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立体几何的教学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开发相辅相成,本文结合教者在《空间几何体》教学中的想法,总结为一体多“变”的教学策略,用几个教学情境加以说明,以期抛砖引玉,探索立体几何的入门教育。
【关键词】立体几何 一体多“变” 空间想象
【中图分类号】G63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0-0160-02
空间想象能力是三大数学能力之一,高中阶段主要通过立体几何的教学来实现,尤其是人教A版必修二“空间几何体”的教学应给予高度重视。通过一体多“画” 、一体多“置”、 一体多“展”、 一体多“截”等一体多“变”的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画出几何体、观察几何体、展开几何体、截取几何体,进而培养学生视图、画图、截图中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一、通过一体多“画”, 培养空间想象。
学习简单几何体,认识其结构特征的教学中,画出柱、锥、台、球的示意图是将学生引入空间的第一步。
教师:画出棱柱的示意图。
学生:动手作图。
教师:深入小组巡视。
尽管有初中视图画图的基础,但成图过程还是千差万别。有从上到下画的,有从左到右画的,有从前到后画的,有先底面后侧棱,有先侧棱后底面,有先虚线后实线等等。
教师:选择学生上黑板示范。
学生:观察画图过程,比较成图立体感。
同一几何体在不同的学生头脑中有不同的感知,学生的立体感觉是有差别的,图形语言往往出现心手不一的情况,画图能力是建立在学生的空间想象之上的画图技巧、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的综合运用。在学习直观图的画法之前,应鼓励学生想自己看到的,画自己想到的,将成图与同学比较,与实物对照,激发学生空间想象的热情,培养视图画图的能力。
二、通过一体多“置”, 培养空间想象。
制作几何体模型是立体几何教学的有效做法,提醒学生,注意不断变换摆放的位置来欣赏自己的模型。做足课前的视图准备,教学中运用一体多“置”的策略。教学效果明显。
教师:画圆台的三视图。
学生:分组完成。
教师:倒置圆台的三视图。
学生:分组完成。
教师:上底半径不断变小时,两个位置的三视图如何变化。
学生:观察比较想象。
最后学生回到圆锥在两个位置下的三视图,学生发现小实圆变成了点,小虚圆消失了。这一情境激发了学生一体多“置”的兴趣。接下来展示准备好的三棱柱模型,选定一个观察角度要求学生画出三视图,小组交流确认后,将三棱柱变换位置,让学生在新的视角下画三视图,这样不断变换视角,加深了对三视图的理解,学生的视图能力,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三、通过一体多“展”, 培养空间想象。
在学习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时,展开几何體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到得到圆锥侧面积公式后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 圆锥的侧面展开有可能是圆吗?
这一问给平淡的公式推导课带来了新意。
学生:不可能。
学生争先恐后表达理由,学生的发散思维被激活。
再问:侧面由正三角形围成的棱锥底面最多是几边形?
