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奥林匹克主义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体系,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指导思想”。本论文结合奥林匹克主义与人文精神历史发展变化的相似之处,浅谈在中国青少年的发展特点和现代趋势的需求的前提下,奥林匹克主义对于青少年的意义。
【关键词】奥林匹克主义教育;中国青少年;意义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201-02
一、奥林匹克主义的概念
其实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变化,奥林匹克主义的概念也具备内涵丰富和时代特征。如现代奥林匹克主义、新奥林匹克主义,不管名称怎么改变,但在概念上都是没有区别的;在概念探索过程中,许多专家学者见仁见智,有关论述列举如下:“奥林匹克主义是现代的、真正的、激动人心的、强有力的、动态的20世纪宗教”、“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完全独立的,不受任何民族的、政治的、经济的或其它因素限制的国际制度,其最终目标是人的协调发展和完善”等等很多关于奥林匹克主义概念的论述。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对于奥林匹克主义是这样定义的:“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它给人类的苦恼带来积极的回应。它是愉快和希望的哲学,是人类与社会和谐不可缺少的和平与友谊高尚思想的载体”。
二、现代体育思想:中国人文精神与奥林匹克主义契合的时代意义
我们对古代文化的借鉴与传承,是创新的坚实基础,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尝试着将奥林匹克思想与中国人文精神有益的文化内涵相融合时,应突出其人文教化的意义,根据查阅文献所得:“现代体育思想是在继承和发扬古代奥林匹克思想并融合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传统文化合理内涵的基础上,以促进现代文明,增进人际交往,加强了解,实现和平为目的,倡导伦理道德,规范人的行为,体现“重在参与”“更快、更强、更高”为时代特征的文化思想体系”。
關于奥林匹克主义教育理念的历史衔接,刘秀兰、贾爱萍在《奥林匹克的人文教育意义探讨》中明确指出:“奥林匹克运动是通过一种竞技比赛形式具体反映出来的,这种竞技形式不仅仅只是为了奖牌而进行体力和体能的较量,同时奥林匹克运动教育也是直接目的之一”。正是看中了其教育意义,顾拜旦在提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时候也尤其强调其教育性。他致力于青年教育的研究,走访考察国家地区,比较其特点与差异,也包括了对学校开展体育课程教育情况的了解,他的《体育颂》便是歌颂奥林匹克运动在培养人们思想品质方面的作用,要求每个青年人在体育中都能做到勇敢、正义和荣誉感,顾拜旦倾其一生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事业上,目的就在于把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不局限于某一国家、某一地区、某一民族的一种教育方式。这也代表了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核心。
三、关于中国青少年
在百度百科上搜“青少年”的概念找到:青少年一般指满13周岁但不满20周岁的(从生理、心智的发展角度上讲),还有一种解释是:青少年指13岁以上到成年之前(就是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这类人群多为学生,且进入一种人身的转换期,也是社会上令人重视的群体。在这一时期,青少年的身心会发生很大的转变,具体表现如下:
1.青少年的生理发展变化
这时期青少年在生理上会出现蓬勃成长、急骤的变化,包括身体内脏器官、性成熟三个方面的改变,这三大变化又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身体外形的改变,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带来一定影响,最突出的是“成就感”,青少年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一个孩子,增强了他们自我意识的一些新体验。所以这一时期人格发展速度加剧,但又出现由于生理发展太快,心理发展跟不上,所以也導致这时期的行为笨拙,反应迟缓的现象。
2.青少年的认知发展
这阶段不只具备感受具体事物和感知抽象事物的能力,还有逻辑推理的能力,可以说在整个青少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同时,青少年在思维品质上也出现了矛盾表现,在具体实际看待问题时,他们还是只顾部分,不看整体,只顾现象,忽视本质,容易片面化和本质化。
3.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
(1)追求独立自主。
(2)形成自我意识。
(3)适应性成熟。
(4)认同性别角色。
(5)社会化成熟。
(6)定型性格的形成。
四、奥林匹克主义教育对中国青少年的意义
1.奥林匹克运动是奥林匹克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举办影响着人类社会,历届奥运会参加者大多都是大学生,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身体、心理和道德都得到了良好的锻炼和培养,作为同龄人的青少年除了得到感官上的娱乐享受外还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还有奥运圣火的传递不管是亲自经历还是观看,都会引起青少年内心对于人格追求的共鸣,青少年将会产生强烈获取比赛资讯和努力想让自己变得与运动员或是圣火传递者一样好的强烈愿望,这无疑对青少年是一剂强心针。
