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精髓所在,“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理论来源于《内经》,是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基础上形成的。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两者在发病时可表现为相同的病机,病虽不同,但经采取相同的方药,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异病同治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1-0018-02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若促使发病的病机相同,可用同一种方法治疗。任何一种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其特异性的病理改变和传变规律;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由于体质、气候、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病理生理反应而形成不同的“证”。中医认为疾病是一个的病理过程,而证则是其发展过程的某一阶段;病变的不同阶段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证,而“证”则集中反映了病变阶段中邪正相争所处的势态。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证同则治疗方法也相同。慢性前列腺炎与良性前列腺增生在临床发病中有着相似的病机变化。
1慢性前列腺炎——肾虚,湿热、瘀血阻窍
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男科常见疾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目前研究表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并没有可证明的感染来解释其临床表现,抗生素也不能改善其症状。现代医学将CP分为四类,大部分CP患者可以被归类为Ⅲ型CP。这一类型前列腺炎又包括炎癥性CP(ⅢA)和非炎症性CP(ⅢB)。ⅢA患者精液、前列腺按摩液或尿三杯中可查到较多的白细胞,而ⅢB的情况则相反。Ⅲ型慢性前列腺炎多表现为会阴、骨盆等部位疼痛和不适,伴有排尿刺激或梗阻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性功能和生活质量,但无确切细菌感染证据。目前尚无针对绝大部分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在症状上主要以盆腔区疼痛为主,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在治疗上让临床医生感到颇为棘手。本病属中医学“淋证”、“精浊”范畴,中医学认为“肾虚为本,湿热为标,瘀滞为变”为本病的主要发病机制[1]。多年来,通过辨证论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医药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过程中,显出了巨大的优势,不论是从改善患者症状还是从改善前列腺液的质量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前列安栓为临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常用药物之一,主要由黄柏、虎杖、栀子、大黄、泽兰、毛冬青、吴茱萸、威灵仙、石菖蒲、荔枝核等,功用为清热利湿通淋,化瘀散结止痛,主治湿热瘀血壅阻证所引起的少腹痛、会阴痛、睾丸疼痛、排尿不利、尿频、尿痛、尿道口滴白、尿道不适等证,可用于精浊、白浊、劳淋(慢性前列腺炎)等病见以上症候者。其所治之证,由湿热、瘀血壅阻而成,而慢性前列腺炎发病的根本在于“肾虚”。
2良性前列腺增生——肾虚,瘀血、败精、湿热阻窍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最初通常发生在40岁以后。诚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言:“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气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本病大多发生在“七八”这一年龄组,因此本病病机的第一个特点是以肾虚为精癃发病之本。中医认为前列腺增生症病位在膀胱、精室,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与脾、肝、肺亦有一定关系[2],多因年老肾元亏虚,膀胱气化无力,加之瘀血、败精、湿热等瘀阻下焦,乃成“精癃”。故“肾虚瘀阻”是精癃之基本病因病机[3-4]。通过多年研究,针对这一病机,本院使用“前列通窍胶囊”治疗“肾虚瘀阻”证前列腺增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前列通窍胶囊”,原为“前列冲剂”[5]、“前列通窍颗粒”[6],系云南省中医医院的院内制剂,主要由炙黄芪、水蛭、菟丝子、乌药、益智仁、肉桂、怀牛膝等组成,本院临床应用多年,临床疗效较好,有较好的前期研究基础。该药以黄芪、水蛭为君药,用黄芪补气生血,起祛瘀散结之效;水蛭为通经消癥、破血祛瘀的要药,可软化增生之前列腺,还有较好的解痉作用,其破瘀之功强而不伤血,散结之力胜而不耗气,是男科消癥通淋之良药,病久者败精、浊痰、瘀血凝结下焦,窍道被阻,一般活血化瘀药难以奏效,虫类活血药,善于走窜而直达病所,如《本经》所谓:“水蛭,破血症积聚利水道”。
