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深耕·深融

来源 :记者观察·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spy_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融媒时代,重大主题宣传如何改变“说教”面孔,创新是唯一的出路。面对央媒、省媒创新手段不断翻新,地市级媒体则显得驾驭能力不足。尤其是在技术原创力较弱的现状下,地市级媒体应避开创新误区,通过深思、深耕、深融找到可操作性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重大主题报道;创新;误区;对策
  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报道的影响力。2018年、2019年适逢改革开放4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大主题宣传压力大、任务重,相比央媒、省媒“大招”频出,地市级媒体受限于诸多主客观因素,在策划、采编、表达等方面都显得创新乏力。本文试图通过阐述地市级媒体主题报道在创新方面的误区,分析典型创新实践案例,探索可操作性的对策思路。
  一、创新重大主题报道要避开这些“坑”
  (一)技术誤区:只有技术创新才叫报道创新
  如何赋予重大主题报道可读性、感染力?新技术带来的创新表达让严肃的主题报道变得亲切。VR、AR、H5、短视频、移动直播等新技术应用在新闻作品中,带给人们沉浸、交互之感,传播效果得以极大提升。
  但随着媒体融合进入创新改革深水区,融合创新过度依赖新技术的现象日益突出。认为重大主题报道创新就是技术创新,把有没有运用新技术作为评判作品好坏的首要标准,这种看法存在偏差。与央媒、省媒相比,地市级媒体在技术原创力上不占优势,与其在技术上比拼,不如发挥优势,深耕本土,守住“内容”这个核心竞争力。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大主题报道中,《扬州日报》注重寻找独特视角创新报道内容,选择用“人·物·志”作为报道主线,打造出一系列重磅稿件、重点栏目:挖掘“人”,即伟大时代的主人翁;展现“物”,即伟大时代的承载体;梳理“志”,即伟大时代的脉络图。
  (二)表达误区:表现大主题止步于讲“小故事”
  重大主题报道中,要放下高姿态,以“小故事”表达宏大的新闻主题,这种“个体叙事”手法已是各大媒体常用的表达方式。
  但“讲故事”不应成为重大主题报道创新的“惯性思维”。过于偏重细节,为讲故事而讲故事的“小故事”表达,缺少高度提炼。选择哪种表达方式,选择讲什么故事,故事背后体现怎样的主题,都需要新闻采编人员在深刻领会重大主题战略意义的前提下,用新闻专业视角进行思考,对核心主题进行策划、提炼,再付诸实施。
  (三)思维误区:主题报道难以“叫好又叫座”
  在不少媒体人的潜意识中,主题报道是“规定动作”“命题作文”,由于机关部门领导的着眼点与新闻宣传的切入点不完全一致,很难“叫好又叫座”。
  其实,重大主题与百姓息息相关,但常常“叫好不叫座”的根本原因是“工作味”盖过了“民生味”。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到党和政府工作与群众利益的结合点,而百姓关切往往就是这个结合点。
  在具体操作上,用问题引领主题报道的采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操作方法。带着老百姓关注的问题去一一解读,坚持问题导向,不回避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重大主题报道创新在“三深”上下功夫
  剖析传统媒体“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创新道案例,不难发现,创新不局限于某一环节,可以在采编全流程寻找到创新的发力点。地市级媒体基于现有的采编和技术力量,可以在深思(策划)、深耕(采编)、深融(融合)三个方面找到创新报道的对策。
  (一)深思:深度策划让报道“立”起来
  做好重大主题报道,主动研究、周密策划是报道全流程中的重要一环。深度策划,要紧紧抓住关键点、着眼点和落脚点。
  1.深度策划关键点是立意。主题报道策划首先要研究报道立意在当下的价值,通过报道体现出“新引领”“高站位”“大格局”,进而引发共鸣、启迪思考。“晒晒红色传家宝”是《扬州日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门打造的品牌栏目。《这只公文包装满了激情燃烧的岁月》《一把剃须刀见证战火纷飞的年代》《一架铝制小飞机珍藏半世纪》……随着报道的推出,一件件压箱底的“红色传家宝”被发掘出来,一段段藏在心底的“激情岁月”跃然纸上。栏目通过讲述这个伟大时代的承载体——“红色传家宝”来打开尘封的历史,展现了时代的大变迁。
  2.深度策划着眼点是用户。主题报道策划应明确报道点、价值点、共鸣点在用户思维认知和情感线条上的位置,用户想不想看,爱不爱看,感不感动,是深度策划是否精当的判断标准。今年,《郑州日报》《郑州晚报》将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报道与创刊70周年一并策划,举办了大型沉浸式影像展一一“穿越时空的中原记忆”。一张张老照片勾勒出的历史场景,精准击中人们的“情感靶心”。主办方还设计了沉浸式的观展体验环节:参观者可以和家人—起拍照“上头条”;在活字印刷区找出铅字、排版印刷、制作书签等。
  3.深度策划落脚点是表达。深度策划说到底是思路、创意,最终能否达成传播效果还要看表达如何“落地”。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融合,表达逐渐呈现互动化、场景化、个性化的特点,深度策划也因为表达形式的多样化而得以更加精准地落地。
