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时代,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要做到“管理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但是如何去转,转成什么方式,如何运用这种方式,仍是一种困惑。那么,寻求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已势在必行。
传统的课堂教学,从目标上讲,以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从内容上讲,以课本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从方法上讲,以灌输式为主要教学方法;从技术上讲,以粉笔、圆规、直尺的应用为主要教学技能;从时间上讲,以45分钟为主要教学单位;从地点上讲,以学校课堂为主要教学阵地;从范围上讲,以班级人数为培养对象。传统教学的优势在于其方式、方法的普及与应用,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教与学的理论和模式,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所熟知和掌握。但到了教育信息时代,这种理论与模式的局限性、滞后性已显露无疑。因为它是工业化时期产生的教学(生产)方式,具有定时、定点、定量、定产、统一目的、统一内容、统一模式的计划方式特征,难免产生同质化产品,出现同质化现象,而个性、独立、创新的品质培养却成为一种奢望。这也许是对钱学森之问的一种诠释吧。
全时教学模式
信息时代的教学,从目标上讲,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从内容上讲,以学科知识和学习能力培养为教学内容;从方法上讲,以“双主教学”(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主要教学方法;从技术上讲,以教育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深度融合为主要教学技能;从时间上讲,以全时空为主要教学空间;从地点上讲,以“学校 家庭”为主要教学阵地;从范围上讲,以在线人数为培养对象。信息时代的教学,需要从教育的理念、观念上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概念限制,需要建立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应具有全时、立体、交互、方便、高效的特点。它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允许人的多元发展,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探索人的超前发展。
全时教学模式,就是基于信息化时代的教与学的新模式。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传递、掌握信息的数量、质量、速度,决定着事物的成败。在教育领域,要掌握事物发展的主动权,掌握教改的主动权,就要从传统教学转变为全息教学,从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全时教学模式。全时教学模式亦可称之为全时空教学模式,其基本要素包括数字资源、教学设备、教育技术、教学空间、教学地点、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具体到教师,基本要素包括教学资源、教学设备、教学技术、学科与技术的融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组卷、考试、评价、管理等;具体到学生,基本要素包括学习资源、学习设备、教育技术、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考试等。全时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学数字化技术、用数字化资源、备数字化教案、上数字化课堂、评数字化教学、育数字化人才。全时教学模式的教学步骤是:集中备课-线上预习-双主教学-互动答疑-在线作业-批改整理-循环升华-自主学习。
全时教学模式教学步骤详析
集中备课,就是由传统备课转为数字备课。就备课方式而言,教师从传统教案(图文式)转变为数字教案(图文音像式)。备课时可一个人准备,也可实行集体备课或网络集体备课,让你的教案变得鲜活起来,看起来有生机、有兴趣、有吸引力、有穿透力。能自我感染、自我欣赏的教案,无疑就是一份好的教案。教师在数字备课过程中,应尽量选择既有备课软件又有与之相匹配的资源库同时使用,一般备一节课的时间和传统备课时间是一致的。数字教案完成后,教师还应做两件事,一件是像“翻转课堂”一样,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完成每一课5~10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并且放在网上,另一件是制出数字学案,将学习内容、环节、步骤、方法等一一列出,供学生使用。就备课的范围而言,就是从树立学科知识结构观开始,把知识看成树叶,把章节看成树枝,把课本看成树干,备课时,将每课时的知识点拓展到一个章节或一册书,即从备一节课到备一个章节的课,或者是备出一册书的课。让学生在学习时感受到知识结构的脉络,感受到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连贯性。防止支离破碎地理解所学知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摆脱时空、地点、内容、方式、方法、进度的束缚和限制,在教师数字化教学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充分张扬个性和特长。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得到先进的学习方式的帮助,建立学习信心,掌握学习方法,奋发努力,摆脱学习的困境。
