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语文教学效率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dawei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这是语文教学长期肩负的任务。而在我的理解中,这应是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的最明确目标。母语都不爱,又能指望学生爱什么?况且小学语文是母语的启蒙阶段。教师对母语的热情、钟情将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热情。教师必须以自身广博的知识、丰富的心灵、健康的情感,对生活的挚爱,对语言文字的特殊偏爱,再加上教师的艺术引领,以热情唤醒热情,扣击语文课堂的情感大门。因此,抓好词句教学是当前阅读教学最基本的特征,用“读”掀起语文课堂情感的涟漪。
   “品读”之“品”从三口,谓之品读,也就意味着,必须多层次地、有梯度地、反复地读,读出情境,品出情味,让课堂的情感在大门扣开后,随着读,漾起涟漪,泛起微波。《林海》选自老舍的《内蒙风光》,他是这样描述大兴安岭的岭的特点:“大兴安岭这个‘岭’字,可跟秦岭的‘岭’字大不一样。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多少条岭啊,在疾弛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上至岭顶下至山脚,都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教学中我充分运用换词品味、省词品味、换位品味引领学生进入到文本中,进入到大兴安岭的“岭”中去。在朗读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字里行间蕴藏着作者热爱大兴安岭的浓浓之情。首先运用换词比较读下面两句话:大兴安岭这个“岭” 字,可跟秦岭的“岭”字大不一样。
  初看起来“大不一样”可换成“不大一样”,两句话意思没多大差别。但是读着读着,学生发现了这两句话蕴含的情感程度是不一样的。学生充分体会到了老舍在用词上的独到之处。“大不一样在哪里?”话锋一转,引出下文,接着进行了省词比较读: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的,矮的,长的,短的,横的,顺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出示的句子与原句不同,学生在比较读中品味到两个句子都是在描摹大兴安岭的形态多,作者在“高的,矮的,长的,短的”中间加了一个“点”字,说明大兴安岭的岭虽高也有限,虽低也有度,尽管姿态各异,但都悬殊不大,因此给人“温柔”的感觉,而在“横的,顺的”中间加个“着”字,形成了动态感。接着用“可是”,话锋一转,从所见过渡到所感,一是与秦岭对比,进一步感到其温柔,二是通过对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的感叹,流露出对新社会大兴安岭的热爱之情。最后进行词序换位比较读:多少条岭啊,在疾弛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换位读中体会到句子也是在写岭的特点,但是写得比较含蓄。火车“疾弛”“几个钟头”,沿途擦过车窗的岭多得看不过来,何况山势仍在蔓延,“看不完”可见其多,“看不厌”不仅因为岭千姿百态,更与岭的线条柔美,令人赏心悦目有关,后句的表达虽然意思没有改变,但语意不如原句显豁,情味也淡了许多。前句将“多少条岭啊”提到句首,突出了岭的多和作者对此的感叹。
  课堂的情感就像小河水,让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教师外力的推动,有时是美读体察,有时是思辩比较,有时是投石激浪,从而引发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涟漪,一旦荡漾,就再也平静不下来。
  情感是语文课堂的灵魂,也是语文课堂的气之所在。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活动的伴生者,是作者情感活动的外观和升华。
  好的文章是作者优美的言辞、丰富的思想和饱满的情感凝聚成的,能历经岁月而传诵不衰。于永正老师七十高龄,朗读《月光曲》的兄妹对话,赢得数千观众的一片掌声。无需繁碎的讲解,万语千言“读”自明。因为儿童学习母语,重在感悟把握。可是我们的语文课,往往不乏理性的分析和知识的渗透,恰恰缺少激情的诵读。所谓诵读,首先应是有感情地朗读,再是进行背诵,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有感情地背诵读。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是渴望诵读而又不具备诵读能力的一族。学生朗读课文难,有感情朗读课文更难,而诵读课文则非要下一番苦功夫不可。
  教师指导诵读,首先要精心选择诵读的内容:褒义的课文内容确定有感情朗读;中性的课文内容不一定安排有感情朗读,贬义的内容一般不进行有感情朗读。其次要展开诵读的过程:由感知课文到理解课文到引起共鸣,内化为自己的理解,一定要加强诵读内容的情感体验,一味的通过读是没有感情的,要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诵读,更要体现学生的个性色彩,要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好课文,不必强求一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在指导诵读时,应当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的心灵自由地飞翔起来!
