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任是一泓清泉,润泽疑忌的眼睛;信任是一缕微风,吹开紧闭的心门;信任是一米阳光,温暖微冷的世界。让我们多一些信任吧。不要因猜忌而冷漠,不要因封闭而孤独,不要因纷争而疏远。人生本应很精彩,世界本该很和谐。让我们唤起内心的热情与信心,多些勇气与执着,多些宽容与鼓励,相信信任的力量必会催生暗淡中的光亮,燃放出满天星光。
信任,一种有生命的感觉文/张东晖
一个中国女孩即将结束美国的留学生活,又要去日本求学。她想利用仅有的两周假期回家看看,不料结业考试安排在学期的最后一天。她犹豫再三,鼓起勇气向导师说明了情况。导师答应把她的考试提前一周。
考试那天,她如期来到教室,导师拿出试卷说:“你有两个小时的时间,结束后把试卷放到我办公室外的邮箱里,我会去取。”她迟疑了一下:“没有人留在这里吗?”导师皱了皱眉头,“只有你一个人提前考试,为什么需要别人在这里?” 一个月后,她收到了成绩单,成绩是“良”。她心里清楚,只要当时神不知鬼不觉地拖延10分钟,就会把题答完,获得满分。但是她并不遗憾和后悔,因为她所面对的是一种无法辜负的信任。
信任,是一种有生命的感觉。罗素说,信任是建立在对另一方意图和行为的正向估计基础之上的不设防的心理状态。
人,为什么要信任他人?从根本上说,信任是以人的需求为基准,以人的能力为前提的。那位美国导师不监考,主要因为他完全相信自己对学生可靠性的判断,敢于对信任关系的灵魂活动的结果承担责任。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都亲历亲为,需要而且必须与他人合作。同时就有对他人可靠性的预期和需求,所谓“信任”,其实是两种特殊的期望,一种是对能力行为的期望,另一种则是对信用义务和信用责任的期望。
任何人都希望别人相信自己。从一定意义上说,得到信任是人生最大的安慰和荣誉,在自我发展过程中具有振奋人生和提升品格的巨大力量。信任可以使人由遵守“别人”的律条变为尊重自己的人格,所以能够产生纪律和管理无法达到的效果。恰如那位女学生,把导师的高度信任看成是对自己灵魂的一次洗礼,宁可丢分,也要守时,用行动作出庄严的承诺,来回应导师这种“无法辜负的信任”。当然,她的可靠性和被信任并不是导师的主观臆断,而是她长久拥有的诚实、自律和责任心所塑造的自我人格形象,在他人和社会中得到了光大和延伸的结果。
信任,不仅构筑了人之为人的道德底线,也蕴含着相互关心、宽容大度和体贴爱护所具有的基本道德素养。一个信任他人的人能够将自己的事务放心地托付给值得信任的人,这虽然是对“自己命运的道德抵押”,但却能从中得到一种幸福的感受,一个时时忧心忡忡的人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感。同样,一个被他人所信任的人肩负着兑现自己诺言的责任,对于她来说,信任就是一种荣誉,一种光荣,在兑现承诺的过程中她感受到的是一种高尚。因此,信任又以具体的方式在表现着幸福、高尚、荣誉等理想道德内涵。
世界因人类的存在而精彩,同时也因人类的活动而复杂化。信任将使这种复杂得以简化和降低。信任是一种美德,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你可以去信任他人,除非你能证实他不值得信任;你能够受到他人的信任,除非你已被证实不值得信任。
[赏析]
本文是一篇经典的议论文。突出特点是思路清晰、结构严谨。首先由小故事引出论题,自然亲切。然后从“信任他人”与“被人信任” 两方面分别加以论述。论述时能够结合故事,说理深刻又不流于空洞。最后合二为一,信任是美德、是情感、是感情纽带。有了信任,世界会单纯又不失精彩。
信任的力量文/王涛
