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海南水文通过近几年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为海南防汛抗旱、水资源调度和建设国际旅游岛提供了及时准确优质的水文服务,在防洪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信息化 水文信息化 水文服务 现状
前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环境和水资源构成越来越大的压力,我国自然水资源丰富,但人均可使用水资源占有量较低,属缺水严重的国家之一。最近的统计结果表明,中国人均可使用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造成缺水的因素主要是资源型缺水和污染型缺水。可见,水资源需求及水资源问题之间的矛盾急需我们改进观念、创新技术,以实现水资源的有效管理。
实现水资源的有效管理,首先就是要加强水资源信息化的建设。国家曾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2009年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水利部部长陈雷提出了今后3至5年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并提出为实现总体目标必须做到的“五个转变”。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及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也都明确提出要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同时强化水文基础支撑。
水文信息化是水利信息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海南省水文信息化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下面对海南省水文信息化现状进行阐述并分析存在的问题。
1 海南省水文信息化现状
从2006年开始,海南省分期实施了海南省水情信息管理系统一期、二期工程建设,对167处雨量报汛站配置数字式雨量计、23处的水位报汛站分别配置了浮子式水位计(10处)、气泡压力式水位计(7处)和雷达式水位计(6处),并配置了31套数据采集仪及相应配套设备。在23处水位报汛站中,14处水位传感器至站房采用有线传输,9处采用无线传输;3处建立了实时动态的水雨情图象监控系统,流量及其它水文要素通过人工置数进行传输;同时省水情中心完成了内、外部网络建设和中心机房改造,建成了3组专用通信光缆和水情会商室;研制了统一结构的实时水雨情数据库、系统运行管理软件、信息查询管理软件、水情分析软件。该信息管理系统填补了我省水文系统水文自动测报的空白,是我省水文信息化的基础,提高了防汛抗旱和水资源调度的服务能力。通过该信息管理系统,工作效率得到提高,15分钟内就能完成实时水雨情信息的采集、处理、入库及转发,快速灵活地提供雨水情信息、统计分析处理及信息服务。2011年海南省又实施了《海南省中小河流(一期)工程》建设,新建61个自动测报雨量站,改建了3个水文(位)站。通过这些信息化工程的建设,海南省水文系统目前所有的水文(位)站以及雨量站点都实现了自动测报,这不仅加快了海南省水文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使水情信息量大幅度增加,水情信息的时效性得到极大提高,同时也为海南防汛抗旱、水资源调度和建设国际旅游岛提供了及时准确优质的水文服务。
2007年前,海南省只有南渡江的龙塘、定安、金江和万泉河的加积等4个站点有洪水经验预报方案。2007年设计开发了海南洪水预报系统,该系统除对4站点原有洪水经验预报方案进行修编外,还编制完成万宁、陵水、宝桥、乐东、通什、海口等全省主要江河6个主要站点的洪水经验预报方案,编制了龙塘等6个站的三水源新安江洪水预报模型方案;建立了洪水演进模型、水库调洪演算、实时校正模型。2011年,在水利部水文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海南省在《中国洪水预报系统》平台上编制完成了龙塘、定安、加积、陵水、宝桥、金江、三滩、福才、加报、乘坡、乐东、通什共12个断面的洪水预报模型方案,这12个预报方案基本涵盖了海南省主要江河水文站点。随着洪水预报系统的建设,并依托建立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海南省极大地提高洪水预报精度,延长有效预见期,更好地为防汛抗旱、水资源调度和建设国际旅游岛提供服务,在2010年10月以及2011年10月出现的特大暴雨洪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存在的问题
虽然海南省水文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以及岛内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国际旅游岛地位的确立、单位土地面积上人口、资产的增加,其各类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频率加快、強度加大、损失加重的趋势,严重制约着海南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这些都给海南水文带来新的要求和挑战。然而,海南水文在水文水资源监测体系、预测预报能力、水文信息服务等方面还有明显的不足,水文信息化工作还面临着许多困难,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管理体制有待加强。海南省目前存在着信息化管理部门职能不强,职责不到位,任务不明确,管理难落实等情况。行业管理力度不够,统一协调困难,各自为政进行项目建设的现象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文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二是资金投入相对不足。水文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资金难以得到保障,资金渠道不明确,有限的建设资金投入分散,运行维护经费特别是地方的运行维护经费得不到落实,难以做到统筹规划、分步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三是资源整合难度较大。由于分散建设、规范标准不统一、部门成果保护、全局意识不强等原因,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息化资源难于整合、信息资源难于共享、软硬件环境得不到高效利用,管理制度不健全,运行维护水平较低,信息化建设的整体优势和规模效益难以充分发挥。
四是高技能人才相对缺少。现有的人才队伍与信息化建设的任务要求存在差距,水文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少,特别是既熟悉水文业务又掌握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缺乏,技术骨干流失比较严重,难以满足水文信息化实际工作需要。
3 结语