  今年《四川日报》的新媒体产品《请记住这个年轻人,他叫“云贵川”》,全网阅读量超过1000万。面对“飞夺泸定桥”的老题材,“90后”采编团队把目光聚焦在一位入伍前连姓名也没有的十六七岁小红军“云贵川”身上。他是先头部队参加夺取泸定桥战斗的一员。依据老红军的回忆,记者们给他绘制出肖像图并制作短视频。这个故事第一时间被全国200多家媒体转发,成为“现象级”新媒体作品。
  (二)深耕:锤炼“四力”让采访“沉”下去
  近年来,一些传统媒体原创、深度、思想性报道的创作能力在弱化。重大主题报道要找到创新发力点,应更加强调贴近性,需要一线记者主动“沉”下去。
  1.深耕贵在“多挖一锹”。“再去一次”“多问一句”这些新闻采访中的好传统、好做法,正是锤炼“四力”的具体表现。守好内容生产这个核心竞争力,在重大主题宣传中有特色、有创新,“多挖—锹”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今年《扬帅旧报》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条主线,挖掘、塑造了一批新时代典型人物。其中为了完成《杨文华:带27位烈士“回家”》这篇报道,记者四次赴高邮临泽镇采访。尤其是在已完成近一万字初稿的情况下,记者仍反复推敲,又两赴临泽,采访到更多感人的细节。文章见报当天,澎湃新闻、凤凰网、搜狐网、东方新闻等媒体纷纷转载。
  2.深耕重在“联合作战”。过去,深耕新闻资源一般都是“单兵作战”。融合传播背景下,从挖掘新闻资源到内容生产,再到作品最终呈现,“联合作战”逐渐成为常态。“联合作战”带来的不仅是人员数量的增加,更是资源的重构和智慧的碰撞。
  今年,扬州发布APP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东方红绿杨春”系列融媒体主题报道中,《一条河》《一封信》《一张票》等十部微视频抓人眼球。每集在5分钟左右时间内讲述标志性承载物的70年历史变迁,唯有多“兵种”联合作战才能实现。
  3.深耕赢在“人有我深”。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纸媒“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优势已不在,当下须以“人有我深”制胜。“人有我深”的“深”比拼的核心是“脑力”,同时也需要“脚力”“眼力”“笔力”的共同发力。具体表现在:重大新闻事件、政策法规的权威解读,对社会关切的深度剖析,新闻报道、评论的思想高度等。
  近年来,《扬州日报》着眼流程塑造,努力把报纸办成一张思想纸。一些重要新闻活动报道,在策划阶段就邀请理论评论部门参加,有效增强了报道的思想含量。在专业提升方面,着重培养记者深思考的能力,要求记者不仅做到“脚步在奔跑”,而且做到“大脑在奔跑”。
  (三)深融:内外发力让报道“动”起来
  1.与技术融。融合传播,技术是基础。地市级媒体近年来都在积极加强自身技术团队的力量,将深度报道、直播、短视频等作为优质内容生产的发力点。基于技术原创力较弱的现状,地市级媒体如在本土化、创意性、思想性等方面发力,也可为新媒体产品加分不少。
  今年扬州发布APP策划的“你好!国庆”融媒体报道中,扬州70位名为“国庆”的市民成为《你好!国庆》原创MV的主角,由本土市民演绎的这首歌,在扬州本地引起广泛传播。
  2.与用户融。媒体融合发展离不开用户的参与。与用户的融合包含丰富的内涵,如与用户的需求融合,与用户的文化融合,甚至开放办报,让用户参与到内容生产中来。今年,人民日报融媒体工作室为青少年群体量身打造的“家国梦”系列融媒体作品,以外国人的视角看中国的《司徒建国秀》等就是“与用户融”的经典之作。扬州发布“网红”频道、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情报站”栏目等采用的用户生产内容模式(UGC)也是与用戶融合的流行做法。
  3.与同行融。今年,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各地市级媒体纷纷携手,推出跨市、跨省的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如大运河沿线8省市12家融媒体中心共同展开的“爱上大运河”大型跨省融媒体新闻行动;全国近百家电台联手推出的融媒体系列报道《我家住在解放路》等,传播平台多,范围大,带来了影响力的裂变式传播。
  三、结语
  主题重大、难以表达,是驾驭重大主题报道的难点所在。地市级媒体在创新重大主题报道上,虽然有短板,但也应该看到自身在权威性、贴近性、专业性方面的优势。借助权威性、贴近性、专业性的优势,地市级媒体可以在“深”字上做文章,让创新伴随在新闻生产全流程。
其他文献
摘要:回顾近年发生的多起突发新闻事件,谣言走在真相前面的情况屡见不鲜,舆论出现偏差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不仅会给网络环境带来影响,还会给社会发展和国家形象带来损失。本文从网络媒体的角度出发,以发生突发新闻事件为前提,先对网络舆论引导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随后从辨析真相和谣言的角度出发,围绕网络媒体所具有作用的发挥展开了讨论,内容涵盖构建信息渠道、打造良好环境等方面。   关键词:突发新闻事件;网络媒体
期刊
摘要:《襄阳曰报》是襄阳的地方媒体,在2018年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突出政治站位,做好主题宣传;聚焦民生,打造新闻精品,弘扬社会正能量;打造全媒体,实现互动,取得进步发展。但是为了发展的需要,也要利用新闻优势,打造品牌;利用地方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利用大众媒体分发,形成影响力。   关键词:《襄阳日报》;地方媒体;正能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媒体已经逐渐成熟,对人们的影响也是越
