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对湖南、湖北两个临近省份办学数据比较分析,发现江西省中外合作办学存在办学层次较低、传统学科设置过多、高校办学积极性欠缺、办学条件较差等问题,因此基于江西省教育发展状况以及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研究江西省中外合作办学路径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江西省中外合作办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以优化专业学科布局结构、发展高层次项目并平衡项目类别、提高高校主体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办学条件建设等针对性优化路径,为办好具有江西省地域特色的中外合作教育提供建议。
[关 键 词] 江西省;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与问题;路径优化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8-0082-03
一、江西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发展现状
(一)办学机构和项目的数量
中外合作办学具体分为3种表现形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独立法人资格性质的合作办学机构、隶属于高校非独立设置性质的二级学院[1-2]。根据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督信息平台公布的相关信息,对江西、湖南、湖北三省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办学项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三省的办学机构数量都低于其办学项目,江西省在办学项目上要远低于湖南和湖北两省(见表1)。由此可知,江西省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办学项目上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参与合作办学的中方高校数量以及主要国家分布
根据教育部教育统计数据(2017年)相关数据显示,江西省普通本专科高等学校100所,其中本科院校有43所,高校(专科)院校57所,参与合作办学的高校20所,占比仅为20%。这说明江西省参与中外合作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进一步提升。从办学国家的地理区域分布范围来看,分布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实力较强的国家,这种分布方式虽然有利于引进和吸收发达国家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办学合作交流的机會。
(三)办学项目层次结构
从江西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层次分布情况来看(见表2),江西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主要以本科层次、高职高专层次为主,所占比例最小的为研究生层次,而博士层次项目数量为零。相比湖南、湖北两省,江西省在高职高专、研究生项目结构的设置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根据数据分析,江西省的研究生项目和高职高专项目在层次上的发展仍然以数量引进为主,质量引进仍需加强[3]。
二、江西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一)办学机构和项目数量偏少
2018年江西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由教育部审批和复核的为22个,由地方审批报教育部备案的办学项目28个。独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尚未在江西省建立,这表明目前江西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较为缺乏。合作办学项目虽有50个,但与同为中部的湖南、湖北两个邻省相比,目前江西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仍然处在较低的发展水平。此外,江西省现已投入合作的中外高校合作办学主要为办学项目的形式,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缺乏重视,合作办学以中方高校为主导的弊端较大,受限制过多,不利于做到“请进来”和“走出去”并驾齐驱,促进合作办学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传统学科专业设置过多,专业类别结构趋同
江西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开设的专业主要有工商管理、国际企业管理、计算机科学、护理学、软件工程、机械工程、艺术设计、环境工程、临床医学、工程管理、土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学前教育、市场营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视觉传达设计、汽车服务工程、音乐学、采矿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旅游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城镇规划、电子商务、建筑工程、财务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商务管理、动漫设计制作、会计、国际商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空中乘务、电气技术、会计电算化、国际贸易、软件技术,其中理学、管理学和工学学科专业合作办学项目设置较多,但缺乏教育学、医学、艺术、经济学等方面的合作办学。虽然江西省中外高校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科专业类别设置较广,基本覆盖各类学科门类,但过多注重设置传统学科专业,缺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并满足其现实发展需求的创新性新兴学科专业,学科专业设置呈现结构失衡的现象[1-4]。
(三)江西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欠缺,各高校办学规模不一
通过比较江西省和境外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参与数量,可以发现江西省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仅有14所高校参与,而临近省份湖北、湖南远超江西数量。由此可以看出江西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为欠缺,并不能充分利用国外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切实做到吸收国外办学经验。与此同时,江西省各高校在中外办学上规模相差较大,不利于江西省各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形成独特的优势。另外办学质量较高的高校参与合作办学的积极性较低,至多参与两项中外高校合作办学项目。
(四)教师队伍质量不高,公益性目的不够明显