综上,海南省水文信息化初具规模,为海南防汛抗旱、水资源调度和建设国际旅游岛提供了及时准确优质的水文服务,在防洪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信息化 水文信息化 水文服务 现状
前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环境和水资源构成越来越大的压力,我国自然水资源丰富,但人均可使用水资源占有量较低,属缺水严重的国家之一。最近的统计结果表明,中国人均可使用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造成缺水的因素主要是资源型缺水和污染型缺水。可见,水资源需求及水资源问题之间的矛盾急需我们改进观念、创新技术,以实现水资源的有效管理。
实现水资源的有效管理,首先就是要加强水资源信息化的建设。国家曾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2009年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水利部部长陈雷提出了今后3至5年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并提出为实现总体目标必须做到的“五个转变”。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及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也都明确提出要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同时强化水文基础支撑。
水文信息化是水利信息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海南省水文信息化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下面对海南省水文信息化现状进行阐述并分析存在的问题。
1 海南省水文信息化现状
从2006年开始,海南省分期实施了海南省水情信息管理系统一期、二期工程建设,对167处雨量报汛站配置数字式雨量计、23处的水位报汛站分别配置了浮子式水位计(10处)、气泡压力式水位计(7处)和雷达式水位计(6处),并配置了31套数据采集仪及相应配套设备。在23处水位报汛站中,14处水位传感器至站房采用有线传输,9处采用无线传输;3处建立了实时动态的水雨情图象监控系统,流量及其它水文要素通过人工置数进行传输;同时省水情中心完成了内、外部网络建设和中心机房改造,建成了3组专用通信光缆和水情会商室;研制了统一结构的实时水雨情数据库、系统运行管理软件、信息查询管理软件、水情分析软件。该信息管理系统填补了我省水文系统水文自动测报的空白,是我省水文信息化的基础,提高了防汛抗旱和水资源调度的服务能力。通过该信息管理系统,工作效率得到提高,15分钟内就能完成实时水雨情信息的采集、处理、入库及转发,快速灵活地提供雨水情信息、统计分析处理及信息服务。2011年海南省又实施了《海南省中小河流(一期)工程》建设,新建61个自动测报雨量站,改建了3个水文(位)站。通过这些信息化工程的建设,海南省水文系统目前所有的水文(位)站以及雨量站点都实现了自动测报,这不仅加快了海南省水文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使水情信息量大幅度增加,水情信息的时效性得到极大提高,同时也为海南防汛抗旱、水资源调度和建设国际旅游岛提供了及时准确优质的水文服务。
2007年前,海南省只有南渡江的龙塘、定安、金江和万泉河的加积等4个站点有洪水经验预报方案。2007年设计开发了海南洪水预报系统,该系统除对4站点原有洪水经验预报方案进行修编外,还编制完成万宁、陵水、宝桥、乐东、通什、海口等全省主要江河6个主要站点的洪水经验预报方案,编制了龙塘等6个站的三水源新安江洪水预报模型方案;建立了洪水演进模型、水库调洪演算、实时校正模型。2011年,在水利部水文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海南省在《中国洪水预报系统》平台上编制完成了龙塘、定安、加积、陵水、宝桥、金江、三滩、福才、加报、乘坡、乐东、通什共12个断面的洪水预报模型方案,这12个预报方案基本涵盖了海南省主要江河水文站点。随着洪水预报系统的建设,并依托建立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海南省极大地提高洪水预报精度,延长有效预见期,更好地为防汛抗旱、水资源调度和建设国际旅游岛提供服务,在2010年10月以及2011年10月出现的特大暴雨洪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存在的问题
虽然海南省水文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以及岛内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国际旅游岛地位的确立、单位土地面积上人口、资产的增加,其各类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频率加快、強度加大、损失加重的趋势,严重制约着海南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这些都给海南水文带来新的要求和挑战。然而,海南水文在水文水资源监测体系、预测预报能力、水文信息服务等方面还有明显的不足,水文信息化工作还面临着许多困难,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管理体制有待加强。海南省目前存在着信息化管理部门职能不强,职责不到位,任务不明确,管理难落实等情况。行业管理力度不够,统一协调困难,各自为政进行项目建设的现象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文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二是资金投入相对不足。水文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资金难以得到保障,资金渠道不明确,有限的建设资金投入分散,运行维护经费特别是地方的运行维护经费得不到落实,难以做到统筹规划、分步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三是资源整合难度较大。由于分散建设、规范标准不统一、部门成果保护、全局意识不强等原因,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息化资源难于整合、信息资源难于共享、软硬件环境得不到高效利用,管理制度不健全,运行维护水平较低,信息化建设的整体优势和规模效益难以充分发挥。
四是高技能人才相对缺少。现有的人才队伍与信息化建设的任务要求存在差距,水文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少,特别是既熟悉水文业务又掌握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缺乏,技术骨干流失比较严重,难以满足水文信息化实际工作需要。
3 结语
综上,海南省水文信息化初具规模,为海南防汛抗旱、水资源调度和建设国际旅游岛提供了及时准确优质的水文服务,在防洪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