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刍议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blepa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造就创新型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多方面重视。作为基础工具课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
  
  一.培养兴趣,唤醒创新意识
  
  创设富有变化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才能推动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创新意识不能只靠教师讲述来启发,在课堂上要注意知行结合,营造兴趣氛围。精讲多练,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能干巧干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试验成果,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激发求知欲和为寻求真理不断标新立异的浓厚兴趣。
  
  二.提倡质疑,培养创新萌芽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教师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质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比如语文教学中对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就要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要有什么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有创新价值的,哪怕只是一点创新的火花,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与表扬,以提高他们的创新积极性。在评估他们答题时,特别是非基础知识方面的答案,要把有无创造性摆在首位。
  
  三.注重想象,拓展创新之路
  
  想象力是人类所独有的思维能力,它能够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发散正是创新的基础,也是一切发现和发明的基石。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机会,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因此,理解好诗句,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美妙的画面。然而,从文字到图象,需要有一个思维的加工过程。不同的学生,对画面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不同的构图布局。让学生通过图表表现自已脑海中诗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鉴于学生的能力水平问题,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边讨论、边思考。这样,学生在和谐、合作的气氛中自主学习,各抒己见,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四.多元评价,激励创新意识
  
  教师应采取多元的评价机制,做到赏识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注意保护和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课堂上,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行为是教师首先应予以肯定的,至于回答的正确与否是第二位的,是可以经学生集体讨论逐步澄清的。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对课堂的积极态度和创新热情,特别要注意保护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做到不只是评价学生的做法正确与否,更要注意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交往状态,评价学生自身的发展水平及探索创新的过程。在评价方式上,要注意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包括书面的、口头的、操作的)。学生作业、习作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成果的激励功能,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完善他们的创新精神。如在班中开辟习作园地,为学生的作文“发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利用评讲课让小作者读自已的优秀作文,及时在班中鼓励、表扬汇编个人、班级的优秀作文集,再配上学生自用电脑绘制出的封面,家长写上序言,进行评比等等。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兴趣。有利于他们再度创新。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能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联通:068363河北省丰宁县黄旗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职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务实高效地开展班主任工作,使班集体建设卓有成效,以造就大批合格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多年的经验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目标定位    由于受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应试教育”倾向的影响,无论是社会、家庭,抑或是学校、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片面地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或
期刊
决定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因素、教材因素、教法因素等,但教师因素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因为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一、人格与质量    人格即指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特征,也是人的道德品质的体现。当今社会中处在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最多,进入道德境界的人少一些,进入天人境界的更少。我觉得合格的教师至少应该是道德境界中的人。如果一个教师在邪恶面前不怯懦,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正直善
期刊
学习语文必须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小学低年级语文课遵循了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图文并茂,把抽象的文字转变成了具体、形象的图画,把学习观察、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为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一.利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词意    充分利用插图的直观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画面来认识事物,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台教语文《秋天》中有“一片片”这个词,我指着图中不断从树上
期刊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朗读要读正确、流利、有感情。有感情朗读,需要老师的引导。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一.教师范读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读书还处于初步学习阶段,他们面对的是陌生的课文,对一些生字新词及长句子,要很流利地读出来有一定困难,更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在低年级进行教师的示范朗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能用标准的普通话范读,准确传达作品的情感,加上学生的模仿性极强,学生就能以听助读,在
期刊
原本情文并茂的文言文,对一些中学生来说简直就是“天书”,深奥难懂,佶屈聱牙,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但我们不能不教,学生不能不学。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篇目占到近四分之一,教学大纲虽然对文言文的要求有所降低,只要求学生读懂,但对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来说,读懂也不是一件易事。这就要求教师能为学生找到一条“捷径”,使其能顺利过文言这一关。      一.“读”字当先,激发兴趣    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乃为
期刊
【摘 要】激励学生写作首先借随笔交流,唤起学生写作的欲望;其次要巧妙激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三要重视作前辅导,降低写作难度;四要陪学生练笔,拉近学生与作文的距离;最后要互相批改,提高写作的层次。  【关键词】写作 随笔 激励 辅导 练笔 互改    “要写作文不容易”,“我天生就不是写作文的料”,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些同学这样调侃。这些学生怕写作文,对老师布置的作文,他们老感觉老虎吃天
期刊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内容和思路,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就乡镇初中生而言,要在课内有限的时间内来完成这样的教学任务是很困难的,大多数的学生在阅读上存在:阅读无读物、认识有偏差、情绪上消极、囫囵吞枣等现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反差,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现就本人从事乡镇初中
期刊
新课程突出的特点是学生动脑、动手探究活动较多。原来的教材在学完绪言课之后,就安排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这为学生完成后面的学生实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新教材一开始就安排了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这对没有经过规范的操作训练的学生来说,难度是大了一点儿。因此在实验中真是错误百出,难免会有一些出格行为。如:在做“给物质加热”实验时,有的学生偏不按课本上指导的用酒精灯外焰给试管加热,而是将试管底部直接按在
期刊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即应着眼于开放,唤醒学生的开放意识,使数学教学真正走向学生的内心,滋养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以生活实践为基础,开放学习内容,放飞学生心灵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期刊
创新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那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笔者认为,通过教师创造性地“教”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这是一条基本的途径。具体落实到教学,我的做法是:     一.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    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体现的基本理念之一,它也是创新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情绪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