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离不开实验,许多物理定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来的,因此实验是中考物理的必考内容。下面将中考物理热点实验中常考的知识点加以分类归纳,供同学们参考。
一、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 实验中可折转的光屏的作用是什么?
答:显示光的传播路径;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
2. 实验时,为什么要求在光屏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径迹?
答:是为了便于得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3. 实验中,将另一纸板沿ON向前或向后折会发现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
答:会发现只有当两纸板在同一平面上时,纸板上才会同时出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 实验中,为什么要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记录并比较两角的大小?
答:多次测量是为了使得出的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更普遍,更有说服力。
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 为了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如何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
答:调节烛焰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可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2. 若用遮光板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所成的像如何变化?
答:光屏上成的像还是完整的,只是像变暗了些。
三、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 测量固体密度时为什么要求先测质量后测体积?
答:若先测体积后测质量,固体表面会沾有少量的水,使测得的质量偏大,进而使所测结果偏大。
2. 测量固体体积时,若所测固体不沉入水怎么办?
答:采用针压法或沉坠法使其浸没水中,便可测出固体体积。
3. 实验中如何测量盐水的体积和质量?
答:(1)先用天平测出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2)将小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3)再用天平测出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4)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 = m1-m2。
四、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的规律
1. 实验中为什么要选用规格不同的两个小灯泡并分别测量两次结果?
答:若小灯泡规格相同,无论串联还是并联,通过灯泡的电流或灯泡两端的电压都是相等的,无法得出实验结论;进行多次测量是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2. 实验开始,当开关闭合时,发现电表的指针反向偏转,说明实验有什么问题?
答:电表的“+”“-”接线柱接反了。
五、探究电流跟电阻、电压的关系
1. 实验中为什么对各不同的电阻进行多次测量?
答: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和特殊性,使实验得出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2. 在连接好電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处于什么位置?
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大阻值处,这样可使电路中电阻最大、电流最小,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3. 该实验主要应用了什么物理方法?
答:主要应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图象法。
六、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 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
答:保护电路;调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使其电压值满足略低于、等于或略高于额定电压。
2. 实验中,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时,发现小灯泡的亮度比较暗且没有发生变化,原因可能是什么?
答:滑动变阻器没有起到变阻的作用,导线接到了电阻丝两端的接线柱上。应在闭合开关前,导线一端连变阻器的金属杆,一端连电阻丝,且滑片位于阻值最大位置。
3. 能否多次测量求出电功率的平均值作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答:不能,因为在不同的电压下小灯泡的电功率不同,小灯泡的电功率随两端电压的变化而变化。
七、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1. 实验中采用什么办法来判断电磁铁的磁性强弱?
答:通过转换法,即观察吸引曲别针的数目多少,显示磁性的强弱。
2. 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
答:保护电路;改变电磁铁中电流的大小。
3. 实验中,两个电磁铁为什么要串联?
答:串联是为了控制电流相同,用来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线圈匝数的关系。
4. 实验中应用了哪些物理方法?
答:应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八、探究电磁感应现象
1.实验中,由于产生的感应电流较小,应采取什么措施使现象明显?
答:尽量选用磁性强的蹄形磁体;用以导线制成的矩形多匝线圈替代单根导线;切割磁感线时,应垂直且尽量快速。
2.实验中,为什么要使导线在磁场中沿不同的方向运动?
答:为了便于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之一——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和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的关系。
3.实验中,为什么要调换磁体的磁极?
答:目的是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的关系。
一、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 实验中可折转的光屏的作用是什么?
答:显示光的传播路径;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
2. 实验时,为什么要求在光屏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径迹?
答:是为了便于得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3. 实验中,将另一纸板沿ON向前或向后折会发现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
答:会发现只有当两纸板在同一平面上时,纸板上才会同时出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 实验中,为什么要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记录并比较两角的大小?
答:多次测量是为了使得出的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更普遍,更有说服力。
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 为了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如何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
答:调节烛焰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可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2. 若用遮光板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所成的像如何变化?
答:光屏上成的像还是完整的,只是像变暗了些。
三、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 测量固体密度时为什么要求先测质量后测体积?
答:若先测体积后测质量,固体表面会沾有少量的水,使测得的质量偏大,进而使所测结果偏大。
2. 测量固体体积时,若所测固体不沉入水怎么办?
答:采用针压法或沉坠法使其浸没水中,便可测出固体体积。
3. 实验中如何测量盐水的体积和质量?
答:(1)先用天平测出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2)将小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3)再用天平测出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4)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 = m1-m2。
四、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的规律
1. 实验中为什么要选用规格不同的两个小灯泡并分别测量两次结果?
答:若小灯泡规格相同,无论串联还是并联,通过灯泡的电流或灯泡两端的电压都是相等的,无法得出实验结论;进行多次测量是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2. 实验开始,当开关闭合时,发现电表的指针反向偏转,说明实验有什么问题?
答:电表的“+”“-”接线柱接反了。
五、探究电流跟电阻、电压的关系
1. 实验中为什么对各不同的电阻进行多次测量?
答: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和特殊性,使实验得出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2. 在连接好電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处于什么位置?
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大阻值处,这样可使电路中电阻最大、电流最小,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3. 该实验主要应用了什么物理方法?
答:主要应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图象法。
六、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 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
答:保护电路;调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使其电压值满足略低于、等于或略高于额定电压。
2. 实验中,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时,发现小灯泡的亮度比较暗且没有发生变化,原因可能是什么?
答:滑动变阻器没有起到变阻的作用,导线接到了电阻丝两端的接线柱上。应在闭合开关前,导线一端连变阻器的金属杆,一端连电阻丝,且滑片位于阻值最大位置。
3. 能否多次测量求出电功率的平均值作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答:不能,因为在不同的电压下小灯泡的电功率不同,小灯泡的电功率随两端电压的变化而变化。
七、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1. 实验中采用什么办法来判断电磁铁的磁性强弱?
答:通过转换法,即观察吸引曲别针的数目多少,显示磁性的强弱。
2. 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
答:保护电路;改变电磁铁中电流的大小。
3. 实验中,两个电磁铁为什么要串联?
答:串联是为了控制电流相同,用来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线圈匝数的关系。
4. 实验中应用了哪些物理方法?
答:应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八、探究电磁感应现象
1.实验中,由于产生的感应电流较小,应采取什么措施使现象明显?
答:尽量选用磁性强的蹄形磁体;用以导线制成的矩形多匝线圈替代单根导线;切割磁感线时,应垂直且尽量快速。
2.实验中,为什么要使导线在磁场中沿不同的方向运动?
答:为了便于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之一——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和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的关系。
3.实验中,为什么要调换磁体的磁极?
答:目的是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