线上预习,就是学生根据数字学案、数字视频以及其他教辅资料进行课前知识的预习。通过自主学习,将已知留给自己,将未知交给教师,将疑问带给大家,将交流送给课堂。要把预习作为主要的教学环节给予足够的重视,给予科学的安排。抓预习就是抓预知,抓预习就是抓未然。就像设置防空识别区一样,提前预警、提前预知、提前准备、提前布置,课堂上就可以快速有效地直面存在的问题,集中精力,迅速突破重点和难点,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双主教学,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从字面上理解,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就是主导应该把主体带到一个个知识的宿营地,并让主体掌握独自行走的知识、方法、技能、技巧,可以独立地完成知识间的旅行。主导的任务就是告诉你知识的目标、路径、工具、方法、注意事项,带领你、帮助你由A点到达B点,主导的重点是引导和帮助知识的行者到达知识的驿站,主导的难点是用什么方式方法带着大家到达。只能带少数人到达终点的主导与能带领大家共同到达终点的主导是有本质区别的。主体,就是在主导的指引下,自觉、自主地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勤学苦练,学会独立到达终点。过去,主导与主体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在学校、在课堂上,而现在,二者之间的联系是立体的、全方位的,它以所学课程为目标,以云资源平台为依托,以教育技术为支撑,以数字教案、学案为载体,以网络宽带为纽带,以点阵、书本为终端,突显了教育技术在主导与主体之间的桥梁作用。双主教学,前提是要把教育技术作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第一生产力,将课堂教学转为全时教学,将零散的知识点教学转为完整的知识结构教学,将灌输式教学转为渠道式教学,将学生亦步亦趋的学习方式转为主动、互动的学习方式。课前,由文字教案到数字教案、数字学案、数字视频,由文字预习到数字预习;课中,强调运用教育技术的手段和方式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新方式,形成开渠引水,水到渠成的局面;课后,强调运用教育信息技术的方式和优势批改作业,利用大数据功能去统计学习数据,分析数据成因,调整方法步骤,确立新的教学思路。 互动答疑。这个环节涉及教与学的全过程,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应该设计出科学完整的循序渐进的学科知识线路图,设计知识站点,设计“快车道”、“慢车道”、“人行道”,标明本站站点,指明前方站点,让知识的行者对自己的行程心中有数,有路可循。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学会应用知识线路图,根据图示,选择适合自己的线路,沿路行进。应充分利用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的方式,将疑点、难点随时随地与教师沟通,与同学互动,解决各种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方法障碍等,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线作业,就是教师布置完作业后,学生运用点阵技术完成作业,并且上传给教师的过程。运用这种形式,可以大幅度优化作业过程、作业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常规情况下,作业是由教师安排布置的,学生只有被动地接受和完成。现在,如果从“以人为本”和“学习主体”的角度去思考,那么,学习的主体也就可以利用云资源和云平台去自主地设计自己当天或章节性的作业,只要达到学科知识的目标要求即可,充分体现了主导与主体的互动关系,达到教学相长。
批改整理,就是教师依托云平台接收和批改学生的作业,一对一、一对多地回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进步。所谓整理,就是依据云平台的大数据统计功能,将班组(年级、学校)学科的每次测试数据统计描述出来,供教师对成绩优劣和成因进行分析研究。用大数据对教学成绩进行比较性分析研究,是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前沿运用,必将以其精细、便捷、高效的特点受到广大教师的喜爱,成为诊断学习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新帮手。
全时教学模式的有效载体
全时教学模式,是教育信息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是目前实现“人人通”的最佳模式。当前,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最大也是最关键的制约因素是学生手中的终端问题。现有的学生电子终端有四种因素最让家长和学校担心:一是担心视力问题,二是担心学习终端的辐射问题,三是担心玩游戏上瘾问题,四是担心不良信息的影响问题。这些问题,只要有一种因素影响到了学生,那就很难说这种教学模式是安全的,是令人放心的。那么,怎样解决这个关键问题呢?点阵技术的出现,突破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后一道防线,使问题变得简单起来。概括地说,教师教学时,教学终端不变,仍然是以电子白板或触摸屏为主的多媒体教室,学生学习时,学习终端也不变,仍然是课本、作业本。变的是教师和学生手中的笔,这支笔就是点阵笔。教师上完课后,只需轻轻一点,课堂上形成的教学轨迹,就可以通过点阵笔把全部内容还原呈现出来。为课堂教学的微观研究和反思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平台。学生们写完作业后也只需轻轻一按,就可以把储存在笔里的作业通过家庭电脑或家长手机发送到教师的网络终端。这两种方式均可以实现家长对学生学习的实时掌控。这个技术就是点阵技术。点阵技术的出现,可以实现教材、教辅、教案、学案、作业本的数字化,实现师生间的全时空交流。