2.奥林匹克的发展代表着时代的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所以,开展奥林匹克主义的教育,可以规范青少年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有利于青少年的自身发展与时代接轨,将来社会适应性强,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3.奥林匹克精神一直是被人们所赞美的,通过奥林匹克运动传达出的一种不服输,坚持和勇敢更重要的是一种永不放弃,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这些对于青少年都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处于人生转变时期,如果此时把这些美好事物灌输给青少年,那么对于其心智和价值观的形成都很有帮助,为他们以后成为更好的人添砖加瓦。
4.借助奥林匹克精神进行教育,可调适青少年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价值偏向。
5.奥林匹克主义为青少年创造榜样的力量,激励他们学习与前进,也教会他们如何面对生活。
6.开展奥林匹克主义教育,可以让青少年增强规则意识,并且遵守与尊重它,这就一定程度上帮助青少年建立规则和平等观念,有利于做一名合格、文明的公民。
7.利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是青少年心中的英雄这一特点,将加强对青少年实行榜样教育的方式。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青少年中开展奥林匹克主义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熊斗寅.论奥林匹克主义[J].体育文化导刊,2006,(3):32-34.
[2]赵克.现代体育思想:奥林匹克主义与中国人文精神之契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2):150-151.
[3]刘秀兰等.奥林匹克的人文教育意义[J].体育与科学,2003,24(2):14-15.(下转227页)
(上接201页)[4]乔玉成.青少年锻炼习惯的养成机制及影响因素[J].体育学刊,2011,18(3):88-94.
[5]林崇德,李庆安.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特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9-56.
[6]徐启刚等.在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中渗透奥林匹克精神之探析[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5):86-87.
[7]邱瑞瑯.奥林匹克主义的中国化诠释[J].体育与科学,2007,28(2):35-38.
[8]熊斗寅.奥林匹克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7,13(1):1-8.
【关键词】奥林匹克主义教育;中国青少年;意义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201-02
一、奥林匹克主义的概念
其实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变化,奥林匹克主义的概念也具备内涵丰富和时代特征。如现代奥林匹克主义、新奥林匹克主义,不管名称怎么改变,但在概念上都是没有区别的;在概念探索过程中,许多专家学者见仁见智,有关论述列举如下:“奥林匹克主义是现代的、真正的、激动人心的、强有力的、动态的20世纪宗教”、“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完全独立的,不受任何民族的、政治的、经济的或其它因素限制的国际制度,其最终目标是人的协调发展和完善”等等很多关于奥林匹克主义概念的论述。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对于奥林匹克主义是这样定义的:“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它给人类的苦恼带来积极的回应。它是愉快和希望的哲学,是人类与社会和谐不可缺少的和平与友谊高尚思想的载体”。
二、现代体育思想:中国人文精神与奥林匹克主义契合的时代意义
我们对古代文化的借鉴与传承,是创新的坚实基础,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尝试着将奥林匹克思想与中国人文精神有益的文化内涵相融合时,应突出其人文教化的意义,根据查阅文献所得:“现代体育思想是在继承和发扬古代奥林匹克思想并融合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传统文化合理内涵的基础上,以促进现代文明,增进人际交往,加强了解,实现和平为目的,倡导伦理道德,规范人的行为,体现“重在参与”“更快、更强、更高”为时代特征的文化思想体系”。
關于奥林匹克主义教育理念的历史衔接,刘秀兰、贾爱萍在《奥林匹克的人文教育意义探讨》中明确指出:“奥林匹克运动是通过一种竞技比赛形式具体反映出来的,这种竞技形式不仅仅只是为了奖牌而进行体力和体能的较量,同时奥林匹克运动教育也是直接目的之一”。正是看中了其教育意义,顾拜旦在提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时候也尤其强调其教育性。他致力于青年教育的研究,走访考察国家地区,比较其特点与差异,也包括了对学校开展体育课程教育情况的了解,他的《体育颂》便是歌颂奥林匹克运动在培养人们思想品质方面的作用,要求每个青年人在体育中都能做到勇敢、正义和荣誉感,顾拜旦倾其一生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事业上,目的就在于把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不局限于某一国家、某一地区、某一民族的一种教育方式。这也代表了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核心。