期刊
摘要:正确的危机应对有时不仅仅是对负面影响的弥补,甚至可能会带来积极的正面影响,有助于行为单位迅速恢复形象,集团、组织树立品牌效应,个人获得支持应援。相反,失败的危机干预将会带来数倍的负面影响。本文以2019年10月NBA莫雷、肖华事件为例,从网络舆情传播的规律,危机公关处理的原则、方法、重点等方面出发进行了分析,认为NBA团队的危机公共关系处理是失败的,NBA团队危机公关能力需不断加强,提升危机
期刊
摘要: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中国的对外媒体就在对外传播的内容、渠道方面较以往有了长足的进步,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为例,它在对外传播的影响力方面已经做出了一定的成效,作为一个较为突出的对外传播窗口,为中国的国际形象塑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新时代背景下,西班牙语即将在中国的对外合作方面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通过西班牙语的对外传播,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理念将帮助中国媒体进一
期刊
摘要:2018年5月28日,由广东卫视、山西卫视联合制作的大型原创传统音乐竞演节目《国乐大典》,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评为“2018年一季度创新创优节目”。这档节目不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给电视制作者带来了文化节目形态的新启发。本文以《国乐大典》为例,试析融媒体语境下我国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发展策略。   关键词:融媒体;传统文化节目;创新;《国乐大典》   一、深度挖掘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打造优质原
期刊
摘要:为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结合,延边晨报努力将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逐步将报社全媒体打造成区域新型主流媒体,切实发挥了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作用。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融媒体;元化经营   一、打造区域全媒体服务地方经济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东北亚“金三角”,沿边近海、朝鲜族聚居、生态完好、资源富集。   延边
期刊
摘要:自媒体重构了媒体格局和传播形态,媒介社会责任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以自媒体语音平台喜马拉雅FM的社会责任研究出发,审视自媒体的媒体社会责任的新变化,提出在新环境下,提升媒介社会责任的新思路。   关键词:自媒体;社会责任;喜马拉雅   新的技术环境下,自媒体成为新型的媒体形态盛行于新的传播世界,信息传递模式的变化也改变了舆论场中的话语权利结构,实现个体赋权的同时带来的是众声喧哗。新的环境,自媒体
期刊
摘要:从2007年开始,电子书逐渐成为新鲜的出版物,慢慢從手机阅读变成现在的自媒体、听书、在线授课等。面对融合市场大潮的到来,传统出版行业的图书、期刊、报纸等受到极大的冲击。之前大家都捂着自己的资源,不愿意授权;到中期,有人来找出版社合作,编辑也是半推半就;到现在,精明的出版人已经开始主动树立起自己的融合出版形象。  关键词:编辑;有效开展;出版融合工作  一、克服编辑职业的惰性  纸质书编辑的融
期刊
摘要:广播媒体是距离新媒体最近的媒体,然而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广播媒体若想走出发展瓶颈,就需把新媒体对其所产生的冲击变为动力,充分利用自身和网络的各项功能优势,将传统广播媒体与网络充分融合。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媒体;发展现状;趋势  一、地市级广播媒体困境  牡丹江人民广播电台隶属于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作为一家地市级广播媒体,媒体融合工作启动较早,在四年前就已经实现了与国内网络音频平台的初步融合
期刊
摘要:中國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近两年,阿克苏地区面对时代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和宣传思想工作承担的使命任务,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锐意改革创新,勇于担当作为,创新宣传理念和运行机制,积极开展了“一月一主题”重大宣传活动,打好新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