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小学信息技术分层导学模式初探

来源 :数字化用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baon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教学实际,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即学生层次的分层、教学目标的分层、教学效果的分层、作业评价的分层构成了和谐生动、丰富多彩的课堂。
  【关键词】课程标准 分层次教学 目标分层 环节分层 评价分层
  在以往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对接受能力强或接触电脑相对频繁、基础好的同学来说,显得浅显,布置的课堂练习轻轻松松就完成了;而对一部分可能日常生活中接触电脑的机会不多相对实践机会少些的同学来说,操作技能就显得滞后些;而另有部分同学可能对电脑处于一种想说爱你不容易的状态,老是停留于喜欢看同组的同学操作,自己不愿动手,即使有问题也不主动问的阶段,有的就放弃不学进而玩起小游戏。老师在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讲解。这样循环的到了下一节课,又面临着新的学习知识,然后又开始了上一节课的重新放映,这样的情况一如既往的发展下去,问题也就接踵而来。简单来说,这节课的学习任务算是结束了,殊不知,仍有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存于其中,一些同学仍是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这样长时间下去就消弱了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还有一些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就显得尤为费劲,让老师也很为难,使课堂上该有的学习氛围也慢慢消失了。
  对此,我们的教学不免就会想到信息技术课到底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如何定位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如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在这种情况下,分层次教学就显的十分有必要。以下通过反思自己的不足,学习优秀者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这个学期来的课堂实际探索来谈一下自己对分层次教学的粗浅认识及一些做法:
  一、学生层次化
  (一)信息技术基本内容和基础技术知识的不同
  有些学生因为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对计算机的一些相关知识尤为精通,有些也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计算机从来都没接触过,对其一无所知。有些学生还是初次接触,复习导入、综合的应用,让学生一步一步的学,对于比较好的的学生也有些难度上的提出,如变换图像方式等等。
  (二)学生兴趣方面的不同
  有些学生特别迷恋网络,有些却对其没什么特殊感觉,可有可无,还有一些因为各方面的因素,对信息技术课产生厌恶感。而大多数的小学生都热爱玩电脑游戏。老师的课件导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老师的详细演示到最后的作品成功体验,让学生从中收获成功;老师的由简单到复杂的画,怎么电脑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画。老师的精练演示、电脑里美丽生动的画面深深的吸引了学生,从而让学生从学习中忘掉了游戏,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电脑的极大兴趣。
  (三)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
  有的学生求知欲特别高,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特强,相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有些同学就显的比较被动,总是等着老师布置作业,不能主动学习探索。依据学生的这种现象,再经过平时对学生智力方面与非智力方面的全盘考察,使学生的综合水平得以有效合理的评价通过发展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将他们定位在一个合适的位置。定好学生的位置后,还要适时地依据学生的动态改变学生的位置,鼓励学生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递进”,这也是鼓励学生学习的手段。
  二、提高分等级教学质量,其必要手段就是教学任务等级化,分等级备课
  在彻底理解掌握课本内容、大纲的前提下,根据各个等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条件,因材施教,老师必须将分等级教学的全部内容做一个合理性的安排。制定一个合理可行的教学标准,了解哪一部分是属于大家一致的任务,哪一部分是属于等级任务。
  三、分层授课上课的内容
  首先是要能保证大纲的要求,落实大纲中的基本操作,然后才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我事先准备好的适合他们的练习,“放”要“放”的适度,“放”中要有“抓”,“抓”一些高水平的学生的骄傲现象,“抓”一些需要帮助的学生的厌学现象。在上课的分层上我们还可以引用这么一些资源,因为课堂中只有一个教师,所以有时候会忙不过来,这时候,我会让一些特长生在完成题目的前提下,帮助第三批学生,这样既可以让特长生巩固基础知识,又可以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能从中受益,使得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经过多次尝试,引导学生共同归纳总结,指出启动程序的五种方法:方法一:从“开始”菜单的“程序”子菜单中启动应用程序;方法二:双击桌面的应用程序的快捷方式的图标;方法三:单击任务栏上的快捷方式的图标;方法四:从窗口或资源管理器中双击应用程序的文件名;方法五:从“开始”菜单的“运行”项中启动应用程序。
  四、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学重点就是课堂上机操作练习是要求分级进行的
  其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各级学生的学习效果,快速的对学习成果进行反馈、纠正,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果,将所学到的知识经过分级练习的方式转换成一种技术,反应教学成果,对不同级别的学生实行评价和拓展练习,使得分级训练取得良好地成果。从设置操作练习习题的难易程度来说,设置的练习题的难易比例要适当,主要包括基础题、综合题以及扩展题等等的难易程度有差距的练习题,对每一级的学生都要能完全掌握基础题和变换题,达到大纲所设置的标准,在掌握基础题和变换题的前提下,针对学习好的学生可以相应的做一些综合题。总而言之,经过上机操作练习之后,可以让每一级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五、分层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不采用统一评价的方式
  通过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和操作活动的有效记录和评价,将过程评价、动态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对学习进行评价和考核,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平时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之下,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反应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用分级教学的方式,可以将学生兴趣爱好和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的矛盾得到高效的解决,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水平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将固定的班级授课制度有效的改变,和因材施教的方法相互融合,给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创建了新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栩栩如生。
  参考文献:
  [1]钟和军《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分层导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2]陈元保《分层教学全面优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3]林清华、何恩基 “什么是一堂好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述评”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目的 通过对康复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探讨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8例,根据患者住院4周内是否发生SAP分为SAP组(34例)和非SAP组(13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糖尿病及房颤病史)、临床表现(意识水平、进食方式、构音障碍、肺炎)、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卒中分型及实验室检查(外周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目的 观察替莫唑胺(TMZ)诱导人脑胶质瘤U251耐药细胞株(U251/TR)经放射线照射后细胞周期及P-糖蛋白(P-gp)表达的改变.方法 逐步递增剂量诱导方法建立U251/TR细胞株,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测定其药物敏感性;倒置显微镜观察亲本U251细胞及U251/TR两种细胞结晶紫染液染色后形态差异;医用直线加速器6 Gy剂量放射线照射两种细胞后观察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以世界几个城市的交通发展案例为基础,探讨TOD的实施及其发展趋势.首先以巴西库里蒂巴、圣保罗,瑞典斯德哥尔摩,美国旧金山湾区为例,探讨了TOD的3D原则:高密度开发、多元化土
目的 探讨G蛋白耦联受体137(GPR137)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能力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胶质瘤细胞U251、U-87中GPR137 mRNA的表达.构建包含GPR137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染人人胶质瘤U251细胞,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法验证GPR137 mRNA和蛋白的表达.应用噻唑蓝比色法、克隆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分析法评价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