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出了一部很火的电影叫《流浪地球》,老师推荐我们去看看,星期六妈妈正好有时间,就带我去看这部电影。看的过程中我心情十分激动,看完之后还舍不得离开电影院,对整部电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因为太阳急速老化,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所以人类为了不让太阳膨胀后吞噬地球,而制定了“流浪地球”计划,全球的人都住进了地下城中,用10,000座行星发射器来推进地球向新家园进发。在途经木星的时候,因为木星引力太大,导致地球被吸引过去无法脱身。工程师刘启和韩朵朵因为想看看地表世界,而误打误撞加入拯救地球计划,在途中明白了希望的真正含义,并且最终想出办法,在经过不懈的努力后拯救地球的事。
《流浪地球》的故事背景为太阳正演变成红巨星,不断膨胀的太阳即将把地球吞掉。为了从命运的夹缝里找到一丝生机,人类不得不开启宏大的流浪地球计划。地球逃离太阳系,驶向新的家园,这需要100代人经过2500年的努力才能完成,整个旅程很长很长。所以人类成立联合政府,把所有资源集中在一起,不惜一切代价在亚洲和美洲建立1.1万千米高的星星发动机,一共有一万座,同时把各个国家的顶尖科技人才集中到一起,建立外太空国际空间站,承担领航重任。但是这一行星逃亡行动太过浩大,必然会遇到一个又一个难关,电影《流浪地球》所反映的正是逃逸途中出现的一次生存危机。本来设想地球借助木星的重力场进行加速,把木星变成地球脱离太阳系的引力助推器,然而地球却很意外地被巨大的木星引力捕捉,导致数以千计的行星发动机熄火。虽然全世界集结的救援队重新启动所有行星发动机,但是太晚了,地球马上就要突破洛希极限,即将被摧毁、撕裂。
看电影的时候,我听到“洛希极限”这个词感觉十分陌生,所以看完电影以后我利用妈妈的手机在网上查了什么是洛希极限,原来洛希极限就是一个距离,当一个天体与第二个天体之间的距离达到洛希极限时,天体自身的重力就等于第二个天体形成的潮汐力,当两个天体的距离比洛希极限短时,天体就倾向于碎散,变成第二个天体的环。虽然这个解释很深奥,我不能完全读懂,但我知道中国人选择和全世界带着地球一起去流浪,这么做既温暖又浪漫,还体现出精卫填海、女蜗补天、愚公移山等中国精神,这些精神一脉相承。用当下流行的词语来形容就是“硬核”,表示很厉害、很刚硬、很酷的意思。
实际上电影《流浪地球》中的人物角色就是硬核的,不管是刘培强还是刘启,都带着信念和勇气迎难而上,他们内心坚韧,永不服输,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我还看到电影中孤独无缘的韩朵朵用最质朴的善心和最坚韧的力量呼吁各个国家的救援队伍,她凭一己之力激发人们内心的善心之火,人们不分国籍,最终不顾个人安危,纷纷投入到大型的关于人类未来的拯救行动之中。我被这种个人诉求服从集体诉求的善心与力量深深感动,我相信观看这部电影的所有人都在内心深处形成共鸣。
当然,刘启是这部电影的主角,在刘启拯救地球的过程中,曾多次与父亲发生分歧,但最终受到父亲的启发,想到点燃木星的想法,最终为了讓木星点燃,刘启的父亲将自己驾驶的“领航者”空间站撞击在高度不够的火焰上,终于牺牲了自己,点燃了木星,拯救了地球。在刘启身上,我看到他从不理解父亲、不尊重父亲到最后认同父亲,有很大的成长和进步。现在我们青少年一代从小到大都是家庭的中心,被家人尤其是祖辈宠爱,变得目中无人、心高气傲、好高骛远,有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在学习上,我们往往不服他人,对老师和同学不够尊重,缺少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与别人的交流也习惯于实用、互换。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我们逐渐变得不再珍惜友谊,习惯和他人建立临时的关系,认为别人帮我们做事是应该的,缺少感恩的心。我们在成长中被无限迁就,有时候就不愿意接受制度或者纪律的约束,喜欢根据个人的想法做事,忽视他人的感受,缺少集体观念,缺乏责任感。
