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曾为之付出惨痛代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失误。让广大的初中学生了解这段史实是必要的。当代中学生生活在我国经济发展相对最好的年代,本课内容虽然距现在很近,但要十四岁左右的他们真正理解却非易事。
【关键词】探索 大跃进 失误 人民公社化 高速度 高指标
一、良好的开端
老师提问:当时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憧憬和理想是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却又莫衷一是)
老师导学:各尽所能,人尽其才,按需分配,社会公平公正、和谐稳定,经济高度发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最高境界。
老师提问:八大分析的“当时的国内主要矛盾”是什么?八大提出的“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学生会阅读课文,试图从课本上找到答案)
老师导学:对。八大实际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路,而且强调集中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八大的决策是正确的。
二、严重的失误:
怎样实现工业化?世界上建设工业国有不同的道路。然而,那时,社会主义道路只有苏联的模式和经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就是照着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且在苏联的帮助下,提前并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工业基础。我国搞社会主义学习苏联,顺理成章。把新中国的经济引向了危险的方向。
要追求高速度——这有着当时的国际背景在作崇。西方国家的工业化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苏联在公有制基础上,只用三十年就高速度地建成了工业化国家。毛泽东说过:“现在世界的形势不是西风压倒东风,而是东风压倒西风。苏联15年以后可以超过美国,我们中国15年可能赶上或超过英国。”党中央提出为了战胜资本主义而追求高速度,也就顺理成章成为政治观念,从而得到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拥护。
老师导学:从“三座大山”的压迫中解放出来的人民,在切身体验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伟大成就后,普遍相信,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按照苏联的模式中国也能够很快建成工业国。中国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几十年,为了战胜资本主义必须加快建设速度,这样,以“快”为核心的总路线成为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
老师导学: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可是,经济建设并非“舞枪弄棒”那么简单,那时,人们对于大规模经济建设该如何进行知之甚少。但解放战争的胜利,国民经济的恢复,抗美援朝的胜利,三大改造的完成,这些极难的事情,中国人民都是用3年的时间就“大功告成”地解决了。由此,人们相信,中国富强的目标能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后,全国各条战线贯彻总路线,掀起了“大跃进”浪潮,在强烈的赶超意识下,不断提高工农业生产的各项指标。国家经委向中央提出“两年超过英国”的报告,毛泽东在报告上批示:“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两年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那时,毛泽东在党和人民心中有很高的威望。毛主席说有可能的事,大家相信了。
引用材料1:建设小高炉、小土群,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除了从机关、学校、工厂动员以外,不得不大量动员农民参加……1958年,究竟动员了多少人参加大炼钢铁,没有精确统计,据报纸公布,大约有六千万人参加了大炼钢铁运动。
———《当代中国的钢铁工业》
引用材料2:许多地方没有煤炭就烧木材,没有木材就滥砍滥伐树林。技术人员远远不够,上山的农民根本不知道炼钢是怎么回事,也要去炼。
———《二十世纪的中国史纲》
老师导学:(先提供现代化的炼钢图片或短视频,再说明1958年大练钢铁的情况。)炼钢需要高温、技术、优质的原材料等必要条件,“小土群”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钢。大炼钢铁运动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巨大的投入却效率低下,还带来了生态严重破坏等恶果,这就是不尊重科学,不按经济规律办事所带来的可怕后果。
引用材料3:粮食极度短缺,以至于城乡居民和国家干部普遍营养不良,浮肿病人比比皆是,有的地区甚至出现饿死人的现象……1958~1963年,全国非正常死亡人口约2158万人。
———《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老师导学(提问):
1、粮食短缺成为普遍现象,这是怎样造成的呢?
