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正在中国得到快速普及和应用,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在国家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下,如何使互联网能够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成为重要问题。文章以网络治理的概念和内涵、我国互联网现状和发展趋势,互联网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作用的两面性,加强网络治理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展开分析,并根据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网络治理措施。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网络治理
中图分类号:TP30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6-0071-02
1 网络治理的概念及内涵
在我国,由于翻译等原因,“网络治理”可以理解为互联网治理,本文中的“网络治理”同样可以作此理解。“网络治理”的概念形成过程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是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壮大以及相关认识不断深入而同步发展的。互联网作为信息化时代重要的公共空间,由自发阶段进入秩序化阶段的过程即是网络治理的过程。
通俗地讲,网络治理可以是通过互联网手段和互联网工具,对互联网领域关键信息掌握主体的结构性调整优化以及制度化设计,借助互联网内部组织和外部组织实现互联网秩序化的治理过程。之所以说网络治理是一项系统化工程,是因为首先互联网即是一个复杂组织,涉及各种主体和信息,所以网络治理绝不仅仅是通过对少数互联网节点或子系统组织设计管理制度就可以实现的,而是要从网络治理的整体环境、网络系统边界,网络治理目标制定、网络治理结构规划、等众多方面综合着手,而且各个方面也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互相交织影响统一于系统之中。
所以互联网出现早期从网络形成和动力因素分析网络治理是比较片面的,如今的网络治理更加注重对网络内在机理、治理手段和过程的探讨。
2 我国互联网现状和发展趋势
自1994年我国接入互联网以来,互联网应用群体,应用领域和应用水平不断提升,进入21世纪以来,以上领域更是飞速发展。对我国互联网的现状的分析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互联网的相关基础,互联网的基础条件主要指网民的IP地址、网站、域名等软资源,还有网络设备、网络光缆等硬件资源。
在网络应用方面,CNNIC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网民的互联网应用集中在音乐、影视等娱乐方面,互联网办公、学习、开发等方面的应用有所不足,但在持续上升之中。
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的互联网整体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第一,我国互联网开放水平将进一步提高,随着监管机制的不断健全,国家将有能力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基础上提高互联网开放水平,互联网信息来源进一步丰富,与国际同步水平进一步提高;
第二,互联网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电子商务、电子办公将成为主流。随着互联网资源的丰富,年轻一代互联网技术教育的普及,未来互联网应用水平和应用领域都将较现在有较大改观;
第三,互联网应用门槛降低,随着互联网应用的进一步开发,互联网操作将更加简便化、人性化,更多的人将能够享受互联网福利,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目前网络购票日益成为铁路主要购票方式;
第四,网络秩序进一步改善,互联网进一步规范化,随着网络规模进一步扩大,必须以制度化设计保障互联网秩序;
第五,网络信息的舆论影响进一步加强,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网络信息的舆论影响力将超越传统媒体信息。
3 互联网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用的辩证 分析
随着互联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日益普及,以及日益重要的社会角色,我们也不得不重视互联网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互联网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3.1 积极影响
互联网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建设性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水平提高有力助推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目前诸如淘宝等电商平台正在逐步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为经济建设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其次,互联网利用其强大的信息优势,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弘扬和先进文化的传播,使和谐社会的理念深入人心;
最后,互联网将成为普通百姓表达心声的平台,有利于党和政府倾听民意,考虑民情,提升执政水平和行政效率,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目前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部门推出了网络服务平台,使百姓办事更加方便高效。
3.2 消极影响
但是由于监管体系尚不健全等原因,互联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和谐社会建设产生消极影响。
首先,网络的虚拟性导致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犯罪出现并对传统社会治安管理构成挑战。近年,网络诈骗屡禁不绝,且大都涉案数额巨大,受害人数众多,分布范围广,侦破难度大;除此之外网络空间内充斥着大量不良信息,腐蚀国民精神,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尤其巨大;
其次,网民素质整体水平不高,观点表达不够理性,近年来网络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案例屡见不鲜;
另外,国际互联网的接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安全构成挑战,境外和境内敌对势力通过网络攻击党和政府,窃取国家机密信息。
4 加强网络治理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 意义
正是网络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地双重影响,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网络治理,规范网络空间秩序,发挥网络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影响。具体来讲,加强网络治理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4.1 加强网络治理有利于净化网络舆论环境,维护社会 稳定和国家团结 和谐稳定是国家发展的前提保障,网络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空间,其秩序化、规范化的实现本身就是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网络谣言也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因此必须加强网络治理,净化网络信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发展。
4.2 加强网络治理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个人信息安全
