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属于我的

来源 :创作·文字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_chuan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一直没有读什么书,除了上网瞎逛、翻翻每天报纸的花边消息,空暇的时间无所事事。
  书还是有的,只要打开电脑,上线,随便搜索一下,在5分钟内你就可以把一部长篇小说下到硬盘上。事实上我的硬盘里已经安静地躺着数10部武侠小说和漫画,如同一个守财奴的钞票,一旦被他牢牢攥住,就再也无法重见天日,说起来网上读书的乐趣似乎只是在下载完毕屏幕上跳出那个小小的确认键的时候。
  不读书的日子可以靠上网,看电视,听CD等诸如此类的事情打发,当空余时间如同一块分割好的大饼——killed,空虚感便浮上来了。吸毒上瘾,抽烟成癖的人想来如此,三日不读书照镜子便觉面目可憎的,只能是中毒甚深的家伙。
  最近手边好东西不多,老去光顾的那家旧书摊新近也没有什么好货。老板上次给我推荐了一本内山完造的书,上面有鲁迅写的序,怕是绝无仅有,于是感叹:哪怕是鲁迅,对朋友也拉不下面子来。只是不知道在和内山用急而高的日语聊天的时候到底在说些啥?
  对旧书而言,大体分为两类,一种是真正的老书,非但封面,连书页也泛黄,辗转了数不清的主人,运气好的话你能在扉页上看到好几个不同的签名;另一种是流行过的书,有的还有七八成新,价格已是三四折,看出版时间往往不到两三年,前一种书不论在价值上还是在售价上都超出后者,就我碰到的书摊老板而言,生意上是精明的,脑子也不白痴。
  我偏好已死作家的作品,最起码他们不会再继续唠叨说些废话,在这一点上正和我的饮食习惯相反。
  抛开为求生糊口而拼命的学生,看什么样的书实在是个人问题,正如不能说吃西红柿比吃猪肉有品位一样,可能结果会不同,但这并不成其为区别二者高下的标准,在阅读中找到乐趣——在我看来已是最好的结果。
  所以让那些书评见鬼去吧!职业评论家的工作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弄复杂,然后就可以从中渔利,事情就这么简单,有些书可能是垃圾,有的有价值,但垃圾也好,有价值也好,读者自己读了算。
  翻翻最近收藏的一堆破破烂烂的东西,勉强有三本可入眼,这里是指书本的完好程度来说的,就内容而言,它们胜过书店里满满一架子的东西。《包法利夫人》,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李健吾译。福楼拜的小说现在好像不大有人看了,这位业余作家产量极少,就我所看过的,另外还有《萨朗波》和《情感教育》两本。产量低是有原因的,这位追求极端完美的作家在遣词造句上达到了绝无仅有的地步,当莫泊桑第一次见到他写作的时候惊讶地问为什么一页稿纸上只写一行,其余十行全空着,“第一行写,后十行改”,这是福楼拜的回答。
  当然这肯定超出了专业作家的职责,就成就来说,也远远超出了专业水平,“异常完美”。马克思的大女儿评价道,我举双手赞同。顺便说一句,这本书的翻译水平相当不错,李健吾我只记得他的一篇《雨中登泰山》,文笔如何现在毫无印象,但这部《包法利夫人》译得实在精彩,译注详细精辟,文字简洁流畅,像用砂纸细细打磨了一遍,闪着铮亮的光芒。
  蒙田《随笔录》。薄薄的小册子,谦恭和煦,似乎是一个披着白袍的古希腊人在他的后花园的树荫下娓娓款谈,很有些意思。海明威《流动的圣节》。这是一本回忆性质的散文集子,在历经四次婚姻,两次飞机失事,浑身病痛,生活失意的时候,海明威用充满诗意的笔调回忆起他在巴黎的年轻生活:他和斯泰因夫人的友谊以及破裂,迷惘的一代的由来——这出自一个修车店老板斥责他的修理工,他为什么能说出这么富有韵味的词句?海明威的结论是老板肯定一大早就喝醉了;古怪的菲茨杰拉德还有他的悲剧。此外他还描述了巴黎的赛马,圣米歇尔广场上的咖啡馆,他经常在这里边喝咖啡边写作。他想起一个雨天在这里写作时的情景,他叫了郎姆酒,天冷,喝这酒觉得特别醇香。一个姑娘走进咖啡馆靠窗坐下,姑娘长得很漂亮,脸蛋像新铸的钱币一样光亮动人。在写作的空隙削铅笔的时候他看一眼姑娘,任凭刨下来的铅笔屑落进酒杯下面的碟子里。“我看见你了,美人儿;现在你是属于我的,不管你在等谁,也不管我以后能否再见到你,”他这样想,“你是属于我的,整个巴黎也属于我;我则属于这个笔记本和这枝铅笔。”
  他还详细讲了塞纳河边的书摊,饿着肚子写作的滋味,混在一起的作家们。他的可爱的妻子哈德莉,还有邦比先生,这是他儿子的名字,每天晚上他总要喂邦比先生满满一奶瓶牛奶,还有尽心看护邦比的大猫F·帕斯。最后,阔人们来了,巴黎早年生活到此为止,当年的巴黎一去不复返了。
  这本小书笔致和谐质朴,在他巅峰期的文字里或可一睹,生活也许就是这么伤感,只有在一切都远远过去的时候你才能真切地回忆起你最珍贵的东西,巴黎,也许是一切浪漫想法的终极。
其他文献
每回乘电梯,我都有点害怕的,不是怕电梯色狼,而是怕电梯掉下去,就像怕飞机掉下去一样,因为很久以前有个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是某报的杰青,他在26岁那年,乘报社的电梯,在6楼上突然掉下去,他26处骨折,当年没死,后来因为另外的病死了,当然,病是会链接的(或者叫变脸?),潜伏下来,再变成另一种病,最后就毫不客气地要了你的小命。   这里说的是另一件事,也跟电梯有关的。这里隔壁有许多帅哥美妹,前些日子还风闻