信任,简单点说,就是相信。生活中,我们需要信任,它是一种正确的生活态度——夫妻间的信任,令家庭和睦;朋友间的信任,令你感受友谊的温暖;同事间的信任,是赢得成功的基石。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需要信任,它是一种高瞻远瞩的人生智慧——顺境时的信任,令你的未来更加美好;逆境时的信任,让你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然而,信任的达成却非常难。一次孔子周游列国,困于陈蔡之间。弟子颜回好不容易找到一点粮米,便赶紧埋锅做饭。米饭将熟之际,孔子闻香抬头,恰好看到颜回抓一把米饭送入口中。等到颜回请孔子吃饭时,孔子假装说:“我刚刚梦到我父亲,想用这干净的白饭来祭拜他。”颜回连连摆手:“不行,这饭不干净,刚刚有些烟尘掉入锅中,弃之可惜,我便抓出来吃掉了。”孔子这才知道颜回并非偷吃,心中相当感慨:“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以孔子之圣,颜回之贤,犹且不能完全不疑,何况我们普通人。要怎样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呢?信任不会凭空在梦幻中产生,也难在乞求恩赐中获得,对方信任的目光只能从个人自己的言行这个源头中产生。因此,坦诚、如实地表现自己,是取信于人的基石。
要想提高自己的信任度,最关键的是把握好允诺与兑现的尺度,最忌讳允诺随随便便,这样一来既害苦自己,也使别人大失所望,直接影响别人对你的信任和尊重。可见,真诚相见,以心换心,是产生信任的强大内驱力,知心者才能成为互信者。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每天要和陌生人打交道,这时,信任就显得更加重要。曾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名犯人在劳改修路时捡到千元现金,他不假思索地交给管教,结果却换来了管教对其变花样贿赂自己的指责。他感到这个世界的不信任,他越狱了,越狱之后,他大肆抢劫,并踏上了逃亡的火车。由于车上乘客多,他只能站在厕所旁边。这时一位姑娘走入厕所后发现门锁坏了,于是,姑娘对他说:“你可以替我把一下门吗?”这名罪犯愣住了,看着姑娘纯洁的眼神和信任的微笑,他象忠诚的勇士一样完成了这项任务,之后他下车自首。这就是信任的力量,他可以挽救人的灵魂。
“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信任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信任他人同时为他人所信任,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灿若美丽的春花,香如润滑的老酒。信任是一种弥足珍贵的感情,它来自灵魂的深处;信任是一股纯净的泉,可以濯洗内心,涤荡灵魂。
[赏析]
“先规矩而后巧”是本文的特点。首段运用排比这一修辞手法简洁、明了地阐述观点,可谓是“先规矩”。而后有“三巧”。“一巧”巧在“过渡”。从第二段起,每段的首句都为过渡句,承上启下——或转折,或递进,或更换话题,或归纳做结。行文因此而流畅、自然,顺理成章。“二巧”巧在“引例”。圣人孔子之过,极有力地证明了信任达成之难。而罪犯几经曲折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信任直达灵魂的巨大力量。仅此两个,精当、深刻。“三巧”巧在 “语言”。实而不华的语言流露于字里行间,让读者倍感亲切,乐于接受。此外,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的使用,为文章增色不少。
信任文/梁文道
信任是最重要又最稀缺的社会资源。
