过程中“晚上的住宿”已经替换了他们原来的初始目的(认识真理),然后他们所获得的仅仅是“住宿”,而从未达到目的(认识真理)。逻辑能够得出假定的结论,但从来没有达到真理;逻辑能够引导某些事接近真理,但从来没有达到真理。但不幸的是,接近真理的东西也是一种谎言,一种变相的“高等级住宿”,因为真理从来就不是局部的,真理是整体的,作为历史的人不可能对真理进行拆分,由逻辑推理到达的近似真理是一种谎言,最终走入“欺骗的深渊”。和尚通过辩论在晚上有斋饭、休憩、放松,但这不是他自己的地盘(归宿),到了天明他将再次流浪,这种历程他要经历无数次,追求真理的行程从来不可能结束。通过逻辑、通过推理、通过辩论、通过学习得来的放松与住宿,从来不可能永恒,不可能变成静止的——你要记住,作为真理的追求者,你必须“流浪”。
  第二篇:历史总体性辩证法与无产阶级意识的一致性
  就我的观点来看,卢卡奇的一生都在论证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内在一致性。卢卡奇借用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的分析工具,论证了“物化”形成的历史情境——资本主义社会,“物化”是卢卡奇的理论的第一条主线。在资本主义早期,由于人与之间的商品关系还未清晰,封建阶级的“等级观”掩盖了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物化”深刻的融入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中,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逐渐被唤起、被自身所意识,阶级利益与诉求开始明确表达。毫无疑义,资产阶级能意识到自身不可调和的矛盾,因为“物化”的历史是局部的,并且随着“物化”的不断发展,逐步形成“物化意识观”,最终忽略了历史创造者——人的重要性,人最终成为“物化”的“奴隶”。然而,历史的本质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并且历史是整體的,历史的完整基础必须包括客体和主体的全部社会活动。无产阶级作为历史主客体的统一,能全面、客观、辩证的反映历史,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成败要取决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是否成熟。卢卡奇的思想内核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物化”历程和“历史”的理论分析,论证历史总体性辩证法与无产阶级意识的一致性,这种特性将促使无产阶级阶级意识自觉,进而恢复人的历史进程中的主体地位,最终克服“物化”。
  然而,无产阶级阶级意识自觉的历程将相当困难。因为随着资本主义“物化观”的形成,无产阶级的内部意识会缺乏一致性,存在着“短期利益”和“最终目的”的冲突和博弈。毫无疑义,“短期利益”会掩盖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这和前文提到的资产阶级早期的阶级意识被封建社会的“等级观”所掩盖相类似。因此,无产阶级的唯一出路,是自身阶级意识的自我觉醒。而无产阶级意识的自我觉醒是必然的,为什么呢?卢卡奇通过将“历史”作为另一条主线论证了无产阶级阶级意识觉醒的必然性,即历史是实体,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客观历史过程,历史又是主体,是人类自己的能动创造,“所谓历史,不过是历时态的人类社会实践,其本质是社会的、实践的”。无产阶级的优势——历史总体性辩证法与无产阶级意识的一致性,无产阶级是历史主客体统一的阶级,掌握了历史总体性辩证方法,这一特性将使得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必然自我觉醒,并不断指导革命实践,最终取得胜利,这是卢卡奇思想的基础。
  由于个人的学识所限,我的观点也许有所偏颇。确实,卢卡奇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有背离的地方,如“物化”和“异化”的认识、过分强调阶级意识的能动性等等,但是我仍认为卢卡奇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践行者”和“思考者”,而绝对不是“追随者”。卢卡奇是西方第一个站在历史的角度,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正如前文提到的那句:马克思主义仅仅是一种方法,不是一把“万能钥匙”,“无产阶级的正确路线不能根据一套陈旧的理论来预见”,这种研究态度和思路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极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对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2】胡绪明,韩秋红.评卢卡奇的现代性批判之维[J].南京社会科学,2007,(02).
  【3】张翼星.为卢卡奇申辩一一卢卡奇哲学思想若干问题辨析[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4】张量.回到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卢卡奇——读孙伯鍨教授的“卢卡奇与马克思”[J].江苏社会科学,2001,(01).
