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去启发、引导、点拨,从而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求得之”的本领,即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讲授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谈一下这个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主阅读
一、通过课前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前提
语文课堂教学容量大,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把所有的知识都“消化”吸收,是很难做到的,这就要进行合理“分流”,让学生扫清学习中的“拦路虎”,为达到教学目标做好准备,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1)找出文中生字和难以理解的词,通过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其音、形、义;(2)初读,感知课文大概内容,做到正确流利的朗读;(3)划出文中的疑难语句,以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讨论解决。作为教师在让学生看书预习时,应注重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尽量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不动笔墨不读书”。这里的“动笔墨”应该包括三层含义:一是预习时要指导用符号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问”;二是将课文或其他资料中的精彩之处摘抄下来;三是利用日记、周记写一写心得体会;其次是“眼、口、心”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预习时要让学生做到眼看、口念、心想,这样有助于发挥多种感官并用,保证精力集中,提高预习质量的效果;再是学会使用工具书,如字典、词典及其他有关的参考书。
二、领悟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着力引导学生领悟掌握阅读方法,然后运用这些方法,独立阅读别的段落或文章。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教师就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迁移应用,这也是自主运用阅读能力的升华。
1、掌握阅读技巧:学生如果掌握了阅读技巧,就能读通其它课文,并能保持深厚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读懂词句,以“美丽”为线索把握中心内容,着重体会文章写“小兴安岭的美丽”体现在什么地方,并把自己认为最精彩的语句画下来。然后老师通过诱导、点拨让学生明确这种学习方法,理出思考问题的路子。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对其它有关的课文分析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收到“学一篇明一类”的效果。
2、弄清阅读步骤:阅读要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形象创造过程,进入角色,主动感受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思想情怀。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中体验并掌握阅读的几个步骤——“初读课文,畅谈收获——合作探究,解读文本——巩固梳理,拓展应用”。如《乡下人家》一课的教学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学生边读边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同时也可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2)引导学生围绕“课文描写了哪些乡村的风景”这一问题展开交流,从具体的语句段落中感受乡村风景的美丽。(3)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仔细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作者是怎样写出乡村风景的美的”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三、放手让学生自选学法,让学生在阅读中自得其乐。
新课程要求学生要学会自学。因此,学法的选择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意愿;学法总结应当调动学生的个体思维;学法评价应当展示学生的个体感受;学法创造应当发挥学生的个体才能。
1、鼓励自选学习内容。
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课文、段落、事件、词句有不同的喜好。借助学生的情感动因,让学生自选最喜欢的一个方面、(或一段),讲析交流,可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如教《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教师可让学生在初读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并思考交流为什么喜欢某段落。
2、尊重选择“学法”。
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法的运用效率。例如在《雪猴》一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雪猴的特点时要学生说“怎么读懂”。总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了,才能掌握运用学法。
四、拓宽渠道,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语文活动的归宿应当是学生的活动创新,学是为了用,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在活动中创新。因此必须拓宽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领域,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1、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夯实创新底蕴。 从古到今,凡语文功底深,能力强的人,无一不是博览群书、反复吟诵名家名篇的。仅靠课内几十篇课文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远远不够。低年级儿童爱看影视,我们引导他们看少儿节目,动画故事;爱听故事,经常给他们讲有趣的故事,鼓励他们把看到的或听到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去看书中的故事、童话、寓言等。这样就会从小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增强读书的信心和能力。
2、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积淀创新素养。
我们还要想方设法拓宽语文学习内容,运用各种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积淀创新素养。
编创手抄报。手抄报是一种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能力。其融语文、美术、书法和各学科知识于一“报”的综合实践活动,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提高。
引导学生走进自然,投身于社会生活。可以说,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語文。教师要注意将学生的视线引向自然,引向社会,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接触社会和生活,获取新鲜的写作素材,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观赏自然风光,领略各处的风土人情,陶冶情操;让学生自己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开展活动,学习合作相处,做人的思想和能力,从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素养,锻炼学生创新能力。