连雷曼兄弟这么巨大、这么悠久的投资银行都能在一个礼拜之内急急宣布破产,连号称“中国妈妈”的三鹿乳业都能叫婴儿吃出肾结石,我们到底还能相信谁呢?身边有不少朋友是美国国际集团(AIG)的客户,在听说这家管理资产达到万亿美金的保险界航母可能也要沉没的消息之后,他们全都慌起来了,生怕积累了半辈子的血汗钱要化为乌有。无论别人再怎么分析,再怎么向他们保证客户资产安全无虞,他们都很难安得下心。
信任原本就是一种最重要的社会资源。我们打开水龙头时,要相信里头流出来的水没有毒;我们过马路时,要相信所有汽车都会在亮红灯的时候停下来;我们在睡觉时,要相信屋顶不会无缘无故塌下来;我们遇事报警,要相信警察不是盗贼的同伙。没有信任,社会就不可能存在。已故的德国社会学大师卢曼说得好:“当一个人对世界完全失去信心时,早上甚至会没办法从床上起来。”
可是信任偏偏如此难得,我们根本没有任何合理的理由完全相信每一滴自来水都是安全的,每一位驾驶者都是清醒的,每一个建筑商都是负责的,甚至每一位警员都是廉洁正直的。然而,我们还是不断地付出我们对他人的信任。那是因为我们不认为这世上没有一个人是可信的。这个社会如此复杂,任何发生在身边的事,任何摆在面前的东西,其背后都经过了重重的机制、层层的人手;在这一长串的流程里头,总有一些人会对得起我们的信任,会为自己应做的事负起责任。
比如食品,我不可能亲自检测任何送到我嘴边的东西,但是我会相信生产商爱惜商誉。一个老板不可能保证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的正确,但是他会相信他聘用的管理人员。假如工人或者原料出了问题,产品检测部门会查得出来。假如出厂的产品真有毛病,相关政府机构会及时发现。假如那些机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良心的传媒会揭发真相。到了最后,我们还有信赖政府的确能够查清问题,司法体系的确能够依法处置肇事者。
这是一个牵涉了多少个人多少个程序的事呀,怎么可能每一个人每一个步骤都出了错呢?为了保证不会出现如此荒谬的情况,为了让社会可以正常运作,人类设计了各种制度去保障信任这种及其必要却易受伤害的资源,例如权力与利益的分化。大而化之地说,商家与官方的利益是不完全一致的,所以官方不会掩饰商家的错误;媒体又与商家和官方的利益不同,所以媒体不会为商家与政府文过饰非。
万一这三者的利益高度重合,那么我们还可以怎么办呢?那就只好相信外界的力量与更高层级的结构了。在三鹿奶粉事件里面,那个外界的力量就是新西兰总理,而更高层的结构则是收到通知的中央政府。当然,我们还可以相信自己,只不过,一个所有人都只信任自己的社会还能叫做社会吗?
[赏析]
文章开篇点明信任的社会性。选材大到世界名企失信让人恐慌,小到日常琐事让人忧心忡忡,使读者切实感受到信任的重要性。让我们呼唤商家的良知,渴望职能部门的责任心,所以作者在谴责唯利是图的商家之外,批判的矛头对准了那些本该令人信任的职能部门,从而加强了文章的思想深度和分析力度。文章最后以种种假设引出希望——官家、商家、媒体三家不会因利益而“同舟共济”。
文章无论是选材还是行文布局都纵横捭阖,挥洒自如,不愧为议论散文中的大手笔。
哲理人生
过眼云烟
有一个小沙弥名叫心通,他忽然厌倦起暮鼓晨钟的禅修来,认为时光过得太慢,他急切地盼望自己能早点成为一代法师。有一天他对道悟禅师说:“我什么时候能像师傅一样道行深远、德高望重就好了,那才是令人羡慕的人生境界啊!”
道悟禅师听后,未发表任何意见和看法,只是用手指指天边的一朵白云,对心通说:“你看那朵云多么漂亮!”心通也附和说:“真的漂亮!”然后,道悟禅师又指指一盆正在怒放的花说:“你看那盆花,开得多鲜艳啊!”心通也附和着说:“真鲜艳啊!”
过了几个时辰之后,心通把刚才的事情都忘了时,道悟禅师又忽然问他:“刚才那朵漂亮的白云呢?”
“早已飘逝得无影无踪。”心通看看天边,顺口说道。
又过了不知多少天,当心通把白云、鲜花的事情早已忘到脑后时,道悟禅师又忽然对他说:“你去把我那天指给你看的那盆鲜花捧过来,我看开得怎么样了。”
心通赶紧去找那盆花,可是,那盆花的花期已过,只有发黄的枝叶了。道悟禅师就说:“都是过眼云烟啊!”