  【5】吴晓明.论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
  【6】刘卓红.历史唯物主义新形态的探索——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研[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摘要】:20世纪30年代中国舆论界曾泛起了一股以“妇女回家”为主题的论争。此次论争在当时客观上起到了促使更多人思考妇女问题的作用。值得我们深思的是,70年后的今天仍然存在着关于“妇女回家”的现象及问题。本文试图以30年代的那场关于“妇女回家”问题论争的回顾为契机,对现代社会女性的归宿与地位问题进行再思考,这对于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塑造新时代女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妇女回家 思考
期刊
【摘要】:归纳推理,是论证的前提支持结论,但不确保结论的推理过程:它把特性或关系归结到基于对特殊的代表的有限观察的类型;或公式表达基于对反复再现的现象的模式的有限观察的规律。它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关键词】:归纳推理 局限性  归纳推理:所谓归纳推理,就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根据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这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这种性质的推理,叫做归纳推理(
期刊
一、概述  藏族的丧葬习俗种类多样,而天葬是在藏民之中普遍实行的一种葬俗。这种独特丧葬形式的起源、演化以及社会功能早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而成为藏文化研究者们长期探索的课题。目前,学术界有关天葬的研究成果已相当丰富,但对于天葬仪式中“碎尸”这一必不可少环节的执行者——天葬师的研究却非常有限。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天葬师在西藏社会的身份:比如《天葬漫谈》的作者丹珠昂奔认为天葬师在藏族是受人尊敬,不被
期刊
【摘要】:硫磺回收装置作为炼化企业环境治理、污染减排的重要装置之一,它的平稳操作及安全运行直接影响炼化企业的安全、环保及经济效益。文章主要阐述了某石化公司硫磺回收装置的腐蚀现状,分析不同类型的腐蚀对设备的危害,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通过材质升级、严控工艺指标、做好腐蚀检测工作等措施,确保硫磺回收装置长周期安全运行。  【关键词】:硫磺回收 腐蚀评价 防护措施  某石化公司硫磺回收联合装置含两套350
期刊
【摘要】:《东亚联盟》创刊于侵华战争时期,是东亚联盟协会的机关志,是宣传东亚联盟论的主要阵地。因其是侵华战争时期的产物,具有更多的政治性和侵略性,在当时中日两国的政治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拟以《东亚联盟》杂志中刊行的文章为依托,分析日本政治家对“满洲国”的认识,从而探寻出日本政治家企图用何种手段和方式美化其侵略思想,以期在战争时期形成与“满洲国”相互制约,相互结合的政治局面。  
期刊
【摘要】:绑架行为在其实施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的特征,可以将其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分为掳掠人质、控制人质、勒索赎金、处置人质四个阶段。收集近年来80个绑架案件,设置“情节较轻”和“一般情节”作为对照,构建一种全新的思考路径——从以上四个阶段对绑架罪“情节较轻”进行阶段性的认定分析,得出结论,“情节较轻”的绑架罪有以下特征:绑匪使用较轻的、非暴力手段对人质进行掳掠并且控制;所欲勒索的赎金以及勒索到的
期刊
【摘要】:1920年7月日本在大连创办了满蒙文化协会。同一天中国爱国文化团体中华青年会也宣告成立。中、日的两个文化机构在1920年代的大连频繁互动往来,作为青年会会长的傅立鱼也曾任职满协;进入三十年代后伴随着中日矛盾日趋尖锐,满协更名中日文化协会,成为日本文化侵略与宣传的机构,而青年会则在大连被迫解体。观察1920年代围绕这两个机构展开的中日文化交流与活动,一方面日本在此设立文化机构体现了掩盖殖民
期刊
【摘要】:新闻传播领域中,人工智能技术(AI)的应用提高了数据新闻的生产速度,满足了用户私人订制的需求,但也存在信息茧房作用增强、信息泄露、内容浅显化的问题。  【关键词】:人工智能 新闻传播 应用 影响  2017年11月30日,麦肯锡研究机构发布的报告称,到2030年,全球多达8亿个工作岗位将会被自动化机器人取代,这相当于当今全球劳动力的五分之一。该报告涵盖了46个国家和800多个职业,发达国
期刊
【摘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王府村历史悠久,本文试图分析村落的历史沿革与现如今的状况。  【关键词】:王府村 历史  夏河县拉卜楞镇王府村的民居是院落式住宅,共有三大院,各院内几乎都有二十几户人家,总起来该村共有七十户人家。房屋既有特点而又古老,基本上都是有上百年历史的老房子。王府三大院内的房屋材料都是主要以土和木头建成的。村落危房改造是一项量大、面广、层序复杂、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只有在
期刊
【摘要】: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来的继道路、理论和制度三个自信后的又一个自信,而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是1898年所提出的,相聚100多年之间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发展中对传统的文化思想的认识,也是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认知,对于借鉴传统思想文化来发展当今的文化自信,中体西用是一个相对较重要的思想之一。  【关键词】:文化自信 中体西用  “中学为体,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