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新浦汽车总站到连云港火车站有500多米,距离不算长。六代“雷锋”车手500多人和“雷锋车”,在这500多米的路程中穿梭,帮助旅客运送行李,为旅客排忧解难。58年来,总站职工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学雷锋做好事却从未间断。她们累计行程26万多公里,免费运送旅客32万人次,搬运行李包裹36万多件……
2015年3月5日,新浦汽车总站“雷锋车”班组被中宣部命名并公布为第一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1963年,江苏连云港新浦汽车总站女职工们积极响应“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立足岗位学雷锋做好事。
刚开始,她们利用售票、检票工作之余,主动帮助老弱病残孕,用扁担为旅客挑行李。随着服务过程中各种困难和问题的出现,女职工们赶制了一辆平板车,以扩大携行服务范围。平板车被旅客亲切地称为“雷锋车”。
“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旅客一时难”,第一代新浦汽车总站雷锋车女职工们在学雷锋过程中,郑重作出了这一服务承诺,并践行了半个多世纪。
年过七旬的王艾霞是第二代雷锋车手,虽然已退休十几年,但提起“雷锋车”依然激情澎湃:“我是20世纪70年代的雷锋车手,那个时候拉的是‘吱呀’作响的平板车,500多米的路,中间要经过一座桥,上坡下坡还是很吃力的。”
雷锋车手不仅帮旅客拉行李,遇上春运,他们还要把这些旅客的吃住安排好。用王艾霞的话说:“披星戴月服务旅客,从来也没觉得苦。”
58年来,汽车总站的职工们,用移动的“雷锋车”救助突发疾病的旅客、守护痴呆老人、寻找走失儿童、归还旅客丢失财物……在“雷锋车”组档案室,为旅客服务的记录写满了几大本。1名多年来一直跟踪报道“雷锋车”的记者说道:“雷锋车手们做过的好事以及与旅客的情缘,真是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旅客一时难”,一句诺言五十春秋,“雷锋车”组的人变了、车变了、服务方式变了,这一句服务诺言却一直没有变。
“雷锋车”从一辆木板车,逐渐演变成中型巴士;雷锋车手也从第一代依靠力气帮助旅客,到现在的第六代取得相应驾驶证资格的新车手。虽然时代变了,要求变了,但让旅客们更加舒适安全的服务承诺未变。
随着时代的进步,旅客出行也在发生变化。据市交控集团新浦汽车总站站长王平介绍,现在车站推出了自助售票、亲情母婴室、人脸识别等服务新举措,“雷锋车”精神也在不断丰富和创新。
2018年年底,连云港火车站升级为“高铁站”,设置在出站口的全新“雷锋车”驿站与旅客见面了。为了贴心服务旅客,“雷锋车”的女民兵们将“雷锋车”驿站收拾一新,给接驳的“雷锋车”——中型巴士及时保洁通风、消毒管护并配齐医用防护物品,加强车辆日常检查和保养,统一计划排好值班,轮流穿梭在高铁站与汽车站之间服务大家。据全国人大代表、连云港“雷锋车”女子民兵连连长权太琦介绍,驿站特别强化服务主动性,着重提升服务能力,目前已能够为旅客提供联网售票服务,提供汽车时刻表、公交线路图、旅游线路图、针线包、雨伞、急救药箱、手机充电设备、饮水机等用具,为旅客提供交通咨询、旅游指引、休息、汽车租赁等方面的服务。“雷锋车”驿站既是转乘旅客集散点,又是咨询休息服务站,这在全国绝无仅有。
“雷锋车”的事迹传遍全城,一位热心市民写信给连云港市有关部门,呼吁把“雷锋车”组形象打造为城市雕塑。2008年6月,占地800平方米、高12.6米的《雷锋车》城市雕塑,在华联广场落成,“雷锋车”由此成为连云港市的城市名片和精神支柱。
受“雷锋车”精神鼓舞,连云港市里“与‘雷锋车’同行志愿服务站”和“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越来越多。而“雷锋车”精神也在与时俱进,赋予着更多时代内涵。
2020年新春,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也考验着“雷锋车”的接班人。危难时刻方显英雄本色,第六代雷锋车手们开启24小时专项值班,配合参与防护知识宣传、检测点检查等工作,每天早出晚归。李慧、曹珊珊等5名女雷锋车手,在道口配合交警执勤,负责驾乘人员信息扫码登记工作,还充当“路线导航员”“卫生消杀员”等临时角色。
2020年2月,当地公司一批医用物资装箱,包装标签缺少人手,电话请求车站“雷锋车”组支援。本已忙碌不堪的雷锋车手们,在抗疫大局面前,一致决定:“雷锋车”不休息,换岗不换人,大家累点,抗疫步子就快点。于是,“雷锋车”调转方向前往目的地,助力企业解决难题,为抗疫大局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守住初心逐梦新时代,砥砺前行引领新征程,不负人民铸就新辉煌。58年来,六代“雷锋车”的女民兵们用自己的青春与激情,将雷锋车打造成了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不仅成为了几代人的美好记忆,更成就了心的交融,爱的接力。
