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的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l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美术课堂只讲高雅的纯艺术,而贴近生活的美术课堂则是打破这层束缚,在原有的基础上,融入社会那些不断创新的流行艺术、乡土艺术。这些元素贴近现代学生的生活实际,他们从内心感觉更亲切,更想接触,也更容易在日常的生活中发现共通之处,为他们大胆、热情的创新提供广大的平台。我们要适应新课程改革,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就应该更好地考虑贴近生活的美术课堂教学,让流行艺术深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贴近生活美术课堂教学罗丹曾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无论是午夜星辰,还是晨露朝阳;无论是平湖秋月,还是丛林山川,艺术之美无处不在。在美术课堂中,如何更好地贴近生活,让这些自然风光乃至最新的流行艺术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更是值得我们探索。
  一、传统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曾经美术课堂上有学生这样提出:为什么美术课要上版画、手工制作等?美术课不就应该是画画吗?美术特长考试也只有素描、色彩才是主要的,那我们只要上这些来应付考试不就可以了。可见,传统的美术教学只讲高雅艺术,而不去思考学生的想法,一味地灌输教师个人的看法,学生并非真正地参与。学生在想什么、喜欢什么,传统的美术课堂上并没有深入探索。比如说不融入流行艺术,不关注学生真正的兴趣点,不带领学生关注他们的实际生活环境、发现能对生活产生影响的艺术元素。一段时间之后,他们觉得美术课堂和其他学科的课堂基本一样,没什么特色,自然就吸引不了他们的注意力。由此可见传统的美术教学带给了学生不小的负面影响,因此传统的美术教学引发我们去思考。
  二、初中生现状分析
  (一)心理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缺乏较强的稳定情绪的能力,容易随波逐流,喜欢表现自我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他们不再是以前的害怕的心理,而是大胆追求自己认为有兴趣的事物。
  (二)环境
  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网络的发展,受日韩潮流的影响,各种各样的流行艺术不断地在生活中诞生,比如街头涂鸦文化、波谱艺术、行为艺术、动漫艺术、电脑设计艺术、新颖的电视节目主持艺术、数码产品迅速更新换代引发的多功能时尚潮流。学生“赶时髦”的趋势更加明显。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或多或少地与时尚联系。特别在审美方面,学生更多的是喜欢美术课堂能带给他们时尚,新鲜的感觉,能让他们眼中那些流行艺术进一步地发展、创新。例如,为讲文明,现在的公共场所已不允许人们随性地进行街头的涂鸦艺术,而家长们当然也不允许孩子在自己家中的墙壁上创作,学生们只能将这种满腔热情欲创作的希望寄托在美术课堂。原始的画画、强调基本功对他们而言已不再新鲜。
  三、当今课程改革的趋势
  新《纲要》明确指出:“課程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要提倡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会生存》中说:“只有学习者从学习对象变成了学习主体,教育的民主化才是可能的。”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以往固有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需要随之改革才能顺应时代发展。阿恩海姆指出:“在艺术及其教育中,最出色的教师并不是将自己的所知倾囊相授,也不是滴水不漏,而是凭着一个优秀园丁的智慧、观察、判断,在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比如,西方国家崇尚自由,课堂的气氛也远比我们的活跃,更多的是自主学习、自主研究,我认为这就要求课堂教学的设计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入学生喜欢的元素及他们熟悉的生活方式,从而去抓住他们的兴趣点,引发他们大胆创新的欲望。所以美术课程的设计关系到美术的普及教育的实施,关系到学生兴趣的更好发展。
  四、如何在美术课堂中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在美术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值得思考和尝试的问题。
  (一)教师丰富学科背景,接触崭新事物
  开发智力,提高能力,发展创造力是每位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全面发展是对学生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教师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拥有广泛的不同学科的知识是基本,它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教师无形中带领学生在一个课堂中贯穿多个学科知识,让学生不会认为美术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只是针对画画而没有任何与生活有关系。通过多方面的联系,学生能更好地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才能更好地对美术真正产生兴趣。
  我们前面也从心理和环境分析了当代初中生的现状,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停留在自己所喜欢的事物上,而应该打破传统,多去接触一些新的事物,例如生活时尚目前流行什么,包括数码、文字、语言……多去发现学生的兴趣点,才能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更好地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联系美术知识,更好地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打破视觉常规范画展示,激发学生关注生活、关注传统艺术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极其重要。因此教学过程中不再只是开门见山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学什么。而是得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让学生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案例:《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在新时代的学生眼中,民间艺术不如潮流艺术吸引人。他们追求时尚、前卫,却渐渐地忽视了本土的艺术。中国民间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它的魅力在于它最富有中国的民族特色。“乡土味”是中国民间艺术最鲜明的艺术特征。郭沫若先生说过:“美在民间永不朽”,那么如何才能在这一节课中让学生感受到呢?唯一的途径就是让学生正视,用心地观察中国民间艺术品。
  用心观察一样平时不怎么在意的艺术品,谈何容易呢?如果在本节课中,再以传统的欣赏模式来进行教学,那是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要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更加困难了。因此,我对整个课堂教学模式做了较大的改变,大胆地做了以下的尝试:
  打破视觉常规范画展示。在图片展示时利用多媒体设备,在课件中采用由局部到整体的图片展示方式,改变了学生传统的观察方式,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见图1)   在这个环节里,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电脑大屏幕上,积极地思考着老师展示的图片到底是什么。注意力集中就有利于美术课堂的继续进行,这是让学生更好地用心看民间艺术的前提。
