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的作业模式
关键词:家庭作业;减负;增效
一直以来,为了提升学生学习分数,小学语文家庭作业,大多为书面作业,而且作业量较大。对于上了一天课,写了一天作业的孩子们来说,在释放激情的课余里再去花很大一部分时间写作业,他们很难持久地安下心来,有的仓促应付,有的照抄他人,还有的干脆放弃,作业效果甚微,学生语文素质提高缓慢,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挑战。如何使家庭作业既能从量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在质上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语文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我对作业设计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探究,对作业布置做了新的尝试。
一、讲故事、拓视野、促记忆
习作时,经常遇到这样犯难的场面,学生无话说,无材料写,语言组织能力差,有的半天都写不出几句话来。我针对此情况,结合学生爱听、爱讲故事的特点,布置学生每天必须讲一个故事,课内课外都行,可以是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科幻故事等。讲给家人或朋友听,并请他们作出评价,根据他们的评价,在以后讲故事时做相应调整,力求故事讲得更加生动感人。同时结合教材的作文训练重点,有计划、有目的的布置学生每次习作训练前讲优秀作文一篇,摘取其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落,好的写作方法,为习作做铺垫。久而久之,学生读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学生读书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讲故事的水平也越来越高。在定期举行的班级故事会上有的讲得声情并茂,感人肺腑,让人啧啧称奇、回味无穷。学生的记忆力得到增强,作文的能力明显提高。
二、背成语、讲实效、促积累
词语是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没有一定的词语积累,语言表达难于顺畅。文学作品中有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恰恰是精华所在,就应该运用熟读背诵去感受其中的妙处。每日背诵,摘录一个成语是使学生摆脱“词困”的有效措施。摘录时加拼音和注释,这样既复习巩固了汉语拼音和了解了词意,又积累了词汇,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语言素材。我还每周带领学生做一次“成语接龙”的游戏,游戏前,经常看到学生在课余时间里两个一组,三个一群地围在一起讨论、搜集成语。这样,通过寓教于乐的活动方式,调动了学生背成语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也使“背成语”的作业效果进一步得到提高。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文素质就会明显提高。
三、读课文、多思考、促理解
我们边远村校学生由于条件限制,阅读量极少,课堂上,学生读书经常是结结巴巴,多字少字、错字别字的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布置学生课前读书非常有必要。于是,我每天布置学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的长短而定)。如第一次读课文,要求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通、读顺,思考课文有几小节?找出小节里的重点词句。可分为几个逻辑段,每个段落讲了什么内容,段与段之间有何联系?第二次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次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写作方法,并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这样边读边想邊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写段落、积素材、促表达
学生作文素材缺乏,难于落笔,有的勉强写了下来,大多是空洞乏味,言而无物。语文来源于生活,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我让学生每天留意生活和学习中的人和事,把自己认为最有新鲜感最有意义的内容写成一段话,长短不作要求,但要把事情写清楚,还可以适当地加上一些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写完后读给旁边的人听,请他们提建议和意见,然后进行修改、补充。利用第二天早读时间我快速浏览,给每位同学作出激励性的评价,有时还把写得精彩的段落读给全班同学听,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和写话欲望。这样坚持下来,学生积累的习作素材逐渐多起来,写的作文内容比较充实,语言表达效果明显提高。
总之,小学阶段中高年级的学生每天讲一个故事,背一个成语,读一篇课文,写一段话,能扎扎实实地促进语文能力的提升,从而从根本上“减负”“增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关键词:家庭作业;减负;增效
一直以来,为了提升学生学习分数,小学语文家庭作业,大多为书面作业,而且作业量较大。对于上了一天课,写了一天作业的孩子们来说,在释放激情的课余里再去花很大一部分时间写作业,他们很难持久地安下心来,有的仓促应付,有的照抄他人,还有的干脆放弃,作业效果甚微,学生语文素质提高缓慢,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挑战。如何使家庭作业既能从量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在质上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语文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我对作业设计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探究,对作业布置做了新的尝试。
一、讲故事、拓视野、促记忆
习作时,经常遇到这样犯难的场面,学生无话说,无材料写,语言组织能力差,有的半天都写不出几句话来。我针对此情况,结合学生爱听、爱讲故事的特点,布置学生每天必须讲一个故事,课内课外都行,可以是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科幻故事等。讲给家人或朋友听,并请他们作出评价,根据他们的评价,在以后讲故事时做相应调整,力求故事讲得更加生动感人。同时结合教材的作文训练重点,有计划、有目的的布置学生每次习作训练前讲优秀作文一篇,摘取其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落,好的写作方法,为习作做铺垫。久而久之,学生读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学生读书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讲故事的水平也越来越高。在定期举行的班级故事会上有的讲得声情并茂,感人肺腑,让人啧啧称奇、回味无穷。学生的记忆力得到增强,作文的能力明显提高。
二、背成语、讲实效、促积累
词语是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没有一定的词语积累,语言表达难于顺畅。文学作品中有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恰恰是精华所在,就应该运用熟读背诵去感受其中的妙处。每日背诵,摘录一个成语是使学生摆脱“词困”的有效措施。摘录时加拼音和注释,这样既复习巩固了汉语拼音和了解了词意,又积累了词汇,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语言素材。我还每周带领学生做一次“成语接龙”的游戏,游戏前,经常看到学生在课余时间里两个一组,三个一群地围在一起讨论、搜集成语。这样,通过寓教于乐的活动方式,调动了学生背成语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也使“背成语”的作业效果进一步得到提高。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文素质就会明显提高。
三、读课文、多思考、促理解
我们边远村校学生由于条件限制,阅读量极少,课堂上,学生读书经常是结结巴巴,多字少字、错字别字的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布置学生课前读书非常有必要。于是,我每天布置学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的长短而定)。如第一次读课文,要求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通、读顺,思考课文有几小节?找出小节里的重点词句。可分为几个逻辑段,每个段落讲了什么内容,段与段之间有何联系?第二次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次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写作方法,并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这样边读边想邊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写段落、积素材、促表达
学生作文素材缺乏,难于落笔,有的勉强写了下来,大多是空洞乏味,言而无物。语文来源于生活,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我让学生每天留意生活和学习中的人和事,把自己认为最有新鲜感最有意义的内容写成一段话,长短不作要求,但要把事情写清楚,还可以适当地加上一些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写完后读给旁边的人听,请他们提建议和意见,然后进行修改、补充。利用第二天早读时间我快速浏览,给每位同学作出激励性的评价,有时还把写得精彩的段落读给全班同学听,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和写话欲望。这样坚持下来,学生积累的习作素材逐渐多起来,写的作文内容比较充实,语言表达效果明显提高。
总之,小学阶段中高年级的学生每天讲一个故事,背一个成语,读一篇课文,写一段话,能扎扎实实地促进语文能力的提升,从而从根本上“减负”“增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