直到这时,心通才豁然顿悟。
启示:时光如白马过隙,转瞬即逝。人生苦短,光阴金贵。珍惜当下的每一分钟,心灵之花自然鲜明,生命之花自然葱茏。
信任,一种有生命的感觉文/张东晖
一个中国女孩即将结束美国的留学生活,又要去日本求学。她想利用仅有的两周假期回家看看,不料结业考试安排在学期的最后一天。她犹豫再三,鼓起勇气向导师说明了情况。导师答应把她的考试提前一周。
考试那天,她如期来到教室,导师拿出试卷说:“你有两个小时的时间,结束后把试卷放到我办公室外的邮箱里,我会去取。”她迟疑了一下:“没有人留在这里吗?”导师皱了皱眉头,“只有你一个人提前考试,为什么需要别人在这里?” 一个月后,她收到了成绩单,成绩是“良”。她心里清楚,只要当时神不知鬼不觉地拖延10分钟,就会把题答完,获得满分。但是她并不遗憾和后悔,因为她所面对的是一种无法辜负的信任。
信任,是一种有生命的感觉。罗素说,信任是建立在对另一方意图和行为的正向估计基础之上的不设防的心理状态。
人,为什么要信任他人?从根本上说,信任是以人的需求为基准,以人的能力为前提的。那位美国导师不监考,主要因为他完全相信自己对学生可靠性的判断,敢于对信任关系的灵魂活动的结果承担责任。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都亲历亲为,需要而且必须与他人合作。同时就有对他人可靠性的预期和需求,所谓“信任”,其实是两种特殊的期望,一种是对能力行为的期望,另一种则是对信用义务和信用责任的期望。
任何人都希望别人相信自己。从一定意义上说,得到信任是人生最大的安慰和荣誉,在自我发展过程中具有振奋人生和提升品格的巨大力量。信任可以使人由遵守“别人”的律条变为尊重自己的人格,所以能够产生纪律和管理无法达到的效果。恰如那位女学生,把导师的高度信任看成是对自己灵魂的一次洗礼,宁可丢分,也要守时,用行动作出庄严的承诺,来回应导师这种“无法辜负的信任”。当然,她的可靠性和被信任并不是导师的主观臆断,而是她长久拥有的诚实、自律和责任心所塑造的自我人格形象,在他人和社会中得到了光大和延伸的结果。
信任,不仅构筑了人之为人的道德底线,也蕴含着相互关心、宽容大度和体贴爱护所具有的基本道德素养。一个信任他人的人能够将自己的事务放心地托付给值得信任的人,这虽然是对“自己命运的道德抵押”,但却能从中得到一种幸福的感受,一个时时忧心忡忡的人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感。同样,一个被他人所信任的人肩负着兑现自己诺言的责任,对于她来说,信任就是一种荣誉,一种光荣,在兑现承诺的过程中她感受到的是一种高尚。因此,信任又以具体的方式在表现着幸福、高尚、荣誉等理想道德内涵。
世界因人类的存在而精彩,同时也因人类的活动而复杂化。信任将使这种复杂得以简化和降低。信任是一种美德,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你可以去信任他人,除非你能证实他不值得信任;你能够受到他人的信任,除非你已被证实不值得信任。
[赏析]
本文是一篇经典的议论文。突出特点是思路清晰、结构严谨。首先由小故事引出论题,自然亲切。然后从“信任他人”与“被人信任” 两方面分别加以论述。论述时能够结合故事,说理深刻又不流于空洞。最后合二为一,信任是美德、是情感、是感情纽带。有了信任,世界会单纯又不失精彩。
信任的力量文/王涛
