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合作语言学习教学法(Cooperative Language Learning Approach)与我们所说的小组合作学习本质相似。它的主要内容包括Team Formation(编组)、Accountability(责任制)、Structuring Structure(组织结构)等,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发挥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
关键词:英语;合作;小组;语言学习;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8)10-0045-03
一、合作语言学习教学法概述
合作语言学习教学法(Cooperative Language Learning Approach)是美国运用较广的一种英语学习方法,是目前已在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先进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合作语言学习是基于一种自然的社会行为、学习者互相交流建立起来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早在 1896年,John Dewey(约翰·杜威)在芝加哥创办“实验学校”时,就主张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学校的工作应以学生的需要为方向。他认为,教师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自己也可以做老师,教师应该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协助、支持和辅导的作用。
现代社会中的许多科研活动,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是用合作的方式进行的。诺贝尔科学奖的获奖项目,绝大部分是集体合作的结果,有跨国的,有跨洲的。英语是科学家相互交流最常用的工具,又往往是他们的第二语言。这些科学家在合作搞科研的同时,也在合作学习英语。我国古典教育名著《学记》曾说:“独立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合作语言学习教学法与我们所说的小组合作学习本质相似。它大致包含五项主要内容:
1.Positive Interdependence(具有正面意义的相互依赖)。它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学习者必须时刻牢记小组的利益,习惯于考虑“我们”而不是“我”。组员之间互利互助,共同进步。老师可以通过设立共同目标、共同奖励、分享材料、分配任务等方式来实现正相互依赖。
2.Accountability(个体责任制)。尽管学习者共同学习,但每位同学必须独立担当并完成一定的角色和任务,以示他已经掌握了所学知识的重点,以避免任务只落在小组中个别成员头上。因此,教师可以进行个人测试,或随机抽取学生进行个别测试。
3.Group Iuterractiou(小组交流),小组成员应进行面对面直接交流。要确保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充分与他人交流,而不仅仅是学生被动地与课本、与机器交流。
4.Social Skills(社交技巧)。学习者不仅需要重视语言学习技能的提高,也要重视社交合作能力的提高。在学习中只有不断定期对学习有效性进程进行评估,才能确保小组学习的成功。
5.Structuring Structure(组织结构)。小组编排是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首要步骤,可以遵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混合编组(Mix grouping),小组成员各具特色,以便取长补短。
在一个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处于竞争机制之中。“优等”成绩是与“劣等”成绩相比之下而存在的,一个学生的成功需要其他学生的失败作为代价。美国的一些心理学家把这种情况叫做Negative Interdependence(具有负面意义的相互依赖)。很明显,这种竞争机制对于来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学生来说,是很不公平的。使用合作小组活动的方式学习英语,则可以避免这种不利因素。因为在合作小组中,每一个学生的收获都是整个小组的收获,每一个学生的进步都是对小组的贡献。再者,一个小组能得到什么样的成绩取决于全体组员的共同努力。所以,合作学习中的小组活动有助于引导学生相互尊重彼此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鼓励学生民主平等、相互支持和优势互补。在课堂上,化“竞争”为“合作”,为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完成一个共同的课题相互支持,相互帮助。
二、理论背景
合作学习是长期以来得到了充分实践肯定的一种教学模式,尤其在语言学习与教学中有着极大的优势。同时,无论从心理、认知以及语言学习的特点等各方面,它都拥有坚实的理论支持。
1.心理学理论。1920年,心理学家F·H·阿尔波特通过实验发现,对于同样的任务,在别人面前行为效率比个人单独表现的行为效率高。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助长作用”。美国管理心理学家莱维持(H.J·Leavitt)曾作过一次沟通实验来比较双向与单向沟通的效果与功能。结果双向沟通的内容正确性高,对促进人际关系较有利,接受信息的把握大。所以绝大多数心理学家都推崇合作式学习,合作学习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显然胜过个人努力。
2.认知角色理论。Piaget认为学习的进步取决于“平衡”(equilibration)过程(一种自我调节过程),它涉及问题的解决和认知冲突的一致。通过个体之间的合作与学习,不断调节互相之间的认知冲突,从而达到自身的进步。他认为合作的(cooperative)而非个体单独的(unilateral)社会交流更有利于学习者通过同化、顺应达到新的认知平衡。而合作关系更易于发生在同龄的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
Vygotsky把互相交流看做是学习进步的关键。他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互补关系,并认为学习者中能力强、知识多的一方必然会去指导、鼓励他的合作者,共同进步。学习就是共同认知活动的产物以及影响重构个体认知的过程。这种交流被称作“邻近进步区域”(the Zoneof Proximal Development)。