具有安全高效、无线传输、网络交互,没有使用障碍,没有应用担心的特点,堪称“绿色”信息产品,也是“全时教学”模式的有效载体,为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传统的课堂教学,从目标上讲,以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从内容上讲,以课本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从方法上讲,以灌输式为主要教学方法;从技术上讲,以粉笔、圆规、直尺的应用为主要教学技能;从时间上讲,以45分钟为主要教学单位;从地点上讲,以学校课堂为主要教学阵地;从范围上讲,以班级人数为培养对象。传统教学的优势在于其方式、方法的普及与应用,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教与学的理论和模式,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所熟知和掌握。但到了教育信息时代,这种理论与模式的局限性、滞后性已显露无疑。因为它是工业化时期产生的教学(生产)方式,具有定时、定点、定量、定产、统一目的、统一内容、统一模式的计划方式特征,难免产生同质化产品,出现同质化现象,而个性、独立、创新的品质培养却成为一种奢望。这也许是对钱学森之问的一种诠释吧。
全时教学模式
信息时代的教学,从目标上讲,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从内容上讲,以学科知识和学习能力培养为教学内容;从方法上讲,以“双主教学”(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主要教学方法;从技术上讲,以教育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深度融合为主要教学技能;从时间上讲,以全时空为主要教学空间;从地点上讲,以“学校 家庭”为主要教学阵地;从范围上讲,以在线人数为培养对象。信息时代的教学,需要从教育的理念、观念上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概念限制,需要建立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应具有全时、立体、交互、方便、高效的特点。它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允许人的多元发展,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探索人的超前发展。
全时教学模式,就是基于信息化时代的教与学的新模式。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传递、掌握信息的数量、质量、速度,决定着事物的成败。在教育领域,要掌握事物发展的主动权,掌握教改的主动权,就要从传统教学转变为全息教学,从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全时教学模式。全时教学模式亦可称之为全时空教学模式,其基本要素包括数字资源、教学设备、教育技术、教学空间、教学地点、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具体到教师,基本要素包括教学资源、教学设备、教学技术、学科与技术的融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组卷、考试、评价、管理等;具体到学生,基本要素包括学习资源、学习设备、教育技术、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考试等。全时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学数字化技术、用数字化资源、备数字化教案、上数字化课堂、评数字化教学、育数字化人才。全时教学模式的教学步骤是:集中备课-线上预习-双主教学-互动答疑-在线作业-批改整理-循环升华-自主学习。
全时教学模式教学步骤详析
集中备课,就是由传统备课转为数字备课。就备课方式而言,教师从传统教案(图文式)转变为数字教案(图文音像式)。备课时可一个人准备,也可实行集体备课或网络集体备课,让你的教案变得鲜活起来,看起来有生机、有兴趣、有吸引力、有穿透力。能自我感染、自我欣赏的教案,无疑就是一份好的教案。教师在数字备课过程中,应尽量选择既有备课软件又有与之相匹配的资源库同时使用,一般备一节课的时间和传统备课时间是一致的。数字教案完成后,教师还应做两件事,一件是像“翻转课堂”一样,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完成每一课5~10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并且放在网上,另一件是制出数字学案,将学习内容、环节、步骤、方法等一一列出,供学生使用。就备课的范围而言,就是从树立学科知识结构观开始,把知识看成树叶,把章节看成树枝,把课本看成树干,备课时,将每课时的知识点拓展到一个章节或一册书,即从备一节课到备一个章节的课,或者是备出一册书的课。让学生在学习时感受到知识结构的脉络,感受到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连贯性。防止支离破碎地理解所学知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摆脱时空、地点、内容、方式、方法、进度的束缚和限制,在教师数字化教学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充分张扬个性和特长。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得到先进的学习方式的帮助,建立学习信心,掌握学习方法,奋发努力,摆脱学习的困境。
