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与新课改提倡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过程,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能力等理念相吻合。本文结合生物教学实践,就任务驱动法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角色定位做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 任务驱动法 教学法 教师角色
任务驱动法主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设计重大的任务或问题以引导学习和支撑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主体。用情节真实、复杂的故事呈现问题。营造解决问题的环境。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主张用产生于真实背景中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并以此支撑和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学习。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任务驱动法容易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教师如何体现主导作用呢?
(1)学习情境的创设者
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真实的、能够迅速吸引学生兴趣的情境。我们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往往过度重视了知识结论的传授,忽略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产生的背景以及知识应用的感性体验。将知识去背景化,就知识而论知识,学生没有了感性直接的体验,不能依据自我原有的经验体系顺利地进行同化或顺化,;或者是就为了教某个知识而杜撰情境,在此情境中,学生缺乏积极参与的情感。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而不能进行有意义的建构,更不用说运用有关的原理和方法参与生活中有关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
例如:在进行光合作用有关内容的学习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我市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六城联创活动,其中就包括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植物夜间用绿色的灯光来照射,这样我们看到的树木更加翠绿,提高了观赏美感,这样可以提高这些树木的光合作用吗?同时展示图片。此境界的创设,学生一方面会与将原有的经验进行相互作用,回忆已有的知识,他们通过小学、初中的学习理解了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同时又提出与之有关的新的问题: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对光的颜色是否有要求。这样就能激发起学习者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应该具有以下的特征:1.真实性,这是教师创设学习情境的灵魂,只有真实的事务,才能令学生任务所学的是有用的,体现知识的实用性,2.新颖性,创设的情境要吸引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的欲望是思维。
(2)学习任务的设计者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将所要学习的内容隐含在若干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对所设计的任务进行思考、分析、讨论进行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任务的设计上,任务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教师设计任务时紧扣学习目标,先提出总体的大任务,然后将其分解成学生可以完成的小的具体任务。任务设计时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把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的知识综合进去,既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认识经验,又要学生进行认真思考缺少哪些条件,以及如何才能获得。任务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了探索和创新的空间,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思考更复杂的问题,维持思维热度,促使其进一步建构认知框架。
例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我先将大任务分解成这样几个任务。
1.请设计一个实验,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光照颜色的关系?
2.与光的吸收有关的物质如何分离和提取?
3.这些物质吸收光有何规律?
再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将这些任务具体化。
(3)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同时实现了自我知识结构的意义建构和提高了应用的技能,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作为指导者,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及时地为学生提供帮助,让学生能在和谐的氛围中自信地去完成任务。教师要把握节奏和方向,一方面要给予充分学生思考、交流、探索和交流的时间,同时也要防止个别学生滥竽充数,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努力完成任务。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的生成性,及时作出调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才是最需要解决的,一旦解决了,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學的有效性,实现学生个体有意义的建构。
(4)学习评价的参与者
任务完成后,及时对结果进行评价,一方面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给予学生及时反馈,为学生进行下一步任务的改进进行指导。评价的主体多样化,可以是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也可以是教师指导评价
总之,在任务驱动法中,在不断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需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整个教学活动就不能有序、高效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吕新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生物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 中学生物学,2007,23(4):12.
[2]邹伟.任务驱动教学法课堂模式初探[J].价值工程,2010,(36).
【关键词】高中生物 任务驱动法 教学法 教师角色
任务驱动法主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设计重大的任务或问题以引导学习和支撑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主体。用情节真实、复杂的故事呈现问题。营造解决问题的环境。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主张用产生于真实背景中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并以此支撑和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学习。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任务驱动法容易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教师如何体现主导作用呢?
(1)学习情境的创设者
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真实的、能够迅速吸引学生兴趣的情境。我们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往往过度重视了知识结论的传授,忽略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产生的背景以及知识应用的感性体验。将知识去背景化,就知识而论知识,学生没有了感性直接的体验,不能依据自我原有的经验体系顺利地进行同化或顺化,;或者是就为了教某个知识而杜撰情境,在此情境中,学生缺乏积极参与的情感。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而不能进行有意义的建构,更不用说运用有关的原理和方法参与生活中有关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
例如:在进行光合作用有关内容的学习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我市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六城联创活动,其中就包括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植物夜间用绿色的灯光来照射,这样我们看到的树木更加翠绿,提高了观赏美感,这样可以提高这些树木的光合作用吗?同时展示图片。此境界的创设,学生一方面会与将原有的经验进行相互作用,回忆已有的知识,他们通过小学、初中的学习理解了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同时又提出与之有关的新的问题: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对光的颜色是否有要求。这样就能激发起学习者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应该具有以下的特征:1.真实性,这是教师创设学习情境的灵魂,只有真实的事务,才能令学生任务所学的是有用的,体现知识的实用性,2.新颖性,创设的情境要吸引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的欲望是思维。
(2)学习任务的设计者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将所要学习的内容隐含在若干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对所设计的任务进行思考、分析、讨论进行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任务的设计上,任务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教师设计任务时紧扣学习目标,先提出总体的大任务,然后将其分解成学生可以完成的小的具体任务。任务设计时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把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的知识综合进去,既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认识经验,又要学生进行认真思考缺少哪些条件,以及如何才能获得。任务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了探索和创新的空间,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思考更复杂的问题,维持思维热度,促使其进一步建构认知框架。
例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我先将大任务分解成这样几个任务。
1.请设计一个实验,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光照颜色的关系?
2.与光的吸收有关的物质如何分离和提取?
3.这些物质吸收光有何规律?
再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将这些任务具体化。
(3)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同时实现了自我知识结构的意义建构和提高了应用的技能,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作为指导者,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及时地为学生提供帮助,让学生能在和谐的氛围中自信地去完成任务。教师要把握节奏和方向,一方面要给予充分学生思考、交流、探索和交流的时间,同时也要防止个别学生滥竽充数,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努力完成任务。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的生成性,及时作出调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才是最需要解决的,一旦解决了,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學的有效性,实现学生个体有意义的建构。
(4)学习评价的参与者
任务完成后,及时对结果进行评价,一方面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给予学生及时反馈,为学生进行下一步任务的改进进行指导。评价的主体多样化,可以是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也可以是教师指导评价
总之,在任务驱动法中,在不断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需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整个教学活动就不能有序、高效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吕新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生物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 中学生物学,2007,23(4):12.
[2]邹伟.任务驱动教学法课堂模式初探[J].价值工程,2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