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在房产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项建庭的投资并不仅局限于房产。他在股市上的投资也同样有声有色。50多只基金看上去有点多,却让他对挑选基金公司有了更直接的感受。A股、B股、H股以及海外基金的投资,让他能够用更低廉的价格和更国际化的视野,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
定期定额养老不愁
从2003年开始投资开放式基金,项建庭已经算得上老基民了。目前为止,项建庭先后买过的基金超过50个,每有余钱,他总是将其分散投资于不同的基金。其中一部分基金,项建庭开通了定期定额,每个月投资200元到500元不等。这笔钱,项建庭自称是为养老作准备的。
他说:“对于我们这一代来说,养老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政府提供的养老福利正在逐步削减,据说目前每月交纳的养老金,以后大致只能满足我们退休后生活支出的三分之一。如何建立个人的养老基金,我觉得这是我们这一代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项建庭说,他粗略计算了一下,如果以普通的月消费支出1500元计算,假如保持这个消费水准不变,那么按照通货膨胀率3%计算,在60岁退休的时候,大致每月消费水准应该是4478元【1500×(1+3%)38】。如果预期人类平均寿命为85岁,那么也就需要储备退休后25年的消费支出,大约需要134.3万元【4478×12个月×25年】。
他说:“这笔钱听上去是个很大的数字,但是我自己算了一下,只要每个月存200元,每年的投资回报率可以达到10%到15%,那么养老问题就能解决了。政府支付的养老金大概可以解决三分之一的养老费用,那么我们自己要解决89.5万元就够了。从23岁起,起初投资700元,然后每月增加投资200元,即每年投资2400元,年平均回报率10%,到60岁的时候就能存下89.7万元了。”
按照各国历年的基金投资长期回报率来看,股票型基金的年化投资回报率(长期)一般介于10%~15%左右,而稳定的定期定额投资,一般都能达到这个回报率水平。项建庭向记者展示了自己3年的投资战绩。从2003年起到现在,项建庭如今仍然持有的基金达到了51个,总投资金额为12万元左右,如今市值已经超过21万元。期间经历了长达两年多的熊市,市场最低迷的时候只有1000点左右。但是定期定额仍然给他带来了不错的回报,年化收益率远远超过10%(见表1)。
对于这51个基金,项建庭有其自己的看法:“别人都认为我投资的基金太多了,其实我之所以投资那么多,主要是因为国内市场历史太短。我不知道哪些基金是可以陪伴我终生的,现在很好的基金公司,也许过些年就倒闭了。所以我愿意多一些尝试,慢慢把一些不好的基金‘淘汰’掉,同时慢慢发掘一些可以与之‘结婚’的基金。我的基金投资是为了几十年后养老的,我不想冒太大的风险。”
“安心”投资
从最初每天查看净值为行情的起伏而大喜大悲,到现在的“宠辱不惊”,项建庭投资基金的同时,也在学习如何整理自己的投资情绪。因了解而“恋爱”——这是项建庭几年来投资经验的高度概括。他反复强调,只有了解深刻投资才有底气,面对暂时的得失心情也才能平静。几年中,项建庭花了很多精力学习基金的知识,其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恐怕是易方达基金公司组织的“安心之旅”。这次近距离接触基金公司的旅行,促使项建庭成为更加坚定的基金投资者。
他说:“参加这个活动的时候,易方达基金在我所有持有的基金组合中,百分之一的规模还不到。但是通过此番旅程,让我开始意识到一家优秀基金公司对于投资者长期资产增值的重要性。”
说起此次旅程,项建庭滔滔不绝地说:“周末的晚上,出于特意安排,我们一行去了珠江夜游。与我们同行的有三位易方达的年轻员工,游船经过滨江酒吧街(当地时髦地段),居然只有一位广州籍的员工知道,另两位在易方达工作两年之久的员工神情茫然,其中一位甚至还是第一次夜游珠江。要不是零距离接触,我根本想不到一群高收入的特殊群体,居然与酒吧、夜生活绝缘,实在让人诧异。