3.语言习得理论。Krashen认为,获得外语能力有两种途径,一是习得,二是学习。习得是指通过理解语言和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一种“自然”过程,如母语的学习。而学习是有意识地掌握某一语言的语法规则,通过正式的教学获得知识,不会导致习得。因此应该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较自然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自然”的交流。而且,有意识地学习只能起到监控、修正和编辑的作用。因此他认为在语言学习中应该尽量减少“监察”的作用,让语言学习者处于宽松、和谐的交际环境下,从而降低情感过滤,增强学生自信,这些都恰好符合合作学习的原则。通过学习者之间的合作,让学生从合作伙伴身上学习他们的长处以及获得那些理解超出自己现有水平的输入而习得该语言(i 1理论)。
三、合作语言学习小组分派与责任
分派学习小组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让学生凭兴趣任意选择,一种是由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各方面不同的特点,把程度参差不齐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学生的不同特点包括年龄、性别、种族、个性、学习成绩、学习方法和语言能力等等。把特点不同的学生编在一组,可以促使来自不同种族、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建立相互信任、了解和欣赏不同的文化。编组一定要小,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发言机会。每组以4人为宜,因为在需要的时候,很容易在组内分成两对,进行一对一的活动。为保证各小组力量的均衡,可以施行重新分组方案。
合作学习小组的责任制在Jigsaw(锯曲线)式小组活动中有比较充分的体现。合作学习小组不同于一般的小组活动,它的特点在于同时强调个人负责和小组集体负责两种责任制。每个小组在确定一个学习项目或研究课题以后,首先进行分工。每个小组成员要独立完成自己负责的一段,成为这一部分的专家。然后回到小组,跟大家分享自己得到的信息资料,介绍自己的成果。最后,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每个组员担任特定的“角色”,如:一个做主席,主持会议;一个做秘书,记录大家的发言;一个做小组发言人,准备到大班上代表小组发言;一个维持课堂纪律,注意小组讨论时大家轮流发言,低声交谈,不要影响其他小组的讨论。
在Jigsaw小组活动中,师生一起参加综合、分析和评估。大家都既当学生又当先生。教师和学生共同商定评分原则,有时给个人和小组分别评分,有时只给小组评分。学生自我评估有时会产生更加积极的效果。
社交语言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英语和汉语在人际交往和日常用语方面(如请教问题、说明问题、要求解释、修正意见和表示关心等)的差别很大。如果缺乏遣词造句的基本知识,人际交流就会产生困难,甚至引起误会。合作学习小组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时空,使他们可以在相互交往之中练习社交英语。
四、合作语言学习活动方式
合作语言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根据教学课时的安排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分别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
1.课前活动。合作语言学习小组课前学习活动一般可设计三种:
A.预习课文。预习课文包括查阅词典,找相关背景知识的资料,找出重点、难点,提出质疑以及预做课后练习等。小组的每个成员分别做好准备,再相互讨论、补充,然后再指定代表小组发言的成员(答题的小组成员不能固定),记录小组的集体成绩。例如,在学习English names 这一课时,教师布置如下课前学习任务:a. How many English words have you learned? b. Are they the girls’ names or the boys’ names? c.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nglish names and Chinese names? d、搜集其他有关English names的材料。
B.课前表演。课前表演就是在每堂课开始的前5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让学生围绕学过的,将要学的或课外的内容,充分发挥其创造性,采用英语表演的形式创设一种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以便学生迅速、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课前表演形式一般有对话表演、讲故事、看图说话、游戏、提问等。教师可以把表演的任务落实给某一小组,每一小组在学期中都有表演的机会。
C.课前报告。课前活动还可围绕当日天气、学生出勤、班级记事、新闻报道和名人故事等安排“课前几分钟报告”等活动。
2.课中活动。课中的合作语言学习小组活动应自然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之中。新课程指导下的英语教材题材多样,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好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言语交际活动。如在教学At the Sports Meet 一课时,可要求学习小组结合本校举行的运动会,以the long jump,the high jump, the relay race 和the 100-metre race 等为内容,共同编出一段有意义的对话。小组活动时,教师应观察各小组的进展情况,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并适时地为学生间的言语活动提供语言、句式等方面的帮助。
另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组织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如小组会话比赛、听力竞赛、单词接龙竞赛、段落记忆竞赛、快速阅读理解竞赛等,以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意识和竞争能力。
3.课后活动。教师还应指导课后的小组合作活动,如:布置小组成员间的词语听写,课文朗读与背诵、检查书面作业、进行会话、写作练习等。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又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帮助,并且纵观全班各组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缺点,进行及时表扬、鼓励、指导与建议。