现代社会,个人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诸如身份证号码、地址信息、联系方式、银行账户信息等大都依托于网络进行保存,一旦个人信息失窃,不仅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而且很有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国家同样如此,如今大数据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国家的许多统计数据甚至是国防安全信息都依托互联网进行保存。加强网络治理有利于保障居民个人信息安全,也有利于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对于国家治理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4.3 加强网络治理符合公民集体利益,是公民有效利用 网络空间的必要保障
《社会契约论》告诉我们社会需要一定的契约来协调个人和群体的利益,以实现个人最大限度的自由,社会领域中,这种契约便是法律等公民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加强网络治理有利于网络环境的秩序化,保障每位网民的合法权益和网络自由。
5 构建中国特色网络治理体系的具体举措
我国的网络体系建设必须全面分析网络运作机制,既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同时又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治理体系。具体来讲,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提高网络开放程度。网络文化是网络空间中主要的文化形态,我国作为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网络文化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积极利用网络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此基础上提高网络开放水平,使外部先进思想文化能够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决抵制网络文化霸权、腐朽落后网络文化,捍卫网络文化主权,建设先进网络文化。
②网络治理要有切实的制度保障。首先要加强相关立法,以法律规范公民的网络行为,使网络治理有法可依;其次要建设专门的网络治理部门严格进行网络执法,网络文化治理部门应由政府部门牵头,各行政机关诸如文化部门、公安部门、司法部门、宣传部门合作组成,专职负责网络治理,加大对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曝光力度,震慑不法分子;在此之外,要加快网络治理技术创新,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加成熟的技术对网络进行治理,学习发达国家建立诸如网络信息时实监控机制,网络突发事件应急管控机制等网络治理机制保障网络安全;同时应该引进专业网络人才,为网络治理提供必要的技术人才支持;建立网络舆论导向机制,以先进的文化影响网络发展,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网络舆论导向。
③良好的网络秩序离不开每一个网络参与者的共同努力,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我国网民的综合素质水平,加强网络普法工作,各级学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学习网络法律法规、《公民网络行为规范宣言》等网络规范,使网络行为法律法规深入人心,真正为网民的网络行为提供指导。同时要提高网络企业、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感,积极配合国家网络治理行动地开展,设立专门的企业部门严格筛查各种网络信息,与相关执法监督部门实现网络信息共享。
参考文献:
[1] 郭春甫.公共部门治理新形态——网络治理理论评介[J].宁夏大学学 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4).
[2] 谭英俊.网络治理:21世纪公共管理发展的新战略[J].理论探讨,2009,
(06).
[3] 李中政,诸大建.网络治理视角下服务型政府建设初探[J].探索与争鸣,
2008,(12).
[4] 李明君.网络治理与科层治理的比较分析[J].金融经济,2007,(10).
[5] 裴亚南.推行网络实名制利弊之辩[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
院,2012.
[6] 俞佳虹.我国网络民主问题探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2.
[7] 臧家鹏.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获取与加工技术及应用探究[D].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2012.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网络治理
中图分类号:TP30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6-0071-02
1 网络治理的概念及内涵
在我国,由于翻译等原因,“网络治理”可以理解为互联网治理,本文中的“网络治理”同样可以作此理解。“网络治理”的概念形成过程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是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壮大以及相关认识不断深入而同步发展的。互联网作为信息化时代重要的公共空间,由自发阶段进入秩序化阶段的过程即是网络治理的过程。
通俗地讲,网络治理可以是通过互联网手段和互联网工具,对互联网领域关键信息掌握主体的结构性调整优化以及制度化设计,借助互联网内部组织和外部组织实现互联网秩序化的治理过程。之所以说网络治理是一项系统化工程,是因为首先互联网即是一个复杂组织,涉及各种主体和信息,所以网络治理绝不仅仅是通过对少数互联网节点或子系统组织设计管理制度就可以实现的,而是要从网络治理的整体环境、网络系统边界,网络治理目标制定、网络治理结构规划、等众多方面综合着手,而且各个方面也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互相交织影响统一于系统之中。
所以互联网出现早期从网络形成和动力因素分析网络治理是比较片面的,如今的网络治理更加注重对网络内在机理、治理手段和过程的探讨。
2 我国互联网现状和发展趋势
自1994年我国接入互联网以来,互联网应用群体,应用领域和应用水平不断提升,进入21世纪以来,以上领域更是飞速发展。对我国互联网的现状的分析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互联网的相关基础,互联网的基础条件主要指网民的IP地址、网站、域名等软资源,还有网络设备、网络光缆等硬件资源。
在网络应用方面,CNNIC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网民的互联网应用集中在音乐、影视等娱乐方面,互联网办公、学习、开发等方面的应用有所不足,但在持续上升之中。
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的互联网整体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第一,我国互联网开放水平将进一步提高,随着监管机制的不断健全,国家将有能力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基础上提高互联网开放水平,互联网信息来源进一步丰富,与国际同步水平进一步提高;
第二,互联网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电子商务、电子办公将成为主流。随着互联网资源的丰富,年轻一代互联网技术教育的普及,未来互联网应用水平和应用领域都将较现在有较大改观;
第三,互联网应用门槛降低,随着互联网应用的进一步开发,互联网操作将更加简便化、人性化,更多的人将能够享受互联网福利,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目前网络购票日益成为铁路主要购票方式;
第四,网络秩序进一步改善,互联网进一步规范化,随着网络规模进一步扩大,必须以制度化设计保障互联网秩序;
第五,网络信息的舆论影响进一步加强,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网络信息的舆论影响力将超越传统媒体信息。
3 互联网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用的辩证 分析
随着互联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日益普及,以及日益重要的社会角色,我们也不得不重视互联网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互联网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3.1 积极影响