“当晚与一位基金经理共进晚餐,才知道他从大学毕业就到了易方达,从研究员做到基金经理。他们白天操盘,周末和晚上还要挑灯钻研研究报告,我这才知道为什么他们对夜生活如此陌生了。”
也是在这次活动中,项建庭发现基金公司投资流程的严谨超乎自己的想象,他告诉记者:“一般由研究员设立股票初选库,在对企业情况有一些认知的基础上,研究员会赴实地调研,撰写报告,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如果需要,则再赶赴上市公司,获取进一步资料。在公司的投研会上,经各位基金经理及行业研究员一致认可后,这个股票才可最终进入备选库,供基金经理未来投资。”
令项建庭最为感慨的是和易方达总经理江作良的会面,他说:“当天正逢易方达的重仓股苏宁再次暴跌,江先生率先引出了苏宁这个敏感的话题,他承认5月初即预判大盘有下跌的可能,但同时也表示大盘下跌的深度及优质筹码的大幅重创出乎团队的意料。他解释说,基金无法像散户那样大进大出,因为抛出优质筹码容易,但大资金若想再以这个价格捡回筹码就很困难。他们经过反思之后认为,投资苏宁既不存在不规范问题,苏宁在基本面上也没有问题,所以这很可能只是因为一些筹码获利了结所带来的短期波动。听了这样的解释之后,我们对基金净值的下跌,心里也坦然了很多。”
此行归来,项建庭成了更加坚定的基金投资者。“和这些基金经理比起来,我们自己炒股实在非常业余。我们普通投资者怎么可能做到像基金公司团队那样,放弃一切业余时间专注于投资,也不可能像他们那样专业。”他说。
最近,项建庭开始逐步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调整的核心思路就是选择基金公司,淘汰一些“差”的公司,同时对于那些信誉良好的公司,项建庭也会增加投资力度。他说:“对于直接放弃的基金,我毫不犹豫选择赎回,而对于业绩出现落差的基金(同公司的),我选择转换,对于那些业绩不错,但基金规模实在太小的,或是基金经理跳槽的,我列入关注一栏,不再继续投资,也不赎回。我想未来的走势,绝不会再是普涨的行情,接下来的黄金牛市,更是考验优质公司投研能力的最佳机会。”
A股、B股、H股一个都不能少
令人意外的是,除了基金,项建庭对股票也颇有心得。尽管从时间跨度上看,他顶多只算是稍有经验的股民,但横跨A、B、H股市场的宏观视野,恐怕是很多人并不具备的。项建庭说,2007年,他不仅打算继续加大H股的投资,同时还希望将股票的“地盘”扩大到美国。
问及关注海外市场的原因,项建庭颇为“深谋远虑”地回答说:“今年开始,年收入12万元以上就要报税,未来某一 时刻开征新税也并非不可能。虽然我一直是合法纳税的好公民,但合理避税同样是个人理财成功的关键。工资收入没有办法回避,但是投资收入合理避税还是需要好好筹划的。把投资分散至海外,我想国际化投资必定是未来的趋势,更何况在政策上也已经提供了购汇便利。”
项建庭最关注的是那些两地、三地上市的公司,他说:“假如准备买入一只股票打算长期持有,那么有什么理由不在便宜的市场选择低价买入呢?我觉得长期来看,最后他们的价格必然走向趋同。”同是万科,项建庭因为A、B股两者的价格差距相当可观,1月底将万科A全部换成了万科B,恰好幸运地躲过了房地产股遭遇大幅调整的“恶劣气候”。
之所以钟情于万科,项建庭还有颇多理由:“我喜欢万科的第一个理由是万科的董事长王石。一个小企业成功的秘诀是一个优秀的领导,一个中型企业成功的秘诀是要有一个好的团队,而一个大企业要想成功,那就必须要有一个好的企业文化。自从王石半退休以来,留给万科最大的财富应该就是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一个能让董事长长期逍遥在外,而属下又能不断攻城略地的企业文化,让我非常钦佩。”
对于近来房产企业遭遇的政策利空,身在房地产行业的项建庭反而更执著地看好万科:“我本人也在一家大型的房地产企业工作,所以对这个行业很了解。万科近些年几乎每年都能稳定保持50%左右的增长,即便遭遇宏观调控也是如此。它的盈利模式,和很多地区性房地产企业有很大区别。其利润增长不是单纯依靠低地价、低成本、高毛利的质量增长,而是以量取胜,依靠不断地进入新城市,开发更多的土地面积来保持增长。通过全国性的布局,万科所面临的风险其实在不断降低。