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的活动方式,如课题研讨、模拟出国等。但是,根据我国英语教学实际情况,不一定所有教学内容都采用合作语言学习,可以适当结合全班集体大合唱和个人独立思考等方法,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合作语言学习中教师的角色意识
在合作语言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意识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能力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通过教师的角色变化来实现的。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管理者,有时还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师必须意识到,简单地把学生置于讨论小组中是不会奇迹般地产生效果的。因此,教师必须明确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自身的责任和角色意识。简单地说,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意识应体现在以下几点:
1.协调意识。合作学习涉及多个要素,涉及多名学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时,发挥着创设学习环境和气氛,维持学习秩序等作用。
2.激发意识。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要能起到激发学生产生合作学习欲望的作用。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言语审美需要、言语交往需要、言语求知需要等。
3.参与和监控意识。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当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并进行现场观察和调控,为学生及时提供有效的指导。
就我国英语教学而言,新课程标准提高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课堂要努力实现从“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向“培养语言能力”转变,每位教师面临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较快地提高课堂效率”这样一个关键问题。我们认为,合作式学习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
实践证明,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将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式的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J].学科教育,2000,(6).
[2]郭华.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假设与实践操作模式[J].中国教育学刊,1998,(5).
[3]郭华.小组合作学习,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J].2003,(8).
[4]Asher,J.(1988),Learning another language through action,3rd edition.Las Gatos, CA: Sky Oaks Productions .
[5]Aronson,E.,Blaney,N.,Stephan,C.,Sikes,J.
关键词:英语;合作;小组;语言学习;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8)10-0045-03
一、合作语言学习教学法概述
合作语言学习教学法(Cooperative Language Learning Approach)是美国运用较广的一种英语学习方法,是目前已在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先进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合作语言学习是基于一种自然的社会行为、学习者互相交流建立起来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早在 1896年,John Dewey(约翰·杜威)在芝加哥创办“实验学校”时,就主张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学校的工作应以学生的需要为方向。他认为,教师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自己也可以做老师,教师应该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协助、支持和辅导的作用。
现代社会中的许多科研活动,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是用合作的方式进行的。诺贝尔科学奖的获奖项目,绝大部分是集体合作的结果,有跨国的,有跨洲的。英语是科学家相互交流最常用的工具,又往往是他们的第二语言。这些科学家在合作搞科研的同时,也在合作学习英语。我国古典教育名著《学记》曾说:“独立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合作语言学习教学法与我们所说的小组合作学习本质相似。它大致包含五项主要内容:
1.Positive Interdependence(具有正面意义的相互依赖)。它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学习者必须时刻牢记小组的利益,习惯于考虑“我们”而不是“我”。组员之间互利互助,共同进步。老师可以通过设立共同目标、共同奖励、分享材料、分配任务等方式来实现正相互依赖。
2.Accountability(个体责任制)。尽管学习者共同学习,但每位同学必须独立担当并完成一定的角色和任务,以示他已经掌握了所学知识的重点,以避免任务只落在小组中个别成员头上。因此,教师可以进行个人测试,或随机抽取学生进行个别测试。
3.Group Iuterractiou(小组交流),小组成员应进行面对面直接交流。要确保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充分与他人交流,而不仅仅是学生被动地与课本、与机器交流。
4.Social Skills(社交技巧)。学习者不仅需要重视语言学习技能的提高,也要重视社交合作能力的提高。在学习中只有不断定期对学习有效性进程进行评估,才能确保小组学习的成功。
5.Structuring Structure(组织结构)。小组编排是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首要步骤,可以遵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混合编组(Mix grouping),小组成员各具特色,以便取长补短。