教师队伍建设在江西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中起关键性作用,教师队伍的质量直接影响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由于中外合作办学是一个国际化的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双语教学能力,除此之外还需具备深厚的跨文化背景以及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从江西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整体现状来看,教师整体综合素质不高,难以满足中外合作办学的特殊化人才需要。这就直接导致省内很多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有关规定,中外高校合作办学可归为公益性事业,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5]。公益性是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目的,然而从江西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情况来看,公益性要远远落后于其营利性的目的。这一点在昂贵的学费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学费平均在每年万元以上,这一数据在全国都处于一个较高的位置。公益性不足使学费成为中等收入家庭学生参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重大阻碍,而高校在实际招生数量达不到既有规模的情况下便意味着江西省高校教育资源出现了限制与浪费[6]。 三、江西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发展路径优化
江西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1996年开始在南昌大学进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试点,通过二十余年来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不断探索,在中外合作办学普及化、规范化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提升。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时也面临着传统学科专业设置过多、教师队伍质量不高、公益性目的不够明显等问题。因此,江西省应积极统筹推动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的建设,并结合当前江西省中外高校合作办学的现状分析办学问题所在,从提升办学质量水平、促进体制、结构优化、建立健全办学评估机制、注重人才输出等方面进行突破,寻找优化路径,以提高江西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水平,更好地满足江西省高等教育发展、国际化综合素质人才培养、多元化中外办学,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学科专业结构优化
1.以市场需求为立足点,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布局
江西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出现的传统学科设置过多、专业类别结构趋同的问题实际上是办学项目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市场需求分析不足,从而导致了传统专业重复设置的现状。能否进行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类型和结构设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因此,优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治理水平的路径要以“市场需求”为学科专业设置的立足点,适应学校自身办学定位与办学目标,同时结合江西省区域产业结构特色。
2.建立江西省高校专属信息数据库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江西省各高校可以借助各种新型现代大眾传媒手段,广泛搜集与中外合作项目有关的大数据资料,探析相关市场供求状况,并通过采集到的信息、数据建立一个专属于江西省中外合作办学市场信息数据库,以供各高校对国内外人才市场中职业需求的发展趋势做出精准预判,并基于这些数据与预测,适时优化专业学科结构布局,优先发展紧缺专业和新兴专业。
(二)提高项目层次规划,发展高层次项目并平衡项目类别
1.提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层次,推动结构优化完善
目前,江西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以硕、博研究生为主的高层次项目比例过低,且高职高专类存在过度引进低层次项目的问题。然而结合江西省目前经济发展现状,我们可以发现其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这与其人才培养层次相互矛盾[7]。为提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层次,江西省教育部门和各高校在拉动数量规模增长的同时,要突出项目结构的优化设计,扩大硕博研究生为主的高层次项目的比例。因此应充分考虑当前江西省中外办学项目发展的实际情况,以高校自身办学特色为依据,以项目高层次发展为目标,整合共享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提高硕士、博士教育质量,重点发展硕士和博士层次的项目,尤其是需要打破博士项目为零的现状。
2.加强质量评估平台、机制建设,淘汰低层次项目
2019年上半年教育部下发了《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方案》,根据其确定的评估合作办学程序[8],在平衡高职高专层次与本科、硕博项目类别的基础上,要以加强社会群众监督为目的,本着公开、公正的基本原则,通过设置江西省专门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质量评估机构,每年定期对合作办学项目的师资力量、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整合并淘汰高职高专教育类中重复的低层次、低水平项目,发展适合于江西省经济、教育需求的高层次项目。与此同时,通过质量评估公示信息,加强各高校协同治理意识,积极发挥办学质量好、效益高的高校模范作用,促进各办学单位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
(三)提高高校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拓宽海外市场
1.各高校应提高办学积极性与活力
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高校扮演着引导者和实施者的角色,对优化中外合作办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江西省高校的办学现状来说,高校在中外合作办学参与度上明显低于境外高校参与度。因此如何提高高校参与中外合作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优化的关键。因此,各高校要提高办学服务意识,以公益性为办学目的,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和特色,提供满足江西省发展现状所急需的专业和人才,以促进江西省教育领域内服务质量水平的提高,从而带动江西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优化升级[9]。
2.各高校应积极拓宽海外教育市场,提高教育资源输出