“对政府来说,房地产调控只是让房地产行业能够更加健康地发展,而不是让房价暴跌。所以调控措施,对于不规范的企业来说是致命的,对于运作规范的企业来说恰恰是一个契机。目前中国的房地产企业还很分散,即便市场份额最大的万科,市场占有率也只是1%不到。调控对万科来说恰恰是发展的机会。”
由于工作关系,项建庭接触的客户几乎什么行业都有,和客户闲聊所获得的信息常常成了他投资股票的“指路灯”。他说:“比如我的一个客户就职于一家化工公司,他闲聊时告诉我公司今年效益非常好。我就会据此信息选择化工行业,投资这个行业中最大、最好的公司。
“我有一个钢铁公司的客户,听他们说之前一段时间铁矿石价格上涨,但是原产地码头上积压了很多铁矿石,因为运输的问题没法运出去,所以我就想物流公司这段时间一定业绩很好。”
这些判断,项建庭都付之行动,而且最后得到了市场的验证。项建庭说,时至今日,他发现最不可靠的就是“道听途说得来的消息”。他说:“有一次投资H股,我听说一家香港房地产公司马上可以得到一块地,所以买了这家公司的股票。但是天有不测风云,这块地最后被其他公司拍走了。我从中得到的最重要的经验是,内幕消息永远是最不可靠的,我宁愿相信自己的判断。”(见表2)
走向国际市场
投资H股1年多来,项建庭坦陈自己学到很多价值投资的理念。这也促使他把触角伸向更国际化的市场。
去年“五一”长假,趁着去香港旅游的机会,项建庭顺便开了个新账户,开始了海外基金定期定额投资。他选了一只富达(Fidelity)的环球基金,大半年下来,不仅把高额的交易费(手续费5%)赚了回来,还小有收益。
最近看到欧洲经济颇有起色,项建庭还打算在2007年投资一只欧洲基金,用欧元投资,顺便提高家庭欧元资产比例,分散投资风险。
美国股票也是项建庭关注的目标。项建庭最看重的还是美股中的“中国因素”,他说:“举个例子,如果选择投资星巴克咖啡,可能就是因为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高增长。跨国企业大都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市场本身又处于高速成长阶段,我们为什么不利用自己的地理优势和信息优势,投资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感知其高增长的股票呢?”
定期定额养老不愁
从2003年开始投资开放式基金,项建庭已经算得上老基民了。目前为止,项建庭先后买过的基金超过50个,每有余钱,他总是将其分散投资于不同的基金。其中一部分基金,项建庭开通了定期定额,每个月投资200元到500元不等。这笔钱,项建庭自称是为养老作准备的。
他说:“对于我们这一代来说,养老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政府提供的养老福利正在逐步削减,据说目前每月交纳的养老金,以后大致只能满足我们退休后生活支出的三分之一。如何建立个人的养老基金,我觉得这是我们这一代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项建庭说,他粗略计算了一下,如果以普通的月消费支出1500元计算,假如保持这个消费水准不变,那么按照通货膨胀率3%计算,在60岁退休的时候,大致每月消费水准应该是4478元【1500×(1+3%)38】。如果预期人类平均寿命为85岁,那么也就需要储备退休后25年的消费支出,大约需要134.3万元【4478×12个月×25年】。
他说:“这笔钱听上去是个很大的数字,但是我自己算了一下,只要每个月存200元,每年的投资回报率可以达到10%到15%,那么养老问题就能解决了。政府支付的养老金大概可以解决三分之一的养老费用,那么我们自己要解决89.5万元就够了。从23岁起,起初投资700元,然后每月增加投资200元,即每年投资2400元,年平均回报率10%,到60岁的时候就能存下89.7万元了。”
按照各国历年的基金投资长期回报率来看,股票型基金的年化投资回报率(长期)一般介于10%~15%左右,而稳定的定期定额投资,一般都能达到这个回报率水平。项建庭向记者展示了自己3年的投资战绩。从2003年起到现在,项建庭如今仍然持有的基金达到了51个,总投资金额为12万元左右,如今市值已经超过21万元。期间经历了长达两年多的熊市,市场最低迷的时候只有1000点左右。但是定期定额仍然给他带来了不错的回报,年化收益率远远超过10%(见表1)。
