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开展勤工俭学是实施“三生教育”的重要途径
实施“三生教育”是云南省教育事业的一件大事,对深化教育改革,培养新一代建设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整合教育资源,积极实施“三生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开展勤工俭学与实施“三生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开展勤工俭学是结合农村中小学实际实施“三生教育”的具体体现。
首先,实施“三生教育”与开展勤工俭学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次,开展勤工俭学是中小学实施“三生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三生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和参与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两种组织形式来实施的。课堂教学着重通过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而勤工俭学则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和生产实践,让学生在参与社会生产实践中,感受劳动的艰辛,学习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获得生活体验。通过勤工俭学,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三生教育”知识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得到了深化。
由此可见,只要我们在开展勤工俭学的工作中,以“三生教育”为指导,就能促进勤工俭学的发展,同时,在实施“三生教育”教学时,积极开展“勤工俭学”,就能深化“三生教育”的成果,双管齐下,互利双赢。
二、积极开展勤工俭学,为实施“三生教育”构建参与社会和生产实践的平台
经过多年的努力,云南省勤工俭学成绩显著。据统计,到2007年底,云南省中等专业学校、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特殊教育学校已建成11064个农林牧渔勤工俭学基地(占地面积1270207亩)、223个工业企业勤工俭学基地、4087个第三产业勤工俭学基地,2007年接纳学生劳动实践已达11204512人次。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成千上万的勤工俭学基地无疑是实施“三生教育”宝贵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但是,要把勤工俭学基地建设成实施“三生教育”的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实习实训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和生产劳动基地,我们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坚持为教育教学服务是开展勤工俭学的根本宗旨,育人和助学是勤工俭学的基本功能。但是,在开展勤工俭学的工作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育人的功能,而只注重去搞创收,对勤工俭学的认识还停留在粗浅的层次。因此,要把勤工俭学基地建设成实施“三生教育”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基地,首先要树立起“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在开展勤工俭学时,坚持以“三生教育”为指导,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主体认知与行为实践相结合,最终达到实现确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目的。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勤工俭学的育人功能。社会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本质是促进人的现代化,核心是培养适应当代社会和未来社会需要的人。勤工俭学工作必须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增强勤工俭学的育人功能,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活能力,作为新时期勤工俭学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
3.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加强勤工俭学生产基地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云南省已建立起一批有一定基础的勤工俭学生产基地,但一部分生产基地基础设施不完善和设备简陋仍是勤工俭学工作的薄弱环节。要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还需要按“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为了适应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和生活适应能力,引进一些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设施,促进勤工俭学工作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勤工俭学工作要主动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在开展勤工俭学工作中,以“三生教育”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使“三生教育”的课堂教学与社会及生产实践相结合,显性内容与隐性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收到最佳成效。同时,通过开展勤工俭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产实践,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使各种教育资源各尽所能,各展所长,优势互补,互为延伸,达到共赢和多赢的目的。
◇责任编辑 李配亮◇
实施“三生教育”是云南省教育事业的一件大事,对深化教育改革,培养新一代建设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整合教育资源,积极实施“三生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开展勤工俭学与实施“三生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开展勤工俭学是结合农村中小学实际实施“三生教育”的具体体现。
首先,实施“三生教育”与开展勤工俭学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次,开展勤工俭学是中小学实施“三生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三生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和参与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两种组织形式来实施的。课堂教学着重通过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而勤工俭学则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和生产实践,让学生在参与社会生产实践中,感受劳动的艰辛,学习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获得生活体验。通过勤工俭学,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三生教育”知识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得到了深化。
由此可见,只要我们在开展勤工俭学的工作中,以“三生教育”为指导,就能促进勤工俭学的发展,同时,在实施“三生教育”教学时,积极开展“勤工俭学”,就能深化“三生教育”的成果,双管齐下,互利双赢。
二、积极开展勤工俭学,为实施“三生教育”构建参与社会和生产实践的平台
经过多年的努力,云南省勤工俭学成绩显著。据统计,到2007年底,云南省中等专业学校、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特殊教育学校已建成11064个农林牧渔勤工俭学基地(占地面积1270207亩)、223个工业企业勤工俭学基地、4087个第三产业勤工俭学基地,2007年接纳学生劳动实践已达11204512人次。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成千上万的勤工俭学基地无疑是实施“三生教育”宝贵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但是,要把勤工俭学基地建设成实施“三生教育”的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实习实训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和生产劳动基地,我们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坚持为教育教学服务是开展勤工俭学的根本宗旨,育人和助学是勤工俭学的基本功能。但是,在开展勤工俭学的工作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育人的功能,而只注重去搞创收,对勤工俭学的认识还停留在粗浅的层次。因此,要把勤工俭学基地建设成实施“三生教育”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基地,首先要树立起“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在开展勤工俭学时,坚持以“三生教育”为指导,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主体认知与行为实践相结合,最终达到实现确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目的。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勤工俭学的育人功能。社会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本质是促进人的现代化,核心是培养适应当代社会和未来社会需要的人。勤工俭学工作必须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增强勤工俭学的育人功能,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活能力,作为新时期勤工俭学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
3.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加强勤工俭学生产基地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云南省已建立起一批有一定基础的勤工俭学生产基地,但一部分生产基地基础设施不完善和设备简陋仍是勤工俭学工作的薄弱环节。要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还需要按“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为了适应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和生活适应能力,引进一些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设施,促进勤工俭学工作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勤工俭学工作要主动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在开展勤工俭学工作中,以“三生教育”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使“三生教育”的课堂教学与社会及生产实践相结合,显性内容与隐性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收到最佳成效。同时,通过开展勤工俭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产实践,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使各种教育资源各尽所能,各展所长,优势互补,互为延伸,达到共赢和多赢的目的。
◇责任编辑 李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