2015年3月5日,新浦汽车总站“雷锋车”班组被中宣部命名并公布为第一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58年前,她们作出郑重承诺
1963年,江苏连云港新浦汽车总站女职工们积极响应“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立足岗位学雷锋做好事。
刚开始,她们利用售票、检票工作之余,主动帮助老弱病残孕,用扁担为旅客挑行李。随着服务过程中各种困难和问题的出现,女职工们赶制了一辆平板车,以扩大携行服务范围。平板车被旅客亲切地称为“雷锋车”。
“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旅客一时难”,第一代新浦汽车总站雷锋车女职工们在学雷锋过程中,郑重作出了这一服务承诺,并践行了半个多世纪。
年过七旬的王艾霞是第二代雷锋车手,虽然已退休十几年,但提起“雷锋车”依然激情澎湃:“我是20世纪70年代的雷锋车手,那个时候拉的是‘吱呀’作响的平板车,500多米的路,中间要经过一座桥,上坡下坡还是很吃力的。”
雷锋车手不仅帮旅客拉行李,遇上春运,他们还要把这些旅客的吃住安排好。用王艾霞的话说:“披星戴月服务旅客,从来也没觉得苦。”
58年来,汽车总站的职工们,用移动的“雷锋车”救助突发疾病的旅客、守护痴呆老人、寻找走失儿童、归还旅客丢失财物……在“雷锋车”组档案室,为旅客服务的记录写满了几大本。1名多年来一直跟踪报道“雷锋车”的记者说道:“雷锋车手们做过的好事以及与旅客的情缘,真是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58年来,人变、车变,承诺未变
“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旅客一时难”,一句诺言五十春秋,“雷锋车”组的人变了、车变了、服务方式变了,这一句服务诺言却一直没有变。
“雷锋车”从一辆木板车,逐渐演变成中型巴士;雷锋车手也从第一代依靠力气帮助旅客,到现在的第六代取得相应驾驶证资格的新车手。虽然时代变了,要求变了,但让旅客们更加舒适安全的服务承诺未变。
随着时代的进步,旅客出行也在发生变化。据市交控集团新浦汽车总站站长王平介绍,现在车站推出了自助售票、亲情母婴室、人脸识别等服务新举措,“雷锋车”精神也在不断丰富和创新。
2018年年底,连云港火车站升级为“高铁站”,设置在出站口的全新“雷锋车”驿站与旅客见面了。为了贴心服务旅客,“雷锋车”的女民兵们将“雷锋车”驿站收拾一新,给接驳的“雷锋车”——中型巴士及时保洁通风、消毒管护并配齐医用防护物品,加强车辆日常检查和保养,统一计划排好值班,轮流穿梭在高铁站与汽车站之间服务大家。据全国人大代表、连云港“雷锋车”女子民兵连连长权太琦介绍,驿站特别强化服务主动性,着重提升服务能力,目前已能够为旅客提供联网售票服务,提供汽车时刻表、公交线路图、旅游线路图、针线包、雨伞、急救药箱、手机充电设备、饮水机等用具,为旅客提供交通咨询、旅游指引、休息、汽车租赁等方面的服务。“雷锋车”驿站既是转乘旅客集散点,又是咨询休息服务站,这在全国绝无仅有。
58年后,“雷鋒车”满载承诺再出发
“雷锋车”的事迹传遍全城,一位热心市民写信给连云港市有关部门,呼吁把“雷锋车”组形象打造为城市雕塑。2008年6月,占地800平方米、高12.6米的《雷锋车》城市雕塑,在华联广场落成,“雷锋车”由此成为连云港市的城市名片和精神支柱。
受“雷锋车”精神鼓舞,连云港市里“与‘雷锋车’同行志愿服务站”和“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越来越多。而“雷锋车”精神也在与时俱进,赋予着更多时代内涵。
2020年新春,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也考验着“雷锋车”的接班人。危难时刻方显英雄本色,第六代雷锋车手们开启24小时专项值班,配合参与防护知识宣传、检测点检查等工作,每天早出晚归。李慧、曹珊珊等5名女雷锋车手,在道口配合交警执勤,负责驾乘人员信息扫码登记工作,还充当“路线导航员”“卫生消杀员”等临时角色。
2020年2月,当地公司一批医用物资装箱,包装标签缺少人手,电话请求车站“雷锋车”组支援。本已忙碌不堪的雷锋车手们,在抗疫大局面前,一致决定:“雷锋车”不休息,换岗不换人,大家累点,抗疫步子就快点。于是,“雷锋车”调转方向前往目的地,助力企业解决难题,为抗疫大局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守住初心逐梦新时代,砥砺前行引领新征程,不负人民铸就新辉煌。58年来,六代“雷锋车”的女民兵们用自己的青春与激情,将雷锋车打造成了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不仅成为了几代人的美好记忆,更成就了心的交融,爱的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