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调查

来源 :体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hl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发现:目前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整体上并不严重,情绪衰竭相对突出;职业倦怠随教龄的增加呈两头低中间高的趋势,教龄11~15年是教师倦怠最严重的阶段;职称、学校类型在职业倦怠一个或多个维度上差异具有显著性,性别在职业倦怠及其各个维度上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关键词:职业倦怠;马氏职业倦怠通用量表;体育教师;普通高校;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G804.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07)02-0083-03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上的衰竭状态。众多的研究表明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职业倦怠对教师身心健康、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目前,国外对职业倦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多成果;在国内职业倦怠近几年才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但有关的研究多是描述性研究,缺乏实证研究。本研究拟通过问卷调查,对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进行考察,并对如何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了解和认识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提供参考,同时也希望引起社会各界对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重视。
  
  1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河南省普通高校中抽取河南财经学院、河南理工大学、周口师范学院、新乡医学院、焦作大学、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6所高校,然后对6所高校的全体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83份,最后得到有效问卷168份,有效回收率91.8%。
  
  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教师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包括性别、教龄、受教育程度、职称、学校类别等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是教师职业倦怠量表。采用由李超平等翻译和修订的马氏职业倦怠通用量表(MBI-GS),该量表为5等级记分,包含3个维度,16个项目:情感耗竭(5)、工作怠慢(4)、专业效能(7)。量表采用李克特5等级评分,1代表“从来没有”,2代表“很少有”,3代表“有时有”,4代表“经常如此”,5代表“每天如此”。其中2、5、7、9、12、13、15是反向记分题。对该问卷进行信度、效度检验:整个问卷的α为0.64。情绪衰竭、专业效能、工作怠慢的α系数分别为:0.70、0.64、0.85。因为该问卷的维度已经存在,使用本样本数据对问卷结构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表明,其模型拟和指标值分别为TLI=0.974、NFI=0.974、CFI=0.979、RMSEA=0.060。表明数据支持模型构想。
  由主试者向被试者说明问卷的填写要求,采取集体施测.当场回收问卷。施测结束后,选取部分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米用SPSSl1.5 for windows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和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 职业倦怠的总体状况
  由表1可知,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存在职业倦怠,但并不严重,从教师职业倦怠三维度的均数来看,教师的情绪衰竭程度相对突出。对此我们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因为它是职业倦怠的核心指标,是职业倦怠发生的指示灯,如果我们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缓解措施,有可能会导致这种职业倦怠的进一步发展。
  2.2职业倦怠的发展特点
  本研究采用教龄来考察教师职业倦怠的发展特点。根据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以及本研究的施测时间,把教龄分为5个阶段,用1、2、3、4、5分别代表5年以下、6~10年、11~15年、16~20年、21年以上5个教龄阶段。由图1可看出,职业倦怠及情绪衰竭、工作怠慢和专业效能都是随教龄的增长先逐渐上升后逐渐下降,教龄在11~15年间(即第3阶段),是高校体育教师倦怠最严重的阶段。究其原因可能与教师在不同的阶段所关注的问题不同所致。关注生存阶段的体育教师由于正处于理想的狂热期,往往会不知疲倦投入工作,加之经验和资历的不足,对职称晋升、职位升迁的期望值也不高,付出多于回报的感觉也不很强烈,因此倦怠程度较低,教龄在11—15年间,进入关注情景阶段,他们对自己的前途命运特别关注,对职业的期望和自我发展需求也很高.高期望和低现实之间的差距使他们产生付出得不到回报的感觉,倦怠程度加重;随着教龄的增加,教师逐渐进入职业成熟阶段,这一时期他们的教学经验越来越丰富,应对工作中压力的方式也趋于成熟,因此倦怠程度又逐渐下降。
  2.3职业倦怠的差异
  学校类型在职业倦怠上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发现,本、专科院校的体育教师的情感衰竭、低专业效能感差异具有显著性(t=--2.876,P=0.049;t=2.126,P=O.006)专科院校体育教师的情绪衰竭和低专业效能高于本科院校的体育教师,究其原因,一是专科院校的生源质量低于本科院校,在组织课堂教学和管理学生中所遇到的问题较本科院校多,须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情感资源,所以情感衰竭度比本科的高;二是专科学校在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和教学评价机制不如本科院校,导致教师感到不管自己怎么努力,可能结果都同样令人失望。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专业效能降低。
  