但是从刘启和韩朵朵身上,我们看到了相互包容和相互理解,看到了团队协作精神。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在任何团体里都是适用的,搞好团结是每一个人的权利和责任,应当从互助做起。电影里的救援队员们就是靠着相互帮助完成运送火石的艰巨任务的,不能互助只讲团结,就不是真正的团结;不讲互助、缺少互助,团结就是纸上谈兵。我们的生活环境与社会交往圈子在不断发生变化,我们处理人际关系会遇到很多问题,和朋友之间很多时候都因为很小的一件事而产生摩擦、隔阂,应注意调节。尤其是要学会信任他人,只有信任别人,别人才会信任自己,就像刘启和Tim,在最后的危急关头,刘启要点燃火石,如果他与Tim没有相互信任、相互团结协作,他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
在这部电影中,我还非常敬佩刘启的坚持不懈,顽强不屈,无私奉献,在最后他冒着被压的风险去维修了发射器,最终靠着无限勇气,活下来,拯救了地球。同时我也很佩服刘启的爸爸,他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开着空间站撞上了火焰,使火焰喷得更高,点燃了木星。毕竟我们正处于和平年代,献身是最高级的奉献精神,但不是最普遍的形式,奉献精神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融入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之中。在日常生活中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相互谦让,在学习上刻苦努力、帮助他人,在危急时刻见义勇为等等,这些都表现了奉献精神。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向刘启和他的父亲学习,用实际行动奉献,让奉献精神在我们心里扎根、开花、结果。
我们在未来几十年可能不会面临《流浪地球》电影所展示的全球性灾难,但出现重大的变化或者危急时刻是难免的,我们应当出力气、出主意,能够自救和救人。那么刘启就让我深刻意识到多学几样本领是多么重要,他不仅会开运输车,还想到用引燃木星的方法,避免地球被撕裂,这说明他很早之前就在学习相关技能。不管是开汽车还是挖掘机、飞机,只要世界需要就值得学习,真正掌握本领也源于点滴进步、日积月累,只有这样才可以厚积薄发,在关键时刻让本领派上用场,成为真正有用的人。
看了《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我受益无穷,我一定要学习刘启和他父亲的满怀希望、无私奉献、坚持不懈的大无畏精神,记住电影人令人感动的情节,从中汲取营养。
指导教师:陈虹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因为太阳急速老化,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所以人类为了不让太阳膨胀后吞噬地球,而制定了“流浪地球”计划,全球的人都住进了地下城中,用10,000座行星发射器来推进地球向新家园进发。在途经木星的时候,因为木星引力太大,导致地球被吸引过去无法脱身。工程师刘启和韩朵朵因为想看看地表世界,而误打误撞加入拯救地球计划,在途中明白了希望的真正含义,并且最终想出办法,在经过不懈的努力后拯救地球的事。
《流浪地球》的故事背景为太阳正演变成红巨星,不断膨胀的太阳即将把地球吞掉。为了从命运的夹缝里找到一丝生机,人类不得不开启宏大的流浪地球计划。地球逃离太阳系,驶向新的家园,这需要100代人经过2500年的努力才能完成,整个旅程很长很长。所以人类成立联合政府,把所有资源集中在一起,不惜一切代价在亚洲和美洲建立1.1万千米高的星星发动机,一共有一万座,同时把各个国家的顶尖科技人才集中到一起,建立外太空国际空间站,承担领航重任。但是这一行星逃亡行动太过浩大,必然会遇到一个又一个难关,电影《流浪地球》所反映的正是逃逸途中出现的一次生存危机。本来设想地球借助木星的重力场进行加速,把木星变成地球脱离太阳系的引力助推器,然而地球却很意外地被巨大的木星引力捕捉,导致数以千计的行星发动机熄火。虽然全世界集结的救援队重新启动所有行星发动机,但是太晚了,地球马上就要突破洛希极限,即将被摧毁、撕裂。
看电影的时候,我听到“洛希极限”这个词感觉十分陌生,所以看完电影以后我利用妈妈的手机在网上查了什么是洛希极限,原来洛希极限就是一个距离,当一个天体与第二个天体之间的距离达到洛希极限时,天体自身的重力就等于第二个天体形成的潮汐力,当两个天体的距离比洛希极限短时,天体就倾向于碎散,变成第二个天体的环。虽然这个解释很深奥,我不能完全读懂,但我知道中国人选择和全世界带着地球一起去流浪,这么做既温暖又浪漫,还体现出精卫填海、女蜗补天、愚公移山等中国精神,这些精神一脉相承。用当下流行的词语来形容就是“硬核”,表示很厉害、很刚硬、很酷的意思。