信任,简单点说,就是相信。生活中,我们需要信任,它是一种正确的生活态度——夫妻间的信任,令家庭和睦;朋友间的信任,令你感受友谊的温暖;同事间的信任,是赢得成功的基石。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需要信任,它是一种高瞻远瞩的人生智慧——顺境时的信任,令你的未来更加美好;逆境时的信任,让你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然而,信任的达成却非常难。一次孔子周游列国,困于陈蔡之间。弟子颜回好不容易找到一点粮米,便赶紧埋锅做饭。米饭将熟之际,孔子闻香抬头,恰好看到颜回抓一把米饭送入口中。等到颜回请孔子吃饭时,孔子假装说:“我刚刚梦到我父亲,想用这干净的白饭来祭拜他。”颜回连连摆手:“不行,这饭不干净,刚刚有些烟尘掉入锅中,弃之可惜,我便抓出来吃掉了。”孔子这才知道颜回并非偷吃,心中相当感慨:“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以孔子之圣,颜回之贤,犹且不能完全不疑,何况我们普通人。要怎样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呢?信任不会凭空在梦幻中产生,也难在乞求恩赐中获得,对方信任的目光只能从个人自己的言行这个源头中产生。因此,坦诚、如实地表现自己,是取信于人的基石。
要想提高自己的信任度,最关键的是把握好允诺与兑现的尺度,最忌讳允诺随随便便,这样一来既害苦自己,也使别人大失所望,直接影响别人对你的信任和尊重。可见,真诚相见,以心换心,是产生信任的强大内驱力,知心者才能成为互信者。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每天要和陌生人打交道,这时,信任就显得更加重要。曾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名犯人在劳改修路时捡到千元现金,他不假思索地交给管教,结果却换来了管教对其变花样贿赂自己的指责。他感到这个世界的不信任,他越狱了,越狱之后,他大肆抢劫,并踏上了逃亡的火车。由于车上乘客多,他只能站在厕所旁边。这时一位姑娘走入厕所后发现门锁坏了,于是,姑娘对他说:“你可以替我把一下门吗?”这名罪犯愣住了,看着姑娘纯洁的眼神和信任的微笑,他象忠诚的勇士一样完成了这项任务,之后他下车自首。这就是信任的力量,他可以挽救人的灵魂。
“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信任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信任他人同时为他人所信任,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灿若美丽的春花,香如润滑的老酒。信任是一种弥足珍贵的感情,它来自灵魂的深处;信任是一股纯净的泉,可以濯洗内心,涤荡灵魂。
[赏析]
“先规矩而后巧”是本文的特点。首段运用排比这一修辞手法简洁、明了地阐述观点,可谓是“先规矩”。而后有“三巧”。“一巧”巧在“过渡”。从第二段起,每段的首句都为过渡句,承上启下——或转折,或递进,或更换话题,或归纳做结。行文因此而流畅、自然,顺理成章。“二巧”巧在“引例”。圣人孔子之过,极有力地证明了信任达成之难。而罪犯几经曲折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信任直达灵魂的巨大力量。仅此两个,精当、深刻。“三巧”巧在 “语言”。实而不华的语言流露于字里行间,让读者倍感亲切,乐于接受。此外,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的使用,为文章增色不少。
信任文/梁文道
信任是最重要又最稀缺的社会资源。
连雷曼兄弟这么巨大、这么悠久的投资银行都能在一个礼拜之内急急宣布破产,连号称“中国妈妈”的三鹿乳业都能叫婴儿吃出肾结石,我们到底还能相信谁呢?身边有不少朋友是美国国际集团(AIG)的客户,在听说这家管理资产达到万亿美金的保险界航母可能也要沉没的消息之后,他们全都慌起来了,生怕积累了半辈子的血汗钱要化为乌有。无论别人再怎么分析,再怎么向他们保证客户资产安全无虞,他们都很难安得下心。
