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国家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引导社会各行各业用坚持、专业和品质营造爱岗敬业的良好社会风气,工匠精神在素质教育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教育学研究者开始将工匠精神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进行研究和探讨。文章以高职艺术素质教育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探究在工匠精神宏观背景下,如何形成良性工匠精神教育模式,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将工匠精神教育融入日常艺术教育,推动高职艺术素质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并为教师创新教育教学目标、方法、内容提供可行性的意见。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匠精神;素质教育;艺术
以德国为例,德国制造业享誉全球,以品质、质量为标志的德国制造业近些年来在市场竞争中展现出惊人的潜力,究其原因在于德国制造业始终坚持匠人精神,不少产品承载了几代人的心血,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底蕴已经远远超过了物品本身的价值。与德国制造业相比,中国制造业虽然规模“大”,但是“不强”,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工匠精神,鼓励社会各行业积极将“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用爱岗、敬业建筑中国创造丰碑。在此背景下,相关研究者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也创造性地将工匠精神作为高职艺术素质教育出发点和落脚点,一致认为工匠精神在助推高职艺术素质教育体系完善、优化、升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工匠精神在推进高职艺术素质
教育方面的作用
以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为指导,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创新性人才培养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在高职艺术素质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教育具有丰富的意义。通过观察课堂实践,回访毕业生就业情况,可以发现强化工匠精神教育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符合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期待
自古以来,工匠就是中华民族传统职业代表,随着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高职教育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社会对高职教育及毕业生仍存在一定的职业歧视,长期以来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非常多的困难。究其原因在于高职毕业生缺少特色,要强调工匠精神,突出高职学生在艺术创造方面的独特魅力,使之与综合类高校毕业生区别开来,从而受到社会广泛认可。
(二)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的必备“法宝”
目前高职教育艺术教育体系已经获得长足发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都进行了创新性的革新,但是学生的精神、职业品质的培养仍有所欠缺。不少高职学生具有专业技能储备,可一旦投入实际工作便会表现出消极态度,更不用说爱岗敬业。只有强化工匠精神教育,实现工匠精神教育与艺术素养教育的有机整合,高职学生才能学得更好,走得更远。
二、工匠精神推进高职艺术素质教育发展的实践路径
为了更好地推动高职艺术素质教育与工匠精神的融合,帮助学生养成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具备高素质的高职学生:
(一)追求卓越:探索工匠精神与高职艺术素质教育融合新途径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高职艺术教育始终坚持至善至美,这种本质上就是追求卓越,卓越就是把每一件小事当成大事来做,把每件小事做好,同时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例如,对于课堂教学中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学校应该发挥好引导作用,通过举办技能比赛、创新大会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利用课余时间组成合作小组,自选课题,由专业教师指导,协作完成。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既要引导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建立创新意识,养成多听、多看、多学的习惯,又要引导学生重视细节,用时间和精力换取精益求精。
(二)精益求精:组建一支高水平、专业素养过硬的教师队伍
工匠精神教育不仅要体现在竞技性比赛活动当中,还要体现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虽然近些年来一直在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习自主能力和意识,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忽视教师在高职艺术素养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应通过培训、学习、交流等方式,促进教师提升专业素养,树立工匠精神教育理念,通过言传身教给学生带来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将工匠精神教育理念牢记于心,学校可以举办工匠精神教育大会,安排各学科教师相互交流对工匠精神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的理解,找准工匠精神与高职艺术素质教育的结合点;其次,持续优化高职艺术教育模式,准确把握学生诉求以及社会职业需求,实施多层次、类别化的艺术引导,将日常教学工作做优、做细,在“技”中体现“艺”,在“艺”中追求“技”。
(三)将工匠精神融入艺术教学当中