三、关于中国青少年
在百度百科上搜“青少年”的概念找到:青少年一般指满13周岁但不满20周岁的(从生理、心智的发展角度上讲),还有一种解释是:青少年指13岁以上到成年之前(就是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这类人群多为学生,且进入一种人身的转换期,也是社会上令人重视的群体。在这一时期,青少年的身心会发生很大的转变,具体表现如下:
1.青少年的生理发展变化
这时期青少年在生理上会出现蓬勃成长、急骤的变化,包括身体内脏器官、性成熟三个方面的改变,这三大变化又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身体外形的改变,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带来一定影响,最突出的是“成就感”,青少年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一个孩子,增强了他们自我意识的一些新体验。所以这一时期人格发展速度加剧,但又出现由于生理发展太快,心理发展跟不上,所以也導致这时期的行为笨拙,反应迟缓的现象。
2.青少年的认知发展
这阶段不只具备感受具体事物和感知抽象事物的能力,还有逻辑推理的能力,可以说在整个青少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同时,青少年在思维品质上也出现了矛盾表现,在具体实际看待问题时,他们还是只顾部分,不看整体,只顾现象,忽视本质,容易片面化和本质化。
3.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
(1)追求独立自主。
(2)形成自我意识。
(3)适应性成熟。
(4)认同性别角色。
(5)社会化成熟。
(6)定型性格的形成。
四、奥林匹克主义教育对中国青少年的意义
1.奥林匹克运动是奥林匹克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举办影响着人类社会,历届奥运会参加者大多都是大学生,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身体、心理和道德都得到了良好的锻炼和培养,作为同龄人的青少年除了得到感官上的娱乐享受外还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还有奥运圣火的传递不管是亲自经历还是观看,都会引起青少年内心对于人格追求的共鸣,青少年将会产生强烈获取比赛资讯和努力想让自己变得与运动员或是圣火传递者一样好的强烈愿望,这无疑对青少年是一剂强心针。
2.奥林匹克的发展代表着时代的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所以,开展奥林匹克主义的教育,可以规范青少年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有利于青少年的自身发展与时代接轨,将来社会适应性强,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3.奥林匹克精神一直是被人们所赞美的,通过奥林匹克运动传达出的一种不服输,坚持和勇敢更重要的是一种永不放弃,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这些对于青少年都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处于人生转变时期,如果此时把这些美好事物灌输给青少年,那么对于其心智和价值观的形成都很有帮助,为他们以后成为更好的人添砖加瓦。
4.借助奥林匹克精神进行教育,可调适青少年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价值偏向。
5.奥林匹克主义为青少年创造榜样的力量,激励他们学习与前进,也教会他们如何面对生活。
6.开展奥林匹克主义教育,可以让青少年增强规则意识,并且遵守与尊重它,这就一定程度上帮助青少年建立规则和平等观念,有利于做一名合格、文明的公民。
7.利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是青少年心中的英雄这一特点,将加强对青少年实行榜样教育的方式。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青少年中开展奥林匹克主义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熊斗寅.论奥林匹克主义[J].体育文化导刊,2006,(3):32-34.
[2]赵克.现代体育思想:奥林匹克主义与中国人文精神之契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2):150-151.
[3]刘秀兰等.奥林匹克的人文教育意义[J].体育与科学,2003,24(2):14-15.(下转227页)
(上接201页)[4]乔玉成.青少年锻炼习惯的养成机制及影响因素[J].体育学刊,2011,18(3):88-94.
[5]林崇德,李庆安.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特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9-56.
[6]徐启刚等.在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中渗透奥林匹克精神之探析[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5):86-87.
[7]邱瑞瑯.奥林匹克主义的中国化诠释[J].体育与科学,2007,28(2):35-38.
[8]熊斗寅.奥林匹克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7,1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