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外语教学法也在不断前进。从最初将翻译作为教学手段和终极目的的翻译法,到强调教学过程单语交际化的交际法,翻译教学,这种曾在外语教学界中最为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被国内外外语教学界认为是过时的、不合时宜的教学方法而受到猛烈的抨击,翻译教学法和语法能力的培养被看成是所谓的“旧的教学法”、“落后的教学观念”。 翻译同说与写一样也是产出性技能(productive)。 但在中学阶段却被忽视了。笔者通过课堂亲身的实践,研究和探讨了语法翻译法在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价值,提出对于语法翻译教学法不能完全抛弃,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仍有其存在价值。
一、翻译与语言学习的关系
翻译不仅是一门技能,更是一项艺术。我可以形象地大个比喻,就像“写字”跟“书法”之间的区别一样。并不是会写字的人都懂书法,都会书法。
1、利于更好地掌握语音,词汇,语法
许多的学生一谈到英语,就说,我语法怎么怎么不行。其实在翻译中学习语法,在翻译中利用语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可以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来更好地区别何掌握这两种语言。我们知道,汉语是分析型语言和粘着型语言,而英语是分析型和综合型语言,汉语属表意文字,英语属拼音文字,在语音方面,汉语是声调语言而英语则属语调语言,在词汇上,汉英两种语言也有同有异,汉语量词英译后消失无影无踪,而英语的冠词在翻译中容易被初学者忽视。汉语语法呈隐含性英语语法呈外显性。现实的考试中却非常重视英汉的对比,来考察学生对语言的掌握情况。
2、培养跨文化意识
众所周知在“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言的学习也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什么是跨文化意识?即,语境。从小的方面来说是上下文,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3]。因此语言的意义与社会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对语言意义的理解不能只囿于字典上的意义。中外文化的差异,要求我们把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地学好一门语言。因此,语言的学习不再是单纯语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在中学课本中有很多这样的知识,例如,节日,礼仪,等,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增强学习兴趣,而且,使语言的学习更为准确和全面。比如:family =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只有在中学英语教育中融入翻译教学才能促进整体语言学习的进步。
二、中学翻译教学的重点
翻译教学作为语言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应该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但在初中高中课本,翻译方面的练习很少,以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为例,平均每课汉译英练习2-3句,英译汉练习0.6句/课(只有4个单元有)。初中和高中都不培养翻译能力,然而翻译却是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而非作为类似大学中的一个学科来学习,因此笔者认为中学教师在处理翻译教学时应侧重以下三个方面:词语、句法以及语用意义。
1、词语
词语是语言的基石和语言意义的载体,外语学习中学生要掌握的一个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方面就是词汇。词语翻译的优劣是衡量翻译质量的基本要素。在中学阶段对词语翻译的重视可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辨别词语之间的差异,进一步了解词语的内涵与外延,对于未来的行文口语等方面的措词的严谨性有着深远影响。
2、句法
许多人人为,汉语译成英语比英语译成汉语更难。其实,英语译成汉语更难。许多人之所以有这种想法就是因为,他们把英语译成汉语时,只求相似,不求准确。
通过翻译教学,能让学生更清楚了解汉英语言之间的不同,一方面可促进其语法知识的牢固掌握,另一方面还可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尤为重要的是学生能逐渐养成英语的行文习惯,避免Chinese English的产生。
3、语用意义
许多中国学生写作时先想到汉语习语,而后再查阅汉英字典,再译成英语。事实上,许多寓意深刻,音韵和谐,形象深动的汉语习语,一旦译成英语就可能失去这些特色,即,不地道的英语。例如:Long time no see.