由此可见,“精浊”与“精癃”均有“肾虚”的相同病因之根本,从病机变化来看,均可夹杂瘀血、湿热、浊痰。从西医学角度来看,慢性前列腺炎与前列腺增生可有相似的临床症状,如尿频、尿急、尿不尽等。而且,前列腺增生可与慢性前列腺炎同时存在,如MTOPS研究中对随机抽取的1197名患者组成的亚组进行基线时前列腺穿刺活检,其中有43%的患者合并有前列腺慢性炎症[7]。临床治疗中也发现,对于前列腺增生患者适当使用抗生素治疗后,患者排尿症状会有明显改善。因而在慢性前列腺炎与前列腺增生的中医治疗过程中,笔者发现,联合应用前列通窍胶囊与前列安栓,对于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两药同用,共奏补肾清热利湿、活血祛瘀止痛之效。
3小结
“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充分体现,其基础在于具备相同的“证”,正确掌握异病同治的理论思想,对于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有助于对中医药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慢性前列腺炎与前列腺增生,两者病位同在精室,且临床上具有相同的临床症状,通过“异病同治”,充分发挥中医药辨证论治的特色,病证结合,可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但在辨证的过程中,也不能盲目追求同一证就选择同一治法、同一方药这样的简单化辨证思维模式,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李曰庆,何清湖.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88-291.
[2]张春和,李焱风,秦国政,等.54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J].中医杂志,2012,53(1):45-47.
[3]张春和,陈天波,秦国政,等.良性前列腺增生中医证型与尿动力学参数相关性研究[J].中华男科学杂志,2007,13(2):185-188.
[4]张春和,杨会志.中医古籍对癃闭证候学规律的认识与探讨[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1,34(4):55-57.
[5]张春和,林咏梅,陈天波,等.前列冲剂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模型大鼠性激素水平及前列腺重量的影响[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30(2):25-27.
[6]张春和,李焱风,陈天波,等.前列通窍颗粒联合保列治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65例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11):797-798,804.
[7]那彦群,叶章群,孙颖浩,等.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45-266.
(收稿日期:2016-10-26)
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异病同治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1-0018-02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若促使发病的病机相同,可用同一种方法治疗。任何一种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其特异性的病理改变和传变规律;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由于体质、气候、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病理生理反应而形成不同的“证”。中医认为疾病是一个的病理过程,而证则是其发展过程的某一阶段;病变的不同阶段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证,而“证”则集中反映了病变阶段中邪正相争所处的势态。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证同则治疗方法也相同。慢性前列腺炎与良性前列腺增生在临床发病中有着相似的病机变化。
1慢性前列腺炎——肾虚,湿热、瘀血阻窍
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男科常见疾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目前研究表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并没有可证明的感染来解释其临床表现,抗生素也不能改善其症状。现代医学将CP分为四类,大部分CP患者可以被归类为Ⅲ型CP。这一类型前列腺炎又包括炎癥性CP(ⅢA)和非炎症性CP(ⅢB)。ⅢA患者精液、前列腺按摩液或尿三杯中可查到较多的白细胞,而ⅢB的情况则相反。Ⅲ型慢性前列腺炎多表现为会阴、骨盆等部位疼痛和不适,伴有排尿刺激或梗阻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性功能和生活质量,但无确切细菌感染证据。目前尚无针对绝大部分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在症状上主要以盆腔区疼痛为主,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在治疗上让临床医生感到颇为棘手。本病属中医学“淋证”、“精浊”范畴,中医学认为“肾虚为本,湿热为标,瘀滞为变”为本病的主要发病机制[1]。多年来,通过辨证论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医药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过程中,显出了巨大的优势,不论是从改善患者症状还是从改善前列腺液的质量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前列安栓为临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常用药物之一,主要由黄柏、虎杖、栀子、大黄、泽兰、毛冬青、吴茱萸、威灵仙、石菖蒲、荔枝核等,功用为清热利湿通淋,化瘀散结止痛,主治湿热瘀血壅阻证所引起的少腹痛、会阴痛、睾丸疼痛、排尿不利、尿频、尿痛、尿道口滴白、尿道不适等证,可用于精浊、白浊、劳淋(慢性前列腺炎)等病见以上症候者。其所治之证,由湿热、瘀血壅阻而成,而慢性前列腺炎发病的根本在于“肾虚”。