高职阶段的教学工作不仅是将学生培养成专业的技术人才,也不仅是纯粹的行业人士,而是具有优秀能力的社会人,特别是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各个行业迅速发展,高职学生独特的艺术素养愈发凸显。为保持并发挥好高职学生的独特艺术素质,高职艺术素质教育不能简单地照搬综合类学校的艺术培养方案,要把实践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在实践中讲解理论知识、培养审美能力,在实践中融入工匠精神教育。例如,学校改变以往对设计类专业学生完成作业的数量要求,转而强调设计作业的质量,甚至可以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完成两到三个设计作业,期末由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共同评价。
(四)跨专业、跨院校,实施作坊式教学
作坊式艺术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契合工匠精神教育理念,也符合高职艺术素质教育特点,同时是对当前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的回应。作坊式高职艺术素养教学打破院校和地区之间的阻碍,师资方面形成良性循环,学生跟教师之间超越单纯师生关系,更像薪火相传的师徒关系,教师走进学生的生活,学生懂得教师的无私付出,体现艺术素质教育深厚的内涵。这种教育教学方式打破隔阂,大大调动学生积极性,例如培养设计类专业学生艺术素养时,教师可以结合时下热点设定研究课题,区域内的教师、学生自由组成作坊式小组,在固定时间内完成课题研究。
三、结语
强调工匠精神、发挥工匠精神,加强高职艺术素质教育的作用是新时期社会对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之一。在对高职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时,我们要认识到工匠精神能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择业观、人生观,深化艺术素质教育内涵,让学生不仅“主动学”更“爱学”。教师作为艺术素质教育的引导者,既传播和教授工匠精神,也是工匠精神的代表符号之一,因此要身体力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高要求、严标准,不断强化专业素养,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履行“教育者”“引导者”“研究者”的责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始终践行立德树人。
参考文献:
[1]肖璇.工匠精神取向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C]//2020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北京: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
[2]邢志鵬.践行“工匠精神”打造高职院校艺术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以软装设计为例[J].戏剧之家,2020(18):171-172.
[3]杨清华.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艺术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10):167-168.
[4]王慧敏.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高职艺术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9):94-95.
[5]席彬.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路径构建: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经贸分院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20(12):24-26.
[6]方方,张军.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2):6-9.
[7]李梁成.工匠精神视域下艺术类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8(4):73-77.
作者单位:
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匠精神;素质教育;艺术
以德国为例,德国制造业享誉全球,以品质、质量为标志的德国制造业近些年来在市场竞争中展现出惊人的潜力,究其原因在于德国制造业始终坚持匠人精神,不少产品承载了几代人的心血,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底蕴已经远远超过了物品本身的价值。与德国制造业相比,中国制造业虽然规模“大”,但是“不强”,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工匠精神,鼓励社会各行业积极将“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用爱岗、敬业建筑中国创造丰碑。在此背景下,相关研究者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也创造性地将工匠精神作为高职艺术素质教育出发点和落脚点,一致认为工匠精神在助推高职艺术素质教育体系完善、优化、升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工匠精神在推进高职艺术素质
教育方面的作用
以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为指导,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创新性人才培养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在高职艺术素质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教育具有丰富的意义。通过观察课堂实践,回访毕业生就业情况,可以发现强化工匠精神教育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符合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期待
自古以来,工匠就是中华民族传统职业代表,随着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高职教育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社会对高职教育及毕业生仍存在一定的职业歧视,长期以来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非常多的困难。究其原因在于高职毕业生缺少特色,要强调工匠精神,突出高职学生在艺术创造方面的独特魅力,使之与综合类高校毕业生区别开来,从而受到社会广泛认可。
(二)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的必备“法宝”
目前高职教育艺术教育体系已经获得长足发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都进行了创新性的革新,但是学生的精神、职业品质的培养仍有所欠缺。不少高职学生具有专业技能储备,可一旦投入实际工作便会表现出消极态度,更不用说爱岗敬业。只有强化工匠精神教育,实现工匠精神教育与艺术素养教育的有机整合,高职学生才能学得更好,走得更远。
