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月中旬,山西省晋城市委书记李雁红率员赴京向国家林业局、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汇报了全市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工作进展情况,标志着该市创建工作正式进入申报程序。
曾几何时,晋城因典型的资源型经济而被有关媒体评为“坐在垃圾堆上的富翁”,一味追求经济发展而导致的生态破坏,一度成为晋城经济社会再攀高峰的“短板”和阻力。
而今,该市在夺得国家园林城市、山西省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后,一举向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这个我国绿化行业的最高奖项冲刺,不仅展露出以往生态建设的成就,而且昭示未来发展的壮丽画卷。
建设新农村离不开生态底蕴
“清凌凌的水来,蓝格莹莹的天……”这是根据著名作家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改编的同名歌剧中一段脍炙人口的唱词。它描绘了太行山农村秀美的自然风光。然而,这一切在过去单一的资源型经济结构中离人们越来越远。
不可否认,资源型地区多数都走过以生态换发展的路子,晋城也不例外。长期以来乱采滥挖、粗放经营的习惯性做法,使生态承载性能日益脆弱,十年九旱、洪涝灾害、水源污染、土地塌陷等一系列问题频频出现,负面影响日益明显:不少地方出现因肆意“作践”生态短期内致富,而又因生态被严重破坏而迅速返贫的现象。更有一些地方因生态严重失衡,一直面临着致富无门的尴尬,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问题都难以保障。现实告诫人们,再也不能走以生态换发展的老路了。
上个世纪中后期,晋城市委、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搞好小康村生态园林化工作的意见》,并将其列入农村工作目标进行考核,每年都要把规定的年度任务分解到县、乡、村,并逐级签订责任状,确保生态建设任务落到实处。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后,晋城市委、市政府以整治环境、身边增绿为切入点,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生存环境入手,大抓村镇生态园林化建设,获得了全市上下的拥护。而2005年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小康生态园林化的意见》的出台,对达标的小康生态园林化村每村补助10万元的政策,更加掀起了广大农村生态建设的热潮。
现在,全市共建成各类生态园林村939个,其中,生态绿化村700个,生态园林村170个,园林游览村69个。20多个村被全国绿委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三个县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
山耳东村曾是泽州县穷得连一条井绳都买不起的村。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他们充分利用村边有个大水库的优势,发展生态农业,经过多年努力,到目前形成了“山顶松柏盖帽、山腰果树缠绕、山下杨柳坐底”的格局。生态的改善,使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经济林也成为全村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如今是全市有名的宽裕型小康村,被人誉为“栽出来的小康村”。像这样的村,全市还有许多。
让生态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幸福的感觉
今天的晋城市,无论到市区,还是在乡下,“公路两侧树成荫、通道视线无荒山”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杨柳依依,波光粼粼,红花绿草,小桥流水……置身泽州县东四义村的农民公园,那大气的设计、错落的景点、旖旎的风光,一定会让人以为来到了秀丽的江南水乡。东四义村是全省双文明建设的老典型,在新农村建设中依然一马当先,该村投资4000万元,在村南山顶上兴建了一个高标准的公园,既是村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成为该村发展旅游业的一个支柱产业,每年接待数万外来游客。
阳城县皇城村近年来投资2000万元绿化荒山2200亩,绿化村和企业空地240亩,使绿化面积占全村总面积的66%,基本做到了四季常青、三季有花,使煤矿与旅游产业这一对难以相处的矛盾,在这里实现了和谐统一,成了太行山上一颗耀眼的新星。2004年,皇城村被评为全国十佳小康村,2006年入选十大“中国最美村镇”,成为全国闻名的旅游地。
生态环境的改善,营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使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沼气的使用,使散煤烧火、炉渣乱堆乱放、牲畜随地排便等现象趋于消失。晋宏实业有限公司是企业家车继宏创办的一个中型一档企业。他靠挖煤起家,致富不忘乡亲,为改变家乡环境面貌,投资2000万元,新上了华北最大沼气站,可日处理牲畜粪便9万公斤,转化为3000立方米沼气,满足3000户炊事、照明用能,沼液与沼渣还可以制作有机肥料。晋城市各县区大力倡导沼气的使用,使人们用上了清洁高效的能源,也享有了优良干净的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村文明程度和群众生活质量。
“给子孙后代留一片蓝天、一片绿地和一池清水”,晋城大搞生态环境建设,既愉悦了人们的身心,也增强了人们的责任感和幸福感。
在青山绿水中构建和谐家园
大张旗鼓的生态建设,不仅美化了家园,还使不少人从中获得不菲的经济利益。
阳城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尤其是2003年以来,该县以小康村生态园林化建设为契机,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动力,大力发展蚕桑业,全县现已建成7万多亩桑园,年发种量近7万张,蚕茧产量突破250万公斤,占全省1/3,成为华北养蚕第一县。蚕桑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农民喂一张蚕,可增收400元以上。2005年,全县仅养蚕收入就高达5000万元。
丰厚的生态回报,促使人们对生态建设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投入。目前,全市共有民营林业户25000余个;苗圃568处,经营面积1.33万亩,每年可新育苗1万亩,提供合格苗木10454万株;花卉市场7个,年交易额达1800余万元。高平市把小康生态园林化与荒山绿化、小流域治理和旅游开发结合起来一体规划、综合开发,三年投资6000余万元,绿化荒山2000亩,基本建成了七佛山森林公园,被确定为“山西省农业旅游示范点”。还有不少企业也积极投身到承包开发荒山的大军中去。现在的晋城林业,不仅发挥了“生态立市”作用,还扬起了“绿色兴市”的大旗。
有了梧桐树,飞来金凤凰。生态环境的变化带来了人居环境的改善和投资环境的好转,扮靓了城市形象,提升了城市品位,促进了晋城的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这几年,世界500强企业富士康集团、中化集团相继落户该市,奥运会游泳选拔赛、“金镜头”颁奖典礼、全国乒坛联赛等国内外一批重大文体赛事屡屡“花落”该市。
晋城的生态建设不是完成时,永远只是现在进行时。(李志军程燕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