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审丑”文化背景下

来源 :河南教育·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razho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审丑”文化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病态的社会亚文化,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审美和学习生活都造成了消极影响。面对异化的“审丑”,我们不能熟视无睹。高校应大力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融入”上下功夫,精心构筑“防火墙”,增强“免疫力”,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关键词:社会“审丑”文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路径
  一、社会“审丑”文化:一种值得警惕的社会亚文化
  曾几何时,一股“审丑”风潮席卷开来,愈演愈烈。“芙蓉姐姐”“凤姐”……其共同的特征是以丑为美、个性迷失、反叛传统、嬉戏人生,不断冲击人们的视觉神经,摧毁人们的传统审美观。有人说,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审丑时代”。这并非耸人听闻。
  何为审丑?审丑实际上是对丑恶现象及其本质的感知而形成的基本观点与看法。审丑与本文的社会“审丑”文化不同。社会“审丑”文化是指当今社会主要经由网络、电视等现代媒介传播的,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注意力资源的,以颠覆传统主流美感标准的、怪异的、不合常规的、非理性的人或事物为代表的社会亚文化。当审丑越来越成为人们日益追捧的热点,更多人对审丑趋之若鹜,并且丧失独立审丑意识和科学审丑能力时,就演变为一种值得警惕和反思的社会现象。当今社会“审丑”现象泛滥,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病态的社会亚文化,是文化失范、道德滑坡和审美错位。审丑不是露丑、窥丑、示丑,不是以丑为美、以丑为荣、以丑为乐。社会“审丑”文化风行的背后显示出人们审美价值的失落和主流价值观的缺失。社会“审丑”文化的泛滥,是当前社会文化“泛娱乐化”的表现之一,背离了丑的美学意义本真存在,助长了社会庸俗、低俗、媚俗“三俗”文化的传播,是对主流审美文化的一种颠覆,具有明显的“反文化性”。尼尔·波兹曼针对后现代工业社会的娱乐文化现象早就指出,“在这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变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当前社会“审丑”文化泛滥,还蔓延到大学校园。“芙蓉姐姐”最早就出现在北大未名、水木清华高等学府BBS上。社会“审丑”文化侵蚀青年大学生的个体道德及伦理,吞噬其灵魂和精神,对青年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和学习生活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面对变味的“审丑”,我们不能熟视无睹,置若罔闻,必须采取措施,遏制审丑文化的异化倾向和错位蔓延。培养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二、高校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路径探析
  面对社会“审丑”文化的流行蔓延,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强调的“三个倡导”,明确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准则和取向,具有很强的规范性、指导性和实践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效防范、规避和抵御社会“审丑”文化的强大武器,同时也是引领、规范社会“审丑”文化合理发展的旗帜和方向。只有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科学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审丑”文化的引领和规范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大学生头脑,使之入耳、入脑、入心,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在复杂的多元社会环境中做出正确的抉择。
  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怎样让青年大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在融入,关键要在“融入”上下功夫。要坚持第一课堂教育与第二课堂延伸相结合,校园教育与校外实践相结合,传统媒体舆论引导与新兴媒体思想引领相结合,教师示范带动与学生自我砥砺相结合的原则。
  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课堂教育,发挥主渠道渗透作用
  第一课堂是大学生学习知识和理论的主渠道,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途径。高校要注重把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首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教材、入课堂、入头脑,帮助青年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在课堂教学中,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紧密结合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通过讨论、辨析、争鸣等方式,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认知,提高其明辨是非、辨别美丑的能力,不断提高其思想素养、精神追求和审美境界。其次,在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中,同样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采取“润物细无声”的形式,生动具体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做到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有机融合和统一,要努力培养专业功底好、道德修养深、社会责任感强的青年大学生。在第一课堂教育中,要注重渗透大学生审丑教育,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审丑观,生动、形象地告诉学生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明辨是非,知荣明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发挥活动载体活力
  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活动对于大学生具有极强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方面,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导向性、品位性和影响力,追求高雅、高尚、崇高,要防止校园文化活动流于低俗、庸俗、媚俗,过度娱乐化,要防止社会“审丑”文化对校园文化的侵袭和负面影响。结合大学生成长和发展需要,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开展各种主题思想教育实践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要善于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要努力打造一批具有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精品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审美水平。   3.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发挥实践育人功能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的重要窗口,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大学生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社会实践,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三下乡”、志愿服务、专业实习、生产劳动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弘扬者和践行者,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和良好校园风尚的形成。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断丰富、创新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深化对社会的认识,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要建立社会与学校联动的实践教育共同体,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与行为准则,不断提升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
  4.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媒体,发挥舆论阵地效应