对于这51个基金,项建庭有其自己的看法:“别人都认为我投资的基金太多了,其实我之所以投资那么多,主要是因为国内市场历史太短。我不知道哪些基金是可以陪伴我终生的,现在很好的基金公司,也许过些年就倒闭了。所以我愿意多一些尝试,慢慢把一些不好的基金‘淘汰’掉,同时慢慢发掘一些可以与之‘结婚’的基金。我的基金投资是为了几十年后养老的,我不想冒太大的风险。”
“安心”投资
从最初每天查看净值为行情的起伏而大喜大悲,到现在的“宠辱不惊”,项建庭投资基金的同时,也在学习如何整理自己的投资情绪。因了解而“恋爱”——这是项建庭几年来投资经验的高度概括。他反复强调,只有了解深刻投资才有底气,面对暂时的得失心情也才能平静。几年中,项建庭花了很多精力学习基金的知识,其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恐怕是易方达基金公司组织的“安心之旅”。这次近距离接触基金公司的旅行,促使项建庭成为更加坚定的基金投资者。
他说:“参加这个活动的时候,易方达基金在我所有持有的基金组合中,百分之一的规模还不到。但是通过此番旅程,让我开始意识到一家优秀基金公司对于投资者长期资产增值的重要性。”
说起此次旅程,项建庭滔滔不绝地说:“周末的晚上,出于特意安排,我们一行去了珠江夜游。与我们同行的有三位易方达的年轻员工,游船经过滨江酒吧街(当地时髦地段),居然只有一位广州籍的员工知道,另两位在易方达工作两年之久的员工神情茫然,其中一位甚至还是第一次夜游珠江。要不是零距离接触,我根本想不到一群高收入的特殊群体,居然与酒吧、夜生活绝缘,实在让人诧异。
“当晚与一位基金经理共进晚餐,才知道他从大学毕业就到了易方达,从研究员做到基金经理。他们白天操盘,周末和晚上还要挑灯钻研研究报告,我这才知道为什么他们对夜生活如此陌生了。”
也是在这次活动中,项建庭发现基金公司投资流程的严谨超乎自己的想象,他告诉记者:“一般由研究员设立股票初选库,在对企业情况有一些认知的基础上,研究员会赴实地调研,撰写报告,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如果需要,则再赶赴上市公司,获取进一步资料。在公司的投研会上,经各位基金经理及行业研究员一致认可后,这个股票才可最终进入备选库,供基金经理未来投资。”
令项建庭最为感慨的是和易方达总经理江作良的会面,他说:“当天正逢易方达的重仓股苏宁再次暴跌,江先生率先引出了苏宁这个敏感的话题,他承认5月初即预判大盘有下跌的可能,但同时也表示大盘下跌的深度及优质筹码的大幅重创出乎团队的意料。他解释说,基金无法像散户那样大进大出,因为抛出优质筹码容易,但大资金若想再以这个价格捡回筹码就很困难。他们经过反思之后认为,投资苏宁既不存在不规范问题,苏宁在基本面上也没有问题,所以这很可能只是因为一些筹码获利了结所带来的短期波动。听了这样的解释之后,我们对基金净值的下跌,心里也坦然了很多。”
此行归来,项建庭成了更加坚定的基金投资者。“和这些基金经理比起来,我们自己炒股实在非常业余。我们普通投资者怎么可能做到像基金公司团队那样,放弃一切业余时间专注于投资,也不可能像他们那样专业。”他说。
最近,项建庭开始逐步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调整的核心思路就是选择基金公司,淘汰一些“差”的公司,同时对于那些信誉良好的公司,项建庭也会增加投资力度。他说:“对于直接放弃的基金,我毫不犹豫选择赎回,而对于业绩出现落差的基金(同公司的),我选择转换,对于那些业绩不错,但基金规模实在太小的,或是基金经理跳槽的,我列入关注一栏,不再继续投资,也不赎回。我想未来的走势,绝不会再是普涨的行情,接下来的黄金牛市,更是考验优质公司投研能力的最佳机会。”
A股、B股、H股一个都不能少
令人意外的是,除了基金,项建庭对股票也颇有心得。尽管从时间跨度上看,他顶多只算是稍有经验的股民,但横跨A、B、H股市场的宏观视野,恐怕是很多人并不具备的。项建庭说,2007年,他不仅打算继续加大H股的投资,同时还希望将股票的“地盘”扩大到美国。