信任原本就是一种最重要的社会资源。我们打开水龙头时,要相信里头流出来的水没有毒;我们过马路时,要相信所有汽车都会在亮红灯的时候停下来;我们在睡觉时,要相信屋顶不会无缘无故塌下来;我们遇事报警,要相信警察不是盗贼的同伙。没有信任,社会就不可能存在。已故的德国社会学大师卢曼说得好:“当一个人对世界完全失去信心时,早上甚至会没办法从床上起来。”
可是信任偏偏如此难得,我们根本没有任何合理的理由完全相信每一滴自来水都是安全的,每一位驾驶者都是清醒的,每一个建筑商都是负责的,甚至每一位警员都是廉洁正直的。然而,我们还是不断地付出我们对他人的信任。那是因为我们不认为这世上没有一个人是可信的。这个社会如此复杂,任何发生在身边的事,任何摆在面前的东西,其背后都经过了重重的机制、层层的人手;在这一长串的流程里头,总有一些人会对得起我们的信任,会为自己应做的事负起责任。
比如食品,我不可能亲自检测任何送到我嘴边的东西,但是我会相信生产商爱惜商誉。一个老板不可能保证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的正确,但是他会相信他聘用的管理人员。假如工人或者原料出了问题,产品检测部门会查得出来。假如出厂的产品真有毛病,相关政府机构会及时发现。假如那些机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良心的传媒会揭发真相。到了最后,我们还有信赖政府的确能够查清问题,司法体系的确能够依法处置肇事者。
这是一个牵涉了多少个人多少个程序的事呀,怎么可能每一个人每一个步骤都出了错呢?为了保证不会出现如此荒谬的情况,为了让社会可以正常运作,人类设计了各种制度去保障信任这种及其必要却易受伤害的资源,例如权力与利益的分化。大而化之地说,商家与官方的利益是不完全一致的,所以官方不会掩饰商家的错误;媒体又与商家和官方的利益不同,所以媒体不会为商家与政府文过饰非。
万一这三者的利益高度重合,那么我们还可以怎么办呢?那就只好相信外界的力量与更高层级的结构了。在三鹿奶粉事件里面,那个外界的力量就是新西兰总理,而更高层的结构则是收到通知的中央政府。当然,我们还可以相信自己,只不过,一个所有人都只信任自己的社会还能叫做社会吗?
[赏析]
文章开篇点明信任的社会性。选材大到世界名企失信让人恐慌,小到日常琐事让人忧心忡忡,使读者切实感受到信任的重要性。让我们呼唤商家的良知,渴望职能部门的责任心,所以作者在谴责唯利是图的商家之外,批判的矛头对准了那些本该令人信任的职能部门,从而加强了文章的思想深度和分析力度。文章最后以种种假设引出希望——官家、商家、媒体三家不会因利益而“同舟共济”。
文章无论是选材还是行文布局都纵横捭阖,挥洒自如,不愧为议论散文中的大手笔。
哲理人生
过眼云烟
有一个小沙弥名叫心通,他忽然厌倦起暮鼓晨钟的禅修来,认为时光过得太慢,他急切地盼望自己能早点成为一代法师。有一天他对道悟禅师说:“我什么时候能像师傅一样道行深远、德高望重就好了,那才是令人羡慕的人生境界啊!”
道悟禅师听后,未发表任何意见和看法,只是用手指指天边的一朵白云,对心通说:“你看那朵云多么漂亮!”心通也附和说:“真的漂亮!”然后,道悟禅师又指指一盆正在怒放的花说:“你看那盆花,开得多鲜艳啊!”心通也附和着说:“真鲜艳啊!”
过了几个时辰之后,心通把刚才的事情都忘了时,道悟禅师又忽然问他:“刚才那朵漂亮的白云呢?”
“早已飘逝得无影无踪。”心通看看天边,顺口说道。
又过了不知多少天,当心通把白云、鲜花的事情早已忘到脑后时,道悟禅师又忽然对他说:“你去把我那天指给你看的那盆鲜花捧过来,我看开得怎么样了。”
心通赶紧去找那盆花,可是,那盆花的花期已过,只有发黄的枝叶了。道悟禅师就说:“都是过眼云烟啊!”
直到这时,心通才豁然顿悟。
启示:时光如白马过隙,转瞬即逝。人生苦短,光阴金贵。珍惜当下的每一分钟,心灵之花自然鲜明,生命之花自然葱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