各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拓宽海外教育市场,注重对优质资源的输出,做到“请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伴随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地扩大,海外教育市场对我国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攀升。为此,可以利用江西省在VR技术等新兴专业上的比较优势,整合这些教育资源与境外的高校进行合作办学,将这些优势教育资源进行打包输出。按照江西省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计划,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输出教育资源的重要性要比引进教育资源更大,为此在教育资源的输出中,应更加注重和国外知名的高校进行强强合作,形成较为稳定的合作格局,以此提升在境外的知名度和品牌建设。
(四)加强经费等办学条件建设
1.拓宽融资渠道,充实办学经费
首先,中外合作办学是一个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事业,因此各高校存在办学积极性不高、办学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拓宽融资渠道,充实办学经费是提高办学条件建设的必经之路。一般情况下中外合作办学是由中外双方高校共同投资建设的,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公众的无偿捐赠或增加投资主体,弥补办学经费缺口。
2.加强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
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师资队伍要求的特殊性,加强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是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举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要从教师队伍的招聘、培训、管理三个方面入手,不能过度地依赖外籍教师,切实提高本籍教师的教学和管理能力,打造一支专业素质强、职业素养高的师资队伍,提升中外合作办学的知名度和品牌建设,吸引更多的学生来校就学,从而进一步地扩大中外合作办学的规模,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使中外合作办学得到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晶,汤建.安徽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中部六省和江浙沪的对比分析[J].重庆高教研究,2017(3).
[2]陈丽媛,何瑞珠.中外合作办学政策在高等教育中的实践:多元视角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4(11):24-29.
[3]廖菁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治理水平提升的路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7(12):43.
[4]薛卫洋.质量建设进程中的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基于《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6(2):12-19.
[5]张晓红,唐万宏.中外合作高等教育学费定价策略的实证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8(6):66-72.
[6]周白华.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探索与思考[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4):91-93.
[7]施琦.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7.
[8]黄晓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档案的形成及特点初探[J].兰台世界,2013(35):78-79.
[9]曾同军.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编辑 冯永霞
[关 键 词] 江西省;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与问题;路径优化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8-0082-03
一、江西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发展现状
(一)办学机构和项目的数量
中外合作办学具体分为3种表现形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独立法人资格性质的合作办学机构、隶属于高校非独立设置性质的二级学院[1-2]。根据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督信息平台公布的相关信息,对江西、湖南、湖北三省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办学项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三省的办学机构数量都低于其办学项目,江西省在办学项目上要远低于湖南和湖北两省(见表1)。由此可知,江西省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办学项目上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参与合作办学的中方高校数量以及主要国家分布
根据教育部教育统计数据(2017年)相关数据显示,江西省普通本专科高等学校100所,其中本科院校有43所,高校(专科)院校57所,参与合作办学的高校20所,占比仅为20%。这说明江西省参与中外合作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进一步提升。从办学国家的地理区域分布范围来看,分布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实力较强的国家,这种分布方式虽然有利于引进和吸收发达国家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办学合作交流的机會。
(三)办学项目层次结构
从江西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层次分布情况来看(见表2),江西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主要以本科层次、高职高专层次为主,所占比例最小的为研究生层次,而博士层次项目数量为零。相比湖南、湖北两省,江西省在高职高专、研究生项目结构的设置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根据数据分析,江西省的研究生项目和高职高专项目在层次上的发展仍然以数量引进为主,质量引进仍需加强[3]。
二、江西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一)办学机构和项目数量偏少
2018年江西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由教育部审批和复核的为22个,由地方审批报教育部备案的办学项目28个。独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尚未在江西省建立,这表明目前江西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较为缺乏。合作办学项目虽有50个,但与同为中部的湖南、湖北两个邻省相比,目前江西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仍然处在较低的发展水平。此外,江西省现已投入合作的中外高校合作办学主要为办学项目的形式,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缺乏重视,合作办学以中方高校为主导的弊端较大,受限制过多,不利于做到“请进来”和“走出去”并驾齐驱,促进合作办学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传统学科专业设置过多,专业类别结构趋同
