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编辑的民间家书第三辑《任鸿隽陈衡哲家书》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数十封原汁原味的珍贵家书及相关老照片将首次面世。现征得编者和出版单位同意,本刊先行发表其中的部分家书,以飨读者。
收入该书的40封家书是由居住在重庆的任鸿隽的侄孙任尔宁先生提供的。任先生怀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慷慨拿出珍藏了数十年的任鸿隽和陈衡哲的部分家书,作为民间家书系列图书之一正式出版,并亲自撰写家书背景,辛苦备至,功高至伟。
任鸿隽(1886—1961年),字叔永,四川垫江(今属重庆市)人。他是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科学团体中国科学社的主要创办者和领导者,也是第一个综合性科学刊物《科学》杂志的创办人之一。他毕生追求科学救国的梦想,曾担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干事长、东南大学副校长、四川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总干事等职。他一生撰写科学论文、专著和译著等身,内容涉及化学、物理、教育、科学思想、科学组织管理和科学技术史等多方面,为促进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任鸿隽早年就读上海中国公学,后赴日本留学,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胜利后回国,受邀担任孙中山南京临时总统府秘书,为孙中山草拟《告前方将士文》、《咨参议院文》、《祭明陵文》等重要文件。他写于中华民国元年二月五日、三月九日、三月廿二日的三封家书,用的都是总统府的专用信笺和信封,历史痕迹非常清楚,也谈到了他在秘书处工作的情况,还有当时的政局。其实,孙中山的南京临时总统府只存在了3个月,在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的阴谋活动下,孙中山辞职,中华民国的政治中心很快转向了北京。所以,这几封实寄家书历经近一个世纪能够保存下来非常不容易,因为它见证了那一段短暂而辉煌的历史,就是那段历史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华民国的新纪元。
任鸿隽学贯中西,在文学、诗词、书法等领域亦有不凡的造诣。从这些浸透着历史沧桑的家书手迹中,我们可以领略他深厚的国学功底和非凡的书法艺术。
1912年圣诞节前后,任鸿隽作为辛亥革命“稽勋生”赴美留学。他与杨杏佛两人选择了康乃尔大学,就读化学专业。来美不久,凭借扎实的国学基础和出色的文笔,他很快就成为《留美学生年报》的主笔之一,1914年,年报改为季报,他出任主编。
1912年12月10日,任鸿隽给远在国内的兄弟们写了一封家书,主要介绍了他来美后的生活、学习情况。他在家书中提到,“朋辈多劝习政治,惟隽意本不在是,闻此校化学甚精,美校称最,隽又曾问津是科。”但此时的动机,与在东京时期已经截然不同,“此时思用化学以兴工业,不为制造炸弹之用矣。”(任鸿隽《五十自述》)
因为候派“稽勋生”的前提必须是对革命有功并在政府中担任一定职务之士,而“此次所派留学诸人,极不满人意,除三数人皆私情与大帽子所成。”因此,任鸿隽在书信中表达了对这次公派留学人员的强烈不满,并为此多次讥讽冯自由。当时,冯是稽勋局局长,留学一事,正是由他经手办理。但在任鸿隽写给总统的报告批下来后,本来只有十多人的名单,却不知为何一下子膨胀到了三十多人。所增加的人员,大多是私人关系,既没有在政府里任过职,有的还在学堂里读书,其中包括冯自由的弟弟冯伟、曾广的弟弟曾广智、胡汉民的两个妹妹、宋子文等。“来美后可望成材者甚少”。
任鸿隽虽然对政治已经彻底失望,但对祖国的前途与命运却时时关注着,“回首祖国,若在天外,恶声频闻,曙光不见,辄恐国魂长辞,无由招揽。”当在美国期间看到英国人福兰德诋毁中国的文章时,更是迫不及待地翻译,然后寄往中国的各大报馆,希望能引起中国人的警醒。
在这封家书中,任鸿隽不厌其烦地提到了一系列名单,一一问及他们的动向,可见他对革命同人的命运是非常关注的。当时,很多留学生回国后无所事事。如何将留学同人组织起来,让他们发挥自己所学,在动乱的时局中有事情做,也是他后来发起创办中国科学社的初衷之一。
这封家书长达7页,使用粉色信笺书写,信笺薄如蝉翼,又富有韧性,文字用行草一气呵成,布局严整,疏密有致,不失为一幅精美的书法作品。
任鸿隽在美国留学长达7年,这7年不仅使他学到大量新的科学知识,而且使他开阔了眼界,进行了诸如创办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这样的救国实践,对他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任鸿隽先生的夫人陈衡哲(1890—1974年)女士同样是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她是清华学堂招收的首批留美女生之一,美国瓦莎女子大学文学学士、芝加哥大学硕士。1917年6月以莎菲为名在《留美学生季报》发表白话小说《一日》,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1920年8月,受聘担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被称为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位女教授。后来曾担任东南大学历史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为民国时期著名历史学家、作家,出版过《西洋史》(上下册),《文艺复兴小史》,短篇小说集《小雨点》、《西风》、《衡哲散文集》等著作。
《任鸿隽陈衡哲家书》中亦收录了陈衡哲写给任鸿隽三姐的部分家书,从中可见这位才女纯真的感情、正直的品质和丰厚的文学素养,书法亦挥洒自如,别具特色。
任鸿隽、陈衡哲夫妇与著名学者胡适是最要好的朋友。胡适在中国第一部白话文诗集《尝试集》中有《我们三个朋友》之作,以新诗的形式表现了他与任鸿隽、陈衡哲之间情同手足的挚友关系,被传为文坛的一段佳话。他们三个人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或相聚笑谈,如沐春风,或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谱写了动人的友谊篇章。