三、中学翻译教学方式
由于中学英语课时数有限,无法开设单纯的翻译课,因此应将翻译技能的培养融入到日常英语教学当中。
1、以人为本的教学形式。
教师如同体贴入微的保姆,向学生灌输尽可能多的翻译知识,以便学生带入实践中备用。学生则像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孩,完全被置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不可否认受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和直接法的影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过多地重视语法,把阅读当精读,教学过程就是拼读生词,讲解单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结构、语法等。
2、任务型教学形式。
现实的考试中却非常重视英汉的对比,来考察学生对语言的掌握情况。要让学生考的好,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教师并不是将事先准备好的教学内容直接教给学生,而是在课堂上将其展现在学习中,将翻译真实化,将课堂社会化,以任务为目标,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任务中摸爬滚打,从而获取翻译知识。在这种形式下,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进行任务设计。任务设计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要把当堂课所要教的内容寓于该项任务中,期望学生在完成该项任务的过程中能经历、感受到教师要教的内容。
3、情境性教学形式
长期以来,传统翻译教学常常是基于单纯的老师的讲解一些精读课文,学生的被动地接受。并且,学习其中的翻译规律。然后,用练习来巩固。当学生走向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翻译实践时,往往感到难以适应。我参加的很多教学报告中了解到,有的中国学生学了7,8年的英语,到了国外,除了书中学习过的,却不能说出当地人能听懂的英语。情境性教学观认为: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
总之,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产生的背景和条件,每一种新方法都基于对过去教学方法的反思与修正,他们之间是一种承继和延续关系,然而新方法对老方法时有“矫枉过正”之嫌, 因此本文很重要的一个出发点和目的是希望人们能够更加客观地、科学地看待和使用语法翻译教学法,合理利用其中有价值的地方。翻译法有其存在的价值。
一、翻译与语言学习的关系
翻译不仅是一门技能,更是一项艺术。我可以形象地大个比喻,就像“写字”跟“书法”之间的区别一样。并不是会写字的人都懂书法,都会书法。
1、利于更好地掌握语音,词汇,语法
许多的学生一谈到英语,就说,我语法怎么怎么不行。其实在翻译中学习语法,在翻译中利用语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可以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来更好地区别何掌握这两种语言。我们知道,汉语是分析型语言和粘着型语言,而英语是分析型和综合型语言,汉语属表意文字,英语属拼音文字,在语音方面,汉语是声调语言而英语则属语调语言,在词汇上,汉英两种语言也有同有异,汉语量词英译后消失无影无踪,而英语的冠词在翻译中容易被初学者忽视。汉语语法呈隐含性英语语法呈外显性。现实的考试中却非常重视英汉的对比,来考察学生对语言的掌握情况。
2、培养跨文化意识
众所周知在“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言的学习也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什么是跨文化意识?即,语境。从小的方面来说是上下文,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3]。因此语言的意义与社会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对语言意义的理解不能只囿于字典上的意义。中外文化的差异,要求我们把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地学好一门语言。因此,语言的学习不再是单纯语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在中学课本中有很多这样的知识,例如,节日,礼仪,等,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增强学习兴趣,而且,使语言的学习更为准确和全面。比如:family =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只有在中学英语教育中融入翻译教学才能促进整体语言学习的进步。
二、中学翻译教学的重点
翻译教学作为语言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应该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但在初中高中课本,翻译方面的练习很少,以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为例,平均每课汉译英练习2-3句,英译汉练习0.6句/课(只有4个单元有)。初中和高中都不培养翻译能力,然而翻译却是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而非作为类似大学中的一个学科来学习,因此笔者认为中学教师在处理翻译教学时应侧重以下三个方面:词语、句法以及语用意义。
1、词语
词语是语言的基石和语言意义的载体,外语学习中学生要掌握的一个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方面就是词汇。词语翻译的优劣是衡量翻译质量的基本要素。在中学阶段对词语翻译的重视可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辨别词语之间的差异,进一步了解词语的内涵与外延,对于未来的行文口语等方面的措词的严谨性有着深远影响。
2、句法
许多人人为,汉语译成英语比英语译成汉语更难。其实,英语译成汉语更难。许多人之所以有这种想法就是因为,他们把英语译成汉语时,只求相似,不求准确。
通过翻译教学,能让学生更清楚了解汉英语言之间的不同,一方面可促进其语法知识的牢固掌握,另一方面还可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尤为重要的是学生能逐渐养成英语的行文习惯,避免Chinese English的产生。
3、语用意义
许多中国学生写作时先想到汉语习语,而后再查阅汉英字典,再译成英语。事实上,许多寓意深刻,音韵和谐,形象深动的汉语习语,一旦译成英语就可能失去这些特色,即,不地道的英语。例如:Long time no see.
三、中学翻译教学方式
由于中学英语课时数有限,无法开设单纯的翻译课,因此应将翻译技能的培养融入到日常英语教学当中。
1、以人为本的教学形式。
教师如同体贴入微的保姆,向学生灌输尽可能多的翻译知识,以便学生带入实践中备用。学生则像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孩,完全被置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不可否认受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和直接法的影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过多地重视语法,把阅读当精读,教学过程就是拼读生词,讲解单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结构、语法等。
2、任务型教学形式。
现实的考试中却非常重视英汉的对比,来考察学生对语言的掌握情况。要让学生考的好,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教师并不是将事先准备好的教学内容直接教给学生,而是在课堂上将其展现在学习中,将翻译真实化,将课堂社会化,以任务为目标,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任务中摸爬滚打,从而获取翻译知识。在这种形式下,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进行任务设计。任务设计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要把当堂课所要教的内容寓于该项任务中,期望学生在完成该项任务的过程中能经历、感受到教师要教的内容。
3、情境性教学形式
长期以来,传统翻译教学常常是基于单纯的老师的讲解一些精读课文,学生的被动地接受。并且,学习其中的翻译规律。然后,用练习来巩固。当学生走向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翻译实践时,往往感到难以适应。我参加的很多教学报告中了解到,有的中国学生学了7,8年的英语,到了国外,除了书中学习过的,却不能说出当地人能听懂的英语。情境性教学观认为: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
总之,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产生的背景和条件,每一种新方法都基于对过去教学方法的反思与修正,他们之间是一种承继和延续关系,然而新方法对老方法时有“矫枉过正”之嫌, 因此本文很重要的一个出发点和目的是希望人们能够更加客观地、科学地看待和使用语法翻译教学法,合理利用其中有价值的地方。翻译法有其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