互联网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建设性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水平提高有力助推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目前诸如淘宝等电商平台正在逐步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为经济建设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其次,互联网利用其强大的信息优势,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弘扬和先进文化的传播,使和谐社会的理念深入人心;
最后,互联网将成为普通百姓表达心声的平台,有利于党和政府倾听民意,考虑民情,提升执政水平和行政效率,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目前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部门推出了网络服务平台,使百姓办事更加方便高效。
3.2 消极影响
但是由于监管体系尚不健全等原因,互联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和谐社会建设产生消极影响。
首先,网络的虚拟性导致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犯罪出现并对传统社会治安管理构成挑战。近年,网络诈骗屡禁不绝,且大都涉案数额巨大,受害人数众多,分布范围广,侦破难度大;除此之外网络空间内充斥着大量不良信息,腐蚀国民精神,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尤其巨大;
其次,网民素质整体水平不高,观点表达不够理性,近年来网络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案例屡见不鲜;
另外,国际互联网的接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安全构成挑战,境外和境内敌对势力通过网络攻击党和政府,窃取国家机密信息。
4 加强网络治理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 意义
正是网络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地双重影响,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网络治理,规范网络空间秩序,发挥网络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影响。具体来讲,加强网络治理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4.1 加强网络治理有利于净化网络舆论环境,维护社会 稳定和国家团结 和谐稳定是国家发展的前提保障,网络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空间,其秩序化、规范化的实现本身就是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网络谣言也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因此必须加强网络治理,净化网络信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发展。
4.2 加强网络治理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个人信息安全
现代社会,个人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诸如身份证号码、地址信息、联系方式、银行账户信息等大都依托于网络进行保存,一旦个人信息失窃,不仅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而且很有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国家同样如此,如今大数据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国家的许多统计数据甚至是国防安全信息都依托互联网进行保存。加强网络治理有利于保障居民个人信息安全,也有利于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对于国家治理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4.3 加强网络治理符合公民集体利益,是公民有效利用 网络空间的必要保障
《社会契约论》告诉我们社会需要一定的契约来协调个人和群体的利益,以实现个人最大限度的自由,社会领域中,这种契约便是法律等公民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加强网络治理有利于网络环境的秩序化,保障每位网民的合法权益和网络自由。
5 构建中国特色网络治理体系的具体举措
我国的网络体系建设必须全面分析网络运作机制,既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同时又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治理体系。具体来讲,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提高网络开放程度。网络文化是网络空间中主要的文化形态,我国作为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网络文化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积极利用网络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此基础上提高网络开放水平,使外部先进思想文化能够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决抵制网络文化霸权、腐朽落后网络文化,捍卫网络文化主权,建设先进网络文化。
②网络治理要有切实的制度保障。首先要加强相关立法,以法律规范公民的网络行为,使网络治理有法可依;其次要建设专门的网络治理部门严格进行网络执法,网络文化治理部门应由政府部门牵头,各行政机关诸如文化部门、公安部门、司法部门、宣传部门合作组成,专职负责网络治理,加大对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曝光力度,震慑不法分子;在此之外,要加快网络治理技术创新,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加成熟的技术对网络进行治理,学习发达国家建立诸如网络信息时实监控机制,网络突发事件应急管控机制等网络治理机制保障网络安全;同时应该引进专业网络人才,为网络治理提供必要的技术人才支持;建立网络舆论导向机制,以先进的文化影响网络发展,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网络舆论导向。
③良好的网络秩序离不开每一个网络参与者的共同努力,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我国网民的综合素质水平,加强网络普法工作,各级学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学习网络法律法规、《公民网络行为规范宣言》等网络规范,使网络行为法律法规深入人心,真正为网民的网络行为提供指导。同时要提高网络企业、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感,积极配合国家网络治理行动地开展,设立专门的企业部门严格筛查各种网络信息,与相关执法监督部门实现网络信息共享。
参考文献:
[1] 郭春甫.公共部门治理新形态——网络治理理论评介[J].宁夏大学学 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4).
[2] 谭英俊.网络治理:21世纪公共管理发展的新战略[J].理论探讨,2009,
(06).
[3] 李中政,诸大建.网络治理视角下服务型政府建设初探[J].探索与争鸣,
2008,(12).
[4] 李明君.网络治理与科层治理的比较分析[J].金融经济,2007,(10).
[5] 裴亚南.推行网络实名制利弊之辩[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
院,2012.
[6] 俞佳虹.我国网络民主问题探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2.
[7] 臧家鹏.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获取与加工技术及应用探究[D].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