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6)2
摘要:目的:探索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天11月至2015年11月间收治的60例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疾病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齐拉西酮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利培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症状发生状况。结果:经统计发现,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阳性与阴性量表综合得分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观察组综合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观察组共计1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病发率为43.3%,明显低于对照组76.7%的病发率(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齐拉西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疾病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利培酮,能够降低不良症状发病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齐拉西酮;利培酮;疗效;不良反应
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属于精神性疾病之一,其临床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临床并未确定其病因,且好发人群集中在青壮年群体中。相关临床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常伴随有情感、认知、知觉、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其精神活动与外界生活不协调,病程迁延不愈,从而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1]。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深入,齐拉西酮与利培酮等药物逐渐被应用于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为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探索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在临床应用效果的差异,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天11月至2015年11月间收治的60例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疾病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14例,最小年龄为19岁,最大年龄为45岁,平均年龄为(32±3.4)岁,最小病程为2年,最大病程为8年,平均病程为(4±3.1)年;对照组患者男性15例,女性15例,最小年龄为19岁,最大年龄为46岁,平均年龄为(31±2.4)岁,最小病程为2年,最大病程为7年,平均病程为(4±3.3)年;60例患者年龄均大于18岁,临床测定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程不超过5年,且所有患者入院前1个月内均未服用任何抗精神病药物。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临床基础性资料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观察组患者齐拉西酮治疗,采用口服给药的方式,首次服用剂量为每天40mg,分两次服用,服药两周后,针对患者的病情,适度增加药量,药物治疗剂量调整后控制在每天80-160mg;给予对照组患者利培酮治疗,同样采取口服给药的方式[2],首次服用剂量控制在每天1mg,并针对患者病情的变化,服用药物2周后适度添加剂量,增加药物剂量后控制在没每天2-6mg,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不良症状发病情况,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在患者接受治疗8周进行调查,调查分项包括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量表以及一般精神病理两包和供给危险性症状量表,对各个分项量表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按照得分高低进行排列,其中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病情越严重,对比两组患者服药治疗期间不良症状发病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料采用x?检验。其中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经统计发现,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阳性与阴性量表综合得分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观察组综合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观察组共计1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病发率为43.3%,明显低于对照组76.7%的病发率(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详见下表1.
3 讨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精神性疾病,会引起患者行为、情感、精神等诸多方面发生异常,属于慢性高发性致病,临床致残率非常高,多发于青壮年群体中,但临床病因不明。而齐拉西酮与利培酮作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临床应用药物,在治疗效果与控制临床不良反应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经阳性与阴性量表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经齐拉西酮治疗后的得分明显低于经利培酮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得分。其中不良反应症状主要集中表现在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肌肉强直、视觉模糊、肝功能异常、嗜睡震颤等。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主要是由于齐拉西酮是一种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在临床应用中能够显著降低药物带来的副作用,便于患者长期服药治疗。且药物能够有效阻断患者体内的D2,并回吸收5-HT,从而能够显著快速的控制患者的病情,条临床治疗效果。对于具有阳性症状的患者而言,齐拉西酮能够有效阻断边缘系统多巴胺受体,改善患者病情,对于具有阴性症状的患者而言,齐拉西酮则可以阻断NE的回收,并刺激β2受体,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认知能力。综合上述可见,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状过程中,应积极推广应用齐拉西酮。
参考文献
[1]张豪丽.利培酮及齐拉西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脂类的影响研究[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133-133.
[2] 张顶强,唐雪萍,朱自勇,等.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的疗效对照研究[J].医学信息,2013,26(3):85-86.
[3]李璠,邓粤贤.时间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16)
摘要:目的:探索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天11月至2015年11月间收治的60例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疾病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齐拉西酮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利培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症状发生状况。结果:经统计发现,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阳性与阴性量表综合得分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观察组综合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观察组共计1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病发率为43.3%,明显低于对照组76.7%的病发率(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齐拉西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疾病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利培酮,能够降低不良症状发病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齐拉西酮;利培酮;疗效;不良反应
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属于精神性疾病之一,其临床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临床并未确定其病因,且好发人群集中在青壮年群体中。相关临床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常伴随有情感、认知、知觉、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其精神活动与外界生活不协调,病程迁延不愈,从而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1]。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深入,齐拉西酮与利培酮等药物逐渐被应用于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为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探索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在临床应用效果的差异,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天11月至2015年11月间收治的60例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疾病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14例,最小年龄为19岁,最大年龄为45岁,平均年龄为(32±3.4)岁,最小病程为2年,最大病程为8年,平均病程为(4±3.1)年;对照组患者男性15例,女性15例,最小年龄为19岁,最大年龄为46岁,平均年龄为(31±2.4)岁,最小病程为2年,最大病程为7年,平均病程为(4±3.3)年;60例患者年龄均大于18岁,临床测定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程不超过5年,且所有患者入院前1个月内均未服用任何抗精神病药物。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临床基础性资料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观察组患者齐拉西酮治疗,采用口服给药的方式,首次服用剂量为每天40mg,分两次服用,服药两周后,针对患者的病情,适度增加药量,药物治疗剂量调整后控制在每天80-160mg;给予对照组患者利培酮治疗,同样采取口服给药的方式[2],首次服用剂量控制在每天1mg,并针对患者病情的变化,服用药物2周后适度添加剂量,增加药物剂量后控制在没每天2-6mg,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不良症状发病情况,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在患者接受治疗8周进行调查,调查分项包括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量表以及一般精神病理两包和供给危险性症状量表,对各个分项量表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按照得分高低进行排列,其中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病情越严重,对比两组患者服药治疗期间不良症状发病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料采用x?检验。其中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经统计发现,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阳性与阴性量表综合得分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观察组综合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观察组共计1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病发率为43.3%,明显低于对照组76.7%的病发率(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详见下表1.
3 讨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精神性疾病,会引起患者行为、情感、精神等诸多方面发生异常,属于慢性高发性致病,临床致残率非常高,多发于青壮年群体中,但临床病因不明。而齐拉西酮与利培酮作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临床应用药物,在治疗效果与控制临床不良反应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经阳性与阴性量表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经齐拉西酮治疗后的得分明显低于经利培酮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得分。其中不良反应症状主要集中表现在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肌肉强直、视觉模糊、肝功能异常、嗜睡震颤等。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主要是由于齐拉西酮是一种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在临床应用中能够显著降低药物带来的副作用,便于患者长期服药治疗。且药物能够有效阻断患者体内的D2,并回吸收5-HT,从而能够显著快速的控制患者的病情,条临床治疗效果。对于具有阳性症状的患者而言,齐拉西酮能够有效阻断边缘系统多巴胺受体,改善患者病情,对于具有阴性症状的患者而言,齐拉西酮则可以阻断NE的回收,并刺激β2受体,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认知能力。综合上述可见,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状过程中,应积极推广应用齐拉西酮。
参考文献
[1]张豪丽.利培酮及齐拉西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脂类的影响研究[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133-133.
[2] 张顶强,唐雪萍,朱自勇,等.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的疗效对照研究[J].医学信息,2013,26(3):85-86.
[3]李璠,邓粤贤.时间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