  职称在职业倦怠上的差异检验发现,只有情绪衰竭在职称上差异具有显著性(F=9.34,P=O.000 7)。教授职称的情绪衰竭程度最高,究其原因,可能是教授职称的体育教师一般都是学校体育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他们不但承担着繁重的体育教学和管理学生的工作,还承担着艰巨的科研任务,有些还有行政职务,工作量大,所以情绪衰竭程度最高。
  性别在职业倦怠上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发现,性别在职业倦怠各个维度上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这一结果与刘晓明-一-、赵玉芳[6]的研究结果一致,但伍新春等人[9]认为性别在职业倦怠上差异具有显著性,这可能是由于被试者的取样不同所致,伍新春等的取样主要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而刘晓明等的取样是长春市中小学教师,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男性往往把事业放在第一位,其价值主要体现在社会地位、工作收入、职位;女性则以家庭为第一位,而目前城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和高校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收入要高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他们对职业的认同感较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高。所以导致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而城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和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在性别上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学校类型、职称、性别在职业倦怠各维度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见表2。
  
  3结论
  (1)当前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整体上并不严重,职业倦怠的核心指标情绪衰竭相对比工作怠慢和低专业效能严重。
  (2)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随教龄的增加呈“两头低中间高”的发展趋势。教龄11~15年是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最严重的阶段。
  (3)职称、学校类型在职业倦怠的一个或多个维度上差异具有显著性;性别在职业倦怠各个维度上差异不显著。
  
  4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师已经存在职业倦怠,如果不加以有效的控制,很可能会导致倦怠的进一步恶化。为此笔者根据本研究的结果与发现,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提出几点对策,以期为缓解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提高教师工作质量和学校管理效能提供一些启示。
  (1)通过加强宣传引导,使社会更多的人认识体育工作的重要性,有利于增强体育教师的自信心和职业承诺。
  (2)完善评价机制,创设一个和谐、公平的学校组织环境,激发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关注教师的职业发展,特别是教龄在11~15年间,应加大对他们非智力因素的支持力度。
  (4)在制订预防和缓解教师倦怠的措施时,要根据不同教师群体倦怠的特点,区别对待。[编辑:周威]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在小腿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唐山市第二医院住院的符合要求的小腿软组织损伤患者46例,随机
对13种体育期刊2001~2003年刊载学术批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揭示我国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基本状况.结果为:(1)3年来13种体育期刊共刊载学术批评类论文98篇,占总发文量的1.29%,没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与开放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效果。方法选取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100例,对患者进行划分,一组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手术,为腹腔镜组,一组患者为开放前列腺癌根治
对传统下钻作业过程进行了简要分析,设计了以PLC为核心的安全监控系统,着重介绍了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及抗干扰措施.并对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试验研究,给出了试验原理及各种情
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应用于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数字随机选自的方法,从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接收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选自80例
提出了一种AR模型的盲辨识的算法,该算法与传统AR模型的辨识算法的区别在于:它可同时确定AR模型的阶次和参数,而不需事先确定AR模型的阶次或者假定AR模型的阶次已知,其特点是
每当读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时,笔者便会想起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问题。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就像水缓慢、恒久地渗入沙漠一样,是一个逐渐浸润的过程。新课标提出"把‘过程和方
目的探讨四肢创伤及其手术后肿胀患者采取七叶皂苷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作为此次研究的时间段,在此时间段内选择本院收治的80例四肢创伤患者
目的探讨间断滴注湿化法与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导致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关系,降低病人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方法在2008年1月~2009年8月中选取40例气道开放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干
语文课程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打造语文高效课堂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从源头抓起,即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