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出口成脏”的“祖安文化”污染校园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n21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样的审丑取向,不仅仅是语言习惯,更会深入影响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必须引起全社会的警惕。
  最近,越来越多人发现,中小学生之间热传和追捧一种号称“祖安文化”的东西。所谓的“祖安文化”,指的是一种以骂人、互喷、“问候对方父母”为主要特征的所谓亚文化。起名“祖安”是源于某个游戏平台中国服务器的讨论区,那里的玩家因为骂人而著称,逐渐“出圈”,受到各路网友的“膜拜”。而随着未成年网民的激增,追求骂人要有创意、脏话要足够恶毒的“祖安文化”,日渐侵蚀部分校园,青少年语言粗鄙现象愈演愈烈。
  南京某初三班主任葛老师注意到班上的学生在发生摩擦时常常飙一些“戾气非常重的词”。有些时候,几个学生看表情、看氛围都只是在交流、开玩笑,但口中的词“脏得令人震惊”。葛老师问学生“这是因为什么”,学生不以为然地回答,他们只是在开玩笑,并没有真诅咒父母,都是在网上看来的“祖安语录”。
  类似的现象并不鲜见。北京某小学六年级的班主任发现,一位优秀的班干部在微信群里攻击一位同学时,几十条污言秽语刷屏,很多用词和表述方式让成年人惊讶,学生们却感受到了一种由骂脏话带来的认同感——优等生原来也是“祖安人”。一位中学老师感慨道:“现在的学生仿佛都是‘祖安血统’,布置作文‘给好友写一封信’,动不动就是‘听说你得癌症了?恭喜你!记得请我去你坟头蹦迪!’这都是些什么鬼东西?!”
  其实,“祖安文化”这个词本身就充满悖论,那些脏话既无美感更无营养,根本就不是任何“文化”,而是一种语言暴力。但是在网上这种语言却非常流行,最终它弥漫到中小学的现实中,甚至形成了一套脏话话语体系。“祖安文化”的走红,是一个值得探討的社会现象。作为互联网原住民,这一代青少年对网络表达往往无师自通,从刚刚接触到追风玩梗,是个很迅速的过程。尤其是在缺乏足够判断力的一些青少年看来,“祖安文化”尽管出口成脏,却有冲决现有道德规范的特殊“气质”,这种“发泄的畅快、负面语词带来的狂欢”的“魔力”,诱使他们沾染其中,甚至衍生出“归属感”,乐此不疲。
  但是,这种恶毒而低俗的“祖安文化”话语体系,破坏了语言表达应有的纯净与典雅。诚然,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语言特色,但任何时候,脏话都不可能成为优美的一部分,骂人都不可能成为文明的一部分。鼓励亚文化创新,不是要摒弃人们探索数千年的文明规则。正如南京那位葛老师所说,“我是85后,并不是什么老古板。但这种程度的污言秽语,以及他们那种习以为常的态度,让我十分不解。”污言秽语就是污言秽语,我们特别要警惕一旦这些骂人的话成了习惯,长此以往,青少年的表达能力可能越来越贫乏,哪怕形容美好的事物第一反应也是说出个脏字。受语言习惯的反作用,一些“祖安少年”的思维也趋向于极端、狭隘,一人的谩骂引发“病毒式”的复制传播,理性的批评商榷也会被遮盖,从而压缩了正常的讨论空间,导致简单粗暴地表达方式。
  从2006年开始,教育部、国家语委每年都会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在近几年的报告中,低俗网络词语的使用情况问题突出,而近来流行的动辄问候祖上“安康”的“祖安文化”,更如“山体滑坡”,将互联网语言的水准拉入谷底。而尚处在三观形成期的青少年辨识力差,对“祖安文化”粗鄙下流的内核本质了解不深,反以无知为傲、以粗鄙为荣。对此,葛老师呼吁:“需要通过教育,树立正确的语言规范,构建互联网文明,要警惕变味的亚文化污染青少年价值判断,而不是顺应这种低俗语言在生活中流行乃至泛滥。”
  ●媒体评点:语言的魅力绝不体现在剑走偏锋的犀利刻薄上,而是沉淀在文明优雅的表达中。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生们来说,更要科学而慎重地引导他们“好好说话”。对所谓的“祖安文化”,家长和老师都应该警惕,但简单粗暴的禁止其实也是变相的激励。我们必须更加耐心,也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为了孩子,我们需要创造更多好的语言以及清朗的网络环境。(张丰《新京报》;荔枝锐评)
  ◎话题拓展:不能坐视粗鄙的“祖安文化”侵蚀校园;捍卫民族语言的纯洁性;警惕变味的亚文化污染青少年价值判断;文明规则;治理网络生态,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半月谈》《中国青年报》《新京报》;光明时评、荔枝新闻等)
其他文献
一  一个中国古代文人不管漂泊何处,晚年最大的向往就是回归故乡。这事到了近代那些具有世界历史视野的学者那里就不一样了,他们会以一生的学养把时间和空间浓缩,然后拄着拐杖站在书房的窗口看着远方。他们在想:如果生命能够重来一次,我最希望投生何处?  我很想知道几位大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排在第一的是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因为正是他洋洋洒洒的著作,最早让我了解了世界各地的不同历史形态。  但是,他已经去世三