  读是架设在学生情感和作者情感之间的桥梁,有了这座桥梁,学生的情感就能在教师情感的推动下和文章情感产生共鸣,达到升华。为读而狂,为情而学,我着力用不同层次的读弹奏语文课堂的情感乐章,从而使学生爱读书,好读书,乐读书。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已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受到了各方的高度重视。不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就难以真正掌握一个民族的语言。飞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国际交流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由于缺乏对异质文化的了解,可能产生误会,进而妨碍正常交流。这就要求我们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重视跨文化教育,将之提高到应有的高度,使学
期刊
家访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当教师接受班主任工作任务后,就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家访。通过家访,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了解家长对学校和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与要求,弄清家庭教育和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向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大措施;介绍和总结家庭教育的经验,提高家长的教育思想水平;与家长一道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因此,家访工作有着十分重要
期刊
当学生会享受数学活动的成功和喜悦时,就能增进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从而学好数学。反之,他们会感到学习是枯燥乏味的,而远离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应使学生通过主动、积极的自主探索活动去发现新知识、学会新知识,自觉完成知识的构建。  因为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能比较好容易地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接近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又由于,不同的学生在这方面的积累是有差异的,且他们在生活中了解到
期刊
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急待提高,语文教学也不例外,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呢?  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是培养语感的基本条件。但知识毕竟是对事物的一种理性认识,而语感乃是一种能力,一种技能,是包含着理性的感性实践。要使语文知识升华为语感,有个不断体验、不断训练、不断实践的过程。  一、语感的培养   1、古人强调读书要读进去,想出来。就是说,阅读与想象相结合,训练学
期刊
教师用演示的方法、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的化学实验——化学课堂演示实验,其特点是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示范性。通过演示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知识,还可以使学生了解正确使用仪器及试剂的方法和操作过程,以便日后独立进行实验时能使用或容易学会使用这些仪器和试剂,并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因此,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从演示实验的目的看,可以把演示实验分成导入新课实验
期刊
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工程的过程中,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能将文字、图片、数据、图形、声音等信息媒体非常直观的表现出来。  我们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根据教学目标和对象合理选择运用实物投影、显微投影、投影平台、录象、课件等教学媒体来优化教学过程和提高课堂效益,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通过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益  近年来我校多媒体教学已走进课堂。我们在教学中注意传统
期刊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数学广泛的应用性日愈显示出其特有的魅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性、应用性、趣味性和谐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小就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一、精心设计导课,激发学习兴趣  “人的思维活动是由客观存在所引起的,是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开始的。”所以,以真实、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学生情绪,课堂
期刊
为了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各学校、学科纷纷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出台相应的对策,思想政治学科也不例外。适应新的课程理念,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当前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  1、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教学中要发现并最大限度地开发
期刊
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级工作要顺利开展,离不开班主任的吹、拉、谈、唱,而要上台阶,则需要班主任有高度的威信。班主任威信是班主任具有的一种感到尊敬和幸福的精神感召力量。它是班主任人格、能力、学识及教育艺术在学生心理上引起的信服而又崇拜的态度。古语说:“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正是班主任威信建立的一种写照。顺利开展班级工作,建立班主任威信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
期刊
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语言的黄金时期。尽快让每个孩子动起来,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是我们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激发学生“说”的勇气  我们常说“童言无忌”,的确,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们通常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但是,由于受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的影响,一些孩子胆小、害羞,没有当众大胆、清楚表达的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