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树叶上作画的女孩画出百万资产

来源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e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到周末,张子颖就会开着她自己那辆丰田花冠轿车离开喧嚣的都市,来到沈阳市郊区棋盘山的一个农场附近去采集那里盛产的一种野生树叶。这些小小的树叶不仅让张子颖实现了自己的艺术理想,还让她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财富之路。
  
  杭州之行改变了她的人生
  
  今年25岁的张子颖是地地道道的沈阳人,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一家机床厂的技师,母亲是一名教师。张子颖的母亲年轻时十分喜欢画画,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发展下去,于是她便把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父母省吃俭用,从张子颖小学二年级开始,就送她四处拜师学艺。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小子颖的确继承了母亲的艺术细胞,天赋不错,学画特别有悟性,如果能够继续深造,一定会有所成就。可是后来父亲所在工厂的效益江河日下,父亲下岗了,家中的生活越发地拮据。懂事的张子颖在高考时,主动放弃了学费昂贵的美术院校,而选择了一所普通大学。
  2001年,张子颖大学毕业后考上了本市的公务员,被分配到民政局做宣传工作。每次接到单位安排的宣传任务时,她都会兴奋不已,心甘情愿地加班加点,在展板上涂涂画画,再配上文字。可是她很快发现,在机关里并没有人欣赏她的作品,人们关心的只是上面有没有有关升职加薪、福利待遇之类的消息。于是,张子颖便有了辞职的念头。
  2001年国庆期间,张子颖的同学约她一起去杭州旅游。一到杭州,张子颖马上被这里如画的美景吸引住了。在西子湖畔,她支起画架,用心去感受这景色,用灵感来作画,从中获得的乐趣与满足驱散了她心中的郁闷。
  在杭州的最后一天,有人介绍张子颖去看那里有名的“水幕电影”。当从湖中喷起的巨大水幕上面放起电影时,张子颖呆住了。她突然意识到,这就是电影载体的改变!原本应该在银幕上放映的电影,现在被移到“水幕”上放映,就引起关注与欣赏。那她的画呢?张子颖自己清楚:由于没能在大学里进一步系统学习美术知识,仅凭以前的一点功底,在画的内容和技巧上是很难有所突破的;但是如果自己也能改变画的载体,突破传统,从形式上进行创新,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杭州之行使张子颖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在画画中,她才能找到快乐,自己的价值才能有所体现。回到沈阳后,张子颖辞职了,她要用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她的新想法,找到画的新载体,拿到事业的“金钥匙”,把绘画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做自己想做的!
  