江西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开设的专业主要有工商管理、国际企业管理、计算机科学、护理学、软件工程、机械工程、艺术设计、环境工程、临床医学、工程管理、土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学前教育、市场营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视觉传达设计、汽车服务工程、音乐学、采矿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旅游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城镇规划、电子商务、建筑工程、财务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商务管理、动漫设计制作、会计、国际商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空中乘务、电气技术、会计电算化、国际贸易、软件技术,其中理学、管理学和工学学科专业合作办学项目设置较多,但缺乏教育学、医学、艺术、经济学等方面的合作办学。虽然江西省中外高校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科专业类别设置较广,基本覆盖各类学科门类,但过多注重设置传统学科专业,缺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并满足其现实发展需求的创新性新兴学科专业,学科专业设置呈现结构失衡的现象[1-4]。
(三)江西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欠缺,各高校办学规模不一
通过比较江西省和境外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参与数量,可以发现江西省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仅有14所高校参与,而临近省份湖北、湖南远超江西数量。由此可以看出江西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为欠缺,并不能充分利用国外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切实做到吸收国外办学经验。与此同时,江西省各高校在中外办学上规模相差较大,不利于江西省各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形成独特的优势。另外办学质量较高的高校参与合作办学的积极性较低,至多参与两项中外高校合作办学项目。
(四)教师队伍质量不高,公益性目的不够明显
教师队伍建设在江西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中起关键性作用,教师队伍的质量直接影响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由于中外合作办学是一个国际化的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双语教学能力,除此之外还需具备深厚的跨文化背景以及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从江西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整体现状来看,教师整体综合素质不高,难以满足中外合作办学的特殊化人才需要。这就直接导致省内很多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有关规定,中外高校合作办学可归为公益性事业,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5]。公益性是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目的,然而从江西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情况来看,公益性要远远落后于其营利性的目的。这一点在昂贵的学费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学费平均在每年万元以上,这一数据在全国都处于一个较高的位置。公益性不足使学费成为中等收入家庭学生参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重大阻碍,而高校在实际招生数量达不到既有规模的情况下便意味着江西省高校教育资源出现了限制与浪费[6]。 三、江西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发展路径优化
江西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1996年开始在南昌大学进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试点,通过二十余年来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不断探索,在中外合作办学普及化、规范化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提升。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时也面临着传统学科专业设置过多、教师队伍质量不高、公益性目的不够明显等问题。因此,江西省应积极统筹推动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的建设,并结合当前江西省中外高校合作办学的现状分析办学问题所在,从提升办学质量水平、促进体制、结构优化、建立健全办学评估机制、注重人才输出等方面进行突破,寻找优化路径,以提高江西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水平,更好地满足江西省高等教育发展、国际化综合素质人才培养、多元化中外办学,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学科专业结构优化
1.以市场需求为立足点,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布局
江西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出现的传统学科设置过多、专业类别结构趋同的问题实际上是办学项目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市场需求分析不足,从而导致了传统专业重复设置的现状。能否进行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类型和结构设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因此,优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治理水平的路径要以“市场需求”为学科专业设置的立足点,适应学校自身办学定位与办学目标,同时结合江西省区域产业结构特色。
2.建立江西省高校专属信息数据库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江西省各高校可以借助各种新型现代大眾传媒手段,广泛搜集与中外合作项目有关的大数据资料,探析相关市场供求状况,并通过采集到的信息、数据建立一个专属于江西省中外合作办学市场信息数据库,以供各高校对国内外人才市场中职业需求的发展趋势做出精准预判,并基于这些数据与预测,适时优化专业学科结构布局,优先发展紧缺专业和新兴专业。