  (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传统的课堂中老师是主导者,不断地抛出问题来让学生解答,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就容易形成一种惯性的思想,認为只有等老师提出了问题再来解答,不用自己来思考自己所存在的一些疑问。
  甚至有的学生害怕自己说的是错的,怕被老师批评,总把老师拒之千里,师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阂,这就造成了课堂氛围的不活跃,学生会有思想负担而没办法静下心来好好上课,影响了学习的效果。为此我在《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一课中做了这样的尝试:结合目前最流行也是学生最喜欢使用的QQ聊天形式,设计了“民艺家在线聊天”环节,给了学生言论自由的平台,营造了一种轻松、和谐、新鲜的学习氛围(见图2)。
  此环节的实施过程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一方面因为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就比较放得开,他们把课堂的互动当成是在现实生活中的QQ聊天,轻松地讨论、轻松地思考。教师由以前的主导者变为组织者、指导者和鼓励者。教师积极融入民艺家聊天活动中,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表现比以前更有积极性,教学效果满意,学生有些想法、见解很有创意,有利于对学生分析、探索、理解能力的培养。
  在《创意招贴画》中,我也做了以下的尝试:
  1.以“交友会”节目形式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转换了角色,从学生变成节目来宾。学生很快地进入了角色当中。
  2.采用节目现场抢答的方式。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图片,规定时间抢答,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3.运用“创意锦囊”及“锦囊妙用”的形式,制造神秘感,让同学仿佛回到了三国时代。
  4.结合电视节目现场的亮牌形式,把原本普通的创作主题变得具有生命力。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运用“选我”等字眼,让学生的好奇心更为高涨。
  5.结合现代发达的电子通讯技术——手机短信的形式,结合目前当红的电视明星形象、流行用语,把课堂带入尾声,让学生完全融入到模拟的生活电视节目现场,与课堂导入相呼应。他们在课堂上可以零负担地参与,兴趣高涨,注意力没有办法从课堂中离开(见图3)。
  本案例在实施过程中完全以学生为主体来设计,让学生再一次地在美术课堂中切身地感受生活,感受流行,感受信息时代的美术教学。
  四、结语
  中等教育是每个人生活中的一个十字路口:正是在这里,青年们应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决定自己的未来;还是在这里,青年们应能获得有助于他们成人阶段的生活圆满成功的能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体参与者。”这就是新课改的重要体现,新颖而多样化的美术课堂教学方式贴近了现实生活,跟上了社会发展的步伐,让流行艺术融入课堂,给了学生全新的感觉,抓住他们的心理,激发他们对美术的热情,化被动为主动。
  参考文献:
  [1]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写.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对美术教学的意见.湖南美术出版社,中国美术教育,1998,(1).
  [3]《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6.
其他文献
在学习非谓语动词时,动词不定式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对于它作主语、宾语、表语、定语、补足语等的用法大家应该不陌生,本文跟大家一起探究不定式作状语的情况。  ?筝一、不定式作目的状语?筝  (一)不定式作目的状语的位置  不定式作目的状语可以置于句首或句尾,在句尾时,与句子之间不用逗号隔开,在句首时,可以用逗号隔开。例如:  To save class time,our teacher has
摘要:数学是研究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数学主要具有抽象性、精确性和使用的广泛性三大特性。数学与创新教育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思考的充分自由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是创新的基础;无私的奉献精神是创新的品质;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的核心。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新教育 创造性思维  一、数学的内涵及其特征  1.数学的内涵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其中的“空间形式和数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言之简、其象之美、其境之远,令人叹为观止。这些美的表象背后不外乎抒情和言志,因此读诗词的要领是读懂诗词背后的人,读懂他的感情。解读古诗词中的感情问题,是读诗词时最关键的一步。  一、了解古诗词中常见的感情  忧国忧民 建功立业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别恨离愁  二、理解作者感情的切入点  (
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09秒.搭载着“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5秒后,“天宫二号”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
[摘要] 自信心在儿童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自信与不自信存在一种累加效应。也就是说愈是自信的孩子,愈会成功,愈会成功则会是显得更为自信。反之,愈是缺乏自信则会是导致更深的自卑。  [关键词] 自信心 培养 方法    21世纪需要充满自信又有能力的人,一个自卑、性格懦弱的孩子,难以适应未来的社会。对于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我们不能等闲视之。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 
随着国家高中素质教学体系的逐步健全,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着结构及其课程教学方式的调整。就高中教学的有效教学模式展开分析,进行有限时间内的教学任务的布置,能切实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教学模块课程资源学习兴趣高中历史一、关于有效教学模块的分析  有效教学模块的概念是比较清晰的。其是一种科学化的教学活动,核心目标是提升教学的效益,这就需要进行最优的教学方式的选择,切实提升课
在现代班集体教育中,班主任既是学校班级的组织管理者,又是学生知识学习的引领者、健康成长的同行者、身心健康的关爱者,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更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在
期刊
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落实新课程理念,优化地理课堂教学,以及强化师生互动,营造开放、和谐的地理教学氛围几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构建和谐的初中地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