  锲而不舍的她终于作画成功
  
  一连几天的冥思苦想,张子颖还是没有理出一个头绪来。一天黄昏,张子颖独自在街头散步。时值深秋,张子颖无意中发现落到地上的树叶形状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纹理错落,变幻万千。她脑子里灵光一现,突发奇想:“能不能在树叶上作画呢?”对自己的这一念头,张子颖顿时兴奋不已。于是她当即拿着几片落叶跑回家,开始付诸行动。
  张子颖查阅了很多书籍,了解到要在树叶上画画并且使之美观,必须进行“干整”处理,也就是先将树叶用酒精擦拭干净,然后放入水中,用文火煮10分钟去除叶肉,最后等晾至半干的时候,在蜡烛上均匀地烘烤直到完全干透。经过这些细致的工序后才能得到通透、有着树叶原本纹理脉络的薄如蝉翼的一片树叶,在它上面才能绘出图画并长期保存。
  一开始,这不起眼的树叶让张子颖吃尽了苦头。张子颖每天各处奔走,采摘各类树叶,带回家处理后一一尝试,但一次又一次失败了——有的树叶一煮就烂,有的却百煮不烂;有的终于可达到薄如蝉翼的状态,但画上去没有多久就腐烂了;有的一落笔就断了,还有的什么都好,却不容易着色……那段时间,张子颖的房间就像一片沼泽,到处都是树叶,空气中弥漫着腐烂的异味。可她没有气馁,整日整夜地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面,继续尝试。
  为了寻找到最合适的叶子,张子颖特地走访了沈阳农业大学、沈阳植物园的许多专家,希望能够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帮助。有一次,她打听到沈阳农业大学有一位退休的刘教授年轻时曾做过类似的研究,兴奋不已,马不停蹄地赶到农大家属大院,打听到了刘教授的家。可是知识分子气很重的刘教授不大愿意和陌生人交谈,借故推脱了,细心的张子颖感觉到了这一点。她没有放弃,反而进一步了解到,刘教授的儿女都在国外发展,家里只有老两口,感情很好,只是老伴早年因病失聪成了残疾人士,生活十分不便。于是张子颖心里有了主意,打消了晚上贸然登门的想法,而是先到书店买了—本学习手语的书。
  在家里对着书苦练一个星期后,张子颖敲开了刘教授家的门。刘教授一脸不悦,他老伴倒很客气,倒了—杯水给她。张子颖从容地用手语做了一个“谢谢”的手势。刘教授惊异地看着她,问:“你怎么会手语?”张子颖笑了一下,机智地回答道“如果不学几天手语,怎么能跟主人家打招呼呢!其实我也是刚刚学的。”刘教授一下子明白了眼前这个姑娘的良苦用心,破例和张子颖谈了很久。在交谈中,刘教授看到了张子颖的坚定信念,对她十分赞赏,于是他拿出早年做研究时的笔记,告诉张子颖说,虽然他当年没有成功,但这些笔记还是可以帮助她少走弯路,并衷心祝福她早日成功。
  接下来短短半年的时间,张子颖的足迹踏遍了整个沈阳市城郊。终于,她发现在城市东面棋盘山的一个农场附近有一种野生的剑麻叶,十分适合作叶画!在一片剑麻叶上,她画出了自己第一幅作品,颜料渗入树叶的程度恰到好处,树叶经过处理干燥后,也没有出现破裂的情况,相反呈现出一定的韧性。张子颖知道,她终于找到了事业发展的“金钥匙”。
  第二天,张子颖又到棋盘山农场附近的山上采摘了大量完整、鲜嫩的野生剑麻叶。回家后,她小心地用特制浓度的酒精—片片擦拭剑麻叶,然后用老专家教给她的特殊抽湿技术进行抽湿,再经过煮、烤等一系列程序,最后得到一张薄如蝉翼的树叶脉络。在此基础上,她开始作画,画人物,画山水,画鸟兽。三个月后,张子颖为叶画成功申请了专利,并在一位朋友的担保下向银行借贷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开始了自己的创业。
  