问及关注海外市场的原因,项建庭颇为“深谋远虑”地回答说:“今年开始,年收入12万元以上就要报税,未来某一 时刻开征新税也并非不可能。虽然我一直是合法纳税的好公民,但合理避税同样是个人理财成功的关键。工资收入没有办法回避,但是投资收入合理避税还是需要好好筹划的。把投资分散至海外,我想国际化投资必定是未来的趋势,更何况在政策上也已经提供了购汇便利。”
项建庭最关注的是那些两地、三地上市的公司,他说:“假如准备买入一只股票打算长期持有,那么有什么理由不在便宜的市场选择低价买入呢?我觉得长期来看,最后他们的价格必然走向趋同。”同是万科,项建庭因为A、B股两者的价格差距相当可观,1月底将万科A全部换成了万科B,恰好幸运地躲过了房地产股遭遇大幅调整的“恶劣气候”。
之所以钟情于万科,项建庭还有颇多理由:“我喜欢万科的第一个理由是万科的董事长王石。一个小企业成功的秘诀是一个优秀的领导,一个中型企业成功的秘诀是要有一个好的团队,而一个大企业要想成功,那就必须要有一个好的企业文化。自从王石半退休以来,留给万科最大的财富应该就是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一个能让董事长长期逍遥在外,而属下又能不断攻城略地的企业文化,让我非常钦佩。”
对于近来房产企业遭遇的政策利空,身在房地产行业的项建庭反而更执著地看好万科:“我本人也在一家大型的房地产企业工作,所以对这个行业很了解。万科近些年几乎每年都能稳定保持50%左右的增长,即便遭遇宏观调控也是如此。它的盈利模式,和很多地区性房地产企业有很大区别。其利润增长不是单纯依靠低地价、低成本、高毛利的质量增长,而是以量取胜,依靠不断地进入新城市,开发更多的土地面积来保持增长。通过全国性的布局,万科所面临的风险其实在不断降低。
“对政府来说,房地产调控只是让房地产行业能够更加健康地发展,而不是让房价暴跌。所以调控措施,对于不规范的企业来说是致命的,对于运作规范的企业来说恰恰是一个契机。目前中国的房地产企业还很分散,即便市场份额最大的万科,市场占有率也只是1%不到。调控对万科来说恰恰是发展的机会。”
由于工作关系,项建庭接触的客户几乎什么行业都有,和客户闲聊所获得的信息常常成了他投资股票的“指路灯”。他说:“比如我的一个客户就职于一家化工公司,他闲聊时告诉我公司今年效益非常好。我就会据此信息选择化工行业,投资这个行业中最大、最好的公司。
“我有一个钢铁公司的客户,听他们说之前一段时间铁矿石价格上涨,但是原产地码头上积压了很多铁矿石,因为运输的问题没法运出去,所以我就想物流公司这段时间一定业绩很好。”
这些判断,项建庭都付之行动,而且最后得到了市场的验证。项建庭说,时至今日,他发现最不可靠的就是“道听途说得来的消息”。他说:“有一次投资H股,我听说一家香港房地产公司马上可以得到一块地,所以买了这家公司的股票。但是天有不测风云,这块地最后被其他公司拍走了。我从中得到的最重要的经验是,内幕消息永远是最不可靠的,我宁愿相信自己的判断。”(见表2)
走向国际市场
投资H股1年多来,项建庭坦陈自己学到很多价值投资的理念。这也促使他把触角伸向更国际化的市场。
去年“五一”长假,趁着去香港旅游的机会,项建庭顺便开了个新账户,开始了海外基金定期定额投资。他选了一只富达(Fidelity)的环球基金,大半年下来,不仅把高额的交易费(手续费5%)赚了回来,还小有收益。
最近看到欧洲经济颇有起色,项建庭还打算在2007年投资一只欧洲基金,用欧元投资,顺便提高家庭欧元资产比例,分散投资风险。
美国股票也是项建庭关注的目标。项建庭最看重的还是美股中的“中国因素”,他说:“举个例子,如果选择投资星巴克咖啡,可能就是因为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高增长。跨国企业大都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市场本身又处于高速成长阶段,我们为什么不利用自己的地理优势和信息优势,投资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感知其高增长的股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