二、工匠精神推进高职艺术素质教育发展的实践路径
为了更好地推动高职艺术素质教育与工匠精神的融合,帮助学生养成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具备高素质的高职学生:
(一)追求卓越:探索工匠精神与高职艺术素质教育融合新途径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高职艺术教育始终坚持至善至美,这种本质上就是追求卓越,卓越就是把每一件小事当成大事来做,把每件小事做好,同时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例如,对于课堂教学中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学校应该发挥好引导作用,通过举办技能比赛、创新大会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利用课余时间组成合作小组,自选课题,由专业教师指导,协作完成。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既要引导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建立创新意识,养成多听、多看、多学的习惯,又要引导学生重视细节,用时间和精力换取精益求精。
(二)精益求精:组建一支高水平、专业素养过硬的教师队伍
工匠精神教育不仅要体现在竞技性比赛活动当中,还要体现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虽然近些年来一直在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习自主能力和意识,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忽视教师在高职艺术素养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应通过培训、学习、交流等方式,促进教师提升专业素养,树立工匠精神教育理念,通过言传身教给学生带来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将工匠精神教育理念牢记于心,学校可以举办工匠精神教育大会,安排各学科教师相互交流对工匠精神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的理解,找准工匠精神与高职艺术素质教育的结合点;其次,持续优化高职艺术教育模式,准确把握学生诉求以及社会职业需求,实施多层次、类别化的艺术引导,将日常教学工作做优、做细,在“技”中体现“艺”,在“艺”中追求“技”。
(三)将工匠精神融入艺术教学当中
高职阶段的教学工作不仅是将学生培养成专业的技术人才,也不仅是纯粹的行业人士,而是具有优秀能力的社会人,特别是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各个行业迅速发展,高职学生独特的艺术素养愈发凸显。为保持并发挥好高职学生的独特艺术素质,高职艺术素质教育不能简单地照搬综合类学校的艺术培养方案,要把实践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在实践中讲解理论知识、培养审美能力,在实践中融入工匠精神教育。例如,学校改变以往对设计类专业学生完成作业的数量要求,转而强调设计作业的质量,甚至可以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完成两到三个设计作业,期末由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共同评价。
(四)跨专业、跨院校,实施作坊式教学
作坊式艺术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契合工匠精神教育理念,也符合高职艺术素质教育特点,同时是对当前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的回应。作坊式高职艺术素养教学打破院校和地区之间的阻碍,师资方面形成良性循环,学生跟教师之间超越单纯师生关系,更像薪火相传的师徒关系,教师走进学生的生活,学生懂得教师的无私付出,体现艺术素质教育深厚的内涵。这种教育教学方式打破隔阂,大大调动学生积极性,例如培养设计类专业学生艺术素养时,教师可以结合时下热点设定研究课题,区域内的教师、学生自由组成作坊式小组,在固定时间内完成课题研究。
三、结语
强调工匠精神、发挥工匠精神,加强高职艺术素质教育的作用是新时期社会对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之一。在对高职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时,我们要认识到工匠精神能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择业观、人生观,深化艺术素质教育内涵,让学生不仅“主动学”更“爱学”。教师作为艺术素质教育的引导者,既传播和教授工匠精神,也是工匠精神的代表符号之一,因此要身体力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高要求、严标准,不断强化专业素养,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履行“教育者”“引导者”“研究者”的责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始终践行立德树人。
参考文献:
[1]肖璇.工匠精神取向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C]//2020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北京: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
[2]邢志鵬.践行“工匠精神”打造高职院校艺术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以软装设计为例[J].戏剧之家,2020(18):171-172.
[3]杨清华.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艺术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10):167-168.
[4]王慧敏.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高职艺术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9):94-95.
[5]席彬.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路径构建: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经贸分院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20(12):24-26.
[6]方方,张军.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2):6-9.
[7]李梁成.工匠精神视域下艺术类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8(4):73-77.
作者单位:
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