  成功打进国际市场
  
  聪明的张子颖知道,要把叶画推向市场,不能盲目冒进,因为没有先例,必须谨慎,首先要进行市场调查。于是她拿着叶画去征求不同人的意见。小朋友们告诉她,如果能画上卡通画就更好了;生意人告诉她,叶画需要好好包装;一些行家则认为,叶画十分具有创造力,并向她提出了一系列改进的意见。这么多人的看法和意见没有一样是否定叶画的,这更增强了张子颖的信心。她在沈阳市的商业步行街上租了一个小门面,开始大量制作叶画,并在报纸电视上做了一定的宣传。慕名而来的人一走进她的叶画店,就立即被吸引了:巴掌大的—片树叶上,能画出那么栩栩如生、充满灵性的图画,的确让人既感到新奇又觉得美不胜收。有一片扇形的剑麻叶上,画了江水上的—叶扁舟,意味悠远,旁边题了一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配上那通透的树叶,让人感怀深远,刚拿出来,就被一个广东商人以3000元的价格买走了。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买叶画,张子颖又推出了“系列套画”。第一套是《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一推向市场就有比较大的影响,许多人来她店里争相观看。张子颖宣称:这套“金陵十二钗”不标价,谁要是欣赏,就自己出个价,如果合适就卖给他。这样一来,更增添了人们的兴趣,大家纷纷议论着,无形中给她的叶画店做了活广告。果然没过多长时间,这套叶画就被本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生意人以2万元的价格买走了,据说是送给他酷爱《红楼梦》的母亲作生日礼物。后来,张子颖陆续又推出了几套叶画,有《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还有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等等,都在刚推出不久就以不菲的价格售出。
  在开店后短短一年时间里,张子颖获纯利达20万元。但这些成绩没有令张子颖满足,她在思索:怎么才能让叶画有更大的发展呢?就在这时,一位在沈阳多年、从事外贸生意的韩裔商人找到了她,提出可以帮她把叶画出口到韩国和日本。但精明的商人提出,不管在国外获利多少,都得让他提四成佣金。这个条件很苛刻,张子颖为了能让叶画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找到更大的市场,让外国人知道中国有这样的艺术精品,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答应了。但签订合同时,张子颖发现合同上居然要求在每幅叶画上写上对方外贸公司的名字,而且是韩文!这让她无法接受,几经交涉,对方毫不让步,张子颖最后严肃地告诉他:“叶画是可以赚钱的商品,但是它同样是艺术!如果写上公司的名字,整个叶画的意境就会改变,变得不伦不类。这样的叶画即使到了国外,也没有艺术价值,只会贻笑大方的。”对方终于被她说服了。
  叶画投放到国际市场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无论在韩国还是日本,很多人本来就崇尚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来自中国的这种叶画,更是惊叹不已,纷纷购买。国际市场上的成功为张子颖积累了大量的资全,她打算在素有“北方香港”之称的大连开设叶画室,但是她知道以自己一个人的能力不可能完成这么多叶画。于是,2003年下半年,她投资开办了一所教授叶画的学校,在将叶画发扬光大的同时,也为自己提供了更多的画源。在办学的过程中,张子颖发现有潜力的学生,就与他们签订协议,负责销售他们的作品。
  有了人才,有了画源,到2004年初的时候,张子颖已经开了5家叶画室,沈阳3家,大连2家。在她的指导下,画室的作品层出不穷,格调品位高尚,做工精致,平均每个月都能给她带来十几万元的利润。现在的张子颖已经从当初一名普通的小公务员成为了一名拥有百万资产的成功女性。她以对理想的坚定追求,对艺术的执著眷恋,经营着她的画室。她的每—间画室门口都有一幅同样的对联:画山画水画尽人间景色,不离不弃永守理想彼岸。
  这,也许就是张子颖内心的真情独白吧!
其他文献
“我们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一疗法,让更多的人不再以裸为羞,而是以裸为趣,以裸为爱好。”     提及“裸”这个字眼,许多人的神经都会变得敏感起来,但是28岁的广州姑娘贺艳琼却打破世俗观念创立了“裸疗法”,并把它经营成了事业。贺艳琼说:“其实裸并不是什么怪异的行为,是现代人以赤裸的姿态返回自然状态,用自然的力量驱散藏匿在每一个细胞里的喧嚣和烦躁,重回平静。”     一次身心的放纵     今年28岁