  校园媒体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四大主要媒体”,以及横幅、展板、橱窗、电子显示屏等。校园媒体是高校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和舆论阵地。当前,高校媒体呈现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并存的格局。要坚持传统媒体舆论引导与新兴媒体思想引领相结合,搭建多方位、多维度的宣传平台。高校要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校刊、校报、橱窗、板报等校园文化载体,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提供正面的信息和正确的舆论导向等积极引导大学生舆情,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尤其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如开设“寻访身边好人”专栏,宣传“校园之星”等。要结合社会上涌现的“最美现象”,立足高校和大学生实际,积极开展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寻找“最美大学生志愿者”“最美大学生村官”活动等。校园媒体在注重传播“最美现象”的同时,还要善于挖掘校园“最美”典型。要注重运用新媒体,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5.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师队伍建设,发挥示范引领力量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践行者和传播者,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要自觉提高师德和业务水平,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影响和教育学生。受当前社会变革转型时期的负面影响,少数高校教师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识淡薄,教学敷衍,学风浮躁,甚至出现学术不端、言行失范、道德败坏等问题,损害了高校教师的社会形象和职业声誉。目前,教育部研究建立了包括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和惩处相结合的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今后,要进一步强化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深刻认识与实践应用。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发挥教师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丑”永远不会成为主流文化,因为它和人类精神的本质追求背道而驰。当记者问王立群教授“你对当下社会含金量不高的一些‘审丑’文化现象,比如‘凤姐走红’等有何看法”时,王立群态度明确地说,“一些含金量不高的文化产品应当逐步被淘汰”。社会“审丑”文化方兴未艾,但最终不会是社会的主流,审丑也永远替代不了审美。面对日益蔓延的社会“审丑”文化,一味地“堵”是不行的,关键要进行科学规范,正确引导,要精心构筑“防火墙”,增强大学生的“免疫力”。面对广泛传播的社会“审丑”文化,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绝对不能弱化、虚化、形式化,应该以一种积极而强有力的姿态,敢于“亮剑”,发出“强音”,在融入上下功夫,不断创新融入路径,完善融入机制,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努力培养和造就具有较高道德素养和审美品位的当代青年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栾栋.感性学发微[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沐松风.炫丑与审丑都是一种病态[N].人民日报,2014-08-06.
  [3]焦素芳.“审丑”文化该被淘汰[N].河南商报,2010-07-22.
  责编:晓 成
其他文献
摘 要:高校法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法律人才。然而,由于缺乏对实践教学的足够重视,不仅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薄弱,相关领域的教学研究也较少。以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目标为切入点,指出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改革的主要内容和课程设计,能够促进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法学;应用型;实践性教学  一、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设计  (一)明确应用型法律人才
期刊
摘 要: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既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自身逻辑,也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河南农业大学作为首批“2011计划”牵头高校,以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为基础,实施生源质量提升工程、卓越人才培养工程和就业素质拓展工程,构建招生、培养与就业联通互动的协同机制,探索了协同创新视域下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的新路径。  关键词:就业质量;招生;培养;协同  提高教育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人
期刊
摘 要:高校书院制改革注重通识教育、培养“完人”、师生互动和全环境育人,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弥补了传统专业教育的弊端。高校书院制改革对大学生习惯养成、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均产生了明显影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加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书院制改革;意义;影响  近年,我国大学本科生教育的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步兴起。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摘 要:本文在分析辅导员科研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需要、解决职业倦怠感的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等,并指出了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需要从辅导员自身和外界环境营造两个方面来解决问题。  关键词: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路径  辅导员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高度重视辅导员的培养和教育工作,多次出台文件和政策,鼓励和
期刊
摘 要:着眼于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学风建设的关联性,透过对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的个案分析,指出大学生科技创新有助于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浓厚氛围,并从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教育引导、管理、资助、队伍建设、平台建设、基地建设等六个维度,提出加强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和学风建设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是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当前各高校围绕强化大学生学风建设
期刊
摘 要: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高校育人的重要思想武器,在新时代背景下运用好这一育人载体,将长征精神传承到大学校园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长征精神;高校;大学生;育人  80年前,中国红军面对艰苦卓绝的环境,历时一年多,转战14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实现了战略大转移,完成了一次载入人类历史史册的伟大长征。长征的伟大胜利成为中国革命的历史性
期刊
摘 要:地方史课程是高校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实践中,编写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地方史教材、强化直观性教学、研究性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历史专业;地方史课程;教学改革  在高校历史教学中增加地方史课程,不仅是史学教育内容的补充与完善,也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立志投身家乡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以郑州大学“河南现代史”为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高校地方史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强应用技术型专业建设成为高校尤其是三本院校发展的新常态。生物技术专业作为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其教学质量关乎本专业的长远发展。从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提高实验课质量、加强实践教学、全面评价学生质量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为三本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技术,教学质量,教学改革  生物技术专业是一门高新技术学科,因其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受到三本院校的青
期刊
摘 要:随着高校创业教育的推进,高校创业竞赛在高校内迅速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学生课外竞赛项目,通过竞赛也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质量的学生创业团队,但现阶段该类竞赛还存在部分不足。笔者结合从事创业竞赛的经验,提出优化创业竞赛发展的对策,对大赛发展会有裨益。  关键词:高校;创业竞赛;发展现状;对策  随着高校创业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创业竞赛逐步普及,成为一项高校学生竞赛的重要项目。从“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
期刊
摘 要:电气工程学科是现代社会文明与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科之一。以电气学科为基础,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诸多的交叉与新兴学科,而国内本学科的发展相对落后,在各高校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与专业特色。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在理解电气学科基本属性的基础上,遵循电气学科发展规律,把握区域经济特征,定位于应用型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开展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航空电气两个特色专业建设,并且制定了相应的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计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