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处于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庄河北部区域新型城镇化的全面建设,作为北部区域重要乡镇之一,仙人洞镇将担起发展的历史重任。该文以《仙人洞镇总体规划2013—2030》为例,通过因地制宜规划镇域及镇区等具体内容,确定适宜本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方向,以仙人洞镇所在区域自然山水等绿色生态空间为依托,进一步彰显其区域生态脉络,深度挖掘旅游文化特点,统筹仙人洞镇全面发展,促进旅游业及其服务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庄河北部区域 新型城镇化 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2(b)-0110-01
庄河北部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庄河全面崛起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实力增强的根本性举措。因此,要以发展新型城镇化为基础,形成保护与建设并重、生态与经济共荣的良性格局。文章以《仙人洞镇总体规划2013—2030》为例,从而探讨北部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模式。
1 项目概况
仙人洞镇位于辽宁省庄河市北部,面积为全省乡镇之中最大,与塔岭镇、太平岭乡、大营镇、步云山乡及蓉花山镇相邻,是庄河北部生态保育功能区重要乡镇之一。
近年来随着镇域战略地位的凸显,小城镇的建设已初具雏形,同时旅游资源富集,并拥有多个农业产业园。但是,在城镇化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旅游资源整体开发层次有待提高,其次旅游服务业优化和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型还需进一步加强,最后综合服务功能不健全,基础设施需进一步完善。
因此,规划注重所在地区自然山水旅游资源、特色沟域产业资源及北部山区人文资源,发展服务于山水观光、温泉度假、农业体验为主要内容的旅游第三产业,及以特色沟域产业资源为主要特点的农业第一产业,打造成山水宜居的新型城镇。
2 项目规划解读
2.1 镇域发展规划
规划镇域空间布局结构采用“一带两区六组团”模式,一带为旅游经济带;两区包括冰峪综合服务区和天门山综合服务区;六组团分别为天门山自然山水组团、英那河漂流组团、英那河水库现代林业组团、小峪沟原生态组团、冰峪地质公园组团、仙人洞都市农业组团。规划充分整合本地区特色资源,针对各行政村产业特色,形成了商、游、农、养、绿、种、林、文、酒、采、观等十一个重点产业业态。同时确定了“天门洞天画冰峪,仙人遥指神仙居—— 北方小桂林”旅游形象。另外对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划。
2.2 镇区发展规划
镇区作为仙人洞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旅游服务接待基地,在发展中也存在了一些问题:(1)居住建筑用地布局分散;(2)市政基础设施缺乏,道路系统不完善,无集中停车场,缺少广场、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3)水系及山体未得到充分利用;(4)镇区文化未进行深度的挖掘。这些因素的存在制约了镇区城镇化的发展。通过对镇区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及其规划背景的分析与判断确定镇区规划发展的目标是以自然山水骨架为脉络,依托二道沟河、长胜河、向阳河形成集休闲度假、娱乐观光、行政商贸及居住功能为一体的生态旅游镇区。规划镇区空间布局结构采用“一心、两廊、三区”模式,一心为仙人湖商务核心;两廊包括二道沟河生态休闲廊道及长胜河生态人文休闲廊道;三区分别为旅游服务区、综合服务区、居住片区。
其中旅游服务区是以长胜河作为仙人度假休闲廊道,建设具有山野、生态、情趣的分散式度假设施,打造仙人度假文化,通过仙人岛→仙人脊→仙人河形成看得见水,望得见山的山水骨架,成为代表城镇特点标志;综合服务区沿仙人文化轴,通过城市道路和相应山体,形成仙人洞、仙人台、仙人湖等相呼应的城市仙人轴线,仙人台控制城市北部视线焦点;居住片区主要以常住居民为主,以二道沟河西侧为居住片区,形成镇区主要居住区域。
2.3 城镇化发展目标
规划确定了未来仙人洞镇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其中社会发展目标为完善文化设施建设、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推进农村的综合改革、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实现道路、基础设施、远程教育的“村村通”。经济发展目标为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强第三产业的带动地位,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适度发展第二产业,培育新兴无污染食品加工业,逐步形成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三个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
仙人镇总体规划结合社会经济实际,合理定位,理顺了发展思路,同时根据自身经济和产业发展特征,将仙人镇的区位及资源优势等转化为经济优势,以整体的推进来弥补单向的不足,以特色的构建来树立鲜明的形象,从而为全镇的进一步发展找到突破口,加快城镇化社会、经济、产业发展。
3 结语
庄河北部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应以《仙人洞镇总体规划2013—2030》为模式,依托本地区自然生态、经济、农业、人口、交通等因素,结合未来小城镇化发展趋势,逐步转移资源型加工业,保护资源,将镇村的水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在加强保护力度的同时使其得到充分的利用和优化,减少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在空间布局上,建立特色基地、农业示范点、农业科技园区等农业区,对农业进行合理布局,形成农业经济发展带。将仙人洞镇和北部区域其他乡镇的生态旅游资源整合起来,打造一体化的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提升旅游线路的总体价值,增强区域内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提高和改善城镇化整体环境空间品质,凸显自然生态本底优势,建设休闲宜居的新型城镇化。
参考文献
[1] 许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基本问题研究[J].中国外资,2013(4).