回答:五个。
虽然是同一类问题,但思维在平面与空间之间切换,问题链牵动了学生的空间想象。
教师:将你手中的正方体展开, 然后小组内比较。
对于展开几何体学生不以为然,比较的结果学生始料未及,摆在他们面前的展开图形几乎各不一样,几分钟的课堂等待后,再创设情境。
教师:选定一个面为底还原成正方体。
从学生完成之后的表情可以察觉,一体多“展”对他们思维的震撼,课后留给学生思考题:探究柱、锥侧面绕行的最短距离问题,并写出研究报告。
四、通过一体多“截”, 培养空间想象。
学习简单组合体后,为突破“截取”“挖去”,课前创设生活情境:用苹果削出长方体,不断截取,观察截面和得到的新几何体,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课堂教学中示范几何体的直观图,反复截取,观察并联想生活经验,以此强化学生的空间想象。利用祖暅原理推导锥体体积公式时,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将三棱柱截成体积相等的三个三棱锥。
学生:观察后动手截取。
教师:对结果引导学生证明。
教师鼓励学生尝试,指导学生截取,按照等底等高原则证明。通过这一问题的动手操作,再次把学生引入到一体多“截”中,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通过一体多“变”的教学策略,紧紧围绕几何体展开教学,培养学生视图画图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让学生逐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关键词】立体几何 一体多“变” 空间想象
【中图分类号】G63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0-0160-02
空间想象能力是三大数学能力之一,高中阶段主要通过立体几何的教学来实现,尤其是人教A版必修二“空间几何体”的教学应给予高度重视。通过一体多“画” 、一体多“置”、 一体多“展”、 一体多“截”等一体多“变”的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画出几何体、观察几何体、展开几何体、截取几何体,进而培养学生视图、画图、截图中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一、通过一体多“画”, 培养空间想象。
学习简单几何体,认识其结构特征的教学中,画出柱、锥、台、球的示意图是将学生引入空间的第一步。
教师:画出棱柱的示意图。
学生:动手作图。
教师:深入小组巡视。
尽管有初中视图画图的基础,但成图过程还是千差万别。有从上到下画的,有从左到右画的,有从前到后画的,有先底面后侧棱,有先侧棱后底面,有先虚线后实线等等。
教师:选择学生上黑板示范。
学生:观察画图过程,比较成图立体感。
同一几何体在不同的学生头脑中有不同的感知,学生的立体感觉是有差别的,图形语言往往出现心手不一的情况,画图能力是建立在学生的空间想象之上的画图技巧、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的综合运用。在学习直观图的画法之前,应鼓励学生想自己看到的,画自己想到的,将成图与同学比较,与实物对照,激发学生空间想象的热情,培养视图画图的能力。
二、通过一体多“置”, 培养空间想象。
制作几何体模型是立体几何教学的有效做法,提醒学生,注意不断变换摆放的位置来欣赏自己的模型。做足课前的视图准备,教学中运用一体多“置”的策略。教学效果明显。
教师:画圆台的三视图。
学生:分组完成。
教师:倒置圆台的三视图。
学生:分组完成。
教师:上底半径不断变小时,两个位置的三视图如何变化。
学生:观察比较想象。
最后学生回到圆锥在两个位置下的三视图,学生发现小实圆变成了点,小虚圆消失了。这一情境激发了学生一体多“置”的兴趣。接下来展示准备好的三棱柱模型,选定一个观察角度要求学生画出三视图,小组交流确认后,将三棱柱变换位置,让学生在新的视角下画三视图,这样不断变换视角,加深了对三视图的理解,学生的视图能力,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三、通过一体多“展”, 培养空间想象。
在学习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时,展开几何體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到得到圆锥侧面积公式后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 圆锥的侧面展开有可能是圆吗?
这一问给平淡的公式推导课带来了新意。
学生:不可能。
学生争先恐后表达理由,学生的发散思维被激活。
再问:侧面由正三角形围成的棱锥底面最多是几边形?
回答:五个。
虽然是同一类问题,但思维在平面与空间之间切换,问题链牵动了学生的空间想象。
教师:将你手中的正方体展开, 然后小组内比较。
对于展开几何体学生不以为然,比较的结果学生始料未及,摆在他们面前的展开图形几乎各不一样,几分钟的课堂等待后,再创设情境。
教师:选定一个面为底还原成正方体。
从学生完成之后的表情可以察觉,一体多“展”对他们思维的震撼,课后留给学生思考题:探究柱、锥侧面绕行的最短距离问题,并写出研究报告。
四、通过一体多“截”, 培养空间想象。
学习简单组合体后,为突破“截取”“挖去”,课前创设生活情境:用苹果削出长方体,不断截取,观察截面和得到的新几何体,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课堂教学中示范几何体的直观图,反复截取,观察并联想生活经验,以此强化学生的空间想象。利用祖暅原理推导锥体体积公式时,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将三棱柱截成体积相等的三个三棱锥。
学生:观察后动手截取。
教师:对结果引导学生证明。
教师鼓励学生尝试,指导学生截取,按照等底等高原则证明。通过这一问题的动手操作,再次把学生引入到一体多“截”中,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通过一体多“变”的教学策略,紧紧围绕几何体展开教学,培养学生视图画图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让学生逐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