主题阐释  高考作文核心素养中有“健康生活”这一方向。健康,不仅指身体的,更指心理的。如果能够于平凡的生活中感受生命的诗意,便是一种健康的生活。平凡的你,平凡的我,在平凡的日子里,都可以用诗意点缀生活的色调。  走近平凡的生活,感受朴素的美丽,丰盈的心,一定会产生美美的诗意。  精彩言论  喝一杯咖啡是享受,看一本书是享受,无事可做也是享受,生活本身就是享受,生命中的琐碎时光都是享受。——吴淡如 
坐落在明山秀水之中的百年名校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始终以全面培养学生素质为己任,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课余,文学爱好者或漫步于文明湖畔,触景生情,吟诗作文;或驻足于象山之巅,托物言志,酬答唱和,或云集于春秋时期著名道学家老莱子的隐居处,聆听文学大家的精彩讲演;或相邀于宋代大理学家陆九渊的讲经台,品评各自的得意之作。成立于1998年的岚光文学社,曾获得过“全国优秀校园文学社团”、“首届全国中学生文
周一围棋课,周二马术课,周三学少儿编程,周六练习高尔夫……近日,有媒体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现如今部分家长为孩子挑选兴趣班时,不以孩子的意愿优先,而是专挑冷门、昂贵的课程。这样“攀比型”兴趣培养,据说为所谓的“兴趣班鄙视链”驱动。  那么,处于鄙视链顶端的课程有多冷门呢?天眼查的数据显示,经营范围中含“管风琴”的培训相关企业只能搜索到7家,而钢琴培训的相关企业则高达到1万家以上;有多贵呢?“青少年P
“入乎其内”是深入事物内部感受本质;“出乎其外”是跳出事物本身把握整体。“入乎其内”讲求用感性的目光凝望生活;“出乎其外”需要用理性的目光分析世态。  如果这个时代“入乎其内”的感性者太多,則不免需要一些“出乎其外”的理性者来指导生活;若这个时代“出乎其外”的眺望者太多,则不免需要一批“入乎其内”的探寻者来感受生活。  有人说生活需要细细把玩,只有用真心把灵魂与肉体一同带入生活,方能品味世间的真情
亲爱的妹妹:  你好!  神奇的时光瓶,把这封信投给你。你读到这封信的时候,正好是2035年,这一年,你18岁。收到这封信的时候,也许你已经高考结束。而我,正作为一名军人,守卫在祖国关键的军港之上。  是的,妹妹,2035年你18岁。2018年,我读高三这一年,咱爸咱妈生下了你。我是世纪宝宝,而你,是幸运的二孩宝宝。说实话,刚听到你出生的消息,我有了小小的失落,感觉我不再是爸妈手心里唯一的宝贝。但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说:“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  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联系个人的生活与感悟,选取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南宋文人袁采曾在留
大学四年,我听了无数次讲座和演讲。在所有演讲中,听众最多的,当然是那些创业成功者来做的演讲。  演讲结束之后,有三个问题被问得最多:“第一,你成功的最大因素是什么?第二,你的公司去年的营业额是多少?第三,你们公司现在招人吗?给一个发简历的邮箱吧。”而最有趣的是,所有这些以招聘和广告为目的的演讲,题目中一定包含着“梦想”两个字。  从那时候开始,我对“梦想”这个词产生了怀疑。  现在,当我打开电视,
养蜂人在一次收获的季节里,想要尝试酿蜜,于是去请教他的父亲。  这位已经年老的养蜂人告诉儿子:“你照着一般的方法做就行了。不过,在即将完成以前,要记得在蜂蜜里滴一点苦药。”  他听了后很不以为然,“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样简直是糟蹋宝贵的蜂蜜。”  他的父亲只是笑笑,并不回答。  于是,他按照自己的意思来酿蜜。等到蜂蜜熟成之后,取出一点来尝,结果发现自己酿成的蜂蜜,不如自己的父亲做的甜。  他百思不
只有一种办法可以正确地拥有美,那就是去尝试通过艺术来描绘美丽  的地方。你画得或写得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作用是教我们去观察  英国著名艺术家约翰·罗斯金出生于1819年的伦敦,他大多数作品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即如何拥有美景。他认为,只有一种办法可以正确地拥有美景,那就是尝试通过艺术、通过书写或绘画来描绘美丽的地方,而不考虑我们是否真的具有这样的才华。你画得好不好并不重要,绘画最重要的作用是教我们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