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富有生活、生命气息的课堂中学习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课堂教学的方向。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突出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性、创造性,打造生动活泼的生命课堂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课堂教学中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打造生命课堂的重要抓手。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品德成长,当前急需的工作就是要对有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梳理,对一些牵涉教学实施的重大问题进行思考、作出回答,以保证新课程改革的实效。
二、概念界定及意义
所谓课堂教学中活动性学习,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这种活动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能动的主体,是教师“活动性地教”和学生“活动性地学”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在教学中活动,在活动中促进教学”与“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习”。我们坚信本课题的活动,将为活动性学习在中学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提供有价值的实践经验,使课堂教学在落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为推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活动性学习适应了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准则。
三、活动内容
1.情景教学与活动性学习方式;2.合作学习与活动性学习方式;3.活动性学习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4.活动性学习中学生搜集材料处理材料能力的培养;5.对活动性学习方式的评价问题。
四、活动原则
科学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五、过程与方法
我们采取行动活动法、个案活动法、经验总结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从决定申报该项课题之时,我们初三思品教研组成员准备全员参与,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深入学习并领会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有关精神的基础上,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与课题有关的论文专著,立足于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实践,围绕课题,深入活动,不断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我们每月定时召开课题例会,确定活动的重点和方向,共同研讨在课堂活动学习实践中所取得的经验、成果和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对于经验和成果,大家相互借鉴、应用,使每一次的例会都成为课题组成员分享喜悦并有所收获的会议。比如,都让课题组成员从中学到了不少活动的经验和方法,受益匪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课题组成员也不间断地开设公开课、活动课,大家相互听议、评议、研讨,畅所欲言,实话实说,指出课堂教学中的长处和不足,然后总结反思,不断整改和提高。
六、实施效果
1.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完全是为了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的习惯,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而这些都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素质,对当前和将来的发展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课题研究发现,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优秀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再将学习作为负担,而是作为一种追求去学习,作为一种兴趣去学习。学习中注重和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使班级的文明现象成为主流。
2.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发生根本性转变,促进了师生的发展。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受益匪浅,尝到了课题研究的甜头。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实践结果进行反思,及时地找到解决的方法,并进行理论思考,并在定期开展的课题论坛上进行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由教书匠向有思想的教育者转变。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有3位教师获得市优质课一等奖,有6位教师获得县级以上表彰,有多位教师有10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的刊物上发表,有一位教师的教育博客获得市教育专家的好评。
3.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高了学习效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仅使教师在课堂上确保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逐渐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向课外引申,真正实现教学过程的内涵扩大。在思想品德课上,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以课本为剧本,搜集丰富的生活素材,编成思想品德课堂场景剧、小品、快板、新闻联播、辩论赛、模拟法庭等,并进行展示。这样课堂成了学生展示的舞台,教师只是导演和学生学习的导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让教师激动,让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真正的思想品德课就应该是这样充满生气,就应该让学生当主角。
(责任编辑 袁妮)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富有生活、生命气息的课堂中学习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课堂教学的方向。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突出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性、创造性,打造生动活泼的生命课堂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课堂教学中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打造生命课堂的重要抓手。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品德成长,当前急需的工作就是要对有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梳理,对一些牵涉教学实施的重大问题进行思考、作出回答,以保证新课程改革的实效。
二、概念界定及意义
所谓课堂教学中活动性学习,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这种活动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能动的主体,是教师“活动性地教”和学生“活动性地学”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在教学中活动,在活动中促进教学”与“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习”。我们坚信本课题的活动,将为活动性学习在中学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提供有价值的实践经验,使课堂教学在落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为推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活动性学习适应了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准则。
三、活动内容
1.情景教学与活动性学习方式;2.合作学习与活动性学习方式;3.活动性学习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4.活动性学习中学生搜集材料处理材料能力的培养;5.对活动性学习方式的评价问题。
四、活动原则
科学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五、过程与方法
我们采取行动活动法、个案活动法、经验总结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从决定申报该项课题之时,我们初三思品教研组成员准备全员参与,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深入学习并领会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有关精神的基础上,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与课题有关的论文专著,立足于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实践,围绕课题,深入活动,不断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我们每月定时召开课题例会,确定活动的重点和方向,共同研讨在课堂活动学习实践中所取得的经验、成果和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对于经验和成果,大家相互借鉴、应用,使每一次的例会都成为课题组成员分享喜悦并有所收获的会议。比如,都让课题组成员从中学到了不少活动的经验和方法,受益匪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课题组成员也不间断地开设公开课、活动课,大家相互听议、评议、研讨,畅所欲言,实话实说,指出课堂教学中的长处和不足,然后总结反思,不断整改和提高。
六、实施效果
1.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完全是为了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的习惯,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而这些都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素质,对当前和将来的发展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课题研究发现,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优秀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再将学习作为负担,而是作为一种追求去学习,作为一种兴趣去学习。学习中注重和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使班级的文明现象成为主流。
2.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发生根本性转变,促进了师生的发展。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受益匪浅,尝到了课题研究的甜头。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实践结果进行反思,及时地找到解决的方法,并进行理论思考,并在定期开展的课题论坛上进行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由教书匠向有思想的教育者转变。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有3位教师获得市优质课一等奖,有6位教师获得县级以上表彰,有多位教师有10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的刊物上发表,有一位教师的教育博客获得市教育专家的好评。
3.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高了学习效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仅使教师在课堂上确保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逐渐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向课外引申,真正实现教学过程的内涵扩大。在思想品德课上,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以课本为剧本,搜集丰富的生活素材,编成思想品德课堂场景剧、小品、快板、新闻联播、辩论赛、模拟法庭等,并进行展示。这样课堂成了学生展示的舞台,教师只是导演和学生学习的导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让教师激动,让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真正的思想品德课就应该是这样充满生气,就应该让学生当主角。
(责任编辑 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