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命课堂文化的实践探索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efer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堂文化在教师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的角色变换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观。近年来,我校以构建“生命课堂”为课堂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重在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和创造力,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生命质量与幸福指数,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一、立足学校发展愿景,丰富“生命课堂”的内涵
  学校生活是学生和教师人生中的重要经历,我们认为“生命课堂”不仅要成就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创造教师的幸福人生;不仅把希望的种子播撒进孩子的心田,而且让教师的职业定位从自我牺牲走向与学生的共同发展、共享人生幸福。
  二、依托教学实践,促进“生命课堂”的构建
  明确了“生命课堂”的内涵后,我们开始依托教学实践,以课例为载体,用行动跟进研究的方法尝试探索构建“生命课堂”的有效策略。
  1.聚焦共性问题,提炼研究内容
  我校结合课型研讨展示活动,引导一线教师通过科学、客观、全面的观察,发现课堂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进行归纳和梳理后,确定研究从五个“实”入手:即目标制定要切实、教材解读要扎实、教学设计要务实、教学过程要充实、评价语言要平实。
  2.依托教学课例,探究方法策略
  “五实”策略是我们奠定生命课堂基石的有效途径,也是我校引领教研组跟进课题研究所确立的子课题。各教研组围绕这个子课题,以课型研讨为契机,依托教学课例,深入跟进研究,在磨课、研课的过程中,提炼出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
  3.互助研讨跟进,提升实践智慧
  在课型研讨的过程中,我们以常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的出发点,以学校—教研组—教师个人层层深入、相辅相成的三级梯队为研究模式,使教师们的教学智慧得以螺旋式提升。
  三、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夯实“生命课堂”的根基
  1.精研业务,提升育人能力
  本着“严、细、实、新、狠”的原则,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严抓教学常规:我校关注教学常规中的细节与过程,严抓常规要求的制订和细节的落实。定期检查教案及作业,并做好各项常规的评比与推优工作。
  细抓课题研究:学校立足于“细”,着手于“小”,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形成研究主题,并依托课例,在“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提炼研究成果,提升教学智慧。
  实抓课堂教学:“以课堂实效为核心目标,以真实为基石,蕴情融趣的生命课堂”是我校课堂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
  深抓研修创新:除教师常规研修模式外,我校举办了“七彩讲坛”活动,充分发挥校本研修主体即教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让在课堂教学中有独特见解、在班级管理中有创新经验的教师借助讲坛分享思想、交流经验,创新校本研修的模式。
  狠抓教学基本功:要求每位教师做到“五练”基本功,一练“三字一画”,二练驾驭教材、设计教学的能力,三练课堂教学机智,四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五练个人才艺。
  2.课型研讨,促教师梯队培养
  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以课堂教学研究为着力点,以团队成长带动教师个体成长为主要模式,借助课型研讨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促进骨干教师专业化提升。借助课型研讨这个平台,我校教师不管是解读教材的方法、组织教学的能力,还是调控课堂、关注生成的水平都有了明显提升。
  (责 编 再 澜)
其他文献
一个人对待工作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上进的还是无所谓的,都直接影响着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我一直堅信:“无论做什么工作,只要勤勤恳恳、脚踏实地静下心来做,总会有收获。”  在我任教的中(1)班,我和琳琳、应应老师彼此关心、密切配合,工作得心应手。在温暖和谐的班级氛围中,教师的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大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  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全力支持、理解和信任,更是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把所有
下周一,轮到我们四(1)中队承办升旗仪式。这是我们班第一次承担升旗任务。当我把消息告诉孩子们时,整个教室顿时沸腾了起来,大家有期待、有激动、有兴奋,也有忐忑、紧张和不安。这
在教育现场,常常有这样一些年轻教师:他们学科素养优秀,备课认真,精心准备的展示课不乏可圈可点之处,平时对学校各部门安排的工作也总是积极回应。他们内心大都喜欢学生,但又怕过于温和会影响对班级的严格管理,因此很多时候会对学生比较严肃。  但即便严肃的时候居多,他们中的不少人还是不善于管理班级。有的年轻教师甚至很苦恼:其他教师在场的时候,学生能够安静有序;而如果只有自己在场,教室里常常失控。平时不得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