线上预习,就是学生根据数字学案、数字视频以及其他教辅资料进行课前知识的预习。通过自主学习,将已知留给自己,将未知交给教师,将疑问带给大家,将交流送给课堂。要把预习作为主要的教学环节给予足够的重视,给予科学的安排。抓预习就是抓预知,抓预习就是抓未然。就像设置防空识别区一样,提前预警、提前预知、提前准备、提前布置,课堂上就可以快速有效地直面存在的问题,集中精力,迅速突破重点和难点,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双主教学,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从字面上理解,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就是主导应该把主体带到一个个知识的宿营地,并让主体掌握独自行走的知识、方法、技能、技巧,可以独立地完成知识间的旅行。主导的任务就是告诉你知识的目标、路径、工具、方法、注意事项,带领你、帮助你由A点到达B点,主导的重点是引导和帮助知识的行者到达知识的驿站,主导的难点是用什么方式方法带着大家到达。只能带少数人到达终点的主导与能带领大家共同到达终点的主导是有本质区别的。主体,就是在主导的指引下,自觉、自主地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勤学苦练,学会独立到达终点。过去,主导与主体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在学校、在课堂上,而现在,二者之间的联系是立体的、全方位的,它以所学课程为目标,以云资源平台为依托,以教育技术为支撑,以数字教案、学案为载体,以网络宽带为纽带,以点阵、书本为终端,突显了教育技术在主导与主体之间的桥梁作用。双主教学,前提是要把教育技术作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第一生产力,将课堂教学转为全时教学,将零散的知识点教学转为完整的知识结构教学,将灌输式教学转为渠道式教学,将学生亦步亦趋的学习方式转为主动、互动的学习方式。课前,由文字教案到数字教案、数字学案、数字视频,由文字预习到数字预习;课中,强调运用教育技术的手段和方式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新方式,形成开渠引水,水到渠成的局面;课后,强调运用教育信息技术的方式和优势批改作业,利用大数据功能去统计学习数据,分析数据成因,调整方法步骤,确立新的教学思路。 互动答疑。这个环节涉及教与学的全过程,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应该设计出科学完整的循序渐进的学科知识线路图,设计知识站点,设计“快车道”、“慢车道”、“人行道”,标明本站站点,指明前方站点,让知识的行者对自己的行程心中有数,有路可循。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学会应用知识线路图,根据图示,选择适合自己的线路,沿路行进。应充分利用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的方式,将疑点、难点随时随地与教师沟通,与同学互动,解决各种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方法障碍等,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线作业,就是教师布置完作业后,学生运用点阵技术完成作业,并且上传给教师的过程。运用这种形式,可以大幅度优化作业过程、作业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常规情况下,作业是由教师安排布置的,学生只有被动地接受和完成。现在,如果从“以人为本”和“学习主体”的角度去思考,那么,学习的主体也就可以利用云资源和云平台去自主地设计自己当天或章节性的作业,只要达到学科知识的目标要求即可,充分体现了主导与主体的互动关系,达到教学相长。
批改整理,就是教师依托云平台接收和批改学生的作业,一对一、一对多地回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进步。所谓整理,就是依据云平台的大数据统计功能,将班组(年级、学校)学科的每次测试数据统计描述出来,供教师对成绩优劣和成因进行分析研究。用大数据对教学成绩进行比较性分析研究,是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前沿运用,必将以其精细、便捷、高效的特点受到广大教师的喜爱,成为诊断学习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新帮手。
全时教学模式的有效载体
全时教学模式,是教育信息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是目前实现“人人通”的最佳模式。当前,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最大也是最关键的制约因素是学生手中的终端问题。现有的学生电子终端有四种因素最让家长和学校担心:一是担心视力问题,二是担心学习终端的辐射问题,三是担心玩游戏上瘾问题,四是担心不良信息的影响问题。这些问题,只要有一种因素影响到了学生,那就很难说这种教学模式是安全的,是令人放心的。那么,怎样解决这个关键问题呢?点阵技术的出现,突破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后一道防线,使问题变得简单起来。概括地说,教师教学时,教学终端不变,仍然是以电子白板或触摸屏为主的多媒体教室,学生学习时,学习终端也不变,仍然是课本、作业本。变的是教师和学生手中的笔,这支笔就是点阵笔。教师上完课后,只需轻轻一点,课堂上形成的教学轨迹,就可以通过点阵笔把全部内容还原呈现出来。为课堂教学的微观研究和反思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平台。学生们写完作业后也只需轻轻一按,就可以把储存在笔里的作业通过家庭电脑或家长手机发送到教师的网络终端。这两种方式均可以实现家长对学生学习的实时掌控。这个技术就是点阵技术。点阵技术的出现,可以实现教材、教辅、教案、学案、作业本的数字化,实现师生间的全时空交流。具有安全高效、无线传输、网络交互,没有使用障碍,没有应用担心的特点,堪称“绿色”信息产品,也是“全时教学”模式的有效载体,为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开辟了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