期刊
一    石牌村是广州最大的城中村,这里的楼房全是“握手楼”(指两楼间距过窄,住在两楼内的人可以伸手相握的楼房),但因为租金便宜,成为广州众多外来打工者的选择。  2005年秋天,我也住进了这里,成了石牌村的临时村民。没多久,我就发现对面的房间里,住着一个漂亮的姑娘。隔着玻璃窗,我可以看到她在房间里做健身操的的娇美身影。因为对面那栋楼的楼层高度稍低些,同样是六层顶楼,她的房间却明显比我的矮很多。我
期刊
妻子是个小尾巴,我走到哪里她都要跟到哪里。我厌烦,她却乐此不疲。  结婚那天,她用买戒指的钱给我买了一款手机。那天夜里,我们两人在被窝里一遍遍地调着手机的响铃。我们觉得,生活就像这铃声,响亮、悦耳,充满着憧憬和希望。从那天开始,我常常接到她的电话:“老公,下班了买点菜回家。”“老公,我想你,我爱你。”“老公,晚上一起去妈妈家吃饭。”我的心里十分温暖。  有一次,我忘了给手机充电,又恰好陪领导到基层
期刊
人们总赞赏蜜蜂的勤劳,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蜜蜂的种种极端习性,实在是生命的一大悲哀。  蜜蜂积累财富无止无休,它们恨不能把天下的蜜、粉都采集到巢中,所以,只要外界还有蜜有粉,它们就不会休息。疲惫不堪、早衰和过劳死的现象,是它们的不幸。   纵观四周,不少现代人都在重蹈蜜蜂的悲剧,为了追逐更大的名利,为了获取更多的钱财,一往无前毫不停留,就连吃饭,也是不知其味地匆匆填饱肚子。结果却是心累体衰,没有时
期刊
曾经孤立的邓小姐从不算计别人,无论大小事都为公司着想,这样的员工踏实肯干,升职加薪自然是意料之中的事。    1     到了大四,我们就开始想法子找机会实习了。现在工作不好找,有实习机会就等于有了工作经验,找工作相对就会比较容易一些。正巧有个师兄准备考研,他就让我顶替他去那家公司实习。  开始实习不久,我就发现公司里有派系斗争,经常和我聊天的业务员施明把这比作东西宫夺权记。东宫是指吴姐,她是公司
期刊
ONE    我不喜欢医院。每当我穿过走廊,嗅着医院的味道,我就感到苦闷。那不仅仅是福尔马林的气息,那里面弥漫着寂寞、痛苦、绝望,它们深入骨髓,使我厌弃自己。但我别无选择,我是这里的护士。  我在肾内科上班。一次长假之后,我再次走入医院,正要进值班室,忽然看到一个小女孩慌慌张张跑出来,手里似乎抓着什么东西。我快步追了上去,一把按住她。她那么瘦,出乎我的意料,蓝条衣服松松垮垮地耷拉在肩膀上,裤角沾着
期刊
其实,情人从一开始就做着可耻的事情,只是在开始的时候没人愿意相信。     1    那个夏天的夜晚,我经常想起恋爱那会儿的事情,眼前就有了白裙飘飞的情景,接着又有了十指相扣的画面。我总会情不自禁地举起右手,依然光滑,只是它是空的。很久它都没有与贺年相握,心底就有了一声叹息。  贺年回家越来越晚,但我还是坚持等他回来。他说过让我先睡,可我睡不着,好不容易把他等回来了,说不上三句话,他就鼾声如雷了,
期刊
好比再经历一次严峻的高考,我终于成功地成为了这家规模不小的公司的一员,虽然只是秘书处的一名小文员,而且还有未来三个月的试用期。  秘书处的文员和其他部门的文员叫法相同,可是工作性质却并不相同。其他部门的文员只需要对自己份内的工作负责就成,而我,除了要坐在计算机前打印材料,在复印机前复印文件、扫描其他部门同事来不及处理的图片之类事,还要穿行于各个部门的办公室间递送材料。可是,生活因为忙碌而变得充实许
期刊
那年夏天,我十六岁。学校在城郊,新建不久,宿舍在教学楼后方,二幢,五层。我住三楼最东头,阳光直射,把整间屋子烤得似蒸笼,在里面坐不上一会儿,就会汗流浃背。所以我常跑到宿舍西南方的小礼堂。那里有个后门,平常尽管锁着,可后门卫生间的铝合金窗总半敞着,我从那翻窗而入,夹本书,或啥也不带,在礼堂舞台的木地板上咚咚地跑,屋顶是穹形的,回音轰隆隆地响。  在舞台上的感觉的确很棒。  我翻着跟头,呜啦啦地喊。偌
期刊
朋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在他老家偏僻的小山村里,曾有一个只有五十几人的破破烂烂的小学校。因为贫困,孩子们的父母对于孩子的学业没有太大的兴趣,因此常常会有一些孩子因为很小的原因而辍学,尽管辍学的孩子很不情愿,但是也拗不过大人。  十几年前有一个小孩子,后背有两道斑斑剥剥的伤疤。一旦到了夏天,别的孩子都会在烈日下脱掉衣服,痛痛快快地在学校旁的小溪里洗上一把地道的矿泉水浴。而他却总是穿得严严实实,怯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