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几点方法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btv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怎样使语文教学在德育教学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呢?本文认为,可以通过迁移综合等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德育教学必须要处于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地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德育工作贯穿于语文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德育是基础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
  【关键词】语文;德育教学;迁移综合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怎样使语文教学在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呢?本文认为应根据思想道德教育对青少年的要求,结合语文这门学科人文性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
  一、迁移综合法
  综合,即把具有同类或相反类别思想道德方面的人物、语言等归结在一起,比较总结出其共性和不同的地方,从而让学生从中得到启迪和感悟;迁移,既可以是文本间的比较联系,也可以把触角伸向生活和社会,以文本的力量指导自己的言行,正如新课程标准所说“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规律”。我们可以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励志的古诗文名句归纳在一起复习记忆,更易于激发学生忧国忧民、立志奋斗的壮志豪情。可以把孔乙己与范进、胡屠户与奥楚蔑洛夫综合对比,就会对封建社会,对19世纪的沙俄,对我们当今社会应做怎样的新型人才有更深刻全面的认识。教学《故乡》,我们可以迁移我们现在火热的农村生活和农民精神面貌,可使学生感受到新时代农民的幸福生活和新的追求。
  二、形象感化法
  爱因斯坦说得好:“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光明的未来。”这是1935年,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对其高尚人格的衷心赞扬,这些话很深刻地说明了形象感化对一个人的重要意义。语文课文上有许多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谆谆善诱的孔子,憨厚善良的阿长,迂腐穷酸的孔乙己,见风使舵的奥楚蔑洛夫——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更易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从正反两方面以榜样的力量推动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人物的时代背景,多方面、多角度地分析这个形象,让学生更觉人物的真实可感,易于从文章人物本身的魅力中接受其思想品质,并在实际生活中潜移默化,成为具体行动的指针。
  三、细节深究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在学生心灵深处,无时无刻不存在着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如果我们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开掘学生的这种心灵“愿望”,进行诸如细心品评深究课文中一些词句语段等方法,往往能让学生深入领会蕴含其中的思想道德观念。陆游“尚思为国戍轮台”中一个“尚”字,勾画出一个身处僻野、疾病交困却苦思为国立功的爱国诗人形象。《我的叔叔于勒》中“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句话,包含着多么迷惘愤懑的感情,这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亲情和金钱关系强有力剖析。
  四、情景创设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每篇文章都是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教学中若能创设一定情境,把这些文质兼美的作品化为特定的情景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作者所处或所设置的情感世界中,就能对其思想道德培养起到促使感悟或潜移默化作用。如学习《马说》,通过反复诵读“熏陶”,引领学生走进一千多年前的韩愈和唐朝世界,从而激发学生对现代社会人才观的新认识,增强学生成为优秀人才回报社会的坚定信念。
  五、求异创新法
  歌德说:“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变得僵化。”新课标指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是独特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对文本作新的审视,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如《曹刿论战》中的鲁庄公到底“鄙”还是不“鄙”,我们允许学生辩论,鼓励并引导他们找出理由。学生也许会深入到《史记》等资料中,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鲁庄公这个人物及其教育意义。教学中有了创新,才有思想道德上的与时俱进,才能真正使语文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总之,德育教学必须要处于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地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德育工作贯穿于语文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德育是基础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交往的增多,对外汉语教学也有着较大的发展,如何提升汉语教学质量,增强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成为当前的重要问题。在本文研究过程中,笔者将以跨文化意识教学方法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概念梳理、教学策略探索等研究方法,以期能够推动教学效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真正增强学生汉语的文化交流与沟通。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汉语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教者以身示范所产生的影响往往是不可估量的,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教者首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关键词】教育;等待;成长;自主  【中图分类号】G451. 6 【文献标识码】A  一、成长需要等待  入学的第一天,景宇铭泪眼汪汪地走进了教室,把书包放在椅子上,呆呆地坐在那儿。当我要帮他打开书包拿书时,他边哭边说:“老师。我妈妈一会儿就来接我,我就马上回家了。”说什么也
钱钟书认为比较诗学是一个大有可为的研究领域,如何把中国传统文论中的术语和西方的术语加以比较和阐发,是比较文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文心雕龙》与《文学理论》的比较是中西比
高中语文教学,受到高考和其他学科的冲击,学习时间越来越少,教师要改变现状,就要想办法。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针对不同的文体,捕捉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点。小说要从阅读的
【摘要】构建小学生自己的认知过程是学习的关键,应当注重互动式教学方式的应用,培养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本文从几个方面出发,探讨互动式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方式;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构建自己认知的过程,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因此构建小学生自己的认知过程是学习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