人民公社的公有化完全脱离实际,在经营管理上是高度集中,平均分配。在人民公社体制下,所有制公有化程度高,农民的自养牲畜甚至生产工具都上缴了;在分配制度方面,干多干少一个样,这等于禁止私有,实行平均主义,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人民公社化使农民不愿意干活了,所以,农业产量大幅下降。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结果是全国性的“大饥荒”。城市缺粮,农村更缺粮。大饥荒的年代饿死了一千多万人,这个以生命为代价的残酷现实像一盆凉水,使大部分领导人清醒了。
2、我们应该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脱离了中国的基本国情,脱离了农村的生产力水平,是空想社会主义模式,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严重失误。
必须依据国情和按经济规律办事,人的主观愿望不能超越客观现实,群众运动并不能办好所有的事情。
三、探索中调整:
老师导学:在遭遇挫折,面临严重困难时,领导人清醒了,全党上下决心认真调查研究,纠正错误,调整政策。1960年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极端做法,比如“大食堂”,很快就废止了。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随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大跃进”运动实际上已被终结,国民经济开始转入调整的轨道(但是,人民公社体制并没有在“调整”中废除。)经过努力,不久就取得了显著成效。
老师总结:建国初期,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有过成功,也付出过巨大代价。这说明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四、思考总结
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没有经验,加上指导思想上的偏差,却要使美好的期望超越现实,这就必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是我们必须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吸取的经验教训。
【关键词】探索 大跃进 失误 人民公社化 高速度 高指标
一、良好的开端
老师提问:当时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憧憬和理想是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却又莫衷一是)
老师导学:各尽所能,人尽其才,按需分配,社会公平公正、和谐稳定,经济高度发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最高境界。
老师提问:八大分析的“当时的国内主要矛盾”是什么?八大提出的“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学生会阅读课文,试图从课本上找到答案)
老师导学:对。八大实际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路,而且强调集中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八大的决策是正确的。
二、严重的失误:
怎样实现工业化?世界上建设工业国有不同的道路。然而,那时,社会主义道路只有苏联的模式和经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就是照着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且在苏联的帮助下,提前并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工业基础。我国搞社会主义学习苏联,顺理成章。把新中国的经济引向了危险的方向。
要追求高速度——这有着当时的国际背景在作崇。西方国家的工业化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苏联在公有制基础上,只用三十年就高速度地建成了工业化国家。毛泽东说过:“现在世界的形势不是西风压倒东风,而是东风压倒西风。苏联15年以后可以超过美国,我们中国15年可能赶上或超过英国。”党中央提出为了战胜资本主义而追求高速度,也就顺理成章成为政治观念,从而得到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拥护。
老师导学:从“三座大山”的压迫中解放出来的人民,在切身体验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伟大成就后,普遍相信,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按照苏联的模式中国也能够很快建成工业国。中国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几十年,为了战胜资本主义必须加快建设速度,这样,以“快”为核心的总路线成为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
老师导学: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可是,经济建设并非“舞枪弄棒”那么简单,那时,人们对于大规模经济建设该如何进行知之甚少。但解放战争的胜利,国民经济的恢复,抗美援朝的胜利,三大改造的完成,这些极难的事情,中国人民都是用3年的时间就“大功告成”地解决了。由此,人们相信,中国富强的目标能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后,全国各条战线贯彻总路线,掀起了“大跃进”浪潮,在强烈的赶超意识下,不断提高工农业生产的各项指标。国家经委向中央提出“两年超过英国”的报告,毛泽东在报告上批示:“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两年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那时,毛泽东在党和人民心中有很高的威望。毛主席说有可能的事,大家相信了。
引用材料1:建设小高炉、小土群,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除了从机关、学校、工厂动员以外,不得不大量动员农民参加……1958年,究竟动员了多少人参加大炼钢铁,没有精确统计,据报纸公布,大约有六千万人参加了大炼钢铁运动。
———《当代中国的钢铁工业》
引用材料2:许多地方没有煤炭就烧木材,没有木材就滥砍滥伐树林。技术人员远远不够,上山的农民根本不知道炼钢是怎么回事,也要去炼。
———《二十世纪的中国史纲》
老师导学:(先提供现代化的炼钢图片或短视频,再说明1958年大练钢铁的情况。)炼钢需要高温、技术、优质的原材料等必要条件,“小土群”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钢。大炼钢铁运动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巨大的投入却效率低下,还带来了生态严重破坏等恶果,这就是不尊重科学,不按经济规律办事所带来的可怕后果。
引用材料3:粮食极度短缺,以至于城乡居民和国家干部普遍营养不良,浮肿病人比比皆是,有的地区甚至出现饿死人的现象……1958~1963年,全国非正常死亡人口约2158万人。
———《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老师导学(提问):
1、粮食短缺成为普遍现象,这是怎样造成的呢?
人民公社的公有化完全脱离实际,在经营管理上是高度集中,平均分配。在人民公社体制下,所有制公有化程度高,农民的自养牲畜甚至生产工具都上缴了;在分配制度方面,干多干少一个样,这等于禁止私有,实行平均主义,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人民公社化使农民不愿意干活了,所以,农业产量大幅下降。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结果是全国性的“大饥荒”。城市缺粮,农村更缺粮。大饥荒的年代饿死了一千多万人,这个以生命为代价的残酷现实像一盆凉水,使大部分领导人清醒了。
2、我们应该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脱离了中国的基本国情,脱离了农村的生产力水平,是空想社会主义模式,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严重失误。
必须依据国情和按经济规律办事,人的主观愿望不能超越客观现实,群众运动并不能办好所有的事情。
三、探索中调整:
老师导学:在遭遇挫折,面临严重困难时,领导人清醒了,全党上下决心认真调查研究,纠正错误,调整政策。1960年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极端做法,比如“大食堂”,很快就废止了。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随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大跃进”运动实际上已被终结,国民经济开始转入调整的轨道(但是,人民公社体制并没有在“调整”中废除。)经过努力,不久就取得了显著成效。
老师总结:建国初期,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有过成功,也付出过巨大代价。这说明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四、思考总结
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没有经验,加上指导思想上的偏差,却要使美好的期望超越现实,这就必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是我们必须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吸取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