(二)提高项目层次规划,发展高层次项目并平衡项目类别
1.提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层次,推动结构优化完善
目前,江西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以硕、博研究生为主的高层次项目比例过低,且高职高专类存在过度引进低层次项目的问题。然而结合江西省目前经济发展现状,我们可以发现其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这与其人才培养层次相互矛盾[7]。为提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层次,江西省教育部门和各高校在拉动数量规模增长的同时,要突出项目结构的优化设计,扩大硕博研究生为主的高层次项目的比例。因此应充分考虑当前江西省中外办学项目发展的实际情况,以高校自身办学特色为依据,以项目高层次发展为目标,整合共享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提高硕士、博士教育质量,重点发展硕士和博士层次的项目,尤其是需要打破博士项目为零的现状。
2.加强质量评估平台、机制建设,淘汰低层次项目
2019年上半年教育部下发了《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方案》,根据其确定的评估合作办学程序[8],在平衡高职高专层次与本科、硕博项目类别的基础上,要以加强社会群众监督为目的,本着公开、公正的基本原则,通过设置江西省专门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质量评估机构,每年定期对合作办学项目的师资力量、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整合并淘汰高职高专教育类中重复的低层次、低水平项目,发展适合于江西省经济、教育需求的高层次项目。与此同时,通过质量评估公示信息,加强各高校协同治理意识,积极发挥办学质量好、效益高的高校模范作用,促进各办学单位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
(三)提高高校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拓宽海外市场
1.各高校应提高办学积极性与活力
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高校扮演着引导者和实施者的角色,对优化中外合作办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江西省高校的办学现状来说,高校在中外合作办学参与度上明显低于境外高校参与度。因此如何提高高校参与中外合作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优化的关键。因此,各高校要提高办学服务意识,以公益性为办学目的,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和特色,提供满足江西省发展现状所急需的专业和人才,以促进江西省教育领域内服务质量水平的提高,从而带动江西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优化升级[9]。
2.各高校应积极拓宽海外教育市场,提高教育资源输出
各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拓宽海外教育市场,注重对优质资源的输出,做到“请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伴随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地扩大,海外教育市场对我国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攀升。为此,可以利用江西省在VR技术等新兴专业上的比较优势,整合这些教育资源与境外的高校进行合作办学,将这些优势教育资源进行打包输出。按照江西省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计划,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输出教育资源的重要性要比引进教育资源更大,为此在教育资源的输出中,应更加注重和国外知名的高校进行强强合作,形成较为稳定的合作格局,以此提升在境外的知名度和品牌建设。
(四)加强经费等办学条件建设
1.拓宽融资渠道,充实办学经费
首先,中外合作办学是一个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事业,因此各高校存在办学积极性不高、办学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拓宽融资渠道,充实办学经费是提高办学条件建设的必经之路。一般情况下中外合作办学是由中外双方高校共同投资建设的,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公众的无偿捐赠或增加投资主体,弥补办学经费缺口。
2.加强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
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师资队伍要求的特殊性,加强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是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举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要从教师队伍的招聘、培训、管理三个方面入手,不能过度地依赖外籍教师,切实提高本籍教师的教学和管理能力,打造一支专业素质强、职业素养高的师资队伍,提升中外合作办学的知名度和品牌建设,吸引更多的学生来校就学,从而进一步地扩大中外合作办学的规模,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使中外合作办学得到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晶,汤建.安徽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中部六省和江浙沪的对比分析[J].重庆高教研究,2017(3).
[2]陈丽媛,何瑞珠.中外合作办学政策在高等教育中的实践:多元视角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4(11):24-29.
[3]廖菁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治理水平提升的路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7(12):43.
[4]薛卫洋.质量建设进程中的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基于《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6(2):12-19.
[5]张晓红,唐万宏.中外合作高等教育学费定价策略的实证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8(6):66-72.
[6]周白华.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探索与思考[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4):91-93.
[7]施琦.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7.
[8]黄晓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档案的形成及特点初探[J].兰台世界,2013(35):78-79.
[9]曾同军.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