期刊
我不清楚到底是赵传还是田震首先演唱了这首以《执着》命名的歌,不过,这无关宏旨。《执着》的歌词本身就相当“执着”,从中大可看出这位袒露心声者“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我们无法洞悉这“某一事物”到底是什么,但出于对执着者的尊敬,我们多半是把它假想为某种美好的东西,比如远大前程的理想,忠贞爱情的坚持,等等。我们轻而易举地忽略了一个对立的问题:如果一个坏人对他的犯罪事业也“坚持不懈”,那是否也算一种值得歌咏
期刊
樱宁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爱情?  樱宁是茜茜长篇小说《左岸之爱》里的女主人公:美丽、优雅、神秘、幽藐、清澈、忧郁……一切始于6岁时她所梦见到的那尊斯芬克斯的画像,仿佛一个象征,一个引子或者伏笔,樱宁渴望“与谜一样的男人发生一场轰轰烈烈爱情”。后来,樱宁遇到了男主人公尹之甸。一个苍白而又才华横溢的画家。因为一幅被侵权的肖像画,樱宁把尹之甸告上了法庭。作为辩护律师的,却又是樱宁最好的朋友唐依娜,然而尹之甸
期刊
一个人一生中注定了要与某些人发生关联,比如我与父母与弟弟,这是前生前世就注定了的,我无法选择也无从选择。我之于毕飞宇似乎也有点不可避免的意思。1996年我到江苏省作协工作,快三十岁的人了还是单位年龄最小的,与我同一个年龄段的人也极少,挺孤单的。后来飞宇从《南京日报》调来了,我在《钟山》,他在《雨花》,同属于江苏省作家协会;我属羊,他属兔,长我四岁。第一次见面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是什么印象我一点也记
期刊
在北京算不算专业影迷,要看你在哪儿看电影,真正喜欢电影的人一定都知道几个和电影有关的地方。其中,专业电影人聚集的地方是电影学院的大放映厅,很多人叫它“天堂影院”。天堂影院是一部电影的名字,电影讲述的是热爱电影的人的故事。这里每周二、周三放电影,每场两部片子,两天的片子是一样的。  天堂影院的套票学期初在学校内部卖,一场大概合计几块钱。没有买到套票的话,可以到影院门口等退票。很多电影学院的学生学期初
期刊
在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之前,经济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怎样增加生产,避免出现饥荒。我们都知道,饥荒是生活基本资料,尤其是粮食的供应不足引起的,三年困难时期,因为高估产、高征收,再加上大办人民公社的过度浪费,弄得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活活饿死了好多人。  性爱市场也会产生供应不足的问题,对男性来说,女方不断提升的性技术、不断扩大的性需求真是个灾难。据说有个丈夫天天在汤里放安眠药,让老婆一吃完就呼呼大睡,不去
期刊
我家住在卫生局的时候,前面是昭乌达影院,它的高音喇叭不分昼夜地播放一支缠绵的曲子《彩云追月》,即使人在厕所里,耳边也《彩云追月》,“咚噔噔噔,咚噔噔噔……”我家在三楼,俯望下面,是一家幼儿园,我幼时即在此度过。那时在冬夜里,幼儿园的地面烧得滚烫,下床屎尿,个个都高提双脚飞奔。现时,我从楼上向下看,仍有孩子不愿回家,在铁链系的浪桥上从摆,仿佛乘船。家长拿衣服,在一旁严肃地观看,其实是等待。  我家的
期刊
一口很大的井,四周长满了嫩绿的很柔软也很漂亮的草,还有一些野菜、野花。这是一口千年老井,泉水一年四季汩汩冒出,涌出的水在井中水面上形成一朵散开的喇叭花。冬天,井水升腾着袅袅热气,夏天喝一口透心的凉。水中长满了水草,随着汩出的水不停地舞动,有鱼儿自由地游弋,很幸福的。  一个明媚的上午,阳光暖暖的,大地暖暖的,我十分疲乏地蜷缩在井旁,一边幸福地喝着井水,一边感受着鱼儿的快乐。一天中,我会很多次的来到
期刊
读一份旧报纸,上头有朋友一篇旧日文章,写的是一个深闺少女青春期的忧郁,文字甚是凄伤。美术编辑给这样一篇文章配了一幅线描画,画面是一幢爬满爬山虎的旧楼,有个院子,院门紧闭;门前小巷电线杆下斜倚有一辆单车。笔触极为细致,甚至连单车钢圈的辐条也可以清晰的一一数出来。  我不知道这位美编是匠心独运呢,还是不经意间的妙手偶得!再没有别的画面可以配得上这样一篇温婉的文字了,也再没有什么更为熟悉的场景可以如此这
期刊
1946年,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接受《地平线》杂志的采访,其中有两个问题提得很到位:一是“你认为严肃作家能靠写作维持生活吗?”二是“如果不能,你认为什么职业可以作为最适合他的第二职业?”  对于第一个问题,奥威尔的回答十分干脆:“不。在英国只有少数几百个写侦探小说之类的作家,能够完全靠写书谋生。在某种意义上,像伊瑟尔·M·台尔那样的畅销书作家比任何一个严肃作家都更容易避免卖淫。”奥威尔绝对不是在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