收入该书的40封家书是由居住在重庆的任鸿隽的侄孙任尔宁先生提供的。任先生怀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慷慨拿出珍藏了数十年的任鸿隽和陈衡哲的部分家书,作为民间家书系列图书之一正式出版,并亲自撰写家书背景,辛苦备至,功高至伟。
任鸿隽(1886—1961年),字叔永,四川垫江(今属重庆市)人。他是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科学团体中国科学社的主要创办者和领导者,也是第一个综合性科学刊物《科学》杂志的创办人之一。他毕生追求科学救国的梦想,曾担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干事长、东南大学副校长、四川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总干事等职。他一生撰写科学论文、专著和译著等身,内容涉及化学、物理、教育、科学思想、科学组织管理和科学技术史等多方面,为促进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任鸿隽早年就读上海中国公学,后赴日本留学,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胜利后回国,受邀担任孙中山南京临时总统府秘书,为孙中山草拟《告前方将士文》、《咨参议院文》、《祭明陵文》等重要文件。他写于中华民国元年二月五日、三月九日、三月廿二日的三封家书,用的都是总统府的专用信笺和信封,历史痕迹非常清楚,也谈到了他在秘书处工作的情况,还有当时的政局。其实,孙中山的南京临时总统府只存在了3个月,在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的阴谋活动下,孙中山辞职,中华民国的政治中心很快转向了北京。所以,这几封实寄家书历经近一个世纪能够保存下来非常不容易,因为它见证了那一段短暂而辉煌的历史,就是那段历史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华民国的新纪元。
任鸿隽学贯中西,在文学、诗词、书法等领域亦有不凡的造诣。从这些浸透着历史沧桑的家书手迹中,我们可以领略他深厚的国学功底和非凡的书法艺术。
1912年圣诞节前后,任鸿隽作为辛亥革命“稽勋生”赴美留学。他与杨杏佛两人选择了康乃尔大学,就读化学专业。来美不久,凭借扎实的国学基础和出色的文笔,他很快就成为《留美学生年报》的主笔之一,1914年,年报改为季报,他出任主编。
1912年12月10日,任鸿隽给远在国内的兄弟们写了一封家书,主要介绍了他来美后的生活、学习情况。他在家书中提到,“朋辈多劝习政治,惟隽意本不在是,闻此校化学甚精,美校称最,隽又曾问津是科。”但此时的动机,与在东京时期已经截然不同,“此时思用化学以兴工业,不为制造炸弹之用矣。”(任鸿隽《五十自述》)
因为候派“稽勋生”的前提必须是对革命有功并在政府中担任一定职务之士,而“此次所派留学诸人,极不满人意,除三数人皆私情与大帽子所成。”因此,任鸿隽在书信中表达了对这次公派留学人员的强烈不满,并为此多次讥讽冯自由。当时,冯是稽勋局局长,留学一事,正是由他经手办理。但在任鸿隽写给总统的报告批下来后,本来只有十多人的名单,却不知为何一下子膨胀到了三十多人。所增加的人员,大多是私人关系,既没有在政府里任过职,有的还在学堂里读书,其中包括冯自由的弟弟冯伟、曾广的弟弟曾广智、胡汉民的两个妹妹、宋子文等。“来美后可望成材者甚少”。
任鸿隽虽然对政治已经彻底失望,但对祖国的前途与命运却时时关注着,“回首祖国,若在天外,恶声频闻,曙光不见,辄恐国魂长辞,无由招揽。”当在美国期间看到英国人福兰德诋毁中国的文章时,更是迫不及待地翻译,然后寄往中国的各大报馆,希望能引起中国人的警醒。
在这封家书中,任鸿隽不厌其烦地提到了一系列名单,一一问及他们的动向,可见他对革命同人的命运是非常关注的。当时,很多留学生回国后无所事事。如何将留学同人组织起来,让他们发挥自己所学,在动乱的时局中有事情做,也是他后来发起创办中国科学社的初衷之一。
这封家书长达7页,使用粉色信笺书写,信笺薄如蝉翼,又富有韧性,文字用行草一气呵成,布局严整,疏密有致,不失为一幅精美的书法作品。
任鸿隽在美国留学长达7年,这7年不仅使他学到大量新的科学知识,而且使他开阔了眼界,进行了诸如创办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这样的救国实践,对他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任鸿隽先生的夫人陈衡哲(1890—1974年)女士同样是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她是清华学堂招收的首批留美女生之一,美国瓦莎女子大学文学学士、芝加哥大学硕士。1917年6月以莎菲为名在《留美学生季报》发表白话小说《一日》,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1920年8月,受聘担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被称为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位女教授。后来曾担任东南大学历史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为民国时期著名历史学家、作家,出版过《西洋史》(上下册),《文艺复兴小史》,短篇小说集《小雨点》、《西风》、《衡哲散文集》等著作。
《任鸿隽陈衡哲家书》中亦收录了陈衡哲写给任鸿隽三姐的部分家书,从中可见这位才女纯真的感情、正直的品质和丰厚的文学素养,书法亦挥洒自如,别具特色。
任鸿隽、陈衡哲夫妇与著名学者胡适是最要好的朋友。胡适在中国第一部白话文诗集《尝试集》中有《我们三个朋友》之作,以新诗的形式表现了他与任鸿隽、陈衡哲之间情同手足的挚友关系,被传为文坛的一段佳话。他们三个人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或相聚笑谈,如沐春风,或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谱写了动人的友谊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