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及临床特征与跳跃性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及临床特征与跳跃性转移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手术且经病理证实的27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资料,分析原发灶的超声及临床特征与跳跃性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跳跃性转移的发生率为16.6%,侧颈Ⅱ、Ⅲ区为其转移最多的区域。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的超声及临床特征中结节位置、钙化模式及结节最大径与跳跃性转移的发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甲状腺上极结节、结节最大径≤10 mm及存在微钙化是跳跃性转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当癌结节≤10 mm且位于腺体的上极、同时具有微钙化的超声特征时,侧颈Ⅱ区发生跳跃性转移的可能性较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联合射频消融在难治性肝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肝切除联合射频消融治疗难治性肝癌患者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超声发现新病灶2个。行左半肝切除+射频消融2例,右半肝切除+射频消融2例,左肝外叶切除+射频消融6例,右肝后叶切除+射频消融4例,非解剖性肝切除+射频消融2例。术中出血100~800 ml,手术平均时间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经验。方法总结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11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术,胆总管探查的方式分为经胆囊管、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胆总管切开三种手术方式。结果1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手术,其中14例采用经胆囊管探查;78例采用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探查,20采用胆总管切开探查。共有3例术
目的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首次外科治疗情况与无进展生存期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16年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外科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的74例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在首次外科切除后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因素。结果首次接受外科切除的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与瘤内坏死(P<0.001)、瘤体分叶(P<0.001)、是否症状就诊(P=0.013)、肉
既往对于复发的胆总管结石多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反复开腹手术对患者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多,患者很痛苦,对于此类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相比传统开放术式的患者拥有明显低廉的费用及更少的住院时间,术后恢复快,同时并不增加手术治疗的风险性,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期刊
目的探讨腹盆部Castleman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确诊的51例腹盆部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临床分型分为两组,局灶型Castleman病组(42例)和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组(9例)。结果局灶型42例患者中32例无症状(76%),其他伴腹部、腰背部疼痛、腹胀。病理以透明血管型为主(93%),41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世界上半数以上的肝细胞癌发生在我国,目前肝癌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精准手术切除。吲哚氰绿荧光成像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用于临床,其在肝癌精准切除手术导航中获得了初步良好的效果。本文概述吲哚氰绿荧光成像技术在肝癌手术导航中的应用进展。
期刊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1998—2012年手术治疗78例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患者,其中男45例,女33例,中位年龄39岁。对FNH诊断,MRI(80.56%∶19.40%,χ2=33.303,P=0.001)和CT(59.57%∶19.40%,χ2=21.24,P=0.001)诊断准确率高于B超,MRI诊断准确率高于CT(80.56%∶59.57%,χ2=4.171,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Bismuth-Ⅲb型肝门胆管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109例Bismuth-Ⅲb型肝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腔镜手术的17例患者设为实验组,筛选同时期相匹配的17例开腹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将两组各项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420.8±136.5)min比(292.3±65.6)m
观察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尿激酶不同剂量对溶栓效果的影响及安全性。认为80万U /d优于60万U /d和40万U /d ,100万U /d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