总之,自主阅读就要体现“自主”。在语文教学中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和氛围,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引导他们进行自主阅读,培养他们的自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主阅读
一、通过课前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前提
语文课堂教学容量大,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把所有的知识都“消化”吸收,是很难做到的,这就要进行合理“分流”,让学生扫清学习中的“拦路虎”,为达到教学目标做好准备,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1)找出文中生字和难以理解的词,通过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其音、形、义;(2)初读,感知课文大概内容,做到正确流利的朗读;(3)划出文中的疑难语句,以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讨论解决。作为教师在让学生看书预习时,应注重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尽量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不动笔墨不读书”。这里的“动笔墨”应该包括三层含义:一是预习时要指导用符号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问”;二是将课文或其他资料中的精彩之处摘抄下来;三是利用日记、周记写一写心得体会;其次是“眼、口、心”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预习时要让学生做到眼看、口念、心想,这样有助于发挥多种感官并用,保证精力集中,提高预习质量的效果;再是学会使用工具书,如字典、词典及其他有关的参考书。
二、领悟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着力引导学生领悟掌握阅读方法,然后运用这些方法,独立阅读别的段落或文章。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教师就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迁移应用,这也是自主运用阅读能力的升华。
1、掌握阅读技巧:学生如果掌握了阅读技巧,就能读通其它课文,并能保持深厚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读懂词句,以“美丽”为线索把握中心内容,着重体会文章写“小兴安岭的美丽”体现在什么地方,并把自己认为最精彩的语句画下来。然后老师通过诱导、点拨让学生明确这种学习方法,理出思考问题的路子。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对其它有关的课文分析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收到“学一篇明一类”的效果。
2、弄清阅读步骤:阅读要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形象创造过程,进入角色,主动感受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思想情怀。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中体验并掌握阅读的几个步骤——“初读课文,畅谈收获——合作探究,解读文本——巩固梳理,拓展应用”。如《乡下人家》一课的教学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学生边读边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同时也可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2)引导学生围绕“课文描写了哪些乡村的风景”这一问题展开交流,从具体的语句段落中感受乡村风景的美丽。(3)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仔细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作者是怎样写出乡村风景的美的”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三、放手让学生自选学法,让学生在阅读中自得其乐。
新课程要求学生要学会自学。因此,学法的选择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意愿;学法总结应当调动学生的个体思维;学法评价应当展示学生的个体感受;学法创造应当发挥学生的个体才能。
1、鼓励自选学习内容。
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课文、段落、事件、词句有不同的喜好。借助学生的情感动因,让学生自选最喜欢的一个方面、(或一段),讲析交流,可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如教《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教师可让学生在初读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并思考交流为什么喜欢某段落。
2、尊重选择“学法”。
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法的运用效率。例如在《雪猴》一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雪猴的特点时要学生说“怎么读懂”。总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了,才能掌握运用学法。
四、拓宽渠道,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语文活动的归宿应当是学生的活动创新,学是为了用,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在活动中创新。因此必须拓宽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领域,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1、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夯实创新底蕴。 从古到今,凡语文功底深,能力强的人,无一不是博览群书、反复吟诵名家名篇的。仅靠课内几十篇课文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远远不够。低年级儿童爱看影视,我们引导他们看少儿节目,动画故事;爱听故事,经常给他们讲有趣的故事,鼓励他们把看到的或听到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去看书中的故事、童话、寓言等。这样就会从小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增强读书的信心和能力。
2、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积淀创新素养。
我们还要想方设法拓宽语文学习内容,运用各种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积淀创新素养。
编创手抄报。手抄报是一种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能力。其融语文、美术、书法和各学科知识于一“报”的综合实践活动,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提高。
引导学生走进自然,投身于社会生活。可以说,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語文。教师要注意将学生的视线引向自然,引向社会,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接触社会和生活,获取新鲜的写作素材,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观赏自然风光,领略各处的风土人情,陶冶情操;让学生自己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开展活动,学习合作相处,做人的思想和能力,从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素养,锻炼学生创新能力。
总之,自主阅读就要体现“自主”。在语文教学中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和氛围,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引导他们进行自主阅读,培养他们的自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