在一个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处于竞争机制之中。“优等”成绩是与“劣等”成绩相比之下而存在的,一个学生的成功需要其他学生的失败作为代价。美国的一些心理学家把这种情况叫做Negative Interdependence(具有负面意义的相互依赖)。很明显,这种竞争机制对于来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学生来说,是很不公平的。使用合作小组活动的方式学习英语,则可以避免这种不利因素。因为在合作小组中,每一个学生的收获都是整个小组的收获,每一个学生的进步都是对小组的贡献。再者,一个小组能得到什么样的成绩取决于全体组员的共同努力。所以,合作学习中的小组活动有助于引导学生相互尊重彼此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鼓励学生民主平等、相互支持和优势互补。在课堂上,化“竞争”为“合作”,为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完成一个共同的课题相互支持,相互帮助。
二、理论背景
合作学习是长期以来得到了充分实践肯定的一种教学模式,尤其在语言学习与教学中有着极大的优势。同时,无论从心理、认知以及语言学习的特点等各方面,它都拥有坚实的理论支持。
1.心理学理论。1920年,心理学家F·H·阿尔波特通过实验发现,对于同样的任务,在别人面前行为效率比个人单独表现的行为效率高。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助长作用”。美国管理心理学家莱维持(H.J·Leavitt)曾作过一次沟通实验来比较双向与单向沟通的效果与功能。结果双向沟通的内容正确性高,对促进人际关系较有利,接受信息的把握大。所以绝大多数心理学家都推崇合作式学习,合作学习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显然胜过个人努力。
2.认知角色理论。Piaget认为学习的进步取决于“平衡”(equilibration)过程(一种自我调节过程),它涉及问题的解决和认知冲突的一致。通过个体之间的合作与学习,不断调节互相之间的认知冲突,从而达到自身的进步。他认为合作的(cooperative)而非个体单独的(unilateral)社会交流更有利于学习者通过同化、顺应达到新的认知平衡。而合作关系更易于发生在同龄的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
Vygotsky把互相交流看做是学习进步的关键。他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互补关系,并认为学习者中能力强、知识多的一方必然会去指导、鼓励他的合作者,共同进步。学习就是共同认知活动的产物以及影响重构个体认知的过程。这种交流被称作“邻近进步区域”(the Zoneof Proximal Development)。
3.语言习得理论。Krashen认为,获得外语能力有两种途径,一是习得,二是学习。习得是指通过理解语言和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一种“自然”过程,如母语的学习。而学习是有意识地掌握某一语言的语法规则,通过正式的教学获得知识,不会导致习得。因此应该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较自然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自然”的交流。而且,有意识地学习只能起到监控、修正和编辑的作用。因此他认为在语言学习中应该尽量减少“监察”的作用,让语言学习者处于宽松、和谐的交际环境下,从而降低情感过滤,增强学生自信,这些都恰好符合合作学习的原则。通过学习者之间的合作,让学生从合作伙伴身上学习他们的长处以及获得那些理解超出自己现有水平的输入而习得该语言(i 1理论)。
三、合作语言学习小组分派与责任
分派学习小组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让学生凭兴趣任意选择,一种是由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各方面不同的特点,把程度参差不齐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学生的不同特点包括年龄、性别、种族、个性、学习成绩、学习方法和语言能力等等。把特点不同的学生编在一组,可以促使来自不同种族、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建立相互信任、了解和欣赏不同的文化。编组一定要小,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发言机会。每组以4人为宜,因为在需要的时候,很容易在组内分成两对,进行一对一的活动。为保证各小组力量的均衡,可以施行重新分组方案。
合作学习小组的责任制在Jigsaw(锯曲线)式小组活动中有比较充分的体现。合作学习小组不同于一般的小组活动,它的特点在于同时强调个人负责和小组集体负责两种责任制。每个小组在确定一个学习项目或研究课题以后,首先进行分工。每个小组成员要独立完成自己负责的一段,成为这一部分的专家。然后回到小组,跟大家分享自己得到的信息资料,介绍自己的成果。最后,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每个组员担任特定的“角色”,如:一个做主席,主持会议;一个做秘书,记录大家的发言;一个做小组发言人,准备到大班上代表小组发言;一个维持课堂纪律,注意小组讨论时大家轮流发言,低声交谈,不要影响其他小组的讨论。
在Jigsaw小组活动中,师生一起参加综合、分析和评估。大家都既当学生又当先生。教师和学生共同商定评分原则,有时给个人和小组分别评分,有时只给小组评分。学生自我评估有时会产生更加积极的效果。
社交语言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英语和汉语在人际交往和日常用语方面(如请教问题、说明问题、要求解释、修正意见和表示关心等)的差别很大。如果缺乏遣词造句的基本知识,人际交流就会产生困难,甚至引起误会。合作学习小组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时空,使他们可以在相互交往之中练习社交英语。
四、合作语言学习活动方式
合作语言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根据教学课时的安排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分别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
1.课前活动。合作语言学习小组课前学习活动一般可设计三种:
A.预习课文。预习课文包括查阅词典,找相关背景知识的资料,找出重点、难点,提出质疑以及预做课后练习等。小组的每个成员分别做好准备,再相互讨论、补充,然后再指定代表小组发言的成员(答题的小组成员不能固定),记录小组的集体成绩。例如,在学习English names 这一课时,教师布置如下课前学习任务:a. How many English words have you learned? b. Are they the girls’ names or the boys’ names? c.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nglish names and Chinese names? d、搜集其他有关English names的材料。
B.课前表演。课前表演就是在每堂课开始的前5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让学生围绕学过的,将要学的或课外的内容,充分发挥其创造性,采用英语表演的形式创设一种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以便学生迅速、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课前表演形式一般有对话表演、讲故事、看图说话、游戏、提问等。教师可以把表演的任务落实给某一小组,每一小组在学期中都有表演的机会。
C.课前报告。课前活动还可围绕当日天气、学生出勤、班级记事、新闻报道和名人故事等安排“课前几分钟报告”等活动。
2.课中活动。课中的合作语言学习小组活动应自然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之中。新课程指导下的英语教材题材多样,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好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言语交际活动。如在教学At the Sports Meet 一课时,可要求学习小组结合本校举行的运动会,以the long jump,the high jump, the relay race 和the 100-metre race 等为内容,共同编出一段有意义的对话。小组活动时,教师应观察各小组的进展情况,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并适时地为学生间的言语活动提供语言、句式等方面的帮助。
另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组织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如小组会话比赛、听力竞赛、单词接龙竞赛、段落记忆竞赛、快速阅读理解竞赛等,以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意识和竞争能力。
3.课后活动。教师还应指导课后的小组合作活动,如:布置小组成员间的词语听写,课文朗读与背诵、检查书面作业、进行会话、写作练习等。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又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帮助,并且纵观全班各组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缺点,进行及时表扬、鼓励、指导与建议。
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的活动方式,如课题研讨、模拟出国等。但是,根据我国英语教学实际情况,不一定所有教学内容都采用合作语言学习,可以适当结合全班集体大合唱和个人独立思考等方法,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合作语言学习中教师的角色意识
在合作语言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意识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能力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通过教师的角色变化来实现的。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管理者,有时还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师必须意识到,简单地把学生置于讨论小组中是不会奇迹般地产生效果的。因此,教师必须明确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自身的责任和角色意识。简单地说,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意识应体现在以下几点:
1.协调意识。合作学习涉及多个要素,涉及多名学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时,发挥着创设学习环境和气氛,维持学习秩序等作用。
2.激发意识。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要能起到激发学生产生合作学习欲望的作用。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言语审美需要、言语交往需要、言语求知需要等。
3.参与和监控意识。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当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并进行现场观察和调控,为学生及时提供有效的指导。
就我国英语教学而言,新课程标准提高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课堂要努力实现从“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向“培养语言能力”转变,每位教师面临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较快地提高课堂效率”这样一个关键问题。我们认为,合作式学习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
实践证明,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将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式的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J].学科教育,2000,(6).
[2]郭华.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假设与实践操作模式[J].中国教育学刊,1998,(5).
[3]郭华.小组合作学习,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J].2003,(8).
[4]Asher,J.(1988),Learning another language through action,3rd edition.Las Gatos, CA: Sky Oaks Productions .
[5]Aronson,E.,Blaney,N.,Stephan,C.,Sikes,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