[2] 赵伟.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5).
[3] 何树平,戚义明.新型城镇化: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新要求[J].红旗文稿,2013(21).
关键词:庄河北部区域 新型城镇化 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2(b)-0110-01
庄河北部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庄河全面崛起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实力增强的根本性举措。因此,要以发展新型城镇化为基础,形成保护与建设并重、生态与经济共荣的良性格局。文章以《仙人洞镇总体规划2013—2030》为例,从而探讨北部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模式。
1 项目概况
仙人洞镇位于辽宁省庄河市北部,面积为全省乡镇之中最大,与塔岭镇、太平岭乡、大营镇、步云山乡及蓉花山镇相邻,是庄河北部生态保育功能区重要乡镇之一。
近年来随着镇域战略地位的凸显,小城镇的建设已初具雏形,同时旅游资源富集,并拥有多个农业产业园。但是,在城镇化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旅游资源整体开发层次有待提高,其次旅游服务业优化和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型还需进一步加强,最后综合服务功能不健全,基础设施需进一步完善。
因此,规划注重所在地区自然山水旅游资源、特色沟域产业资源及北部山区人文资源,发展服务于山水观光、温泉度假、农业体验为主要内容的旅游第三产业,及以特色沟域产业资源为主要特点的农业第一产业,打造成山水宜居的新型城镇。
2 项目规划解读
2.1 镇域发展规划
规划镇域空间布局结构采用“一带两区六组团”模式,一带为旅游经济带;两区包括冰峪综合服务区和天门山综合服务区;六组团分别为天门山自然山水组团、英那河漂流组团、英那河水库现代林业组团、小峪沟原生态组团、冰峪地质公园组团、仙人洞都市农业组团。规划充分整合本地区特色资源,针对各行政村产业特色,形成了商、游、农、养、绿、种、林、文、酒、采、观等十一个重点产业业态。同时确定了“天门洞天画冰峪,仙人遥指神仙居—— 北方小桂林”旅游形象。另外对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划。
2.2 镇区发展规划
镇区作为仙人洞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旅游服务接待基地,在发展中也存在了一些问题:(1)居住建筑用地布局分散;(2)市政基础设施缺乏,道路系统不完善,无集中停车场,缺少广场、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3)水系及山体未得到充分利用;(4)镇区文化未进行深度的挖掘。这些因素的存在制约了镇区城镇化的发展。通过对镇区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及其规划背景的分析与判断确定镇区规划发展的目标是以自然山水骨架为脉络,依托二道沟河、长胜河、向阳河形成集休闲度假、娱乐观光、行政商贸及居住功能为一体的生态旅游镇区。规划镇区空间布局结构采用“一心、两廊、三区”模式,一心为仙人湖商务核心;两廊包括二道沟河生态休闲廊道及长胜河生态人文休闲廊道;三区分别为旅游服务区、综合服务区、居住片区。
其中旅游服务区是以长胜河作为仙人度假休闲廊道,建设具有山野、生态、情趣的分散式度假设施,打造仙人度假文化,通过仙人岛→仙人脊→仙人河形成看得见水,望得见山的山水骨架,成为代表城镇特点标志;综合服务区沿仙人文化轴,通过城市道路和相应山体,形成仙人洞、仙人台、仙人湖等相呼应的城市仙人轴线,仙人台控制城市北部视线焦点;居住片区主要以常住居民为主,以二道沟河西侧为居住片区,形成镇区主要居住区域。
2.3 城镇化发展目标
规划确定了未来仙人洞镇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其中社会发展目标为完善文化设施建设、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推进农村的综合改革、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实现道路、基础设施、远程教育的“村村通”。经济发展目标为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强第三产业的带动地位,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适度发展第二产业,培育新兴无污染食品加工业,逐步形成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三个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
仙人镇总体规划结合社会经济实际,合理定位,理顺了发展思路,同时根据自身经济和产业发展特征,将仙人镇的区位及资源优势等转化为经济优势,以整体的推进来弥补单向的不足,以特色的构建来树立鲜明的形象,从而为全镇的进一步发展找到突破口,加快城镇化社会、经济、产业发展。
3 结语
庄河北部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应以《仙人洞镇总体规划2013—2030》为模式,依托本地区自然生态、经济、农业、人口、交通等因素,结合未来小城镇化发展趋势,逐步转移资源型加工业,保护资源,将镇村的水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在加强保护力度的同时使其得到充分的利用和优化,减少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在空间布局上,建立特色基地、农业示范点、农业科技园区等农业区,对农业进行合理布局,形成农业经济发展带。将仙人洞镇和北部区域其他乡镇的生态旅游资源整合起来,打造一体化的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提升旅游线路的总体价值,增强区域内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提高和改善城镇化整体环境空间品质,凸显自然生态本底优势,建设休闲宜居的新型城镇化。
参考文献
[1] 许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基本问题研究[J].中国外资,2013(4).
[2] 赵伟.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5).
[3] 何树平,戚义明.新型城镇化: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新要求[J].红旗文稿,2013(21).