实际上电影《流浪地球》中的人物角色就是硬核的,不管是刘培强还是刘启,都带着信念和勇气迎难而上,他们内心坚韧,永不服输,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我还看到电影中孤独无缘的韩朵朵用最质朴的善心和最坚韧的力量呼吁各个国家的救援队伍,她凭一己之力激发人们内心的善心之火,人们不分国籍,最终不顾个人安危,纷纷投入到大型的关于人类未来的拯救行动之中。我被这种个人诉求服从集体诉求的善心与力量深深感动,我相信观看这部电影的所有人都在内心深处形成共鸣。
当然,刘启是这部电影的主角,在刘启拯救地球的过程中,曾多次与父亲发生分歧,但最终受到父亲的启发,想到点燃木星的想法,最终为了讓木星点燃,刘启的父亲将自己驾驶的“领航者”空间站撞击在高度不够的火焰上,终于牺牲了自己,点燃了木星,拯救了地球。在刘启身上,我看到他从不理解父亲、不尊重父亲到最后认同父亲,有很大的成长和进步。现在我们青少年一代从小到大都是家庭的中心,被家人尤其是祖辈宠爱,变得目中无人、心高气傲、好高骛远,有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在学习上,我们往往不服他人,对老师和同学不够尊重,缺少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与别人的交流也习惯于实用、互换。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我们逐渐变得不再珍惜友谊,习惯和他人建立临时的关系,认为别人帮我们做事是应该的,缺少感恩的心。我们在成长中被无限迁就,有时候就不愿意接受制度或者纪律的约束,喜欢根据个人的想法做事,忽视他人的感受,缺少集体观念,缺乏责任感。
但是从刘启和韩朵朵身上,我们看到了相互包容和相互理解,看到了团队协作精神。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在任何团体里都是适用的,搞好团结是每一个人的权利和责任,应当从互助做起。电影里的救援队员们就是靠着相互帮助完成运送火石的艰巨任务的,不能互助只讲团结,就不是真正的团结;不讲互助、缺少互助,团结就是纸上谈兵。我们的生活环境与社会交往圈子在不断发生变化,我们处理人际关系会遇到很多问题,和朋友之间很多时候都因为很小的一件事而产生摩擦、隔阂,应注意调节。尤其是要学会信任他人,只有信任别人,别人才会信任自己,就像刘启和Tim,在最后的危急关头,刘启要点燃火石,如果他与Tim没有相互信任、相互团结协作,他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
在这部电影中,我还非常敬佩刘启的坚持不懈,顽强不屈,无私奉献,在最后他冒着被压的风险去维修了发射器,最终靠着无限勇气,活下来,拯救了地球。同时我也很佩服刘启的爸爸,他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开着空间站撞上了火焰,使火焰喷得更高,点燃了木星。毕竟我们正处于和平年代,献身是最高级的奉献精神,但不是最普遍的形式,奉献精神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融入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之中。在日常生活中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相互谦让,在学习上刻苦努力、帮助他人,在危急时刻见义勇为等等,这些都表现了奉献精神。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向刘启和他的父亲学习,用实际行动奉献,让奉献精神在我们心里扎根、开花、结果。
我们在未来几十年可能不会面临《流浪地球》电影所展示的全球性灾难,但出现重大的变化或者危急时刻是难免的,我们应当出力气、出主意,能够自救和救人。那么刘启就让我深刻意识到多学几样本领是多么重要,他不仅会开运输车,还想到用引燃木星的方法,避免地球被撕裂,这说明他很早之前就在学习相关技能。不管是开汽车还是挖掘机、飞机,只要世界需要就值得学习,真正掌握本领也源于点滴进步、日积月累,只有这样才可以厚积薄发,在关键时刻让本领派上用场,成为真正有用的人。
看了《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我受益无穷,我一定要学习刘启和他父亲的满怀希望、无私奉献、坚持不懈的大无畏精神,记住电影人令人感动的情节,从中汲取营养。
指导教师:陈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