2良性前列腺增生——肾虚,瘀血、败精、湿热阻窍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最初通常发生在40岁以后。诚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言:“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气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本病大多发生在“七八”这一年龄组,因此本病病机的第一个特点是以肾虚为精癃发病之本。中医认为前列腺增生症病位在膀胱、精室,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与脾、肝、肺亦有一定关系[2],多因年老肾元亏虚,膀胱气化无力,加之瘀血、败精、湿热等瘀阻下焦,乃成“精癃”。故“肾虚瘀阻”是精癃之基本病因病机[3-4]。通过多年研究,针对这一病机,本院使用“前列通窍胶囊”治疗“肾虚瘀阻”证前列腺增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前列通窍胶囊”,原为“前列冲剂”[5]、“前列通窍颗粒”[6],系云南省中医医院的院内制剂,主要由炙黄芪、水蛭、菟丝子、乌药、益智仁、肉桂、怀牛膝等组成,本院临床应用多年,临床疗效较好,有较好的前期研究基础。该药以黄芪、水蛭为君药,用黄芪补气生血,起祛瘀散结之效;水蛭为通经消癥、破血祛瘀的要药,可软化增生之前列腺,还有较好的解痉作用,其破瘀之功强而不伤血,散结之力胜而不耗气,是男科消癥通淋之良药,病久者败精、浊痰、瘀血凝结下焦,窍道被阻,一般活血化瘀药难以奏效,虫类活血药,善于走窜而直达病所,如《本经》所谓:“水蛭,破血症积聚利水道”。
由此可见,“精浊”与“精癃”均有“肾虚”的相同病因之根本,从病机变化来看,均可夹杂瘀血、湿热、浊痰。从西医学角度来看,慢性前列腺炎与前列腺增生可有相似的临床症状,如尿频、尿急、尿不尽等。而且,前列腺增生可与慢性前列腺炎同时存在,如MTOPS研究中对随机抽取的1197名患者组成的亚组进行基线时前列腺穿刺活检,其中有43%的患者合并有前列腺慢性炎症[7]。临床治疗中也发现,对于前列腺增生患者适当使用抗生素治疗后,患者排尿症状会有明显改善。因而在慢性前列腺炎与前列腺增生的中医治疗过程中,笔者发现,联合应用前列通窍胶囊与前列安栓,对于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两药同用,共奏补肾清热利湿、活血祛瘀止痛之效。
3小结
“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充分体现,其基础在于具备相同的“证”,正确掌握异病同治的理论思想,对于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有助于对中医药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慢性前列腺炎与前列腺增生,两者病位同在精室,且临床上具有相同的临床症状,通过“异病同治”,充分发挥中医药辨证论治的特色,病证结合,可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但在辨证的过程中,也不能盲目追求同一证就选择同一治法、同一方药这样的简单化辨证思维模式,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李曰庆,何清湖.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88-291.
[2]张春和,李焱风,秦国政,等.54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J].中医杂志,2012,53(1):45-47.
[3]张春和,陈天波,秦国政,等.良性前列腺增生中医证型与尿动力学参数相关性研究[J].中华男科学杂志,2007,13(2):185-188.
[4]张春和,杨会志.中医古籍对癃闭证候学规律的认识与探讨[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1,34(4):55-57.
[5]张春和,林咏梅,陈天波,等.前列冲剂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模型大鼠性激素水平及前列腺重量的影响[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30(2):25-27.
[6]张春和,李焱风,陈天波,等.前列通窍颗粒联合保列治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65例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11):797-798,804.
[7]那彦群,叶章群,孙颖浩,等.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45-266.
(收稿日期:2016-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